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藩,你為什么不懺悔?
作者:章劍鋒
http://blog.sina.com.cn/m/zhangjianfeng
我和董藩的交往非常簡單,在去年,我們有過一些接觸,內容包括一通電話、幾封郵件、數條短信,還見過一面,后來他恨上了我,也恨上了我們的報紙。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情緒并非無緣無故,自從去年夏秋之交我們在他的辦公室里面做過一次談話后,董藩從此拒絕接受我們報紙的采訪,并且拒絕時的態度惡劣而粗暴。
去年發生在北師大管理學院董藩辦公室的那次談話,內容其實十分明確,董藩在沒有完全明確我的采訪意圖時,談了他對房地產市場的觀點,談了他對專家四處走穴是否妥當的見解,談了他是如何處理協調他與開發商與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
對于市場他談了一些觀點,這些觀點他現在仍然在堅持;至于專家就是售樓小姐或者專家出現在售樓現場是否合理是否應該,董藩沒有正面回應,但是他猶豫一會兒后,壓低聲音對我說,這些東西本來不能告訴你的——其實,專家應該有身價——因此,很正常——諾獎得主經常到中國來走穴;至于他如何處理與開發商及政府部門的關系,他的談話讓我知道,他和建設部走得比較近,和建設部的官員們也有一些神交,和開發商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兩次的事情。
世人知道,記者的責任與操守在于,記錄他所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正在發生或剛剛發生的,因此,根據記者的神圣職責,我將我聽到的——也是他所說的一切都記錄下來。這之后,他開始恨上了我。
當北京師范大學里面設立了一個房地產研究中心的時候,董藩做了中心主任,據一位同事說,董主任那個部門也有了一項不成文的明確規定,所有教職員工在以后的若干歲月里將奉守一條準則:拒絕來自《中國經濟時報》的任何采訪。我還聽一位同事說,在某個公開場,本報的一位記者——她不知道董藩在心里對我們報紙已經埋下怨恨與不滿——向董藩提出采訪要求的時候,董很粗暴地大聲加以回絕。我聽到這件事情后,有了一種真切的感受:這個人非常之頑固,不懂得自察、自省和自我懺悔。
董藩其人
在兩年之前以及更早的時候,北京沒有人知道這世上還有一個叫董藩的,或者說,很少有人知道。盡管在去年的那次談話中,他一再強調自己早就是個名人,而且一下子從桌子的抽屜里面掏出兩本自己編寫的教材來,以此證明自己是個房地產業學院派的領袖,桃李遍天下。但是,那種舉動根本就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如果必須找到一個可以說明問題的依據的話,說實在的,那只能令我感受到,這個人的確非常自滿和自以為是,自我感覺十分良好。
我見過許多專家和名人,不過我敢肯定,沒有一個專家會并且敢在一個記者面前做得這樣露骨,因為他們都不像董藩一樣,喜歡自我樹立為權威,自我以為是名人,自我加以深深吹捧。哪怕是再沒有深度的人,也會懂得對自己的過份張狂的言論和行為加以修飾和偽裝,這至少可以讓人看上去不那么反感和無法接受。
董藩對我說,他在關外教書若干年間,一直根正苗紅,獲得榮譽無數,十佳、優秀、先進;證書、獎牌、獎杯;論文、造詣、才華,還有許多個第一,拿出來簡直嚇人。在東北的年代里,他成為中組部某位高官會見西方和中國媒體時,口頭點名表揚的標桿式民主黨派成員,被贊譽為杰出人物和優秀青年。他并且認識到自己的地位無人能夠取代,認識到自己的人生與中國社會的宏觀發展息息相關,不是參與者,也是推動者。
