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學院書記的一封信
尊敬的書記:
您好:
今日學生多為個人飯碗、老師多為個人生活
今天的大學生活跟您當年的大學生活相比,您體會一定比我更深刻,而今天大學生的精神狀態何以至此,究其原因,很可能跟我們這個社會的發展模式和倡導 的理念有極大的關系,而背后更深層次的可能是中西方文化哲學上的重大差異,毫無疑問,當下中國所倡導的發展理念和指導老百姓工作生活的理念是西方80年代 初興起的新自由主義,人是動物的人,但同時也是社會的人,一個人的性質無疑要取決于其復雜而多變的“結構”,所以每個人既是自己結構的組成部分,其實也是 他人結構的組成部分,因此每個人即對自己起作用也對他人起作用,而且有時候可能還是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上都講整體、集體、和 諧、兼愛等等“利他”型的理念,而根本的也是基于對“人性可生善”的信任,如此信任產生信任、關愛產生關愛,和諧,是有可能的。而西方古代則是狩獵型的文 明,多少包涵著一些野蠻、競爭、利己的邏輯,“仁愛”更多的其實是同性同族之間比較廣泛,因而會演變為后來對異教徒的掠殺、對黑人的迫害和歧視、對土著的 驅趕和殺戮,而同時期的中國唐朝,卻包容四夷、澤被大半個歐亞大陸,各國各民族在長安城中和諧相處,一派文明和諧之象。當下,從世界到國家到社會到學校到 個人,基本被西方“個人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所綁架,以至于今日學生多為個人飯碗、老師多為個人生活而萬家憂樂無人問津的現狀,而中國自古 以來講求“學而優則仕”、“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理念被遠遠的拋棄了,悲哀!
同學帶著理想進入大學
我們這一代人大部分是八零后,我們從小到大經歷的社會環境和接受的教育理念其實是經歷了一個很大的轉變的,這也造成我們這一代人的巨大分化。老實 說,其實我們這一代人中能上到大學的同學,已是難能可貴,廣大農村中輟學兒童不計其數,相對于上學的我們確實是少數而已。所以我覺得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 這一代人上到大學的同學大部分是帶著理想進入大學的。我們過控專業我接觸到的不少同學,有些是踢球特出色、有些熱衷于街舞而且跳的也很棒、有些偏愛計算機 (包括游戲)、有些愛讀書愛看報等等,這些同學在我看來其實是有獨立思想的同學,而大部分同學則是夢想著通過大學的學習而找到好工作過安穩的生活,當然應 試教育接受的最好的同學大都在這部分人中。但是,今天造成的客觀結果是什么呢?有獨立思想的同學無法實現自己原來的理想而被推向游戲、戀愛、沉迷而迷茫, 大部分同學在已然沿襲成風的大學墮落環境中不自覺的墮落而迷茫,真正堅持刻苦學習的同學寥寥無幾,而堅持的原因也大都是為今后的個人飯碗而已,此時再看我 們所希冀的有理想、有思想、有追求的大學生何在?偶爾會有人出來吶喊一聲,卻猶如鬧市之人語,瀑下之魚鳴。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只有理性的“經濟人”的關系
于是就會又一個非常尖銳問題出現,很可能是大學毀了大學生,進而也有可能會毀了我們這個國家的前途!當然,這不是某一所大學的問題,包括清華北大在 內的所有大學無一例外,更大的環境可能是中國教育,更更大的環境可能是整個社會出了問題。因此從同學個人到學院、從學院到學校、從學校到整個中國教育、從 整個中國教育到全社會再到全人類,不用更宏大的視野去看待這些問題,我們無論如何也解釋不了當下這些現象的本源,改變也就無從說起,而無數的人們被這復雜 的看起來難以改變的社會現實嚇倒了,到最后只能“奴性”的適應,因此很多老師的譬如“做好自己就行了啊”的說法我是決然不贊同甚至堅決反對的。按照這個邏 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只有理性的“經濟人”的關系,最終將造成冷漠、自私自利的結果,而當下的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豈不就是如此嗎?
