摘要:本文根據中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以及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統計局在線數據庫,計算了中美兩國人均生產和消費的主要工業品數量,以及美國消費產品的國產化率,結果顯示,中國人均生產的工業消費品和大部分基礎產品都遠多于美國,美國消費的工業消費品主要來自進口,國內基本不生產,但人均消費的幾種主要工業消費品數量是中國人均的4-7.5倍;人均消費支出是中國人均的30倍左右。中國人均生產的商品是世界平均值的4倍左右,但人均消費支出只有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該結果說明,美國對世界財富進行了空前的掠奪,中國是主要損失者。
――――――――――――――――――――――――――――――――――
定量評估美國精英對世界和中國的財富掠奪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定性上也很難得出讓所有人都同意的看法。楊多貴等從利潤角度估算了世界主要國家在國際經濟往來中的得失[1]。我們曾根據購買力平均匯率估算了我國對外貿易損失[2]。本文試圖從中美兩國人均生產和消費的主要商品數量來分析財富的流動方向。
1、中美兩國的消費
美國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主編的國際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3],美國2008年居民消費支出高達10.1萬億美元,當年美國人口約3.01億,等于美國人均消費3.36萬美元,按照當年年平均匯率1美元合6.95元人民幣計算,約合人民幣23.32萬元。由于美國政府補貼,美國失業人員最低年收入也高達1.6萬美元,超過人民幣10萬元,使得美國不存在貧困人口和營養不良人口。
與此相比,當年中國人口約13.256億,居民消費支出總計為11.06萬億元人民幣[3],人均消費支出約8343.4元,合美元約1200。與美國相比,美國人均消費支出是中國消費人均支出的28倍。
世界銀行數據庫提供的數據是按2005年美元購買力統計的,2012年美國人均消費支出30903美元,中國人均消費支出1221美元,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人均消費支出約5400美元[4],中國人均消費支出不到世界平均四分之一,不到美國1/25。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數據,按照購買力評價匯率計算,中國日均收入不足2美元的貧困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到2009年仍然高達27.2%[5],等于全國貧困人口超過3.6億。 如果按照實際平均匯率1美元兌換6.832元人民幣計算,中國占人口約一半的農民,平均年收入僅有3505元,折合日均收入僅有1.406美元,都不足2美元,如果根據美元購買力修正到2005年美元,則1美元都不到,比世界銀行極端貧困人口日均消費支出1.25美元還低。由于收入嚴重不足,按照世界銀行數據庫公布的資料,直到2012年,我國人口中還有11%營養不良[6],等于全國超過1.45億人營養不良。
圖1、中美兩國人均年消費支出比較
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4]
如圖1所示,最近30多年來,兩國老百姓消費支出的差距一直很大,美國居民享用的商品遠超過中國居民。美國每年人均消費支出增量還遠大于中國,常常是中國增量的數十倍,也就是說,美國與中國在人均年消費商品方面的差距還在繼續拉大。根據世界銀行數據[4],1978年,兩國人均消費支出的差距是1.5萬美元/年,10年后,兩國人均消費支出的差距已超過2萬美元/年,再過20年后,其差距已經接近3萬美元/年了,等于每過10年,兩國年人均消費商品的差距增大5000美元,美國居民平均每年增加的消費支出差不多等于中國老百姓一年的平均消費。即使此后因2008年底美國發生了金融危機,人均消費一度下降,但僅僅過了一年,消費又迅速增加,僅過了3年,消費水平就超過了危機前,又開始拉大與中國的差距。
表1 中美年消費的幾種主要工業消費品量 (臺)
年份 |
產品 |
中國年消費量 |
美國年消費量 |
中國 人均 |
美國 人均 |
美國/中國 |
2010 |
電視機 |
51,070,300[7] |
46,141,530[8] |
0.0381 |
0.1492 |
3.92 |
2010 |
計算機 |
67,800,000[9] |
86,701,498[8] |
0.0506 |
0.2803 |
5.54 |
2010 |
小汽車 |
9,379,553[7] |
11,588,783[10] |
0.0070 |
