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網站,國家衛計委、商務部日前聯合下發通知,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
"從2014年7月25日起,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并購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設立外資獨資醫院。除香港、澳門和臺灣投資者外,其他境外投資者不得在上述省(市)設置中醫類醫院。"
通知要求,擬申請設立的外資獨資醫院應當符合國家制定的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外資獨資醫院的設置審批權限下放到省級;另外,外資獨資醫院的設立和變更應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和《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規定的程序和要求辦理。
經濟參考報援引業內人士表示,外資醫院提供的不僅是技術還有服務理念。
2010年國務院公布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中就提出,對具備條件的境外資本在我國境內設立獨資醫療機構進行試點,逐步放開。
今年7月1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新31條”措施中,取消了外商投資醫療機構投資總額不得低于2000萬元的最低限制。
本月,隨著中國境內首家外資全資(除港澳臺)醫院德國阿特蒙將落戶上海自貿試驗區,外資獨資醫院的發展之路進一步受到市場關注。
實際上,如果算上香港和臺灣資本的話,德國阿特蒙醫院是國內第三家外資獨資醫院。另外兩家分別是臺資獨資的上海禾新醫院,和港資獨資的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
不過經濟參考報報道,以上海禾新醫院為例,患者在醫院領取的藥物尤其是進口藥,與公立醫院現有的產品沒有差別,這意味著外資醫院在藥品上并沒有特殊優勢。 另外,由于缺乏豐富的商業醫療保險,也將許多潛在用戶擋在了“高大上”的外資醫院門外。再者,文化差異也是一個門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