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坤:是權力侵入還是學術攀附
隨著南京市市長季建業的倒臺,有關此人涉嫌學術造假的事也被端了出來。有報道說,伴隨其政治光環的褪淡,博士論文涉嫌“抄襲”、學位與官員身份的曖昧等問題開始顯形,這位先后獲得蘇州大學博士學位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后資格的高官,不過是一弄虛作假之輩,總之,也還是再一次演繹了“官位與學位齊飛,權力共學術一色”的綺麗故事。
對此,有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說季不是個例,權力入侵學術領域在當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而由此造成的學術腐敗等一系列問題早該值得反思。
“權力入侵學術領域”,以及“由此造成的學術腐敗”,這樣的大帽子扣將下來,“權力”的罪過自然不消細說,更重要的是,在“權力”與“學術”之間的關系上,權力再次被打成惡棍的角色,而“學術”則再次被描摹成為被欺凌、被侮辱的對象。
事情真的是那么簡單嗎,對“權力”于“學術”的關系,人們真的能做這樣的理解與詮釋嗎?
筆者以為,對于當今中國“權力”與“學術”的密切結合以及由此造成的問題,簡單地把板子打在哪一個方面都失之偏頗。
眾所周知,當今中國學位學術泛濫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具體表現就是博士滿天飛和天下文章一大抄這樣兩種現象。以博士學位而論,當今中國號稱是世界第一培養大國,每年畢業的博士生數量超過美國世界第一,據統計其中一半以上是官員、董事長、總經理之類。當然,這些人如果真的能看一點書,研究點學術問題,哪怕就算蜻蜓點水,也總是好事,不必苛求其是否真正鉆研。但實際情況怎樣,世人皆知。這些人對學位的渴求并非源于對學術的熱愛,他們看重的是學位的名頭與光環,不過是想以此抬高身價。聽說有的官員不要說撰寫學術論文,甚至連課堂聽課都由秘書代勞,這樣獲得的學位與學術地位,又能有什么真實性可言呢?至于儒雅敦厚這等因為學習而凝練出的個人品質,就更與他們毫不沾邊了。對此,筆者有切身感受。筆者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初中畢業,當時我們鄉(那時還叫“公社”)中學考上高中的只有幾個人,因為全縣上了高中的也就200人,能考上大學者更是寥寥。幾十年過去,筆者發現,本人的中國人民大學本科學位在當年的初中同學中已經淪落,人家很多都已修成碩士級別了,其中有些官居科局鄉鎮寶座者更已有博士光環閃亮頭上,弄得我這個當年的所謂學習尖子自慚形穢、好不難堪。
高學位如此泛濫,原因真的只在于“權力”的入侵嗎?
筆者以為,這其中不能忽視的還有“學術”對“權力”的攀附與勾引,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在中國,“權力”能帶來各種實惠,與“權力”往來交換獲益豐厚,這大概就是“學術”總是想辦法與行政權力、經濟權力密切結合的原因。它們之間的關系之所以日趨緊密,完全是互相支持、各有所求、各取所需的結果,就像一對男女勾搭成奸一樣,并沒有誰強迫誰,都屬于自主自愿,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充分享受了一番精神的快感和實際的利益。
其實,像季建業這種弄個博士學位的已經不算什么,有些官員已經修煉成了博士生導師,干脆自己來親自培養博士了。筆者的工作經歷中就曾遇到過很多,哪些從來都只做行政工作的人,忽然間就成了博士生導師,絕對讓你目瞪口呆。據說原重慶公安局長王立軍就是某所高校的博士生導師。
上述事實,說到底也不過是當代中國社會萬花筒中的一抹色彩而已,就根本原因而言,其經濟基礎在于市場經濟與私有化,其社會基礎是新的階層分化,其政治基礎則是精英政治使然,這大概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今后還會繼續向深度與廣度發展下去。歷史上,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國民政府其內閣官員個個都有歐美博士頭銜,就是一種很好的參照,歷史不過是在朝著這個方向重演。
所以,因官員學位造假而派生的有關“權力”與“學術”的關系問題,既不要說是“權力”侵入“學術”,也不要說是“學術”攀附“權力”,實際上都不是,只不過是“官位”與“學位”全都上滿了厚厚的銅銹,彼此臭味相同、一拍即合、共同墮落,如此而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