0.0375 |
5.36 |
2009 |
鞋(雙) |
2,145,456,000 |
2,258,109,000 |
1.6[11] |
7.3[11] |
4.56 |
2010 |
成衣(件) |
11,719,553,400[12] |
20,242,697,000[8] |
8.74 |
65.44 |
7.49 |
原始數據主要來自中美統計局數據庫,部分來自公開報道
圖2 美國和中國人均消費商品之比 (數據見表1)
從人均消費的工業消費品來看,雖然差距沒有收入那么大,但也非常大,如表1和圖2所示,美國人均消費是中國人均消費的4-7.5倍。其中2010年美國人均消費的成衣達到了驚人的65件,等于一個人每5-6天買入一件新衣服,同時扔掉一件“舊衣服”。網上有人介紹,有的美國人買來很多襯衣,只穿一次就扔掉,因為拿去洗太麻煩了,雖然美國都是用洗衣機洗衣服,從沒有手工洗衣的。這里我們沒有分析美國和中國工業基礎產品的人均消費量,這是因為很多工業基礎產品都是工業消費品的原料,很大部分的實際最終消費者是消費工業消費品的消費者。例如,鋼鐵是生產家用電器,計算機和小汽車的主要原料之一。
2、中美兩國的生產
圖3 2000-2009年美國幾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根據聯合國統計月報數據庫[13]數據整理
另一方面,美國工業生產年年萎縮,工業消費品大都依賴進口,而工業基礎產品的生產也嚴重不足。如圖3所示,以2009年為1,主要產品,除能源工業以外,各種工業生產都是逐漸減少,僅僅經過5-10年,大部分產品生產量都下降了一半左右。2004年棉線生產量是2009年2.24倍,2000年粗鋼生產量是2009年1.75倍,2000年小汽車生產量是2009年2.5倍,2002年水泥生產量是2009年1.77倍。不僅僅在危機期間發生生產減少,而是在正常年份就不斷減少。只有電力,難以遠距離運輸,尤其無法越洋運輸,只能自己生產消費,與美國居民的終端消費一起增加。
圖4、 2000-2013年中國幾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各年變化
根據聯合國統計月報數據庫[13]數據整理
與此相反,中國的工業生產迅速增長,現在主要工業產品,包括大宗工業消費品和工業基礎產品的產量都占世界一半左右(見第三部分),人均是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人均4倍左右,已經公認是世界工廠。如圖4所示,2013年與2000年相比,我國棉線生產增長了5.5倍,粗鋼增長了6.1倍,小汽車增長了18.3倍,電力增長了3.8倍,水泥增長了4.1倍。
圖5、 幾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美兩國人均生產量之比
主要根據聯合國統計月報數據庫[13] 數據整理,其中布的數據是2010年,2013年中國煤炭生產量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局公布的統計公報[14],2009年計算機數據分別來自美國聯邦統計局網站[8]和中國統計局年度數據[7]
即使比較中美兩國的人均生產量,中國在大部分工業產品上的人均生產量也都超過了美國。如圖5所示,相比中國人均生產量,美國人均生產的布、電視機和水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粗鋼僅相當于中國人均生產量一半,計算機等于中國人均生產量五分之二,除能源領域外,只有小汽車生產量超過中國40%。由于無法讓中國人生產電力,美國人消費,美國人均生產電力仍然是中國人均生產量的3.4倍。也就是說,雖然美國人均消費比中國人均多幾十倍,但是,中國人均生產量,雖然不是全部產品,但在工業消費品方面,大都是美國人均生產量的數倍到數十倍。
美國人均生產量遠少于中國,而消費又遠大于中國,顯然美國的消費大都來自進口,而中國只消費了少部分自己生產的產品,大部分產品都出口供應美國和西方了。根據聯合國統計月報數據庫記錄[3],2005年美國通過海運出口的貨物總重為4.05億噸,而進口貨物總重為9.42億噸,等于凈進口5.37億噸貨物。筆者2010年離開美國的時候,所在單位給筆者送了幾件小禮物,令筆者吃驚的是,不但幾件禮物是中國生產的,而且裝禮品的紙袋也來自中國。
圖6 美國幾種主要產品國產化率
根據聯合國統計月報數據庫[13]、美國聯邦統計局網站數據[8, 15]整理
