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崗村“人均收入”的一些信息
“人均收入”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參數,對中國農村來說,現在小康水平的經濟指標就有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這一項。小崗村在這個問題是一直比較氣短,所以今年分田單干30周年時,《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安徽小崗村試驗土地自愿流轉 人均收入倍增》的報道中一開始就寫道:“一年越過溫飽線,20年沒過富裕坎”。這是相當長時期內,一撥又一撥參觀考察者對中國農村改革大包干發源地——安徽小崗村的感慨和評價。聽上去很尖刻,但也是令小崗人既難堪又困惑的實情。
讓人鼓舞的是,報道接著說:隨著推動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合作經濟、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等等一項又一項改革新試驗的啟動和深化,展現在記者面前的是一個正處在從傳統小農經濟走向現代農業、從城鄉二元結構下封閉的舊鄉村走向城鄉一體化大趨勢中開放型新農村的小崗村。正是這些新探索、新轉變,讓小崗村在近兩年時間里,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上升至6000多元,擺脫了二十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的狀況。
安徽省財政廳副處級干部、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不幸去世后,在一些悼念報道中透露出有關小崗村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上升至6000多元的具體情況,如新華社在《讓我們為他立座雕像——小崗村村民追憶村黨委書記沈浩》的中說:
“村民們告訴記者,沈浩剛到小崗村時,小崗很窮,很亂。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縣平均水平,村集體欠債3萬元。人心渙散,村里連續多年沒能選出“兩委”班子。村里亂建房,亂倒垃圾普遍,環境很差。這于“中國改革第一村”的名氣十分不相稱。”
在“新華縱橫”《小崗送別好書記》節目中說:他一來的時候,存在著4個方面的問題,就是偏、窮、散、亂;到去年年底,我們小崗的人均收入,就是小崗村這一片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6600元。
在沈浩的帶領下,6年來,小崗村不僅實現了人均收入翻三番的目標,村容村貌等基礎設施到發生了巨大變化。
顯然,沈浩在小崗村人均收入迅速提高中起到決定作用。這些作用在《小崗村的脊梁——追記安徽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中說得比較具體:
沈浩帶著村里的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和“大包干”帶頭人到大寨、南街、華西等名村考察學習,轉變思想觀念。他把小崗村的發展路徑歸納為“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設施建設、發展旅游業,跳出小崗求發展、著力辦好工業園”。他帶領村民擴大優質葡萄種植面積,興建大包干紀念館,引進工業企業。他帶領村民改善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條件,修路,打井,推塘,筑壩。
群眾希望把村內友誼大道以東的1.2公里土路修成水泥路,方便村民生產生活。村民嚴金昌回憶說,一開始打算對外招標,建筑公司報價要好幾十萬元,沈浩召集村民開會算細賬,決定由村里租機械、村民出工自己修。修路期間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起早摸黑,扛水泥、抬石子、拌砂漿。路通后大伙兒一算賬,村里節約了近20萬塊錢,小崗村到縣城比原先縮短了20多公里。
沈浩生前曾說:“過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現在搞土地流轉也是改革。”為了提高規模效益,沈浩在小崗村積極推動土地流轉,目前已有3000多畝耕地實現流轉。2006年5月,沈浩以優惠政策從安徽科技學院引進3名大學生,來到村里種植雙孢菇。第一批來到小崗的大學生苗娟現在已是團縣委副書記、村委副書記。她說:“是沈書記把我們吸引來的。”
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說:“他在我們小崗的這六年,是我們發展最好的六年。正是他帶領我們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保證了招商引資企業的順利進駐,又讓小崗的土地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2009年1月8日,小崗村與美國GLG集團、瑤海、天下一碗、從玉菜業簽下四份投資大單------等等。
不過,對于小崗村人均收入的迅速增長也有一些不同看法。 如過去有報道說“安徽小崗村試驗土地自愿流轉 人均增收3000元”,有人質疑這樣輕松的增收是不是正路?而且是不是可靠?特別是在《安徽小崗村書記沈浩施政6年 "夢想家"曾招來爭議》中說到這樣一些情況:
來自財政廳的沈浩,對政策反應敏銳。2004年底,當得知國家即將對“三農”增加投入資金后,他立即行動,向上級部門爭取到了補助資金。
2005年6月,村里四幢樓房建起,每戶自籌4萬、村里補2萬后,徐慶山等26家危房戶,搬進戶均160平方米的小洋樓。
此后,其他小崗村村民也找到沈浩,提出也希望得到補助蓋樓房。
沈浩又爭取到一筆補助資金,給每戶補助2萬至8萬元。122戶小崗村民,全部翻建了新房。目前,小崗村友誼大道兩側,鱗次排列著紅頂白墻的兩層小樓。
沈浩這些年為小崗村“輸血”幾何?小崗村黨委副書記余謙不肯透露。不過他介紹,僅修通公路“小崗快速通道”,就花了1200萬元。
嚴余山稱,他了解到沈浩爭取到一筆800萬元的財政專款,作為小崗村發展基金。
最有意思的是把村內友誼大道以東的1.2公里土路修成水泥路,該文比前面的報道說得清楚一點:
真正讓小崗人開始接納沈浩的,是友誼大道延長線的修筑———這條800米長的水泥路,到村東就變成一條1.2公里的土路了。
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說,開始時沈浩打算招標,而工程報價最少也要58萬元。沈浩請教他之后,決定組織村民自己修。村里請來了技術員,租來了機械,全村勞力齊上陣。
頭幾天,沈浩自己也上陣,一天干下來,一身泥巴一臉灰。路不到2個月就修好了,花費27萬元。全村勞動力每人還賺了1000多塊工錢。
這就是說,國家拿錢給小崗村修路,小崗村“自力更生”把路修了起來,全村勞動力每人賺了國家1000多塊工錢。這每人1000多元當然計入了小崗村的“人均收入”。這樣的好事攤到哪個村,那個村都可以很快小康起來,遺憾的是只有小崗村可以遇到,其它的地方不能不靠自己的自力更生去艱苦奮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