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電影《色•戒》的評論成為輿論的焦點問題,我們?yōu)跤兄l(xiāng)網(wǎng)站擬了一個采訪提綱對一些學者進行了采訪。下面是西南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學家》編輯部趙磊教授的采訪問答。
趙磊:“投懷送抱”的機會都不給,愛情乎,強暴乎?
——關于《色戒》現(xiàn)象的采訪
趙 磊
(西南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學家》編輯部)
1、您看過電影《色•戒》了嗎?對它有一個什么樣的總評價?
趙:關于《色•戒》,網(wǎng)上的評論有不少是負面的。李北方的評論我比較有印象,其中的一句話是:“里面沒有一個好人”(大意)。這年頭,好人就像大熊貓一樣,鳳毛麟角,瀕臨滅絕。我很長時間沒有看電影的興致了,現(xiàn)實當中早已看夠了渾渾噩噩的人,所以,更不會對這種“沒有一個好人”的平面影象感興趣。
因為您的采訪,我才專門找人下載了《色•戒》,在家里硬著頭皮看完了它??偟母杏X有兩個方面:
從形式上看,演員的演技、情節(jié)的展開,以及時代背景,應當說還是比較到位的,并非是一般的三級片那么低級(當然,我看的是剪了N分鐘的刪節(jié)本)。飾演王佳芝的湯唯,氣質清純,表演非常細膩,大概前途無量(私心以為,演這么一個犯賤的角色,可惜了)。
從主題上看,開始我還以為,《色•戒》免不了落入小資愛情的俗套??赐炅瞬胖?,我低估了張愛玲和李安。《色•戒》的主題,是“先奸后愛”,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是“女人喜歡被強暴”。
這個主題可能很符合張愛玲的心理,不知張是否因為“長時間找不著對象”而有受虐傾向?所以,有人說它是“被干暈了的故事”、“陰道里的話題”。
問題是,這個主題到了李安手里,就和政治攪和在一起了。也許張愛鈴的原著就是這么攪和的——以汪偽漢奸情人的身份而言,張的攪和或許實屬“無奈”,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宿命,可是李安為什么要去湊這個熱鬧、趟這個混水呢?
不是別人要攪和,而是李安自己要攪和。于是,才鬧出這么大的動靜。
2、從鄭蘋如歷史真實的原型故事、到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再到李安導演的電影《色•戒》,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您是否都清楚?當前,中國媒體普遍關注電影《色•戒》并且主要是一片叫好聲,這儼然成了今日中國一個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您如何看待這種現(xiàn)象?
趙:這三者之間關系的細節(jié),我不是很清楚。但大致覺得,如果說鄭的故事原本是悲壯的歷史,那么張的小說就是陰暗的自淫,到了李安的電影里就完全換算成了票房收入了。
為什么中國媒體普遍關注電影《色•戒》?這并不奇怪。為什么蒼蠅喜歡腐肉?本性使然嘛!媒體在今天本質上也是金錢的奴隸,你不能指望他們就不是“經(jīng)濟人”。雖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但為了銀子這個共同的目標,李導也好,媒體也罷,他們必須合謀(當然,這個合謀是自覺的,并非是刻意安排的)。
至于媒體為什么“主要是一片叫好聲”,我想反問一句:當一群蒼蠅圍著一塊臭肉時,那“嗡嗡”的聲音難道會是“一片叫罵聲”嗎?
3、關于電影《色•戒》,中國的主流媒體上幾乎看不到批評的聲音,但網(wǎng)上的聲音卻截然相反,批評的聲音很大,您如何看待這種狀況?
趙:這只能說明主流媒體已經(jīng)不能代表大眾的聲音了,已經(jīng)不夠“主流”的資格,是“偽主流”。因為所謂主流,應當能夠代表民眾意愿的訴求。
當然,“應當”并不等于“實然”。如果主流的含義并不是“民眾訴求的代表”,而是“強勢集團的代表”,那么,面對“主流媒體上幾乎看不到批評的聲音”這種狀況,我只有無語。
為什么無語?“主流者,強勢也”難道不正是今天的現(xiàn)實嗎?
4、必須承認很多人對《色•戒》是相當推崇的,尤其是在精英階層中間,為什么會這樣?您如何看待這種現(xiàn)象?
