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原
滴滴這次確實攤上大事了。
中央網信辦宣布對滴滴啟動國家安全審查程序,原因是“防范風險擴大”。
也就是說,不是在防范潛在風險。
而是滴滴已經確然造成國家安全風險了。
因為網信辦的通告是在滴滴上市后第一時間發布的,滴滴也連夜從應用市場下架,所以大家都在猜測是否和滴滴泄露中國道路數據有關系。
那么,滴滴是否真的把屬于國家最高機密的城市測繪數據,拱手獻給了美國?
一旦答案是肯定的,滴滴就屬于“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這之前,為了幫助大家深入理解滴滴問題的嚴重性,需要捋清這次事件背后的來龍去脈。
滴滴的5.5億用戶,也可以就此機會,從此擺正對滴滴這家企業的態度。
01
背景
滴滴事件的背景,往前追溯,需要來到9年之前。
2012年,滴滴的母公司小桔科技,在北京海淀成立。
也正是這一年,隨著支付寶VIE事件的爆發,中美經濟戰進入深水區,美國對中國上市公司的信任度降至冰點。
6月20日,路透社報道,美國證監會SEC正式要求四大會計事務所,必須向其提交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審計底稿。
在更早前的5月9日,SEC對德勤上海發起訴訟,嚴厲指控其拒交中國企業的審計底稿,嚴重違反了美國證券法。
SEC聲稱,如果德勤上海拒不執行,將面臨被SEC取消執業權利的處罰。
一時間,山雨欲來。
作為四大之一的普華永道緊接著也發布聲明,表示已經多次收到了SEC提交中概股審計底稿的正式和非正式要求,壓力巨大。
當然,從事后結果來看,中國證監會CRSC頂住了壓力,而且態度非常強硬——
寧愿付出中概股連續2年不赴美上市的代價,也絕不允許SEC拿走一份審計底稿。
SEC當然不甘心,為此一直和CRSC暗中角力。
但在長達9年的時間里,始終沒能往前多走一步。
這也成為了SEC對華最大的心結。
那么,何為審計底稿?
中國對審計底稿的強硬態度,為何要像對中國領土一樣,不容絲毫侵犯?
我用一句話來總結:
審計底稿,就是一家公司的紙質存在形態。
其中,包括所有用戶數據、所有會議記錄、所有溝通文件、所有問題匯總、所有程序表格。
甚至連歷年來的電子郵件也不能幸免,這當中就有政府部門往來的所有機密信息。
因為能夠赴美上市的企業,都是其行業翹楚中的翹楚;
又因為赴美上市的企業,占據了中國民生領域的各行各業——
所以,一旦美方通過SEC,拿到了中概股的所有審計底稿。
就相當于把中國整個剝光了,赤裸地袒露在美國眼前。
也正因為審計底稿涵蓋了一個公司所有商業機密,所以對會計事務所來說,對其進行嚴格保密,就成了其業務的重中之重。
一旦泄密,會計事務所信譽會直接破產。
同時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損失,承擔極其嚴重的連帶責任。
所以很多會計事務所還會在在保密期限屆滿時,對審計底稿進行銷毀。
但同時,中國也知道,天下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
哪怕會計事務所再不愿意泄露客戶機密,依然有不可抗力存在。
在兩種情況下,審計底稿依然可以被調走查閱,并且不屬于泄密:
1、法院、檢察院及國家其他部門依法查閱,并按規定辦理了必要手續。
2、注冊會計師協會或其委派單位,對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情況進行檢查。
這兩年,隨著中美經濟戰升級為網絡戰,SEC作為戰爭的領頭兵,權力大漲。
他們再次找到機會,通過以上第一條規定,要求四大提交對中概股的審計底稿。
而在這一輪國家博弈里,SEC瞄準的最大獵物,正是滴滴。
02
動機
7月1日凌晨,滴滴靜默上市。
官網沒有任何公告,網上沒有敲鐘照片,員工沒發任何朋友圈。
一個市值4000億的巨無霸,上市竟然如此悄無聲息,聞所未聞。
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募資多少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上市這個結果。
木已成舟。
上市前一天,滴滴新增微博CEO王高飛為獨立董事。
第二天滴滴上市,微博就像被按下靜音鍵,沒有上一個熱搜。
直到7月2日,滴滴被啟動國家安全審查程序,實在蓋不住了,熱搜上才開始出現滴滴的影子。
于是,一切又回到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資本能否控制媒體?