當然,他還是過多地強調自己是一個推動者,在中國改革施政的過程中,他說他提出了許多珍貴的建設性建議,無一不被中央或高層采納,比如按揭貸款和住房制度改革,這就是他的提議與創造,他提醒我說,這項政策讓億萬國民受惠。
他還說,他已經在國際會議和黨的報刊以及網絡上發表了不少論文和評論,有一些意見和建議還通過內參上報了國家主要領導人,并受到重視和批示,相關建議和隨后出臺的政策與其吻合度較高。由他出面組織并參與完成了約30本房地產、土地、物業管理教材及著作的出版工作,累計發行量已達30萬冊,在財經教育界和房地產培訓領域具有重要影響。
他將這些從前的事情挖掘出土,然后向我一一展示。我也很清楚,他不過就是想證明自己是個名人,如此而已。這一點在我沒有和他見面的時候,在我與他有過一次電話交談和郵件往來之后,我依據無比敏銳的洞察力早就作出了準確的判斷,我認為,他是個膚淺的名利主義者,他有著異于常人的名人觀和自我表現甚至是表演欲望。
在我來到他辦公室前,他曾經在電話里對我說,他的《兩萬言書》(聽上去有點唬人)發表之后,他的一位學生對他充滿了深深的崇拜和愛慕,因此順勢寫出了贊譽其為新一代地產理論界的帶頭大哥的歌頌文章。董藩對我說,他看到這個文章后,一直壓著,不好意思拿出去,沒有想到,他也有臉紅不好意思的時候。
不過,雖然不好意思拿出來,但是,當天夜里他就把文章發給了我,讓我幫著推薦推薦,后來還催問我能不能發。我一直壓著,沒有敢發。因為我看了那個文章后,先是渾身起雞皮,后是一陣陣惡心,因此好幾天沒有緩過神來。
這篇文章在我還沒有給答復的時候,就已在許多網站里被傳遍了,不知道是不是董藩本人這樣做的,但我敢肯定,這絕對是一種自我導演的手法,因為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找到過那個寫文章的叫做“徐軻”的人。這篇文章以一種空前絕后的露骨筆調將董藩和早于他成名的易憲容相互比較一番,將董寫成一位英雄式人物,似乎董一直是個站得高看得遠的人。
文章說,比之于易憲容,董藩是在運籌帷幄,指點江山,他的觀點和理論更多地影響到決策。作者說,董藩在高層決策界確實也是大名鼎鼎。據說連溫總理看完其建議后都鄭重囑托中辦:“給董藩回個信”(我一直不相信,全國知識份了也未必會相信,溫總理日里萬機,如何還有功夫囑咐辦公室給董藩回個信)。能夠做到學以致用,指導社會發展實踐,作者說這是他愿稱董藩為新一代地產理論界大哥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位作者還說,通過資料顯示,董藩的成果與建議曾通過內參60余次上報中央和省部級領導,15次直報江、朱、胡、溫等國家主要領導人,50次受到重視和批示。有心的作者觀察后還發現,從前年開始的一輪房地產調控,與董的觀點言論出奇吻合,令人拍案——作者興奮得只差沒說出這些政策都是出自董藩手筆或由他直接來推動的話。
董藩作為一個民(名)主黨派人士,對于名利有著讓人看不懂的執著與苛求,在有限的幾次交往中,他不僅極力強調自己,貶損別人,總認為別人是錯誤的,(錯誤這個詞是他的專利,在他眼里,易憲容是錯誤的,哈繼銘也是錯誤的,蕭灼基更是錯誤的,到現在,連國家統計局也是錯誤的了)是有野心的,而自己是正確的、知名的、權威的、公正的、受高官重視的;總是堅持認為別人是在炒作,自己是實事求事,并且是一枝獨秀的。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去年那次面談,他一開始就斥責易憲容是在炒作,是在沽名釣譽,易憲容是個什么樣的人,德性如何,這個我在去年的一系列文章里面已有過著重提及,對他的態度和認識,我不想多做評價。只是董藩在我面前極力地貶損易,說他說的都是錯誤的,一點也不懂房地產,是個外行時,我忽然發現,董藩眼里放著光。
