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7月3日訊 記者韓樂悟今年是我國全面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年—2030年)》的開局之年,記者今天獲悉,民間團體將力推該行動計劃的落實。經國務院批準,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將聯合發起響應該行動計劃的活動。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保障。但目前世界上物種死亡的速度超過其自然繁殖的1000倍。有專家指出,我國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這個速度又要翻倍。
2010年9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明確了今后20年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等。這是繼我國1992年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全面履行公約義務、承擔大國責任的決心。
據介紹,公約規定,每一締約國要根據國情,制定并及時更新國家戰略、計劃或方案。1994年我國發布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有力促進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開展。但近年隨著轉基因生物安全、外來物種入侵、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共享等問題的出現,生物多樣性保護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目前我國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資源過度利用、工程建設以及氣候變化嚴重影響著物種生存和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物物種資源流失嚴重的形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為落實公約的相關規定,有效應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國家環境保護部會同20多個部門和單位編制了上述行動計劃。
記者了解到,上述兩民間團體發起的響應行動計劃活動,將7月8日拉開序幕。其后將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科普宣傳、志愿者培訓、實地考察、經驗介紹、圖片展覽、學術論壇、國際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活動將獲得地方政府、學術團體、民間組織、工商企業、環保人士等社會公眾各界的廣泛參與。
記者注意到,行動計劃明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行動,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公眾廣泛參與機制”,而在39個優先項目中包含“民間團體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建立及示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