如圖6所示,美國消費的工業消費品大都依賴進口,其中微波爐、電視機和成衣等個人消費品基本來自進口,美國國內生產的產品占比例很小。即使對計算機和汽車等高技術個人消費品,美國國產化率也降低到34%和59%了。由于個人工業消費品主要依賴進口,美國國內對基礎工業產品的需求量下降,因此,即使工業基礎產品生產量年年下降,其國產化率還是明顯高于消費品的,其中電難以長距離運輸,基本來自美國國內生產,而水泥及其制品價值低,長距離運輸的成本高,也主要來自美國國內。另外,美國很多生產量很少的產品,例如手機等,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消費品,占個人支出很大比例,由于美國統計局不提供國內產量數據,就無法計算國產化率了,也可以視為基本是進口的。由于難以找到生產量數據,這里還有一些數據是根據產品價值來估算的,如成衣,小汽車,通訊設備等,因美國產品價格明顯高于進口產品,從而得出的結果要比按數量估算得到的結果要高得多。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薩拉·邦焦爾尼是一名女記者,她在2004年“痛下決心”:從2005年1月1日起,抵制“中國制造”,嘗試一年不買任何中國制造的產品生活會是怎樣。一年的實驗結束后,她感嘆道:“你會意識到生活中巨大的不便。我們確實受益于中國的商品。” 邦焦爾尼把她全家這一年的經歷如實記錄下來,寫成《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歷險[16]》一書,在美國引起了廣泛關注。特別是美國政府的關注,此后美國政府嚴格限制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占有率,防止中國產品形成壟斷。根據筆者2009-2010年在美國的觀察,中國生產的工業消費品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基本上在三分之一左右。
根據美方統計的數據,2005年,美國的進口商品中,有14.6%來自中國;到2006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15.5%。從這個數字來看,似乎中國產品占美國進口產品的比例很低,但從進口數量來看,則數字巨大,這是因為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價格都極低。例如,邦焦爾尼在書中回憶[3],4歲兒子穿的鞋小了,邦焦爾尼逛了數家商場,除了中國制造的鞋外一無所獲,只好作罷。兩周后,她發現再不給兒子買鞋他的腳趾頭就要露出來了,最終她在一家在線商店找到一雙價格為68美元的意大利產昂貴運動鞋。這個美國記者的經歷說明,當時美國商店銷售的普通男童鞋大都來自中國。這是因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格都極低,按照進口價值計算得到的結果就很低了。曾經擔任中國商務部長的薄熙來曾公開指出[17],中國出口8億件襯衣到西方,才能換來西方出口到中國的一件產品。
3、中國產量占全球比重
圖7 2013年中國生產的幾種主要基礎工業產品占全球百分比
數據來源:粗鋼來自鋼聯資訊[18],生鐵來自中研普華[19],水泥來自歐洲水泥協會[20],煤炭來自BP公司[21], 化纖來自臺灣紡拓會[22]
我國的基礎工業產品大都在50%左右。如圖7所示,2013年我國粗鋼產量占全球48.5%,生鐵占全球60.8%,水泥占全球58.6%,煤炭占全球46.6%,化纖占全球68%。
在電子工業方面,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12年電子信息產業統計公報[23]顯示,2012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突破十萬億元大關,達到11.0萬億元,主要產品手機、計算機和彩電產量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均超過50%,穩占世界第一。
圖8 2009年我國和世界主要家電產量對比,本圖來自中國產業研究報告[24]
在家用電器方面,根據中國產業研究報告[24],早在2008年,中國就成為“世界工廠”,承擔著全球家電市場77%的生產量,2009 年,中國家電業銷售規模超過7,000 億元,如圖8所示,其中電冰箱、洗衣機占了全球的40%以上的產量,空調、微波爐占全球80%的產量,成為全球家電產品的主要供應者。
上述結果顯示,中國在工業基礎產品和工業消費品的產量,大都占世界一半左右。由于中國人口不到世界五分之一, 我們以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口生產的產品與占世界五分之四人口的世界其他國家生產量相當。按照人均估算,我國人均生產量應是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人均生產量的4倍以上。
4、美國的去工業化
圖9 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國民產值百分比 1979-2008
數據來自2010年美國總統提交國會的經濟報告表B-12[25]