從阿里蔣凡到蘋果日報,中國在吃了巨大的教訓后,官方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
滴滴面臨的壓力,來自它們那可以填滿一張A4紙的投資人名單。
燒錢9年,流血千億,融資23次。
滴滴的本質,就是一家靠資本擴張起來的企業,因此沒有任何與資本叫板的話語權。
如果滴滴還不上市,一旦錯過時間窗口,資本可能永遠失去上岸的機會。
當下,SEC發起了新一輪猛攻。
各方勢力開始擔心,中概股除非交出審計底稿,否則將被禁止赴美上市。
資本的憂慮,也體現在了集體行動上。
從去年開始,中概股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回港二次上市潮,BAT第一次齊聚港交所。
但滴滴和BAT都不一樣。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它的命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短短7年,瘋狂燒掉1500億之后,滴滴的運營虧損還在持續擴大。
這就意味著,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滴滴幾乎都不再可能獲得通行證——
前者要求公司連續三年盈利,后者要求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2000萬港幣。
于是在資本看來,納斯達克就成了上岸的最后選擇。
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
滴滴在前面瞄準了納斯達克,SEC也從背后瞄準了滴滴。
SEC在CRSC手里得不到任何好處,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企業也能有這種硬骨頭。
最后,如我們看到的,在權衡了一切利弊后,滴滴依然選擇闖關上市。
請注意,我們到這里,依然不能100%確定滴滴給了SEC審計底稿。
只是從結果往前推,滴滴近乎詭異的上市,網信辦極其嚴厲的措辭,都無限放大了這個可能性。
滴滴上市后,在其公布的董事會名單里,我們看到了兩個名字。
排第一的是程維,滴滴董事會主席,CEO。
排第二的是柳青,滴滴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
但在很多人眼里,滴滴不姓程,而是姓柳。
這份猜測并非空穴來風。
2014年,柳青空降滴滴,出任首席運營官,第二年升任執行總裁。
同一年,滴滴最大競爭對手Uber也空降了一個最高負責人,名叫柳甄。
2016年,柳青主導滴滴,柳甄主導Uber中國,完成了世界出行史上最大合并案。
變身成功的滴滴,徹底壟斷了市場,市占率來到了堪稱恐怖的93.1%。
那么柳青和柳甄,又是什么關系?
前者,是柳傳志的親女兒。
后者,是柳傳志的親侄女。
而柳傳志手下的聯想,還控股了神州專車和神州租車。
也就是說,不僅滴滴可能姓柳,整個中國的出行服務,也一樣姓柳。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回過頭看,才發現柳家的每一步都暗藏玄機。
2011年,柳傳志宣布再次退居二線,開始布局出行服務,把聯想全權交給了接班人楊元慶。
而公眾對楊元慶的認知,幾乎都來源于2019年那一段著名的對話:
外媒:當前中興被美國政府制裁,華為也面臨美國地區的禁令。
為什么聯想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逃脫美國政府的打擊呢?
聯想和中興、華為有什么不同?
楊元慶:因為聯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我們本來就不是一家中國公司!
在長達35年的時間里,中國民間都認為聯想是一家民族企業的自作多情,終于在這一刻化為泡影。
而在5G標準投票事件時,聯想把自己手握的重要一票投給了高通,再一次傷透了中國人民的心。
連人民網都下場痛批,與其坐而聯想, 不如奮起華為。
2004年之后,聯想把總部從香港搬到了美國紐約,在美國擁有幾萬員工,并為美國勞軍組織捐贈電腦,同時致力于為美國軍隊提供技術支持。
時至今日,聯想的總部在美國,利潤流入美國,生產基地在中國,同款產品在華售價遠比美國貴。
對比來看,蘋果的總部在美國,利潤在美國,生產基地在中國,同款產品在華售價遠比美國貴。
一切正如楊元慶所說,聯想是一家美國公司。
1984年,柳家掌控了中國人的電腦。
通過接下來的30載奮斗,聯想成功變成了一家美國公司。
2014年,柳家掌控了中國人的出行。
在7載的奮斗之后,滴滴是否會交出審計底稿,同樣變成一家美國公司?
