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資企業在華的實際控制力究竟有多大?以北京為例,利用最近公開的全國工商數據和北京工商數據,從企業股權視角對北京市外資企業實際控制力進行了大數據分析,結果出人意料:外資企業對北京市經濟的實際控制力遠遠大于名義控制力,而且在部分行業具有壟斷力,北京的GDP中相當的比重是外需而不是內需。將北京市的大數據分析推而廣之:在中國經濟中,外資企業在華的實際控制力遠遠大于名義控制力,而且這些外資企業拉動的是外需而不是內需,因而,要實現以擴大內需穩增長調結構的目標,中國亟須發展民族企業和民族經濟。
當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國內著名的、經濟效益令世人矚目的、互聯網的企業爭先恐后地奔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時,我們才突然發現:這些企業卻原來是由外國投資者控股的。
那么,外資企業在華的實際控制力究竟有多大?為此,我們以北京為例,利用最近公開的全國工商數據和北京工商數據,從企業股權視角對北京市外資企業實際控制力進行了大數據分析,結果出人意料:外資企業對北京市經濟的實際控制力遠遠大于名義控制力,而且在部分行業具有壟斷力,北京的GDP中相當的比重是外需而不是內需。
與珠三角和長三角許多城市相比,北京并不是對外開放度最高的城市,將北京市的大數據分析推而廣之:在中國經濟中,外資企業在華的實際控制力遠遠大于名義控制力,而且這些外資企業拉動的是外需而不是內需,因而,要實現以擴大內需穩增長調結構的目標,中國亟須發展民族企業和民族經濟。
外資對經濟的實際控制力
1.外資企業資本密集度高規模大
北京市外資企業注冊數量占企業總數比重低,注冊總資本占全市注冊總資本比重高,說明外資企業資本密集度高。北京市外資企業平均注冊資本3713萬元顯著高于中資企業的607.44萬元,以股權原則以大數據方法統計的北京市外資企業的注冊資本戶均注冊資本高達4358.65萬元,更高于中資企業的平均水平。
2.外資對經濟的實際控制力遠大于名義控制力
按照中國目前的工商注冊的屬地原則統計,外資對北京經濟的名義控制力很弱。2012年北京市外資企業總戶數為15159戶,占北京市企業總戶數626121戶的比重很低,僅為2.4%,表明北京市外資的名義微觀基礎很弱小,對北京市經濟影響力和控制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按照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工商注冊的股權原則,利用全國大數據分析所得的外資企業對北京市經濟的實際控制力遠遠大于名義控制力:一是北京外資企業加上名為中資企業、實際是由外資控股的企業數量高達48698戶,占北京市企業總數的比重為7.8%,大于按照屬地原則統計的2.4%;二是從企業注冊資本來看,外資企業注冊資本5629420.37萬元占全市企業總注冊資本376752919.27萬元的比例為14.9%,實際控制力較強;三是北京外資企業加上名為中資企業、實際是由外資控股的企業注冊資金為140703201.49萬元,占全市企業注冊資金的比重為37.3%。扣除重復計算,從北京市經濟的微觀基礎分析,外資對北京經濟的實際控制力高達22.4%。
3.外資對部分行業具有壟斷力
在北京市一部分行業中,外資對北京市經濟不僅具有控制力,而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壟斷力,行業發展拉動的是外需而非內需,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外資企業數量少但有一定的市場壟斷力。這些外資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10%左右,然而,在這些行業中,外資企業總注冊資本大于50%,這些行業中民族企業數量仍然占據大多數,然而,少數外資企業對這些行業的經濟控制力超過50%,占有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場壟斷力。
二是有的行業外資企業數量與國內企業相當,外資企業控制了這些行業,對經濟控制力超過51%,占有相當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具有相當程度的市場壟斷力。
三是外資企業注冊資本占該行業注冊總資本比例超過90%,幾乎完全壟斷了這些行業,擁有對行業市場的全面的控制力,行業發展直接受制于外資企業。
外資企業對民族企業發展的影響
1.擠壓了民族企業發展空間
外資企業資本密集度高,外資企業市場競爭力強于民族企業,外資企業在北京市場上控制力強于民族企業,民族企業發展市場空間狹窄。而且,外資獨資企業的比重越來越大,2005年,北京市外商獨資企業占外資企業(包括外商獨資和中外合資企業)總數的58.63%,2012年此比例就提高到70.63%,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獨資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擠壓了民族企業發展空間。
2.外資企業壟斷的行業影響國內產業安全