他一邊數落易的無知和作秀,一邊吹捧自己的有知和高深,盡管他一再囑咐我,不要把他的話寫出來,寫出來不好,但是他并不屆意把他的這些肺腑之言說給我聽,更不屆意我將他的話錄下來。
人總是有這樣的壞毛病,因為一種不同的立場和位置以及心胸,就一定試圖站在比別人更高的位置去看待一切,去評說一切,甚至不惜以一種指責和攻詰的手法將自己拔高于別人之上,以示自己的異乎尋常。這讓我發現,原來中國的專家差不多都有一個德性,老是自以為比別人高明,實際上,這是最最淺薄無知的。
現在,只要稍有功夫的人,拉出董藩那些不堪入目的所謂作品來看看,恐怕沒有幾個會不覺得渾身起雞皮的。董不輕意出來說話,但是一出來說話,那么,一定會有這樣的慣例,他懷揣著一把明亮的匕首,直奔對方而去,然后對準別人的胸口,亂捅一氣——他在“殺人”。
當然,他在“殺人”的時候,在打倒別人的時候,也總是永遠帶著那種極不可一世的高傲而自我的態度。迄今為止,他的文章里面最先出來的總是說,前不久我怎么怎么樣,或前不久某某怎么怎么樣,再或者就是最近又發生了什么什么,然后說,這是錯誤的、這是誤解、這是無知,然后把自己弄得像個道德君子一樣,出來評判一番,中間一定又會千篇一律地出現“我與房地產的淵源如何如何,我獲得過什么獎什么獎,我曾經如何如何,我經常上書中央,一些主要領導給我批過字,誰誰又點了我的名”這樣一類毫無用處的話,似乎這樣一來他的言論就更加權威了,更加有公信力了,更加站得住腳了,更加深得人心了,殺起人來也就更加可以名正言順了,說起大話空話和混話來也就更加可以理直氣壯了,把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論和中國的現實市場狀況扭在一起極力往歪路上引去就更加地輕而易舉了。
當他打著自己是權威的旗幟出來作弄別人一番后,就會把某個人或某種觀點、現象一腳踹倒,然后拔出刀子扎上一番,收場了。
白山黑水之間,東北出來的知識份子就是不一樣,就是要比別地的知識份子更加聰明一些。相比之下,易憲容真是個傻子,他曾公開說自己不會被收買,可是他走穴串會的時候比任何人都勤快,拿到了出場費,他不說,可能在他看來也不算是被人收買的意思,至于寫起文章說起話來,倒是一副剛正不阿堅貞不屈的模樣,鬧得別人總認為他是腳踩兩條船。董藩就不一樣,他就開門見山地說了,專家的知識是有價的,照此理,收錢也正常,被收買似乎也正常。因此,他寫起文章來,再沒有理也顯得有理,再公開為開發商服務,也變得像是在做學術,是客觀和中立的學術觀點。
董藩其言
董藩到現在還認為別人在曲解他、圍攻他是錯誤的舉動,是無知。他還說得大義凜然,說知我心者謂我心憂,不知我心者謂我何求。他從來不覺得羞恥。可是在今天,他的文章暴露出來的,哪一點不顯得赤裸裸?哪一點不顯得立場過歪?他把天下人都當成蠢人,當成看不懂他的那堆沒有骨頭的文字了。
現在不必去懷疑董藩的立場有沒有問題,屁股坐得對不對位置。現在主流的評論家和學術者根本就不愿意出來揭穿這個人,連批評都懶得針對他。但是至少我還有一點點熱血在胸,我還是需要出來說一說,因為他的觀點看上去更像是一場陰謀。
去年董藩對我說,市場不能由著老百姓來,按照老百姓的意愿,那是錯的。那時候我想,這是什么理論,如果民眾的意愿是不對的,是完全錯誤的,是否就意味著他們的要求和呼聲應該被漠視,被擱置一邊?
