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土地流轉”是個熱議的話題。從語言學的角度,“流轉”兩字具有宛轉含蓄的中國風格,不象“買賣”兩字那么赤裸裸的西式普世。很好。
提出“土地流轉”這么個方向,當然是為了解決20多年來越來越難以回避的【三農問題】。其實。李鄉官歸納成的被眾官僚照背如流的【三農問題】,歸根結底,只是一個問題,【農村問題】。農民問題、農業問題,其實都是農村政策出了問題而引起的。所以,說【三農】不如說【一農】,就是【農村問題】。鑒于中國國情,農村問題,一直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問題。
在解決農村問題的時候,有幾個似是而非的觀念必須破除。不分析,不破除,無以解放思想,找到中國農村發展的真理。
例如有一種常常聽到的說法,叫做“交由農民自己決定”。似乎搞不搞農村集體經濟,應完全聽悉自便。聽起來好像很民主,很有群眾觀點,其實很不負責任。且不說當年鏟除人民公社時有沒有“交由農民自己決定”,熟悉農村的同志都知道,農民并不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幾千年小農經濟造成的農民意識一般缺乏長遠觀念,大局觀念,政治觀念。那可不是短短不到20年的集體化生活就改變得了的,要200年才行。你現在放任自流,那就意味著絕大部分農村不會建立集體經濟組織,只會維持分散單干,或者被新地主資本家控制。毛主席非常了解自己的農民弟兄,所以他說:【重要的問題是教育農民】。
農民要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必須要靠共產黨的帶領,由共產黨來組織。共產黨不在領導農民運動方面發揮作用,不能【吃苦在前】發動群眾發展集體經濟,那要農村黨組織干什么呢?如果農村黨員都只顧自己發財,甚至把農村黨支部變成了富人俱樂部,那農民群眾還會相信共產黨嗎?
又如常常聽到一種說法,叫做“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聽起來很革命,很聞歌,可也經不起分析。象小崗村分田單干,“首創”了什么呢?解放前不就是單干嗎,創新了啥?不就是恢復了舊貌嗎?對農民群眾真正有創意的含有社會主義因素的東西,咱們應予以尊重,認真總結,積極推廣。但對某些個人發家致富的舊玩藝兒,就不必尊重了。現在有些地方把外資辦廠、股票上市,甚至辦夜總會開賭場等,也稱之為“首創”“創新”“開拓”,其實都毫無新意,都是從資本國家或舊社會照搬過來的,沒有一絲絲創新的氣象。
又如常常聽到勸解,說“流轉”的不過是土地的“使用權”,沒關系的;“所有權”還是集體的。但俺認為,“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這種說法是個套,咱們在企業“承包制”改革時就聽說過。所有權的體現,就在使用權和得益權。如果生產資料的使用權和得益權都給資本家們享受去了,你那個所有權體現在哪里啊?開個玩笑,如果讓老右只擁有他老婆的所有權,使用權歸其他人,他還堅持“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理論嗎?所謂“50年或70年承包期或使用期”更是忽悠當代人的花招。所有權一般就體現在使用權,即使出租率使用權,也要保證有充分的得益權和收回權。
又如現在提倡辦“專業合作社”。這是很好的,俺一直擁護。咱們浙江已退休的章猛進常務副省長,就非常支持這種做法。這是一個好同志。但是在現在推廣中,還應頭腦清楚,分清真假合作社。真的合作社,按照世界上通行的標準,就是【勞動合作的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內,經濟上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對投入的資金無盈利不分紅、有盈利時按事前約定的不高于銀行的利率分紅;管理上實行社員平等,民主選舉,民主監督。然而,據俺了解,現在雖然有的專業合作社不錯,但有的“合作社”卻是加工私企牽頭,操控了鄉下大批農民專業戶,甚至是通過其中各村的聯絡戶剝削著更多的農民養殖戶。這種模式,合作社是假,“私企+農戶”是真,其實是“資本獲大利,勞動獲薄酬”的資本主義模式。這種假合作社,大家還是不要去學習。
廣泛建立“專業合作社”,互助經營,聯合購銷,雖然能滿足一部分農村專業戶共同致富的愿望,但是還不能滿足全村全鄉廣大農戶致富的要求。這就不如有些地方的“綜合性合作社”。這些“綜合性合作社”在當地黨組織領導下,把當地的土地人力等資源都集中在一個合作社里,合理運用,統籌兼顧,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最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辦大事的優越性,最有利于建立共同富裕的和諧社會。無工不富,一個農民辦企業難,一個社要辦企業就比較容易。所以,要解決農村面上的問題,這個模式就要大力提倡。
再說“土地流轉”,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壞事,全在于黨中央的把握和領導。
右派文人提出“土地流轉”的初衷,無非是因資本的需求,想把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到有錢人手里去,把失地農村男女流轉到私企老板的血汗工廠和發廊去,還可以把當初分田單干造成的人怨天憤的三農孽輕輕的掩蓋過去了。端的是一舉而三得的好算盤。只有一個缺點,就是事實上否定了分田單干。雖說當年搞單干違反當時的政策,但說要“殺頭”,就完全是無中生有的捏造。哪個農民搞單干被殺過頭?危言聳聽嘛。浙江主張單干的縣長也不過是調離領導崗位,沒有降職的。
如果按右派文人的方案搞“土地流轉”,會出現什么后果呢?菲律賓就是個榜樣。就是大量土地流轉到富豪和地主手里,就是出現大量失地農民。農村人口紛紛涌入城市謀生,打造出貧民窟和世界品牌的菲傭。而我國城市到底能夠容納多少人口也是沒經過論證的。不是所有的失地農民都可以在城市里找到工作的。這必然會造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土地被私有資本控制后,必然按資本獲利而不是按國家糧食安全的要求進行安排,必然會違法減少耕地數量,而缺糧必然造成社會的危機。
如果“土地流轉”在各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使農民兄弟從此告別小農經濟,重新走上農村集體化道路,那就會變成好事。改革以來的實踐證明,只有象南街村那樣,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持公有制的社會主義方向,才是中國農村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合適的道路。
具體的做法,可以由農村黨支部黨員帶頭,先掛牌成立黨領導的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然后列出章程草案,動員農民自愿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民主選舉社長和確定正式章程。進一步,由黨支部集體承包原集體企業和入社企業,實現共有共管共享。合作社將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因地制宜,統籌發展。
總之,在“土地流轉”運動中,要加強共產的黨領導,戰勝資本對農民土地的侵吞。各級黨組織要有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要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革命魄力,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堅決推進農村集體化工作。毛主席說過,【抓而不緊,等于不抓】。要緊緊抓住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社員平等民主監督兩個關鍵,做好這項工作。
毛主席時代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是很寶貴的,這次搞“土地流轉”時一定要珍惜要學習。在那個據說瀕臨奔潰的年代里,新中國為什么沒有【三農問題】呢?因為毛主席共產黨把農村的窮棒子們組織起來了,從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到人民公社,形成了黨領導下的公有制經濟組織。這樣的辦法,真正調動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勞動的土地條件和水利條件,改善了農村的社會組織結構,為農業生產的大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咱們要多向當年的農村基層干部請教,把握這些珍貴的歷史經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