美國和西方的去工業化和產業空心化是西方學術界和主流媒體的熱門話題。從美國制造業產值占國民產值百分比來看,如圖9所示,從1979年到2008年一直是逐步下降的,到2008年,美國制造業下降到只有11.5%。其中有三個較快的下降時期,分別發生在80年代初,九十年代初和本世紀初。最近一次快速下降,與美國同意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入美國市場,代替美國生產有關;90年代初的快速下降,與蘇聯解體帶來的軍事支出下降有關;而80年代初的下降,與中國停止支持第三世界國家反抗美國有關,美國當時的軍事支出也明顯下降了。如圖10是美國軍費年增長率,80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初出現兩次大的下降,特別是九十年代,除1992年因入侵伊拉克而大幅度增加軍費外,幾乎年年軍費下降,分別對應的是中蘇兩國的政治巨變。而在21世紀初,美國軍費又一次出現了大的增長,對應的是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侵略行動。但這次增長,與中國低價賤賣大量出口同步,代替了美國制造業,從而不影響美國制造業在此期間的持續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國的出口,大多來自制造業,從2000年出口2492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12016億美元,差不多增長了5倍。
圖10 美國軍費年增長率 1978-2009
數據來自2010年美國總統提交國會的經濟報告表B-80[25]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國自80年代以來,經歷了3次明顯的制造業下降,其中前兩次,80年代和90年代發生的制造業下降,源于全球軍事形勢的變化,是軍事工業的下降,只有本世紀初以來的工業下降,是美國將工業生產轉移到境外的結果,其中中國是主要的境外產地之一。
圖11 美國制造業從業人數變化
數據來自2010年美國總統提交國會的經濟報告表B-46[25]
根據美國奧巴馬總統報告[25]提供的數據,從1962年到2009年,美國制造業從業人數變化,如圖11所示,六十年代初,人數是逐步增加的,到六十年代末,就有減少的年份了,此后,一直到2000年,美國制造業人數一直在1800萬左右徘徊,此后,美國制造業從業人數就一路下滑,僅過了9年,到2009年的時候,就下降約三分之一,降低到不足1200萬了。考慮到生產效率的不斷提升,可以說,從1962年到2000年,美國的制造業還是在不斷增長的,而最近幾年從業人員的快速下降,對應了美國制造業的日漸萎縮。
目前,美國的就業高度集中于服務部門。據美國總統的經濟報告[25],2009年全美勞動力總數為 1.54億人,就業1.34億人,就業人口的行業分布是:農業210萬人,占1.6%,制造業1198萬人,占8.9%;采礦和建筑工工696萬人,占5.2%;服務行業1.13億人,占84.3%。在服務業中,政府部門2252萬人,占16.8%;教育和衛生部門1927萬 人,占14.4%;專業性服務業1679萬人,占12.5%;信息286萬人,占2.1%,金融777萬人,占5.8%;休閑服務業1318萬人,占9.8%;零售運輸業2526萬人,占 18.8%,其他541萬人,占4%。
由于美國本土制造業不斷萎縮:制造業占GDP的比重已下降到2009年的11.5%;制造業的就業人數也從2000年的1726 萬減少到2010年的1198萬。隨著生產設施的外遷,美國工人的平均工資自1980年以來幾乎毫無增長。同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停滯對比鮮明的是美國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從二戰后至今,由相互服務組成的第三產業的規模由不到1500億美元增加到10萬多億美元,增長約70倍。美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也增加到84%以上。
5、討論和總結
現在美國的國民產值,自行制造的產品占的份額很少,主要是低價進口物資后,運輸零售以及相互服務中支付工資帶來的產值。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包括在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都有否決權,甚至獨一無二的否決權,從不接受外國人對其國內政策的干預[26]。美國的去工業化,是美國精英主動選擇的結果。國內學者評論[27],美國去工業化戰略的目的,在于減少低價值、低產出、高污染的行業,控制使用本國自然資源。將工業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既污染了自己的空氣水源,又消耗了大量礦產資源。