董 藩又說,任志強其實是正確的,說了很多為老百姓為市場的話。于是我又想,任志強對在哪里?為老百姓說過什么話?在中國,商人的利益本來就是與普通消費者的利益相對立的,商人能為消費者說話?這個研究的確獨到。
根據他的這幾個觀點,后來我就去梳理了一下,包括今年他寫的幾個文章,加起來也就那么幾個主要觀點:
一, 打壓房價是禍國殃民;
二, 高房價不等于有泡沫,中國只有局部地區存在泡沫;
三, 他說居者有其屋不能提倡;
四, 他在今年兩會期間說,代表委員們嚷嚷房價過高,將國外的房價收入比拿到中國來說事兒,這不具有可參考性;
五, 他還批評國家統計局,說他們的有關空置率的統計是錯的(其他的統計數據他就沒有拍案而起加以批評,估計是對的);
六, 他又承認有空置率,但認為有不意味著不合理,相反,一定的空置率是允許的,是應該的;
可是董藩就是不知道居安思危,這種論調更無異于飲鴆止渴。盡管他將自己表現得多么的前瞻,多么的有見地和創造能力,可這是一個保守派,這個保守派是以一種茍且的態度存在著的,他的學術也就顯得極保守,很小心翼翼,很不怎么地。
從前到現在,全中國都在傳這樣一個笑話:打戰的時候一位戰士怕死,當不了逃兵也得磨蹭在隊伍的最后面,部隊死了一大半,他就躺在別人軀體下裝死人,希望能夠躲過一劫保住小命。
現在的董藩及其論調就像這個怕死的逃兵,自以為是正確的,還試圖將此觀點拿去影響決策,讓那些領導人們再給他批個字回個信賺取一把話語和政治的雙重投機資本,可是他就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后果?他就沒有意識到,當他個人賺取了資本之后,假設他的觀點曾經影響過決策,現在這個觀點也照樣影響到了國家,那么,市場會不會陷入很快就要崩潰的災難中去?中國房地產差不多已經命懸一線了,還要鼓吹高房價安逸論,這種高風險的事情,你慫恿哪個傻子去做?你把政府官員都當傻子嗎?你把政府智囊們都當傻子嗎?
中央出臺調控政策,已經明確了房價過高的問題了,明確這個問題,就表明這是個問題,是問題就是不正常的,就需要解決的。通過一系列強硬的政策來看,明顯就是在打壓,不過就是因為輿論環境,亮出打壓的說法過于刺激,會產生負面效應。這個董藩不懂,我是懂的。
董藩自認為自己的建議是觸動了中央的,從建設部的表態上說,也是不打壓房價的,可是不打壓房價為什么還要調控?為什么溫總理還要對這件事情痛心疾首?難道這不正好表明,因為有董藩這種喜歡亂出主意的所謂專家存在,過份地擾亂了視聽,讓我們的總理感到遺憾嗎?如果這若干年以來,董藩一類專家真的有能力影響決策,不是個光會用嘴吹的,為什么在過去的若干年間,就沒有出過一個好主意,就沒有幫助領導們解決好民眾的住房問題?還讓我們的官員面對中外媒體時感到痛心和面子上不好過?
董藩說不能打壓房價,會不會有自己的投機目的和漁利用心?這是觀察家一直在質疑的問題。我認為有,當然就是我上面說的,一個是話語資本,一個是政治資本。他一直強調他是個學術名人,同時也強調他是個政治明星。這就是很好的證明。
但是當他利用這些資本炮制出打壓房價是禍國殃民的觀點時,他把國與民“強奸”了一回,他往自己臉上貼金,說自己是在為國民操心,為市場操心,可是他的言論和文章里面,就沒有哪怕虛假地表示一下為民眾的住房感到擔憂的,他將國與民搬來為自己那些張牙舞爪的觀點做注腳,做依據,把自己的觀點嫁接到一個廣大的民生概念身上去,卻不知無形中正在葬送自己,將自己活在別人眼里的形象丑化和毀損。
上海在過去一年就十分聽話,十分迎合中央的政策,中央辦不到的,他們主動給辦了,中央不滿的,他們主動消除了,他們不光是有中央的調控政策,還有自己斷臂的一套措施。這不是房價就下滑了嗎?怎么就叫打壓房價是禍國殃民呢?怎么就叫老虎發怒大小通吃呢?一個民主黨派人士,連中央施政的策略都把握不住,連中央理所當然能夠具備駕馭房價的能力都認識不到,還談什么指點市場運籌帷幄?
