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為《共和國日記》作序
《共和國日記》封面
《共和國日記》首發式暨研討會現場
宋平(資料圖)
原標題:“為國家記日記” 大國史書《共和國日記》出版宋平作序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6月6日電 今日上午,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第三研究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當代中國研究所聯合編撰,中央文獻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大型歷史文獻《共和國日記》首發式暨研討會在京舉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為《共和國日記》題寫序言,他高度評價此書:“為國家記日記,是一種史學創新”。
《共和國日記》是一部以創新的治史方式,以編年體和記事體相結合的手法,生動真實完備闡釋,逐日記錄共和國探索和發展之路的輝煌巨著。
《共和國日記》編委會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奎元同志擔任主席,主任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同志、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同志、新華通訊社社長李從軍同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同志等擔任。編委會執行主任由吉林省委原副書記林炎志同志擔任,執行副主任由中央辦公廳朱立波同志擔任。編委會秘書長由總策劃邵祥同志擔任。
《共和國日記》第一卷是起始卷,由中共中央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原主任張化研究員和副主任齊彪研究院擔任主編,全書70余萬字,圖片100余幅。一、二月份采取綜述的形式,概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戰役取得的輝煌勝利。從三月一日起,逐日記述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和會議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偉大歷程。
《共和國日記》按年設卷,第一期60卷(1949年—2008年),計劃三年完成。每卷近百萬字,圖片150余幅左右。書中設有目錄、索引等多功能的檢索工具,旨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研究提供翔實、權威的史料和工具,并為國內外讀者通讀瀏覽或查閱檢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資料提供便利。
有關部門的領導和編撰出版人員代表、黨史國史研究專家、新聞單位記者近百人出席首發式暨研討會。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衛建林研究員、中央黨史研究室張化研究員、中央黨史研究室二部主任武國友研究員、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劉金田研究員、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王靈桂研究員等專家發表了評點和意見。
附:序言(宋平)
十八大前夕,幾位同志來,說他們正在編輯《共和國日記》,一年一本,“十一·五”期間列入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計劃,經過五年的工作,即將出版,要我寫個序言。
翻閱日記1949年卷清樣本,按月、周、日依序寫來,仿佛又回到那些激情澎湃的日子。當時我30歲出頭,在東北做工會工作。民族危亡中投奔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根據地和國統區,親見先烈犧牲和身邊戰友倒下,他們畢生奮斗和為之獻身的目標,終于實現了。黨的旗幟插遍祖國大地,一個新的偉大的時代,隨著共和國的誕生來到。當時我在沈陽,在廣播里收聽北京的慶典,和同志們一起歡呼跳躍。記得當時沈陽舉行慶祝建國的大會,十幾萬人涌上街頭,全城淹沒在紅旗的海洋里。我在波濤洶涌的游行隊伍中,心情像陽光一樣燦爛,唯一的愿望,就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更加奮發地工作。
從那時起,60多年過去了,我成為行動遲緩的老人,而我們的黨和共和國卻永遠年輕,每天都有新事物、新創造,真正是日新月異。
最近,《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正式出版。這是一部中央審定、無論資料或論述都具權威性的國史稿。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的《共和國日記》,可以和這部國史稿相映成趣,使國史的龐大架構更加血肉豐滿。一個人可以有日記,現在是共和國的日記。為國家記日記,是一種史學創新。編年體和記事體相結合,重現親歷者當時的見聞和感受,特別是引入社會的變化和人民群眾的活動,避免過多會議、文件和領導人講話累積造成的沉悶,攬國家民族之命運,察社會百姓之生態,歷史就活了、生動了。
中華民族有吸取世界文明成果的博大胸懷和進行新的創造的恢宏氣勢。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但是中國巋然不動,站住了、發展了,靠什么?歸根結底,靠社會主義,靠我們的黨和人民群眾。小平同志講,中國的事情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世界各國的經驗很多,需要分析、消化、結合中國的實踐,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經驗。即便是自己失敗、曲折的教訓,科學總結,引為借鑒,也是最可寶貴的財富。
現在編寫《共和國日記》有好條件。有黨的歷史決議和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指導,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可以參酌,又出版了不少回憶錄。面對浩如煙海的史料,把握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主線,伴隨國家發展的腳步,一部一部編下去,一定會越來越取得豐富的經驗。
祝賀《共和國日記》出版,愿它作為我們偉大國家的信史,發揮認識過去和創造未來的作用。
2012年12月5日
宋平簡歷
宋平,男,漢族,1917年4月生,山東省莒縣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春參加革命工作,大學學歷。
1934年至1937年在北平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學習。
1938 年至1947年任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干事,在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并任組織科科長、教育處處長,任中共中央黨務研究室秘書,中共中央南方局學習秘書,重慶《新華日報》社編輯部資料室主任、秘書處主任、編輯部秘書長,新華社重慶、南京總分社負責人,周恩來同志政治秘書。
1947年至1952年任中共哈爾濱市顧鄉屯區委副書記、警備大隊政治委員,哈爾濱總工會公營企業部部長,東北總工會宣傳部部長、秘書長、副主席。
1952年至1957年6月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國家計劃委員會勞動工資計劃局局長兼勞動部副部長。
1957年6月7日至1962年12月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1962年12月至1970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西北局計劃委員會主任、西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1970年至1972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國防工辦副主任。
1972年7月至1977年6月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甘肅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77年6月至1979年12月任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甘肅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9年12月至1981年1月任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
1977年6月至1981年1月兼任甘肅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77年6月至1982年12月兼任蘭州軍區第二政治委員。
1977年8月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1981年1月至1983年6月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1983年6月20日至1987年6月任國務委員兼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1987年6月至11月任國務委員兼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87年11月至1988年4月12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88年4月12日至1989年6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89年6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89年12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1990年兼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會長,1991年向黨中央建議每年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期間召開人口資源工作座談會,得到中央批準。是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屆四中全會增選)。(簡歷資料據中國政府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