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不妨“古為今用”
大公網 黃燕
摘要:50年前的衛生制度高度重視農村“赤腳醫生”制度的建立。當時政府從下鄉勞動的知識分子中選出部分人接受速成的專業培訓后,他們便成為鄉村“赤腳醫生”,背著小藥箱,走家串戶,為村民提供簡單的健康指導、小病治療和大病轉診。政府此舉基本解決了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并避免傳染病在農村的流行及向城市的蔓延。應該說,赤腳醫生制度的成功之處在于,重人力勝于重物力。50年前的中國衛生制度,極具現實意義和借鑒價值,尤其在解決看病難和貴的問題上以及處理醫療公平性的思路和技術方面,很值得當代醫改者學習和借鑒。
中國新醫改,借鑒了西方的經驗,“洋為中用”,與此同時,也不妨“古為今用”,借鑒一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醫療制度的可取之處。該制度的幾大特點堪稱“亮點”,或者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恰恰可以為當今新醫改所遇到的諸多棘手問題提供清晰的解決思路。
50年前的中國醫療制度與50年后的新醫改,均是時代的產物,二者各自誕生于截然不同的歷史背景下。50年前的醫療制度創建于“一窮二白”的中國。當時,國家資源嚴重不足,醫藥短缺,財政收入稀缺,人均收入低。當時的政府為滿足百姓的基本醫療需求,在醫療服務公平性方面有獨特的解決之道:一是實行國民醫療統籌;二是藥品限量供應。醫生以“片”為單位開出最小用藥量,將藥片放入簡易紙袋并標明用法,發給患者;三是大力發展和創新廉價中醫;四是重點發展農村“赤腳醫生”制度,為八億農民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和健康指導,解決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
而50年后的今天,新的醫療制度則誕生于相對富裕的時代。此時,資源相對豐富,財政收入大幅增加,人均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國家和個人財富增速之快,是50年前無法想像的。但即便如此,迄今為止仍然存在衛生資源既浪費又短缺的兩難問題,歸根到底是公平性缺乏所致。
實行藥品限量供應
當下的新醫改正在努力解決公平性問題,其實不妨借鑒一下50年前的中國衛生制度。首先,醫改應在藥品限量供應上做足文章。應要求藥廠減少藥品包裝,規定以最短療程所需藥量為一個包裝,如果五片藥為一個療程,那么一個包裝就應只有五片藥。應取消100片或50片一瓶的大包裝。醫生開藥時,也應以“片”為單位開出一個療程的藥量,必要時可用紙藥袋裝藥。從藥廠到醫生,實行藥品限量包裝和供應,有幾個好處:(一)實行藥品最小包裝,可降低藥價,減少患者醫療開支,并讓更多的患者買得起藥,同時藥廠可薄利多銷;(二)醫生只限開出一個療程藥量,不僅可防止醫生開大處方,利于醫生觀察患者用藥效果,而且可避免患者濫用藥物(如抗生素),或因藥量過大導致藥品浪費。總之,實行藥品限量供應,可做到藥廠和醫患三贏。
其次,50年前的衛生制度高度重視農村“赤腳醫生”制度的建立。當時政府從下鄉勞動的知識分子中選出部分人接受速成的專業培訓后,他們便成為鄉村“赤腳醫生”,背著小藥箱,走家串戶,為村民提供簡單的健康指導、小病治療和大病轉診。政府此舉基本解決了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并避免傳染病在農村的流行及向城市的蔓延。應該說,赤腳醫生制度的成功之處在于,重人力勝于重物力。可以沒有衛生院,沒有醫療設備,但不能沒有人。只要人在,村民的健康就能管起來。
重視農村衛生服務的改善是重要的,因為:(一)農村有八億人口,而其人均壽命短于城市人均壽命;(二)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患病時常源于無知。否則,也就不會出現“愛滋病村”了;(三)農村的生活和勞動環境艱苦,衛生條件差,容易成為傳染病發源地。例如,現在肺結核高發人群之一就是農民工;(四)農民接觸化肥和農藥的機率大,他們是腫瘤易患者;(五)農村是缺醫少藥地區,加之農民收入低,他們常因看不起病而放棄治療。
新醫改重視加強農村三級衛生系統的建設確實是正確的。不過,政府應借鑒50年前的經驗,不僅要建更多的衛生室和衛生院,更重要的是要把類似于“赤腳醫生”、但比之更加訓練有素的全科醫師安排到位。人比物更重要。
重視中醫中藥作用
第三,雖然50年前政府對中醫的作用有些夸大,但它對中醫中藥的重視是富有遠見的,希望以物美價廉的中醫中藥,滿足百姓的基本醫療需求,同時國家也支付得起。這一理念同樣適用于新世紀的今天。關鍵是,我們如何大膽探索和創新中醫中藥,使其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尤其在現代病和疑難病的防治方面。
與此同時,面對傳統醫學,我們也不能頭腦發熱,而是要用理性而客觀的態度看待和使用中醫。不高估它,也不低估它,而是把它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讓其展示最大的價值。我們要認識到,在某些領域,中醫可獨領風騷;在某些領域,必須中西醫結合;在某些領域,中醫或許替代不了西醫。
總之,我們探索醫改,不妨借古論今。50年前的中國衛生制度之“三亮點”,極具現實意義和借鑒價值,尤其在解決看病難和貴的問題上以及處理醫療公平性的思路和技術方面,很值得當代醫改者學習和借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