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3 10:44:35 |
http://blog.sina.com.cn/u/488aa886010004wm
靠一兩篇社論性文章統一思想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改革者也要稍安務躁。
有人選擇遛鳥安度晚年,有人熱血依舊仿如少年。
大于佩服以“皇甫平”之名以改革吹鼓手為榮的周瑞金老先生在退下來之后仍然心懷天下,時刻拿著自己手畫的原創的改革者標準來丈量社會公眾的言行,頻頻以“皇甫平”之名在重要媒體撰文。大于只是有點感覺皇甫平有點草木皆兵了,把任何對改革進行正常反思和階段性總結的言行如果都視為對改革的不恭,這本身就說明一些改革者缺乏寬廣的胸懷和改革的視野。
“皇甫平”認為,2004年以來,社會上有一股借反思改革來否定改革的思潮出現,這很危險:一是民粹主義有滋長的傾向,這在網絡中更明顯,他們以嘲諷、挖苦、打倒權威為快事。二是年輕人情緒化,他們對當前就學難、就醫難、就業難、住房難等現狀極為不滿,由于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便遷怒于改革,認為都是改革的錯。三是有一部分人,一直抱著極左觀點,利用改革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將爭論引入意識形態,要走回頭路,這是要害,也是我最擔心的。大于認為,老先生這三個分析有點極端也有點武斷,沒有與時俱進。其一,無論是什么形式的表達,包括通過網絡進行的,只要是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表達方式,都應該得到尊重。其二,說年輕人情緒化,這又太極端了,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社會公眾恰恰是改革的堅定支持者和擁護者,他們既是改革的受益者又是改革陣痛的負擔者,以年齡和資歷來劃分改革和非改革陣營的標準既不客觀又不現實,沒有任何理由把年輕人推到改革力量的對立面。青年是一個民族的希望,是幫忙而不是添亂。大于沒看到過哪個國家所謂有識之士象皇甫平這樣表達對年輕人的偏見的。其三,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還象10多年前那樣重提意識形態之爭沒有太多的必要。現在的形勢任何人和力量也不可能使歷史重演,拿大帽子嚇人、給別人戴帽子以凸現自己重要性的文攻方式已行不通。
“皇甫平”最近撰文稱,改革走到這一步,出現了房價高、看病貴、教育亂收費、貧富差距拉大等新矛盾、新問題,利益分配格局矛盾的積累導致人們對改革產生了懷疑。大于認為,社會公眾并非由此懷疑改革,而是希望認識到改革偏差帶來的問題,希望能夠及時加以糾正。
皇甫平稱,包括弱勢群體在內,都是改革得益者。大于問一句,如果甲從改革中獲得100元好處乙從改革中獲得1塊錢好處,長此下去,乙干嗎?
皇甫平先生特別喜歡替先富裕起來的人著想,而對先富裕起來的人帶動非富裕階層這個話題又缺乏興趣。皇甫平先生喜歡把人們進行歸納總結到哪一類哪一群。他稱現在網絡上流行“劫富濟貧”的思路,中國現在究竟有多少富人,究竟富到什么程度?皇甫平先生認為一味鼓吹這個,窮人非但得不到好處,還會導致富人的財富流失。這對社會發展沒好處。他喜歡讓大家保持沉默。皇甫平認為,在反思改革中把問題、矛盾與改革相聯就是“反對改革、否定改革”,他積極鼓吹改革的正面效應,把成績算到改革的賬上,而對改革的一些相關問題充耳不聞,認為問題與改革無關。
市場不是萬能藥,什么改革都一味看重市場的力量難以經得起實踐檢驗。最近有兩位高官的言論值得一提。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6月13日在“2006中國地交會”開幕式上表示,關于住房需求與土地供應的關系,城市房地產業用地不能完全放開單純依靠市場調節去解決,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西方發達國家,政府都在采取不同形式的手段和政策在調控、引導房地產業的發展,都在努力解決或者保障不同層次人群的住房需求。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張保慶十二日說,教育本來就是公共產品,中國絕對不能按照市場經濟辦教育,“發展教育只能靠政府,政府就得花錢”。他認為,市場經濟也有負作用,并不是包治社會弊病的靈丹妙藥;市場經濟必然會帶來兩極分化,它解決不了社會公正問題;市場經濟還會對人們價值觀、是非觀、世界觀產生很大影響,這些影響并不都是正面的。
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雄壯勇氣和壯士一去不復返的大無畏下的中國改革還有2年就到30周年了,按慣例對一件事情的總結或評論一般都在整5整10周年進行。現在社會上對改革已經有這么多評論,就說明大家對改革已經有話要早說了。在此,大于也來個口號,呼吁皇甫平老先生三個不要:不要棒喝,不要停留在舊思維上,不要缺乏對15年后的中國現實國情的具體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