因此上,有需求就不是泡沫了,可是董卻沒有發現,很多普通需求根本就無法滿足,結果變成了無效需求,而那些有效的需求,都在進行多次重復投資和投機,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原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由于房價的不斷高漲,被壓制住了,購買能力跟不上房價,這不是泡沫是什么?價格與民眾的接受能力都產生了截然反差,還敢說這不是泡沫?
說起泡沫,就要對泡沫的本質進行界定。最早出現泡沫是在荷蘭,那時候由于一股郁金香狂熱,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有文字記載的金融泡沫。16世紀,郁金香從土耳其引入西歐,不久,人們開始對之產生狂熱。17世紀,一些珍品郁金香賣到了非同尋常的高價,富人們競相展示他們的最新和稀有品種,導致投機出現,人們購買郁金香不再為了其內在價值或審美需要,而是期望價格能無限上漲,從中獲利。
高房價與高花價一樣,有賴投機和泡沫的出現,由于房屋供給不足,物以稀為貴,奇貨可居,這給獲利資本炒高價格從中套現創造了空間,在許多普通消費需求由于高房價變得無效時,高房價的持高當然就是泡沫。如果沒有泡沫,哪來那么高的空置率?
也許董藩會說,這是統計有問題,統計有問題,這個理由倒是挺讓人意外的,也讓人無法駁斥,可是這能是理由嗎?中國人從新中國開始就一直在延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怎么早些時候你不說統計有問題?
這種轉移視線的手法也只有董藩敢用,國際上和國內的專家都在說中國市場的泡沫,他卻不認為有,卻反認為統計出了問題。我看董藩這種觀點有一個極大的嫌疑,那就是有意在助長投機,高房價不等于有泡沫,那也就是說,不是泡沫,就不要打壓房價了,甚至言外之意就不用去調控了,可是政府早就明確了,調控是因為房地產過熱,這個過熱一是投資勢頭猛,二是房價太高;三是住房問題越來越突出。董藩說沒有泡沫,加之不主張打壓,也就是說,他做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學者,可以視民生于不顧,可以不為社會住房問題的解決著急。
提倡居者有其屋在董藩看來,是在誤導國民,讓他們人人想著去買房子,想著有其產。所以他覺得應該鼓勵居者有其住,國家也應該在這方面下功夫,不要讓他們持有產權。
這是一種錯誤的論斷,提倡居者有其屋,不是鼓勵他們去搶房子,是鼓勵他們用心工作,用心賺錢,是給他們以責任和動力,讓他們明白,人應該為自己的生存創造條件,為住上房子好好去奮斗,通過發奮圖強來建設和實現自己的美好生活,這是一種好的態度與向上的精神,怎么就不能提倡?難道想讓大家小富即安,有個住處就止步不前?這樣社會還怎么發展?這不是陷國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嗎?
我們有義務讓國民明白,有其屋是生活的必要條件,要讓他們明白,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應該腳踏實地地去追求,去獲取,不能讓他們連個愿望都沒有,這是不對的。當他們的這種追求動力充分的時候,個人的責任意識才會同時推動社會的發展節奏,個人釋放出來的能量才可以帶動社會的進步,這有什么不好?
董藩認為不能提倡,無非是說,提倡過多會讓住房供給更加緊張,矛盾更加激化,開發商和政府更加下不了臺。我看,這也是一種嫁禍于人的行徑。眼下建設部就說了,中國有70個城市沒建廉租房,試問,到底是觀念和口號出了問題,還是我們本來就沒有做好住房供應?還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怪口號不好,誤導人,怎么就不去反思一下為什么會出現供應結構扭曲?怎么就不去反思一下保障住房為何遲遲得不到完善和建設?怎么就不認真考慮一下,是否應該建議政府提高執政能力和政策貫徹水平?
董藩把最不礙事的一個口號拿出來說事兒,卻有意去一葉障目,舍全豹而取一斑,這是何用心?與房地產業頗有淵源,頗有建樹,就是這樣的淵源和建樹?
