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錫五審判方式,是以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馬錫五個人名字命名的。
“作為法官,當你下鄉找老百姓調查了解情況,恰好遇到他下地歸來,這時候,你應該把他手中的牛繩接過來,幫他把牛拴好,讓他在一旁喝喝水、抽抽煙,好生休息后,才跟他了解情況。”這番樸素的描述被認為是馬錫五審判方式最經典的詮釋:巡回審判、就地辦案、調解結案。
5年前,河南法院系統開始推行馬錫五審判方式:法官走出去,把法庭搬到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5年間,有贊譽,也有質疑:這種走群眾路線的辦案方式是不是在“作秀”?是否與法官職業化的方向背道而馳?
學
把法庭搬到家門口,“讓法官多走路、讓群眾少跑腿”
做了30多年的酒卻被同行告了,法官把法庭挪到了自家門口——65歲的鹿邑縣人楊學順最近經歷了兩個“想不到”。
楊學順是河南某酒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去年,他被河南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侵犯了外觀設計專利權。今年5月,鄭州中院一審判楊學順敗訴,除了要停止生產、銷售侵權的酒,還要賠償宋河酒業2萬元。楊學順不服,提起上訴。
但是,楊學順患有偏癱、腦梗塞,行動說話都不方便。了解情況后,省高院法官驅車近300公里,把法庭搬到了鹿邑縣宋河鎮政府大院。方圓10公里內大大小小的40多家酒廠老板過來旁聽。
“要不是你們過來,我還得再到鄭州開庭,回來又得大病一場。”敗訴的楊學順不停地感謝。經過連續兩天的調解,雙方達成協議:楊學順在3個月內銷售完侵犯宋河酒業專利權的酒,不再承擔賠償責任。“要是賣不完,我把剩下的酒瓶子砸了當玻璃賣。”對這次判決,楊學順心服口服。
而在5年前,對判決服氣的當事人并不多。2008年年初,當選河南高院院長的張立勇接訪發現,很多判決兩頭不討好,原告被告都不滿。一問才知,一部分法官只重法律不重實際,處處擺“官老爺”架子,法槌一敲,一判了之,如何服人?他夜訪時還發現,長途跋涉來打官司,給群眾造成了諸多困難,寒冬臘月,鄭州的立交橋下露宿著很多來打官司的農民。
如何能從根上化解矛盾?帶著問題,2008年5月,河南高院班子成員、中層正職和中院院長,到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發源地延安實地考察學習,發現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馬錫五審判方式,正好可以拿來給河南對癥下藥。
河南有什么樣的“癥”?原來當地的大量案件涉農,約87%的案件由基層法院審理。如果不考慮普通群眾的訴訟能力,一味強調嚴格的訴訟程序和機械地適用證據規則,就可能導致一些當事人雖然有理,卻因法律知識欠缺、舉證質證能力薄弱而敗訴,影響了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
頂著壓力,5年前,河南法院豎起馬錫五的審判旗幟:“讓法官多走路、讓群眾少跑腿”。
用
法官辦案騎壞兩輛自行車,河南甩掉“信訪大戶”帽子
對新的審判方式,最不適應的是部分法官。
武磊是正陽縣一名“80后”法官,大學畢業后來到法院上班,卻被分配到了距離縣城幾十里的鄉鎮法庭。剛開始,科班出身的武磊有些不悅,但在河南法官學院進修時,馬錫五審判方式讓他茅塞頓開:“不能做‘書生法官’,要接地氣,要到田間地頭,要與二叔、三大爺打成一片。”
5年間,武磊騎壞了兩輛自行車,辦理了1200多起案件,調解率達到90%,無一起上訪。武磊明白了,馬錫五審判方式與法官職業化的方向不相違背。司法職業化并不意味著法官不能走群眾路線。相反,真正的職業化要求法官有真本事,更好地做到司法為民。
在河南,像武磊這樣的基層法官成百上千,他們每天穿梭在田間地頭,“就地開庭、以調為主”,邊審案件,邊普法送法。
采用如此老套的審判方式,受益的是老百姓。因鄰居小李在自家房后建了一個小型養豬場,宜陽縣鹽鎮鄉王坑村的王大爺感覺生活受影響,以侵權為由向宜陽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去年7月14日,宜陽法院北城人民法庭的法官們冒著40攝氏度的高溫來到養豬場,現場召集當事人及村委會干部進行調解。通過一整天的講法說理,小李認識到了錯誤,雙方都向法官請求再給一次協商的機會。第二天下午,王大爺提出撤訴申請,他說小李已經保證,等存欄的生豬出售后不再養了。
老藥方確實能治新病。在今年1月召開的河南省兩會上,張立勇向全省人民作報告:5年來,全省法院深入鄉村、社區、企業,就地化解了85萬余件矛盾糾紛,調解結案107.6萬余件,不少基層法庭調撤率超過90%。連續3年中級法院進京上訪量全部退出全國50名,基層法院全部退出前100名。而在此前,河南是“信訪大戶”,長期位列全國前三名。
變
“一村一法官”成河南創造,群眾滿意就是好的審判
“一村一法官”是河南特色,也是馬錫五審判方式的衍生品,他們的宗旨都是司法為民。
除了開展巡回審判、探索推行“法官村長”工作機制外,河南法院還大范圍建立社會法庭。社會法庭雖有法庭之名,但無公堂色彩。它通過聘請在鄉村德高望重、熱心公益的群眾擔任社會法官,依據鄉規民約、道德倫理、人情大義等,處理民間糾紛。比起到法院花錢打官司最后結怨,群眾更喜歡通過“二叔”、“三舅”的免費調解來化解矛盾。目前,全省已建立社會法庭2794家,選任社會法官36335名,調處各類糾紛147732件,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另外,河南法院系統還在試行人民陪審團機制。從2010年起,在審理有重大社會影響、涉及群體性利益、人大代表或媒體重點關注的刑事案件時,法官從農村、社區、企業、學校中隨機抽取普通群眾組成人民陪審團參與庭審,對案件處理發表意見,為準確裁判提供民意參考。據統計,人民陪審團參與審理的案件,上訴率、改判率大幅下降,刑事案件服判息訴率達99%以上。
法治在進步,審判方式也要革新。張立勇說,研究馬錫五審判方式,目的不是在故紙堆中獵奇,而是提倡馬錫五的審判精神。世界上不存在一種先天的、完美的審判方式,只要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實現公平正義、能夠讓人民群眾接受和滿意的審判方式,就是好的審判方式。司法工作堅持群眾路線,貫徹馬錫五的審判精神,正是人民法院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司法新期待的具體體現。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79期,摘自2013年9月5日《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