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遍地英雄下夕煙——讀王宏甲新著《走向鄉村振興》
周建明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原所長、研究員
《經濟導刊》精選文章,全文轉發如下:
遍地英雄下夕煙
——讀王宏甲新著《走向鄉村振興》
周建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了“兩個百年”的宏偉藍圖,提出到2020年農村9899萬貧困人口要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九大又進一步提出實行以產業興旺、環境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的鄉村振興戰略。《走向鄉村振興》正是以此為主題,用報告文學的形式記錄了在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畢節市和山東省煙臺市所進行的實踐。
畢節市:村集體合作社覆蓋所有行政村
畢節市是多民族聚集地區,彝、苗等少數民族占全市937萬人口的25%,這里屬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嚴重,是貴州省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1985年6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習仲勛曾對一篇反映畢節赫章縣一萬兩千多戶農民斷糧的材料做出批示:要求省委對這類地區規定時限,有可行措施,有計劃、有步驟扎扎實實地多做工作,改變這種面貌。同年7月,習仲勛同志專門囑咐赴貴州任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要專門關注畢節的貧困情況。胡錦濤同志到任后用兩年時間進行調研,發現貧困和生態惡化是困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1988年1月,貴州省正式向國家提出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區”的構想。1988年6月國務院批準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畢節從此承擔起這兩個方面的體制機制探索任務。
2016年11月,安順市委書記周建琨調任畢節市委書記。當時畢節有11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81個貧困村、7個貧困縣必須按時脫貧,有15.82萬留守兒童和15.23萬困境兒童需要妥善安排。
2016年12月26日,周建琨在全市黨代會上代表市委提出了“大黨建統領大扶貧、大安全、大發展”的思路。提出要全面落實習總書記在2015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切實擔當起“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責任使命,首先要抓好各級黨的建設,建設一支有理想、有群眾情懷、有責任感、有能力的黨的隊伍;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建設好畢節試驗區,關鍵是重新把農民組織起來,建立共建共享共治的機制,提高農村人口的整體脫貧致富能力,同時必須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以“大黨建統領大扶貧、大安全、大發展”為指導思想,畢節揭開了脫貧攻堅和國家試驗區建設新的一頁。
第一,市縣鄉鎮書記掛帥,在脫貧攻堅和試驗區建設中做好黨建工作,做到盡銳出戰,深入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扎扎實實為貧困戶、為群眾解決困難,在幫助農民抱團走市場中錘煉黨性,增長才干。
第二,下大力抓好農村黨組織建設,選好培好管好帶頭人,通過黨支部領辦集體合作社把群眾組織起來,實現黨組織對農村社區和整個生產鏈的全覆蓋,聯合多種經濟主體,抱團走市場,實現共同發展,充分發揮群眾自治組織在鄉村建設和治理中的作用。
在畢節的實踐中,黨支部領辦集體合作社是農村基層黨建和把群眾組織起來的關鍵環節。一是把村集體的資源、資產、資金組成集體合作社,屬全體村民所有。二是由黨支部帶領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的“三資”入股,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聯合各種經濟主體共同發展。到2020年底,畢節市黨支部領辦的村集體合作社覆蓋所有行政村,全市61.7%的農戶和61.2%的農村人口入社,產業發展總收入18.6億元,村集體經濟積累14.49億元,全面消除了“空殼村”,帶動了農民致富。在有條件的地方,畢節還進一步發展起鄉鎮合作聯社,更進一步增加了抗風險能力。
黨支部領辦集體合作社,也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聚焦到在“領辦”中起到核心作用,實現在村集體、貧困戶、各類經濟主體合作共贏下的產業興旺,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路徑。
2018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試驗區建設做出重要指示:“現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到3年時間,要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時,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做好同2020年后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
對照總書記的指示,畢節市委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和對各項工作的領導,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走向鄉村振興》記錄了貴州從省到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深入群眾,細致地落實國家的各項扶貧政策,耐心地說服貧困戶易地搬遷,幫助群眾組織起來,協調、指導合作社的產品進入市場,打通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在昔日的烏蒙山腹地發展出一系列新興產業,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實現了周建琨書記提出的“四個留下”目標:
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留下一批活力強勁的村集體合作社;
留下一份殷實厚重的村集體資產;
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鄉村治理體系。
煙臺市:全面推行新型合作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煙臺市地處膠東沿海,不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但當地農村普遍存在五大問題:集體窮,大部分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都是“空殼”;支部弱,個體小農生產加上無集體經濟,黨支部失去號召力,黨群關系越來越疏遠;群眾散,一家一戶的經營方式割斷了群眾與集體的紐帶,弱化了群眾本有的集體意識,農民往往只要權益不要義務;產業衰,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產業老化;合作社亂,大部分專業合作社只是為了完成上級任務成立的“空殼社”,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這五大問題反映了煙臺在鄉村振興中需要破解的難題。
2017年起,煙臺市委組織部推動黨支部領辦村社合一的生產合作社,幾年時間開創出一個鄉村振興的新局面。到2020年,全市6441個行政村中,已有3045個村黨支部領辦起合作社,帶動新增集體收入3.9億元,群眾增收5億元。2020年11月3日,《人民日報》介紹了煙臺市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經驗。煙臺市也因這一工作成績獲省委組織部授予的2019-2020年度組織工作創新獎。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過程中,涌現出一批新時代的英雄人物,煙臺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變強,年輕人陸續回來,農民群眾的精神面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解放思想,加強基層黨建,帶領群眾實現鄉村振興
地處西部和東部的畢節和煙臺這兩個地區,雖然發展水平、條件、問題不盡相同,但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通過思想大解放、黨建大突破,體制機制大改革,闖出一條切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組織群眾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路徑。
《走進鄉村振興》也是一本用腳走出來、用心寫就的報告文學。它記錄了烏蒙山腹地昔日觸目驚心的貧困現象,也記錄了從20世紀80年代起習仲勛同志、胡錦濤同志,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的牽掛與指示,更記載了貴州省委省政府、畢節市委市政府和各縣委縣政府、鄉鎮黨委、村黨支部、扶貧工作隊、各條戰線的幫扶力量、無數奮戰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的干部,以及廣大農民群眾在這個時代可歌可泣的事跡,也記載了煙臺市委組織部、縣市區鄉鎮、村黨支部帶領群眾創辦合作社的動人事跡。這里有昔日的眼淚、心酸與無奈,更有今日畢節和煙臺“遍地英雄下夕煙”的動人畫卷。
2021年3月25日,中共畢節市委作為脫貧攻堅的先進集體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表彰。同時,畢節的一批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書記、扶貧干部也受到表彰。正是他們與其他戰友一起,帶領廣大群眾用汗水和熱血改變了昔日貧窮落后的面貌,在畢節大地上畫著更新更美的畫圖。
隨著報告文學《走向鄉村振興》問世,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人關心畢節和煙臺的實踐,同時也希望在鄉村振興的歷史大潮中,涌現出更多更好的經驗。
作者:周建明,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原所長、研究員
來源:經濟導刊 編輯:尚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