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挪威議員提名中國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印度遺傳學家斯瓦米納坦和巴基斯坦人權活動家馬拉拉•優素福角逐201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挪威議員提出,這三人可以分享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袁隆平能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當然是一個未知數,但是能被提名卻預示著諾貝爾和平獎的改變和改革。足見糧食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更是全球人權問題。
超級稻畝產超過980公斤的驚人消息不徑而飛。經農業部測產驗收,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團隊攻關的國家第四期超級稻百畝示范片“Y兩優900”中稻平均畝產達988.1公斤,創世界紀錄。僅2012年,中國超級稻推廣面積達1.21億畝,畝增產60公斤以上。
“Y兩優900”品種身世顯赫。“大哥”Y兩優1號被袁隆平稱為“水稻瀑布”,是創下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800公斤的種子選手;“二哥”Y兩優2號,曾于2011年在隆回縣羊古坳鄉創下大面積畝產926.6公斤的世界紀錄。
中國糧食安全的基石在于靠科技提高產能,守住18億畝耕地,確保自己的飯碗盛自己產的糧食。袁院士苦心經營,矢志不渝致力超級稻增產實驗,世界性突破,并且大力推廣,解決國內乃至亞洲、非洲等地的吃飯問題,是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今年國家把糧食安全列為國家戰略,可見糧食的極端重要性。從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到黑龍江建三江中國的北大倉,從國家設立糧食主體功能區,遙望糧食主產區,人們深切感到只有保住基本農田,提高產能,糧食主動權、話語權才能老老攥在自己手中。
但是對糧食產能提高構成威脅的剛性因素驟然劇增。從1996年國家第一次土地詳查時到2008年,中國的耕地共減少833萬公頃。現在耕地已經減至1.2億公頃(18億畝)這一政府設定的“紅線”。紅線赫然在目,但守住幾何?糧食產量增減幾何?有識之士不止一次發問質詢。
當前不論是糧食主產區還是銷區,農民種糧積極性都不高,拋荒疏于管理不在話下,耕地減,糧田減,總產減,管理差,單產減,糧食何增之有啊!調出糧食的省區逐漸減少。地方政府事實上以“招商引資”為重中之重,忽視農業和糧食的思想很普遍,“地方依賴中央,銷區依賴產區,居民依賴市場”的情緒在滋長。
糧食調出區減少,北糧南運,幾個主要糧食品種都要進口,雖說有國內外差價的因素,但是自給率下降。不少地方是“口號農業”、“咋呼農業”,無序占用耕地的現象并未停止。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業和糧食將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歷史經驗證明,糧食如果掉下去,幾年都翻不過來。
耕地減少和干旱已經還以顏色,今后糧食生產的增長難度異常大,要達到“十二五”規劃的目標5.4億噸決非輕而易舉能辦到的。而糧食的需求則呈剛性增長。“十二五”末,人口將達到13.9億,城鎮人口將占一半以上。糧食的需求年年增加。產需、供求出現的缺口主要依靠挖庫存和進口來調節日益困難。原先三大主糧中稻谷偏緊,現在粳稻、優質小麥、玉米等均出現了偏緊的苗頭,糧食始終處于緊平衡狀態。
從世界的糧情看,糧食產量在21億噸~22億噸之間已經徘徊了十多年。而世界人口由上世紀的65億,很快上升到目前的近70億,世界人口平均占有糧食只有300公斤左右,國際糧食市場回旋余地有限,國內每年進口一億多斤的大豆引起震動就是一個信號,粳稻、玉米的大量進口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值得反思。
摒棄有錢就有糧的錯誤論調,改變誰種糧誰賠錢的局面,落實糧食安全國家戰略,實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改變糧食補貼方式,賣一斤糧給一斤補貼,糧食補貼和價格形成分離,繼續堅持口糧最低收購價收購政策,注重調動基層或糧食主產區重農抓糧的積極性。
寫在最后幾句話,糧食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安天下安,糧食穩天下穩。必須根除越往下越輕視糧食生產流通,越往上越重視糧食安全的錯誤思想或做法,不以GDP論英雄,高度重視糧食問題,實現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的目標。
(孫曉明)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