根據2013年1月8日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國家健康報告[1],2011年,美國從全球攫取的霸權紅利達73960.9億美元,占全球紅利總量的96.8%,是攫取霸權紅利最多的國家;中國損失的霸權紅利高達36634億美元,占全球霸權紅利損失的47.9%,占中國當年國民產出51%,是霸權紅利損失最多的國家。中科院對外發布的這份國家健康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損失的霸權紅利,相當于中國軍費開支的33倍、科技投入的44倍、教育投入的16倍和醫療衛生投入的37倍。若按勞動時間計算,中國勞動者有60%左右的工作時間是在無償為國際壟斷資本服務,創造“剩余價值”。如果沒有GDP過半的霸權紅利損失,中國勞動者每天工作時間至少可縮短20-30%,完全可實行每周4天工作制,到2020年,中國也有能力建立起類似北歐國家實現全民免費的醫保、養老和教育等福利制度,建成共同富裕、高人類福祉、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我們此前根據世界銀行等公布的購買力平均匯率,估算了我國對外貿易損失,這種損失是我國出口商品按照購買力平均法估算的價值與根據實際匯率出口得到的價值之間的差別,我國最近幾年來,每年至少損失1萬億美元[2]。
歷史上,西方侵略和占領了世界很多地方。美國最初是英國人入侵美洲東部,建立的13個殖民地。由于美洲殖民地的統治者在英國國內的政治地位低,經濟上受英國國內貴族的剝削,于是都紛紛獨立成為國家,例如,筆者工作過的弗吉尼亞州的全稱是弗吉尼亞共和國。為了抵抗英國政府的鎮壓,這些獨立的小國不得不聯合起來,形成了聯邦制國家,就是現在全稱應翻譯為亞美利加聯邦(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美國。在美國聯邦內部,最初各邦基本獨立,聯邦政府連收稅的權力都沒有,直到現在,各邦在經濟上還是自行其是的。在19世紀,北美大陸的西方殖民者逐漸消滅了美洲印第安人,將統治范圍一直擴大到美洲大陸西部,直抵太平洋沿岸。
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西方殖民者在北美南部建立的多個邦習慣于從非洲掠奪奴隸來進行生產,享用奴隸生產的產品。這也是當時英國和其他西方殖民者在美洲很多殖民地的通用做法:消滅當地人,讓土地成為無主的土地,從而可以名正言順的占領,再從非洲掠奪奴隸來搞生產供西方殖民者享用。現在中美洲一些小國就變成了黑人為主的國家,美洲本來沒有黑人,其原因就是這樣。這種奴隸生產方式曾廣泛存在美洲大陸,一些地方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殘暴統治,使黑人奴隸死亡率高,而非洲黑人因被大量掠奪,導致奴隸來源枯竭,這樣的生產方式難以持續了。美洲南方的奴隸主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奴役方式,在英國的支持下,與北方殖民者打了一仗,這就是1861年開始的美國南北戰爭。1865年,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結束,也就結束了北美大陸的奴隸生產方式和奴役方式。
西方實施的奴隸生產方式消失以后,直到20世紀末,西方都是工業消費品的主要生產地,基本壟斷了大部分工業消費品生產。直到1980年,美國工業產值還占世界三分之一,大部分工業產品,包括工業消費品都據世界首位,很多工業消費品的人均生產量也據世界首位,遠高于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中國。在整個20世紀,西方對世界各地的掠奪,主要是低價購買礦產等原材料,高價出售工業產品,獲取壟斷利潤。
現在不僅美國生產的工業消費品萎縮,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大幅度減少了工業消費品的生產,但人均消費卻遠大于其他國家老百姓。西方人不搞工業生產,卻可以享用遠遠多于其他國家老百姓的工業消費品。這實際上說明,在21世紀開始后僅僅十年,西方殖民者就發展了新的奴役方式:西方人對其他國家進行了驚天的財富掠奪,而中國是其中最大的損失者,因為中國生產了占世界一半的工業消費品和基礎工業產品,人均消費量是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平均值的4倍,而消費量卻只有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平均消費量四分之一。中國大量資源財富隨產品出口流失到西方,導致資源走向枯竭,環境日趨惡化。
美國和西方的奴隸販子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思考。
參考文獻
1.楊多貴等, 2013, 國家健康報告. 中國科學院國家健康研究組: 北京.