外資企業在某些行業具有很強的控制力和相當的壟斷地位,表明這些行業中民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基本上從屬于跨國公司的國際壟斷產業鏈分工體系且處于分體系的低端,中資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升級步履維艱,損害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市場效率,直接危害民族企業發展及國內產業的安全,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政府足夠的重視和警惕。
3.中國政府優惠的財政金融政策被外資利用
在北京的企業中,有些外資企業的子公司或孫公司是內資企業,實際上是外資企業控股,這些名為內資企業實為外資企業的公司都以極隱蔽的形式;隱形地享受著中國政府各種優惠政策的好處。政府財政政策補貼和津貼、金融低息貸款等優惠政策都直接或間接地惠及和扶持了這些名為內資實為外資的企業,這類企業主要集中在外資企業的數量較少而實際經濟控制力超過50%的行業,政府的優惠政策被這些外資利用,幫助了這些企業的發展,拉動了外需,縮小了擴內需的政策效應。
4.現有統計方法夸大了本地居民創造的GDP
由于北京市外資企業的實際控制力遠遠大于外資企業的名義控制力,因而,以現有方法統計的GDP夸大了北京市居民創造的GDP,也夸大了北京市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扣除重復計算,北京市居民創造的GDP被夸大了20%,北京市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應收縮20%。
發展民族企業擴內需穩增長的建議
擴大內需,迫切需要發展民族企業,依賴民族企業壯大促進投資和消費,穩定經濟增長。
1.工商注冊改革,從屬地原則轉向屬地原則與股權原則并重
目前工商注冊的屬地原則不能全面地反映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的真實的控制力,工商注冊實行股權原則能夠真實地反映外資企業對經濟的控制力,因而,工商注冊最好實行股權原則。
考慮到中國已經實行了多年的屬地原則,工商注冊原則的改革可以考慮從以下方案中選擇一個:一是內資屬地原則外資股權原則,即對獨立的內資企業實行屬地原則注冊而對外資企業實行股權原則注冊;二是內外資企業都實行股權原則和屬地原則并重的注冊,以體現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的國民待遇;三是內外資企業都實行股權原則注冊,放棄屬地原則注冊,那樣,工商部門需要較深入的改革,可以先從上海自由貿易區開始試點。
2.提高民族企業的資本密度和市場競爭力
對于外資企業已經具有相當和絕對市場壟斷力的行業,當民族企業在這些行業申請注冊登記時,一是要放松審批條件,方便民族企業進入;二是盡可能地提高準入門檻,提高每個新企業的注冊資本數量,提高新進入的民族企業資本密度和市場競爭力。
商務部對外資已經具有相當的和絕對的市場壟斷力的外資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抑制外資企業的行業壟斷行為,為民族企業在這些行業發展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市場空間。
3.政府激勵民族企業以自主創新提升市場競爭力
當政府強調自主創新時,常常不清楚自主創新的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通過對北京工商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明確地提出北京市政府鼓勵自主創新的重點行業:第一,注冊資本90%以上為外資企業的行業,這些行業大多數為尖端制造或者是關鍵設備生產,對國計民生影響大。第二,外資企業注冊戶數占總企業注冊數、注冊資本占總資本都超過50%的行業。
民族企業在這些行業中加強自主創新,有利于打破外資企業在行業中的壟斷地位,加強民族企業的行業控制力,真正地調整企業產品結構和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結構和民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拓展民族經濟擴大和成長的市場空間。
4.加強對企業優惠政策的監管,以扶植民族企業的成長擴大內需
地方政府要加強對企業優惠政策的監督管理,財政部門和國內金融機構對企業進行財政補貼、財政貼息或低息貸款時,一定要與工商部門聯網查詢這些企業本身是否名為內資實為外資企業;中資企業下屬的一級企業、二級企業是否有外資參股和控股。財政補貼不僅不能直接補貼外資企業,而且,對于有外資參股的中資企業要減少補貼,對于外資控股的中資企業要完全取消補貼,防止外資企業鉆政策的漏洞,直接或間接地取得中國財政補貼,讓財政補貼真正成為民族企業成長的催化劑和企業壯大的助長劑,扶持北京的民族企業和民族經濟發展,真正擴大內需,而不是名為擴大內需實為擴大外需。
5.以大數據重新統計中國GDP的內外需結構,實事求是地評價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
大數據分析表明,現有GDP的統計方法縮小了外需、夸大了內需,進而影響了對擴大內需政策的效應的評價。因此,需要以有微觀基礎的大數據重新統計中國GDP的內外需結構,實事求是地評價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制定更加有效的擴大內需(而不是擴大外需)穩定增長的政策,有針對性地制定以促進民族經濟發展和民族企業壯大進而調整經濟結構的政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