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和實現民主是中國近現代社會歷史的一大主題,是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而作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也一直與黨的奮斗歷程緊密相連。探索追求民主和實踐黨的群眾路線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群眾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
什么是民主?在當今世界上,不同的人可以給出不同的結論。但是有一點是公認的,那就是民主是人民的權利,是維護人民利益的利器。由于國情不同,世界上并沒有一種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民主形式,在對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制度的艱難探索過程中,我們黨深刻認識到:衡量一個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關鍵要看最廣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
對任何一個執政黨來說,不管是通過什么途徑上臺的,都面臨著一個尖銳問題,那就是如何了解和反映人民的意愿?如何實現好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如何保障好人民的合法權益? 這些問題并不是單純依靠全民普選就能解決的。臺灣陳水扁不是靠“普選”上臺的嗎?但是他上臺之后卻是操弄族群、大搞貪腐,掌權10年,不但令臺灣經濟停滯不前,最后自己也身陷囹圄,被人唾棄。而盡管被某些人攻擊為沒有“民主”的“專制”政黨,中國共產黨卻遵循自身所創立的群眾路線,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長達60余年的執政歷程中,盡管經歷多次重大挫折,但仍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大步跨越,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家地位日益提升,贏得人民的信賴和世界的尊重。事實證明,真心實踐好群眾路線,就能代表人民的意愿,就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就能維護好人民的利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群眾路線確實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
群眾路線能夠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中國經歷了數千年封建社會,因此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任重道遠。在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高度重視實踐群眾路線的重要作用。
群眾路線能夠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也能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這是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要代表人民意愿,先要知道群眾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這是群眾路線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雖然無產階級政黨是由先進分子所組成,有先進理論作指導,但黨的意愿并不一定都能代表人民意愿,黨也有可能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所以不能把黨的領導等同于民主政治,必須不斷促進人民的意愿表達和人民的政治參與,以提高民主政治的水平。
群眾路線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它深刻揭示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指明實現黨的正確領導必須遵循的根本途徑。早在70年前,毛澤東就強調:“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很顯然,這樣一個不斷接近和深入群眾的過程,就必然是一個逐漸深入了解和反映群眾意愿的過程,也是一個群眾表達意見和參與政治決策的過程。群眾路線實踐中所反映出來的群眾意愿,既反映了群眾的意愿,也代表了群眾的根本利益;既體現了黨的正確領導,又包含了群眾的積極參與,這就是群眾路線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巨大推動作用。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以深入實際進行艱苦細致的調查研究為前提的,這比那種單純為了追求選票而滿足選民民粹主義要求的做法更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面對洶涌而來的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拉詹曾感嘆:“在最近訪歐期間,我發現似乎所有的經濟學家、媒體和商界人士都對自身國家的政治人物深感絕望。他們百思不得其解:政治人物為何無視橫亙在眼前的萬丈深淵,為何不能團結起來一鼓作氣解決當前的歐元危機?”他認為真正原因就是“決策者基本上無法從公眾那里得到授權來控制問題,尤其是那些看似微小但若得不到解決卻意味著巨大代價的新問題”。也就是說選民并不都是理性的,有時候甚至是非常“近視”的,他們會“懲罰”那些為了長遠利益而犧牲短期利益的政治家。正是因為要一味迎合選民眼前利益的競選制度,終于使一個曾引領世界潮流的歐洲陷于困境而難以自拔。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對民主政治建設的歷史貢獻。
群眾路線是一種不斷發展的民主實踐
群眾路線既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體現,又是一種不斷發展的新型的民主實踐。毋庸諱言,今天我們的民主政治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較大差距,還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而這種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與群眾路線的不斷發展又是緊密相連的。還應該看到,一些不民主的現象之所以長期存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背離了黨的群眾路線:他們沒有群眾觀點,脫離群眾,老子天下第一,聽不進不同意見,憑老經驗辦事,憑想當然決策,漠視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有的甚至發展到當官做老爺,追求奢華,貪圖享受,作風霸道,不惜損害群眾利益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利。如果能夠用實踐群眾路線來糾正這些問題,就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
從歷史經驗教訓來看,什么時候黨群眾路線執行得好,民主氣氛就較濃,人民群眾的利益就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濫用權力和貪污腐敗的現象也較少發生。當今隨著社會階層的分化、利益矛盾的增多和互聯網的普及,再加上黨員隊伍素質的變化,這些都給實踐群眾路線帶來很大挑戰,同時也增加了許多新的機遇。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在新形勢下實踐好黨的群眾路線,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鞏固黨的執政合法性。
群眾路線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向前發展,這有形式更新的問題,也有內容調整的問題。從形式上講,在信息社會下,如何利用政府的門戶網站來廣開言路、廣納民意、廣聚民智,實現政務公開以限制權力的濫用,這就是實踐群眾路線需要認真面對的新課題。如關于在網上公開各級政府財務預算(特別是“三公”經費),既是對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一種尊重,也是對權力的一種有效制約。從內容上講,如果過去是把實踐群眾路線的重點放在如何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上,那么今后的側重點就應該考慮放在干部路線方面。也就是說在干部的考察、選拔方面,執行群眾路線該有新的突破。我們必須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但對干部不但要管,而且要管好,其根本途徑就是要走群眾路線。對干部的任免如果離開了群眾的認同、評議,就沒有真正的社會主義民主。在干部工作上如何走好群眾路線,如何用群眾觀點來教育干部,如何根據群眾意愿選拔干部,如何用群眾利益的標準來檢驗考核干部的工作,這些都不是復雜的理論問題,而是迫切需要落實的實踐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即使沒有票選,也能選拔出優秀的人才治國理政,為人民謀福祉,維護黨執政的合法性。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只會給西方民主的鼓吹者留下口實,引起群眾的不滿,最后必然會導致政治上的動蕩,這一點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作者:深圳市委黨校鹽田分校常務副校長;教師)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