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個東北很小的村子,小的甚至用谷歌地圖都搜索不到它,在東北有很多這樣的村子,在我的印象中他們相隔不遠,三十里,也或者是六十里,在我年少的時候,我曾想,若是一個陌生的人,來到這片土地,肯定餓不死,因為只要你堅持走著,總會遇見人家,東北人都是熱情好客的,因為那個時候,東北的村子,就像地上的石子,走幾步總是能踢到一個。
如今,這一切都不再存在,甚至于,用一種近乎毀滅的速度消失。
在中國,農民,曾經是一個自豪的存在,十億的人口,2010年進行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人口為十三億,而這里面有十億的農民,或許這是樂觀的,但是,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在告訴我們,中國農民的數量正在逐步減少,早已不是十億的數量,在中國擁有的農村戶口的人為9.4億,而實際長期在農村生活勞作的農民只有7.5億左右,這說明,有將近兩億多的農民進城打工。
而且這個數據也在不斷刷新,這些農民所來到的城市,就是你我生活的城市,有著電影院、快餐店、西餐店、高檔酒吧、還有他們一輩子都穿不起的各種名牌,他們,來到這個城市,而這個城市給他們起了一個名字叫“農民工”。
我現在,仍能夠想起我兒時在田野里奔跑的感覺,捉魚、玩泥巴、游泳、烤玉米、跟隨父輩去田里勞作,尋找各種能提起我興趣的東西,過年的時候,我們提著冰燈,挨家挨戶的串門,給長輩磕頭,要壓歲錢,放鞭炮,吃粘豆包,打雪仗,拉爬犁,跟伙伴們能玩一整個晚上,那時候的快樂,甚至于,現在想想,我也能笑出聲來,現在我仍然覺得,在某一個時空我仍然活在那片土地,盡情歡樂。
從故鄉出來十幾年,最近回去的時間,也還是四年前,我清晰的記得,下車后,我環顧四周,努力用回憶拼湊,我曾經整個童年都在這里度過的故鄉,但是,仍讓我如此的陌生,破敗、了無生氣、以及強烈的視覺反差。我說反差,是我曾經走的時候,家旁邊的房子,不是越來越新,而是越來越破敗,甚至,曾經熟悉地點,房子,都消失的無影無蹤,只留下一片狼藉,還有更多的是,無人居住的房屋,這些都是我兒時
曾熟識的人,居住的地方,也是我兒時,圍著房前屋后做游戲的地點,現在,都不在了。
我不知道,他們都去了那里,我也不知道,這些房子從什么時候,開始無人居住,更不知道,這里的一切,從什么時候開始坍塌。走了幾家親戚,說到這些人的去向,都很無奈的說,絕大多數的人,如果只是單單靠種地,是沒辦法維持一家的生計,都去外面打工了,我知道這個外面是那里,就像我從那里來到我的故鄉一樣,他們去的地方,就是我來的地方,城市。
我看不到很多的兒童在村子里奔跑,就像我兒時的那些孩子們,我甚至一度的懷疑,計劃生育,在這里,我的故鄉,終于成功了,后來才知道,我曾經在村子里上學的學校,已經賣了,絕大多數的孩子們,都去大一點的鎮里讀書,只是距離更加遠了,孩子們,都住校了。
我知道,那些孩子,沒有校車,他們必須住校,我站在村子的一個路口,耳邊恍惚響起,曾經,兒時和我一起上學放學,玩伴們的聲音,而他們,也是外出務工一員了,他們的孩子也隨他們漂泊在中國的各大城市,那些孩子叫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我只是想知道,我的母校,你們賣了什么價錢?
中國的東北,曾經號稱“北大倉”這里有中國最豐富的資源,記得小學語文第八冊《可愛的草塘》中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讓多少人,好奇,羨慕,甚至不遠萬里來到東北尋找課文里的情景,可是他們都失望了,現在這一切,都只是,出現在東北的旅游景點里的項目,魚苗是買的,野雞野鴨是人工培育的,就連你吃的人參,也是大棚里種植的。
這里失去了它本來的面目,取而代之是人員流失,農民的健康和醫療沒有保障,兒童上學的問題,以及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更為神奇的是,我發現,在村子的兩頭,有幾棟樓房,墻體粉白,二層樓,樣子很是好看,可是,就像在黑色的巧克力上,放上一個漂亮的紐扣一樣。不能吃,只是好看,后來問了才知道,這是鄉委蓋的樣板房,也就是新農村建設的樣子,每當有上級領導視察的時候,它就有了作用。
我問,“取暖呢”?
親戚說“煤,是燒不起的,一個冬天要兩噸還要多,燒干柴還沒有那么多”。
我又問“那這個房子賣出去了嗎?”
親戚干笑了兩聲“誰去買它啊,中看不中用,連養個豬的地方都沒有”。
我一直在想,中國的農村,以及中國的農民到底需要什么?是高樓聳立,還是車水馬龍,看著現在身邊的故鄉,已經不倫不類,說不上是村子,還是城鎮。
當中國的農民,都不再種地,我們怎么辦,當城市不給農民結工資,他們怎么辦?當他們的孩子出生后,沒有戶口,沒有教育,脫離土地,游離在城市中,沒有了種地的基本技能,他們以后怎么辦?。
在世界上,中國人是最戀故鄉的,在中國人里,東北人,更是戀故鄉的。每當到了春節時候,返鄉的大批民工,都是從南方的各大城市,向東北出發,為了一張車票,可以通宵幾個晚上,為了回家,可以在越走越冷的列車上,站上二十幾個小時。他們,只為了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能跟自己的媳婦、孩子、父母、坐在熱炕頭上,踏踏實實的過上一個年而已。
然而,故鄉,就在那里,親人,就在那里,可他們,必須再一次奔向遠方。
我熱愛我的故鄉,也熱愛這里的人們,他們樸實,善良,真誠,這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熱愛它,也因為這里埋葬著我許多的親人。我知道,無論我走了多遠,終歸有一天我會回到這里。雖然,可能沒有了山清水秀,流水叮咚,以及,蛙鳴鳥叫,但這里有我的親人,有我整個的童年,而我這輩子絕大多數的快樂也只是來自于這里,甚至于我將用我的后半生去懷念它,一個東北小村子。
到不了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無論故鄉在發展的潮流中必須要失去什么,還是在改革中必須要拆掉什么,故鄉的樣子從沒變過,也不會再變,我希望著那些從這里出去的人,在最后的時候,都會回到這里,尋找最初的質樸,因為我們的親人都在這里。
“有可以回到故鄉的路,卻沒有辦法讓故鄉回到原來的樣子,無論故鄉是否消失,都將是我見你第一眼的樣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