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的主題是“毀滅一個城市,成就一段愛情”,我覺得在藝術上,它這個主題是成功的。黃紀蘇老師認為不成功,理由是張愛玲把女主角描述成一個為了情愛可以不顧一切的“情圣”,張本人也以“情圣”自居,實際上她卻做不到這一點。不但張愛玲做不到,那些喜歡《色.戒》、并自以為《色.戒》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男男女女也做不到。黃老師這個判斷是正確的。確實,在1940年代并沒有真正發生如《色.戒》那樣的故事。即使在今天為《色.戒》叫好的人,到了彼時彼境面臨選擇時,大多也不可能真正那么做。但正因為做不到,所以才有價值,才感人。偉大的藝術作品,往往不是再現生活中已有的真實,而是凸現被生活所壓抑的內心,揭示人性隱蔽的一面。《色.戒》以虛構的情節展現了許多人心中皆有、在現實生活中卻必須壓抑的那種情感,就象李安所說的“不可能的愛情”,并且打動了人心,引發了共鳴,所以它是成功的。
崔衛平教授認為《色.戒》所表達的只是情愛,人性還包括很多內容,以情愛代替人性是狹隘的、有欠缺的。不錯,人性確實包涵很多內容,但《色.戒》為什么要表達完全的人性呢?沒有哪部文藝作品能夠表達完整人性,表達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色.戒》集中表達了人性之一部分——情愛,并通過極端的情境虛構,將這種表達推到了極致。在一點上做到盡好,這就夠了,這就是成功。
或許,《色.戒》在市場上受歡迎還有一個原因。這么多年來,雖然中國在意識形態方面已經有了很多松動和變化,但在官方有能力觀照的正式語境中,國家與民族仍然是不可褻瀆的禁區。李安這個戲就闖了這個禁區,給人一種“破禁”的快感。許多人有這種共鳴:為什么個人情愛就只能放在國家民族后面,而不能放在前面呢?我的情感、我的選擇為什么不能自己做主,為什么上面還要壓上一塊“民族大義”的大石頭?在個人主義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在已經遠離了那個民族危亡情景的新時代背景下,很多中國人會有此想法。李安的作品讓這些人有一種“解放”的感覺,這也是《色.戒》受歡迎的一個原因。
但是,藝術上的成功并不能掩蓋《色.戒》在政治上的缺失。說它是“漢奸電影”,可以說是它罪有應得。剛才,許多人的發言包括崔教授都強調:李安本人并沒有為漢奸歌功頌德的動機。或許李安確實沒有這樣的動機,但他的作品客觀上起到了為漢奸張目、消解對國家、民族價值認同的效果。文藝作品只要面之于公眾,對它的評論就不再取決于作者的主觀意圖,而只能依據作品本身的客觀效果包括讀者對它的評價和感受。《色.戒》故事以那個大是大非異常清晰的時代為背景,而且劇中人物還各有其原形,它就回避不了這方面的是非問題,回避不了政治維度,必然要承受來自政治維度的評論和批判。《色.戒》對人物和情節的虛構,從藝術來說是成功的,從政治而言卻是顛覆性的。
一個社會對國家、民族的價值認同,是一種大范圍的價值覆蓋。不說涉及每個人,至少大多數人如此。但具體到每個人,這種價值認同在其心目中的份量、權重是不一樣的;對于某些人來說,這種認同是可以拋棄或犧牲的。以張愛玲為例,我們可以設想,在碰到胡蘭成之前,她可能也是有著國家民族觀念的。但碰到胡之后,她的選擇就變了——就像天平一樣,國家民族觀念這一端的份量是不變的,但在另一端加上了生死情愛或榮華富貴的砝碼,天平就向著另一端傾斜了。這種選擇的變化,從人性自利的角度而言,有一定的合理性,只能說各人面臨著不同的利益選擇的格局。但一旦有人把這種個人選擇寫成小說、拍成電影,對公眾產生影響,那就不一樣的,事情的性質就變了。這個時候,代表了大多數人價值傾向的聲音就一定要出來,一定要對這種顛覆公共價值的個人選擇進行批判,一定不能放任對這種選擇的拔高和美化。《色.戒》的題材不但以政治事件為背景,其影響所及,也顛覆了某些政治觀念。一些人卻說什么《色.戒》只是文藝作品,表達的只是人性,不能進行政治評論,否則就是文革遺風。這無疑是很荒誕和可笑的。
更為吊詭的是,《色.戒》這種顛覆國家民族觀念的電影可以公開上映,批評它的聲音卻在主流媒體發不出來,只能在管制較松的網絡有所體現。一種代表了全社會大多數人的價值認同、也符合政府本身利益的聲音卻在主流媒體上發不出來,這只能說明掌控著媒體的那一批精英,對于自我利益和價值有了新的、與眾不同的判斷。說到這里,不能不歸功于自由主義這么多年的辛勤啟蒙,尤其是他們對國家民族認同的消解,對個人利益優先的推崇。自由主義啟蒙已做到了這種程度,個人主義已實際掌控著中國的主流媒體,掌握了話語權。政府意圖的表達,在很多時候也必須經過自由主義者的過濾后才能出來。這其中有著另一類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智慧。
最后,我的結論是:《色.戒》是部好電影,希望以后這樣的電影越來越多;對《色.戒》的批評更是好聲音。沒有這種批評,一個社會就不成其為社會。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作為電影或小說的《色.戒》,還是它的支持者和批評者,都應該擁有平等表達的權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