中國現在給出來的態度極為堅決:
無論你的主觀意愿如何,為了保護國家安全和人民安全,我們這次決不允許。
03
危機
2015年,滴滴媒體研究院,聯合新華網新媒體中心,發布了一份《高溫天部委加班大比拼》。
回過頭來看,這個事情在當時沒多大問題。
只是在現在看來,人們才驚出了一身冷汗。
在2015年那個時間節點,滴滴公布出來的數據,已經經過了大幅脫敏。
就像微信每年公布的用戶畫像一樣,美國就算拿到手,也沒有任何可利用價值。
當時網友所感慨的,也就是所有部委都很辛苦,國土部經常加班到凌晨2點,公安部更是24小時無休。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滴滴未來不會赴美上市,更不會交出審計底稿。
因為在審計底稿里,所有數據都是原始數據,沒有經過任何脫敏。
美國一旦拿到手,不僅知道哪個部委加班多,還能知道A部委的甲住在哪里,B部委的乙會見了誰,C部委的丙每日行程。
暫且說到這里,更多的解讀,留給大家去自由發散。
2017年,滴滴上線桔視行車記錄儀,更是將中國城鄉高精測繪數據,一舉掌握在了手里。
那一年,在發生了多起安全事故后,民間輿論對滴滴的責難,來到了最高峰。
于是滴滴就坡下驢,借此機會,強勢上線了過去阻力極大的桔視。
不僅行車過程全程錄音錄像,而且所有司機被強制安裝,否則將失去出車資格。
去年10月,在桔視上線3周年之后,滴滴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柴華,在中國測繪學會年會上公布了一組數據:
滴滴地圖基礎數據準確率已經超過95%,而且每天新增軌跡數據超108TB。
這些軌跡數據和場景,具備海量、連續、高質量的特點。
此外,5.5億乘客,每天還會上報數十萬量級的路況事件。
1000多萬滴滴車輛,每天通過桔視,成為滴滴的街景實時測繪車。
一旦這些數據都被美國拿到,國家安全勢必面臨極大的危機。
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這是使用互聯網服務必將面臨的兩難處境:
如果平臺方不需要承擔責任,就勢必增加各種風險。
如果讓平臺承擔更多的責任,就勢必交出更多隱私。
對于中國政府而言,滴滴事件也將帶來深刻反思:
未來即使用戶交出更多數據,儲存數據的服務器,也必須全部納入政府部門監管。
類似滴滴的平臺,以后可以收集這些數據。
但如果不是特殊情況發生,他們將沒有權限去獲得這些數據。
04
未來
面對網信辦嚴厲的調查,當下滴滴所面臨最壞的結果,就是產品死掉,平臺關閉,乃至抓幾個主要負責人進去吃牢飯。
有人說這是天方夜譚,千萬漕工衣食所系,億萬資本背后角力,國家萬不可能下死手。
我想指出的是,說這種話的人,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小看了國家的決心。
第二,高看了滴滴的重要性。
如果國家安全真的因此受到威脅,長安劍下,十個滴滴都不夠用來塞牙縫的。
更何況,滴滴還遠遠沒有到挾就業以令政府的程度。
在現實中,滴滴的可替代性,依舊非常強。
早前,滴滴砸下巨額資本占領了用戶心智,再通過柳家收購Uber中國這步勝負手,成功壟斷了出行服務。
但在資本市場上,還有一些小玩家,比如嘀嗒,曹操,陽光,依然活得很好。
如果之后滴滴死了,司機換一個平臺接單,我們換一個平臺打車,生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這些靠堆砌資本,給用戶生造需求的公司,在被資本拋棄后,也注定迅速失去用戶的心。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滴滴事件最終將走向何方,也就成為了次要問題。
最重要的是,在共產黨成立100年的關鍵節點,國家正在借滴滴事件,再次釋放出一個強烈決心: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任何出賣中國人民利益的企業。
注定沒有好結果。
不要再挑釁國家的底線。
不要心存任何僥幸心理。
再這么作死下去。
你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將失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