董藩這番話說得讓人大跌眼鏡,如果國外的房價收入比計算與中國是不一樣的,是不適用的,那么,國外的空置率統計標準在中國就應該適用嗎?就算數嗎?就應該嗎?
中國的房價是否過高?董藩不認同,他認為我們的房價收入比有問題,顯然,這樣的計算就是錯的,也顯然,錯了的就是不高的。董的這種話放到街上去不挨抽是不可能的,他最近還對自己如何成為人民公敵表示不解,依我看,只有迷糊的人才會不解。不要說專家,就是一般人也能算出這年頭房價到底高到什么程度了,董專家還坐在辦公室里研究出這樣一種觀點,恐怕董專家是不用為買房發愁的吧,才說這樣沒譜的話兒。
如果說我們國家的統計數據有問題,我認為是有問題,但問題不出在統計標準沒有與國際接軌上面,而是統計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問題,是統計數據有問題,人為因素過多,這個人為因素就是仍沒有主動而準確地披露市場的真實情況,真實的情況是,北京的房價應該超過7000元,上海的均價也應該在7000元以上。
董藩說房價計算有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這樣的,中國統計局到地方統計局,沒有一個統計局不說當地房價高的,發展改革委月月出數據,月月顯示房價浮動得厲害,我就不明白,這每月變動的房價,怎么會不高?難道居民們的收入也和房價一樣,月月上漲不成?如果是,當然,房價可能不算高,但事實上,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一直高不上去。
因此,一種因房價居高而消費萎縮的跡象就大面積出現了,房屋空置率大大地有,北京的空置去年達到1200萬,而且都在三環外,包括了四環、五環和六環等廣大區域,上海的空置率雖然沒有在數據上體現,但是,一些資本抽離上海的舉動已經表明,空置率也不會小。我在南方的一些小縣城里面調查,一個六萬人口不到的城區就有500多萬的空置,我不知道董藩所說空置率為1%的研究是如何得來的。
他還說,這一點空置率是正常的,并且說什么商品房待銷階段也算是空置率,有些無效供應也算空置率,都是應該的。我真是懷疑董藩懂不懂房地產,懂不懂空置率的計算依據和范圍。真實的空置率,是房地產脫離了統銷階段,形成滯銷和由于投機產生空住的空置,董藩把待售和一部份無效供給說成是空置,以一種欺騙的手段轉換市場公認的空置計算標準,這實在是一件讓人感到笑話的事情,編寫了十幾年的教材,帶出一大把的學生,就是懷持這樣的見解與研究,真不知道是怎么去誤人子弟的。
董藩還試圖借一個國際空置率統計標準來唬人,借此推翻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可惜一開始他就露出了破綻,如果國外的房價收入比不能適用于中國,顯然,他們的國外統計標準也同樣不能適用于中國,否則得出的結果就是錯誤的,也就是說,董藩一再強調的統計錯誤并不出在國家統計數據上,而是出在他自己的統計數據上。從這兩個問題來看,董藩是無知的,愚蠢的,是個偽學術家,連自己的觀點都顯得可笑而自相矛盾,又能做出什么有創建性的學術成果來?中央領導又怎么能被這樣缺乏水準的所謂專家誤導和欺騙?
我更加愿意相信,董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投機份子,雖然這些年里,人們一直將炒房者看成投機份子,但是我認為話語投機遠比炒房投機行為更加可怕而無恥,特別是在房地產輿論界里面。
董藩一直強調要校正房地產輿論,他要求輿論自律,最近喊得更甚。他認為自己說了正確的話,別人則是在制造混亂,殊不知他自己根本就是不清不白的。他把自己藏在后面,把別人推到臺前當活靶子打。誰不清楚,這真正制造混亂的,恰恰是他自己,這也就意味著,首先應該校正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他將自己攻擊別人貶損別人的行為當作是一種正義感,把無知和一套歪論當作自己的個性,把混淆概念攪混市場當作是學術研究,試圖通過自己的言論去影響決策,干擾市場秩序,這是一種迫切需要校正的行為。
因此,他應該進行自我反省,而不是一味要求別人去反省。因為一種投機取向,他雖然沒有能力將房地產輿論引向歪路,但是他的所有言論明顯是在激化矛盾引起民憤。實際上,這種言論并不具備決策參考價值,也不利于決策時的參考需要。事實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智囊機構里深諳市場規律的專家比比皆是,而且這些高層問策者一般均能夠綜觀全局沉著謀劃,董藩自以為是學、政名人,是建設部的座上賓,這實在是一種坐井觀天的舉動,河伯不入海,豈知海神之大?