剛進入大學,幾乎所有同學都帶著天真的憧憬和向往,期待著能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哪怕是簡單的不用吃苦受累的生活也可以,在我看來這大概是理想和責任的底線了,但不久就全線崩潰了。
大學的六次“必修課”
大學第一課:軍訓。在我的印象里,上大學以后的軍訓甚至沒有我高一時的軍訓嚴格,在我看來基本上走過場,真正對同學學習生活和思想成長有多大作用, 可能基本沒有。而學院老師的思想動員更是走過場,上行下效,學生自然不會把他當成什么事,不僅如此,彌漫于軍訓中的還有諸如“哪個教官長的帥啊?”等等風 氣。第一課同學們的收獲:初步認識大學從老師到同學的形式主義的工作和學習方式。
大學第二課:學生會納新。經過從開學到軍訓的體會,學生會的“學生官僚管理機構”的形象已經深植同學心中,也聽說了當學生干部會有諸多好處,因此是 擠得頭破血流。不少人事后才知道,原來其中很多是關系戶、賄選戶,而這又是當下社會風氣的一個真實縮影,很多同學逐漸的認識了這一層社會潛規則,沒法改 變,那就適應吧。第二課的收獲會比較大一些,諸如潛規則、走后門、賄賂、做官、競爭等等概念全部理解。
大學第三課:學長學姐啟示錄。很多老師也感慨,大一剛來時課是最好上的,人又多,紀律又好,同學也聽話,但是好景不長啊!作為學生,我們的感覺也是 大一很聽話、也挺愛學習的。在學校里混熟了,逐漸的“學習就為考試、考試很好過、老師給劃題、不給題也會給范圍、考查課都開卷考試、將來工作基本用不到專 業知識、人際交往能力最重要、跟老師搞好關系就好過了、過不了給老師送點禮就可以了”等等說法在大腦里占據主流,本來自制力不強的同學們便有點懵了。但 是,他們說的對不對呢?他們說的還一點都沒錯,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同學朋友講,其實老師偶爾也會公然在課堂上這樣講,這樣同學們就都明白了這大學的 學習生活了,原來如此啊!這一課的收獲更大,大部分同學理解并融入到了這個“真實”的大學生活中了,有些同學更是如魚得水,過的逍遙自在。
大學第四課:由你玩四年的課堂。老師照本宣科、同學自由隨意。這一課,很多老師就會說啊,你看,我該講的講了,聽不聽是你的事情,反正最后有考試擋 著呢,以后還有你們的前途擋著呢,除了上課,其他事情跟我沒關系。同學們也說了,好啊,你講你的,我玩我的,互不干涉,考試最后反正會給題,即使不給題憑 我的智商熬兩天夜考試及格很簡單,至于以后的工作,有我爸我媽呢,再者現在的工作哪有幾個用到專業知識的!就這樣,老師同學達成默契。
大學第五課:徒有形式、浪費時間的學生活動。說實話我就參加了不少,諸如辯論賽、讀書心得交流會、演講比賽等等,剛開始大家熱情都還蠻高,結果沒多 久就沒人愿意參加了,參加的同學也大都是奔著能加幾個學分的目的去的,最后的成績審定依然把握在少數“學生干部”手里,這便是“潛規則”的慣性力在起作 用。活動的唯一意義在于“開展過了”。
大學第六課:成績評定、入黨。顯而易見,班長、團支書以及跟老師關系相處的比較和諧的同學總是名列前茅,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入黨看成績、靠關系, 基本不考察思想品質,群眾認定毫無意義和價值,最后的關鍵時刻“潛規則”又開始起作用。而我覺得這是最要害的地方,拋開同學們個人公平公正不說,如此入黨 方式,置黨的原則和要求于何地!
以上六課上完,對同學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極大的影響,不僅造成了丟棄原有理想而墮落的現實,更對同學們將來走向社會如何生存起著決定性的 影響,每每思考至此,總會憂心忡忡!同學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絕不是我們自己想這樣,這樣的大學生活我們也覺得空虛、無聊、浪費人生,而其實每個同學內心 里都有無數想法,每個人都有一個復雜的內心情感世界,但卻從來沒有機會跟老師們作為朋友和長輩好好談談,甚至某個同學逃課一周也會無人問津無人知曉,即使 最后知道了也是簡單的處分了事,不僅于事無補而且師生之間鴻溝越來越大。
這樣的學習生活方式下,大一和大二便很快的過去了,大三出現分化,考研的考研,不考研的繼續原來的生活,大四有些同學“朝花夕拾”了,大部分同學在 茫然中奔向社會,至于以后如何,我不知道,其實也不敢想象,至少是很擔憂的,擔憂大家個人前途,更擔憂我們的社會。其實有了大學的這六課以后,之后的變化 分化,對大部分同學來講是必然的!
大學生,應該走出小我
齊齊哈爾大學,也只是幾千所高校中的一個,而學院更是偌大個教育體系下的一小個而已,當大家都普遍承認這個問題之大、范圍之廣時,又都覺得我們實在 太渺小,無法解決,那就適應了吧。但結果是什么樣子,誰來為同學和社會負責任,我不知道!很多人不見得認同我的看法,覺得我太極端、太理想,很多人總是喜 歡從同學自身找原因,我也承認同學自己是要負一定的責任的,但若要論責任歸屬,首先有可能是社會、是學校、是家長、是老師,其次才是同學自己。更進一步 想,其實老師和家長也是社會的產物,因此,解決諸多復雜的問題,首要的應該是喚起全民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為除個人飯碗之外的更遠大的理想而奮斗的精神 來,而青年人則必須要在其中承擔最為重要角色!
對大學生而言,簡單的講我認為最重要的就一條:通過讀書思考和關心社會,進而樹立理想,明確學習之動力,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而為全體人民服務,為 我們所處的社會的發展做出最大限度的貢獻!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正確的思想指導行動,即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掌握正確的方法論,進而能正 確的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找到自己學習動力的源泉。因此,同學們的思想工作是最為重要的!
改變,自“讀書明德”開始
誠如眾人所言,真言改變,難之又難,國內外不少有識之士以為今日社會不言改變則以,言則必從培養“新青年”而始,因此當推“教育”!而今日之應試教育體制實難承擔此期待,一學校之風尚如此之難,惶談社會之改變,因此恐怕不能寄希望于他人,而首先應該從我們自身做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