2.黃衛東. 低人民幣匯率使我們每年損失超萬億美元. 2010 2010-01-24; Available from: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227&articleId=18778.
3.國家統計局, 2011國際統計年鑒,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http://www.stats.gov.cn/ztjc/ztsj/gjsj/2011/201207/t20120711_72666.html, 2012,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4. world_bank, 2014, Household 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er capita (constant 2005 US$),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E.CON.PRVT.PC.KD.
5. world_bank, 2014, Poverty headcount ratio at $2 a day (PPP) (% of population),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I.POV.2DAY/countries.
6. world_bank, 2014, Prevalence of undernourishment (% of population) ,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N.ITK.DEFC.ZS.
7.國家統計局, 2014, 國家數據:年度數據,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中國統計局.
8. Census_Bureau_US, 2014, Current Industrial Reports: http://www.census.gov/manufacturing/cir/index.html.
9.老沈編譯. 研究稱中國PC銷售數量將于今年或明年超過美國. http://tech.ifeng.com/it/detail_2011_04/19/5844720_0.shtml. 2011.
10. Duan, J. 2010年美國輕型車銷量同比上漲11%,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1/01/05105907597275671785.shtml. 2011.
11.精工細作創綠色皮革第一品牌-經濟導報,日期,20120507 http://paper.dzwww.com/jjdb/data/20120507/html/3/content_5.html. 2012.
12.國家統計局, 2012, 2012中國統計年鑒,10-13,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2/indexch.htm.
13. United_Nations, 2014, UN 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Online,http://unstats.un.org/unsd/mbs/app/DataSearchTable.aspx.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4, 2013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北京.
15. Census_bureau_US, 2014, Exports & Imports by NAICS Commodities https://usatrade.census.gov/.
16.薩拉邦焦爾尼 and 閭佳, 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歷險 2008,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17.薄熙來. 出口8億件襯衫才能買一架A380空客飛機--財經--人民網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3367172.html. 2005.
18.鋼聯資訊. 2013年全球粗鋼產量突破16億噸, http://www.csteelnews.com/bjtj/201401/t20140124_229723.html. 2014.
19.中研普華. 2013年全球生鐵產量增長5.8%, 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0128/133517332.html. 2014.
20.歐洲水泥協會. 2013年全球水泥產量40億噸 中國占比58.6%, http://www.ccement.com/news/content/7538953450084.html. 2014.
21. B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bp.com/statisticalreview. 2014.
22.臺灣紡拓會. 2013年臺灣化學纖維產量增加0.8%至206萬噸,http://www.tnc.com.cn/info/c-040003-d-3435501-p1.html. 2014.
23.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2年電子信息產業統計公報,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5173081.html. 2013.
24.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 2013年全球家用電器行業發展現狀, http://www.chinairr.org/view/V07/201310/14-142303.html. 2013.
25. Obama, B.H., 2010,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microsites/economic-report-president.pdf.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ONGTON, USA.
26. Hudson, M.,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嵇飛等譯, 2008,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27.劉源. 底特律破產揭秘美國“去工業化”戰略,http://www.ceccen.com/html/2013-08-14/2013-08-14_1376475730.html. 201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