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周五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時承諾,中國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提出終身追責制,凡越過“生態紅線”的,就應當受罰;造成嚴重后果的,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
中國領導層在生態問題上
至今“最強有力陳述”
受訪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的講話,一方面說明了在環境惡化帶來的沉重社會壓力下,中國官方對生態問題的重視已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在另一方面則展示了中國領導層整治環境問題的決心,是至今“最強有力的陳述”。
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在這個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會上指出,生態環境保護“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習近平并強調平衡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同時要求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循環和低碳發展。
此前,中國領導人已多次強調政府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余,也會打造綠化生態環境,然而地方上仍有環境治理不完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問題。自今年以來,北京就長期被霧霾籠罩,上海黃浦江又現死豬漂浮,以致環境問題最近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與此同時,中國民眾對環境保護的訴求越來越高,上海和昆明市民本月初便分別有示威抗議,要求停建電池廠和PX(對二甲苯)項目。
在中國當前面臨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下,習近平呼吁官員要“清醒認識”保護環境、治理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和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解決環境問題,為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習近平也要求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
他說:“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他進一步提出,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
過去半年將環保議題提到新高度
與此同時,習近平認為,中國也得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約束。
他解釋,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中國官方在過去半年已將環保議題提升到新高度。去年11月舉行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也第一次提及PM2.5空氣質量目標,而在本月初,官方又在人權白皮書中首次寫入生態人權保障,提出將堅持樹立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凸顯當局對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
中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昨天接受本報訪問時正面評價習近平的講話,稱這是至今“最強有力的陳述”,但他認為,要實踐所提出的措施并非易事。
馬軍舉例,習近平提出的終身追責制是至關重要的舉措,因為許多官員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短期經濟增長或自身利益,對生態造成的不良后果往往不會立即顯現出來,而是轉由接任者來承擔。不過,由于目前法治缺失、監管缺位,要真正落實終身追責制或進行相關的取締工作,難度頗大。
他進一步說,由于環保工作也不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現任官員根本沒有保護環境的動力,因此要現任決策者完善環保法律和嚴格執行法規,也極具挑戰。
在馬軍看來,目前緩解生態問題的最有效方法是暢通信息渠道,讓民眾和社會參與環保工作的監督,對官員的作為或不作為形成制約。
另據中新社報道,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傅伯杰在前天的中國科協年會上建議,制定全新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綜合各類生態系統和建設用地、耕地和城鎮化的發展,進行全國一盤棋的國土空間優化和生態系統的建設。
附:習近平: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 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新華網北京5月24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并談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認真聽取了他們的講解,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標志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表明了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習近平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樹立生態觀念、完善生態制度、維護生態安全、優化生態環境,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習近平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習近平指出,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要堅定不移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習近平強調,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習近平強調,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人民群眾對環境問題高度關注。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
習近平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