本質上,董藩的觀點帶有極強的攻擊性和自我訴求,這只要是稍讀過他的文章的人就能夠發現。他強調的不是國民,強調的也不是社會,他強調的是自我,強調的是某種利益取向,而所謂的國民和社會和諧,不過是被他利用的借口和美麗外衣,那是虛假的東西。
他認為易憲容是在炒作,別的專家是在制造混亂,殊不知他自己其實加強了這種混亂。同行是仇人怨家,我想這話分明是有道理的,說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這話肯定也切合實際。董藩帶著他那套不能算學說的觀點在房地產輿論里張揚著,這是混亂的市場給了他存在的土壤,這也正是為什么此前若干年間,一直強調自己“早就有名”的董教授為什么不為人知的原因,因為那時候市場沒有給他機會,他的觀點沒有販賣的門路。
而且完全不用相信董藩給出的所謂自己是中央領導眼中紅人的信號,那種說法完全是既不懂又缺少底氣的表現,看起來好像他是個手眼通天的人,咋咋呼呼的,中國的房地產決策建議權似乎就握在他一人手里一樣,但很多時候,虛假的東西總是會被戳穿的,中央決策如果會吸收這樣一種沒有起碼深度又輕浮得可以的專家的意見,這個市場恐怕早就完蛋了。
真正的智囊不會迫不及待地一再將自己抖露出來,也不可能弄得這樣鉆營取巧,更不可能在市場里面興風作浪,高層問策者需要的不是參與爭論,一逞口舌之快,以誰占上峰論英雄,更不是以一種利益訴求取向去搏取名望。董藩顯然是不具備這樣的優點和胸懷。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董藩的排外和妒忌情緒非常濃重,這是過份自我和自戀的表現,這不是一個學人應該有的氣度,你做你的學問,我做我的學問,君子但求和而不同,這很正常,犯不著在同仁的背后指指點點說三道四,還搞得唾沫橫飛氣急敗壞的樣子。在排斥別人的同時,他還不斷借助輿論和網絡平臺自導自演著一出出拙劣“事件”,時刻不忘進行自慰,這樣的學者,頂著幾塊已上黃歷的所謂榮譽招牌,沒有城府,無所作為,難成大器。
去年碰到董藩同一部門的老師,這位老師對我說,董藩對我的報道很是不滿,他說,董老師其實是一個好人。言下之意是我的報道不該針對他,是我的報道錯了。我不懂他所指的好人是指哪一類好人,是對同事好,還是對社會好,對國家好,胸懷天下?如果說與人為善算是一個好人的標準,董藩應該不具有這個標準。
至少在我看來,能夠對一篇報道耿耿在懷死活咽不了氣的,只能是個凡事過于計較的人,這樣的人,我不知道該用什么標準去衡量他是個好人。
董藩其實是沒有理由恨我的,也是最沒有理由恨我們報紙的,人的品行與操守是時刻表現在言行舉止上面的,我相信,像我一樣,與之有接觸的所有記者恐怕均會有以上印象,也會多少有些不能接受吧。從這一點來看,民眾的謾罵與不滿,難道會是沒有道理的事情嗎?
因此,我需要呼吁董藩:你應該進行懺悔和反省,不要再炮制一些拙劣的歪論,也不要再做一個沒有基本羞恥感和起碼道德良知的偽學術家,否則,歷史的垃圾箱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