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的理論思考和不發達社會主義
張文茂
歷史上很多偉大人物的思想,常常被平庸的人認定為是錯誤的東西,連毛主席這樣偉大的人物也不能例外,這并不奇怪。在紀念毛主席誕辰128周年的日子里,在有人還在重復他的晚年錯誤的鼓噪聲中,我們不妨回過頭來,重溫一下毛主席自己晚年到底都思考了一些什么問題,看看與那些新創的理論有什么不同?只有從理論上搞清了其中的本質差別,才能明白有些人為什么必須要和毛主席的“晚干錯誤”做切割。但是,不論毛主席的晚年錯誤與否,總應還其本來面目吧。畢竟,最終的結論還是要由歷史和人民判定的。
1,毛主席如何總結我們當時的社會主義?
毛主席晚年,對我國當時的社會主義建設有過自己最后的理論思考和總結,可見之于1975年2月以中央文件發出的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的通知中。其中的主要內容有:
第一,新中國屬于什么國家?
毛主席說:“總而言之,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毛主席為什么要這樣說 ,是因為有人不相信或不承認中國搞的是社會主義嗎?或是強調中國雖然還只是一個“還不行,不夠好”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本質上,中國己經屬于社會主義囯家了?
第二,這個社會主義與舊中國有什么不同?
毛主席說:“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所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為什么毛主席只強調所有制變更了?現在的一切社會問題難道不是所有制又變更回去所造成的結果嗎?
第三,為了保障資產階級法權。
毛主席說:“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
毛主席又說:“列寧說建設了一個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為了保障資產階級法權。我們自己就是建設了這樣一個國家——。”
第四,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
毛主席說:“這些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XX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讀點馬列主義的書。”
這樣的社會主義顯然還不是馬、恩所設想的做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社會主義,而是毛主席自己在59年讀蘇聯《政治經濟教科書》時就提出過的“不發達的社會主義”。
2,毛主席為什要提出這個問題?
最初的原因來自于1958年大躍進中出現的共產風和否定商品生產的錯誤行為和思想混亂。這種思想理論上的混亂,實際上是一種新形勢下的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認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過渡到共產主義。之所以很多黨的高級干部都具有這種傾向,是因為在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理論認識上還很不成熟。
另一方面,也來源于毛主席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總結。
其實蘇聯和斯大林晚年,同樣被這個問題困擾著。他們也想盡快過渡到共產主義,但又不能完全消滅商品貨幣關系。斯大林解釋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為什么還要有商品生產時,只好用還不能達到恩格斯講的社會占有全部生產資料,而是存在國家、集體兩種所有制形式為理由,承認商品生產存在的必要性。盡管如此,他仍然認為可以盡快地向共產主義過渡。所以,解決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理論認識,已經成為各國社會主義實踐所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也成為毛主席晚年反復思考的一個重大的基本理論問題。
3,毛主席提出的不發達社會主義階段存在的客觀依據。
在進入發達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之前,為什么必須經歷一個不發達社會主義的歷史階段?根本原因在于,蘇聯、東歐和中國等這些首先取得革命勝利的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后發國家。這就決定了這些國家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最初階段,都只能面臨一個用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進行工業化的趕超階段,即完成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歷史任務。從世界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先在一部分國家開始而最終擴展到整個世界范圍的歷史性變革階段(社會主義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再向全球擴展的發展過程),是一個比馬克思最初設想社會主義首先在發達資本主國家同時勝利并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更長的“過渡時期”,這就是一個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曾想到的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列寧其實己經感覺到這可能是一個重大問題,但沒有來得及從理論上提出并加以論證。
從整個國際共運史上看,這一歷史階段的起點是俄國的十月革命,終點將在世界范圍社會主義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以后,因為那時才有可能進入發達的社會主義,即馬、恩預見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商品貨幣關系己經消亡的、有計劃的產品經濟的社會主義階段。
4,毛主席的不發達社會主義與馬列關于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社會主義有什么不同?可從三個角度把握:
第一,是后發國家革命勝利后進行工業化趕超的歷史發展階段。
第二,是還要保留商品貨幣關系而非馬上進入產品經濟的歷史發展階段。
第三,這種商品生產的范圍是有限的,是商品生產最后的或特殊的歷史發展階段。
第四,這種特珠性表現為既沒有資本家參加也不存在勞動力商品化的、并最終向發達社會主義階段過渡的準備階段。
5,以上幾點也是毛主席的不發達社會主義與后來的新創理論的主要區別。其中,最本質的區別是三個:
第一,所有制關系變了。毛主席講的不發達社會主義是由全民和集體兩種公有制形式構成的,至多有一些個體私營經濟做為補充形態。而后來的理論和實踐卻變為多種經濟成分共存了,還被概括為“兩個毫不動搖”。
第二,毛主席講的不發達社會主義的商品交換,是不同的公有制主體之間的商品交換,勞動者是生產資料和產品的主人,不再是商品。而后來理論在大搞市場經濟的進程中,使城鄉勞動力也商品化了。雇傭勞動成為普遍存在的生產方式。
第三,這兩個變化又必然導致宏觀調控機制的去計劃性,即市場化機制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商品化滲透到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住房、醫療、教育、文化、藝術等等紛紛商品化、產業化,資本借市場機制左右了一切,甚至危協到了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6,這種區別還表現為,毛主席的不發達的社會主義本質上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只是保留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的商品生產和貨幣交換。而后來的創新理論則掩割了社會主義的計劃性和黨的領導這一本質特征,擺脫黨的領導,消弱囯家的宏觀調控職能,甚至出賣國家的經濟主權和經濟利益,導致國民經濟的附庸化、殖民化傾向。
7,在發展趨勢上,毛主席的不發達社會主義是建立在不斷革命論基礎之上的,需要經歷多個歷史發展階段的過渡提升。如農村的由小集體(生產隊)到大集體(公社所有)的過渡,還要有公社到地方小全民進而向國家全民所有制的過渡等多個歷史發展階段。雖然每個階段都會在一定時期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但都不會在體制和制度上完全固化,不會搞什么“長久不變”。而后來的理論則千方百計固化私有化、市場化的體制和制度性成果,無限期拉大所謂初級階段的歷史時期,并且排斥任何革命性的改革措施,即去革命化。
8,打個比喻
如果把世界范圍的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革命性轉變比做中國共產黨新中國建立以前的歷史進程,那么,蘇東和中國等已有的社會主義實踐,從世界歷史的大視角來看,都不過是全球范圍中的一個個紅色根據地的存在而已。其中必然會經歷多次失敗和丟失根據地而不得不長征的反復的斗爭過程。從這個角度看:
第一,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可以類比于我黨在江西建立的第一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紅色革命政權。
第二,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可以類比于我國抗日戰爭期間延安的紅色根據地時期。
第三,我國抗日戰爭階段,主要任務己由土地革命轉變為抗日救國,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為后來的全國解放準備了條件。目前的世界時局,與此頗為類似。 反抗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金融壟斷資本的斗爭己經成為全世界的主要矛盾。
第四,世界范圍的“解放戰爭”時期還沒有到來。而這一歷史任務是否能夠如期到來,可能取決于當下的我國,是否能夠引領世界形成廣泛的反帝反美統一戰線,并且完成對國內親美漢奸勢力的徹底反擊和清算。
我們相信,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毛主席的精神永存,毛主席的思想和戰略遠見終將指引人類走向光明燦爛的未來!
僅以此文紀念毛主席誕辰128周年!
張文茂
2021—12—2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