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忠:租房是倡導出來的嗎
紅網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束克欣22日在第三屆中國宏觀經濟走勢與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國家應調整目前鼓勵全民買房的住房政策導向,引導城鎮居民健康合理消費。不能只單純地鼓勵大家買房,應調整政策導向,倡導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7月23日《深圳商報》)
在買不起房已成為“新三座大山”之一的語境下,倡導租房似乎是理性的體現。但問題是,租房僅靠倡導就能成為中低收入者的最優選擇嗎?
如果承認亞當·斯密所說的人都是“理性經濟人”以及“追求自己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機”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應該相信:買房不是鼓勵出來的,租房也不是倡導出來的,買而不租或者干脆買不起,只是人們基于現實的理性選擇。
需要看清的一點是,許多中低收入家庭非但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在大中城市,如今租房的價格實在不低,設施不很齊全、面積不是很大、地段不是很好的房子,你沒個數百元都拿不下來,若是上述指標再稍有改善,則租價還得大幅上升。而至于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同樣的房子租下來大約就得一兩千元。高租價與當前的高房價顯然是息息相關的。這樣的租房價格比之于買套面積不大的房子、辦個二三十年按揭每月的月供也低不了多少。既然處于租、買兩難抉擇之間,而租房又通常給人以無歸屬感、無安全感,那么權衡之下,必然是“與其租毋寧買”,東借西湊、勒緊褲腰帶也得買。
倘若不明白這樣的現實,那么只是教育人們要租房而不要買房,就跟當年晉惠帝問那些吃不上飯的老百姓“何不食肉糜”一樣荒唐。而事實上,作為身居高位且住房無憂的束副司長,對中低收入者的租房之苦恐怕的確沒有太深的體會,所以才將“倡導”二字說得輕松。
而且,讓中低收入家庭都去租什么樣的房子呢?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還是是房產中介提供的那種出租房?如果是前者,則不必倡導,人們就會搶著去租。如果是后者,則恐怕倡導也沒有用——那些僅在貧困線以上的低收入者根本租不起。
可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在許多地方還只是“畫餅”,根據建設部前不久通報的全國城鎮廉租住房制度建設和實施情況,目前尚有70個地級以上城市尚未實施廉租住房制度。而已實施者情況也未見得很理想,主要表現為沒有建立穩定的廉租房建設資金來源渠道、廉租房覆蓋面小、廉租房制度不完善等。境況是如此的困窘,“倡導”兩個字真的是好沉重。
在解決中低收入者住房問題上,國外的經驗值得關注和借鑒。新加坡對占全國家庭數8.5%的特困戶,租給每套舊的42平方米的廉租房,每月只象征性地收取11新元的房租;美國17%左右的國民居住在政府或企業提供的廉租房里;歐洲一些國家享受福利性質住宅人口的比例比美國還要高。新加坡除了對特困戶提供廉租房之外,對8.5%的困難戶,通過政府補貼,讓每戶購買一套60-70平方米的便宜舊房;對80%的居民,由政府統一建設組屋供應,堅持小戶型和低房價。如果有這樣的制度安排,必然是宜租則租、宜買則買,又何必搞什么“倡導”呢?
政府建設相當數量的廉租房或者把市場上閑置的二手房征集作廉租房(與提供二手房的房主簽訂長期租賃合同),不但能為低收入者提供安居之所,也能在某種程度上拉低房價,讓那些中等收入者買得起房。如果老是把房地產業作為拉動經濟的支柱產業,老是把房地產業作為為政府帶來大量財政收入的產業,而忽視住房相當程度上的公共產品屬性,則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恐怕就很難得到很好的解決。“倡導”租房,也只能是一廂情愿。
在讓大多數工薪家庭買得起房的同時,對那些特困家庭,則應為他們提供名副其實的廉租房,面積不必大,但居住應該長期固定,租金也要便宜。如此,才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