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過高,實質是收入過低
房價問題用怨聲載道來形容毫不過分,而眾說紛壇也是實情。到底是房價過高,還是開發商炒作?是供不應求,還是虛張聲勢?說起來都有,開發商首先是商人,他們當然要發布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包括有些人發布虛假信息,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供求基礎,很難想象他們能在這么長時間內保持房價的持續上漲。
而學者在這個時候也扮演了微妙的角色,痛斥商人暴利者有之,呼吁政府干預者有之,至于站在開發商一方的,更是不乏其人,老百姓把后者稱為售樓小姐,稱為鑼鼓隊。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間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房產市場,毫無疑問是暴利的,但開發商有沒按市場的規范呢?筆者以為,開發商沒按市場規范的作法,恐怕更多的是在降低成本方面,也就是征地、賠償方面而不是銷售方面,暴利的來源更多的是在低成本的運作。房價的高不可攀,雖說難免有炒作的一面,但哪行哪業沒有炒作?
所以筆者認為,房價過高,實質是收入過低。也許有人覺得談論收入緩不濟急,但我們絕不能回避這個問題在房價中的突出作用。也許又有人說,抱怨房價過低的不是低收入者,他們根本想都不敢想到要在城里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抱怨房價的恰恰是收入"較高"的都市白領,昂貴的房價使他們成為"房奴",成為都市的流浪者。但筆者以為,這些人根本不是高收入人群,中國目前的收入差距拉得太大了,反應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早就越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出現了一個收入遠遠低于同時代人的階層。前一階段媒體紛紛報道各省市最低工資均低于國家標準,也就是低于當地月平均工資40—60%的標準,(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5/08/content_4519891.htm),這更告訴我們這個階層是怎樣的龐大。筆者說這么多,無非是想說明,大多數都市白領的"高收入"是一種錯覺,是有那么龐大的收入低得不合情理甚至有點傷天害理的人群作為"墊底"的背景下的"高收入",其實買不起房的都市白領,雖然在人口比例上屬于收入較高的人群,但從財富占有份額來說,大多仍舊是貧富差距拉大的受害者。
筆者這么說,絕不是說房產商就該得暴利,不是說房價就沒有壓縮的空間,更不是說政府應該放任市場,袖手旁觀。筆者想說的是,如果政府要干預,學者要討論,輿論要抱怨,絕不能繞開收入差距日漸拉大的背景,不是把一切都孤立地集中在房產市場上,這樣我們才能得出更為科學的結論。
尤其在政府的干預中,不要只繞著輿論轉,動輒為"關系國計民生"的說法所感動,把房地產市場過分地從整個市場體系中"特殊化"出來。要說特殊,該特殊的太多了,這幾年,醫療,教育也都出現了"關系國計民生,不能放任市場"的呼聲,試問,在市場上運行的,有幾樣不是"關系國計民生",我們還要不要市場經濟?筆者以為,關鍵是規范,而不是出現問題就懷疑市場,就把具體問題"特殊化"起來。
我們都明白房產市場有很多"貓膩",但是在對之進行分析時,我們要分清為房產市場辯護的那些人,哪些是真正的腰鼓隊,售樓小姐,而哪些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盡管話不中聽,卻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用政府干預來降低房價,也許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們必須認清其中包含的不合理的一面,這樣才能預先地做好準備。所以,不贊成政府干預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告訴人們,宏觀調控可能面臨的礁石在哪里,以及怎樣繞過這些礁石,我們不能把這些人都打入售樓小姐和腰鼓隊的行列。如果包括筆者在內的扛不起房子的人,,都能意識到自己是整個社會貧富差距拉大中的受害者,都能認識到責任也許真的不僅僅在房產市場,那么在傾聽爭論和分析的時候,也許就可以在感到更加沉重的同時少一些情緒,多一份冷靜。
作者:莊華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