趙:的確有不少人推崇《色戒》。比如我在《搜狐》上看見一個問卷調查,有相當多的人投了贊成票,其理由是:《色戒》呼喚著一種永恒的、超時代的、超階級的偉大人性。
這種“偉大人性”是否真的存在,我暫且不論。然而,當王佳芝毅然放走易漢奸時,也就意味著她出賣了自己的同志,意味著她的同志將遭受比她經(jīng)歷的強奸要痛苦千萬倍的酷刑,意味著她的同志的腦花和眼珠將被打出來,意味著她的同志將會像狗一樣地跪在刑場上被宰殺掉。而此時畫面上傳來了輕松歡快的背景音樂,看著坐在三輪車上如釋重負,又有些大義凜然的王佳芝,終于讓我讀懂了張愛玲和李安之流的所謂“人性”:
一個喜歡強奸犯的人性,一個以出賣同志為榮的人性,一個歌頌壓迫和侮辱的人性,一個倡導犯賤的人性。
我實在看不出,這種“偉大的人性”與奴性究竟有什么區(qū)別?
至于對這種“偉大人性”有共鳴的人堆里,有多少屬于“精英階層”,我不得而知。但以我的直覺,基于利害關系,精英隊伍里恐怕有不少人會具有,或潛在地具有王佳芝那樣的“偉大人性”。
5、您對原著者張愛玲及其作品有何評價?您是否了解張愛玲的作品從小說到電影從港臺到大陸逐步熱起的歷史過程?您如何看待中國大陸近年來長盛不衰的張愛玲熱?
趙:我對張的作品了解不多。老實講,對這位二流漢奸的情婦,我實在是沒有任何好奇心,對她的作品也就缺乏讀下去的耐煩心。
關于“中國大陸近年來長盛不衰的張愛玲熱”,我大概說不出有什么“信息增量”的評價。我唯一能夠確定的事實是:張愛玲熱的歷史過程,與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過程基本上是一致的。用經(jīng)濟學的術語說,就是:這兩個過程具有很強的相關性(注:是正相關,不是負相關)。
至于這個“相關性”是否具有內在的“因果性”,在下不才,不敢妄加評論。
6、您對我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有何評價與建議?按照我國現(xiàn)行電影審查的法律制度,如果審查部門介入此事,禁止電影《色•戒》公映,您認為是否屬于“權力濫用”?有人認為現(xiàn)在允許電影《色•戒》公映屬于審查部門“失職”甚至“權力濫用”,您如何看這個問題?
趙:這個問題太敏感啦,有人正拿著帽子等著給我戴呢:
如果我主張“介入”, 想必專制的帽子將扣在我的頭上——難道你趙某人還想搞左的那一套不成?
如果我主張“不介入”,想必反對改革開放的帽子將扣在我的頭上——那些謳歌毛澤東時代的作品一旦泛濫了怎么了得?
所以,“失職”也好,“權力濫用”也罷,其實只是問題的表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問題的關鍵是“屁股決定腦袋”,要解決的是“立場問題”,而不應當糾纏“失職”與否,“權力濫用”與否。
7、有人說這是純粹的藝術,無關政治,您如何看待這個說法?
趙: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難道抗日不是政治嗎?抗日是那個時代最大的政治!
即使在今天,愛國主義也是最大的政治之一。
8、有人說這部電影歌頌的是愛情和人性,無關政治和愛國等,您如何看待這個說法?
趙:性欲就是性欲,干“愛情”什么鳥事。我雖然對柏拉圖式的愛情頗為懷疑,但還不至于把強奸、受虐與愛情捆綁打包吧。如果易漢奸對王的強暴也算是“愛情”的話,那么這種“愛情”與動物的本能又有何區(qū)別?
有人為易漢奸強暴王佳芝辯護,說她是“自愿送上門”去的。我呸!易漢奸這個雜碎連“平等通奸”的資格都不賞給王佳芝,儼然是“老子把你做了,你敢怎么地”?可憐王小姐,連自愿“投懷送抱”的機會都得不到,難道這就是“愛情”?這不是強暴又是什么?
前面我說了,王佳芝的人性與奴性沒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在我看來,不論怎么拔高,這里的人性仍然是在扯蛋:姑且不說王佳芝的人性,看看在“人性”中打滾的易漢奸吧,他饒恕了王佳芝嗎?沒有,王像狗一樣最后還是被易給屠宰了。
很遺憾,在“你死我活”的政治面前,所謂“人性”,實在是比“政治”脆弱的多,“崇高的人性”高不過“骯臟的政治”。
9、有人喜歡拿這部電影和前蘇聯(lián)的《第四十一個》做比較,您認為這兩部電影有何異同?
趙:我沒有看過《第四十一個》,無法比較。
10、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您認為我國的主流價值觀應該是什么?
趙:一個國家的主流價值觀,總是取決于這個國家所處的時代特征。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很難不受全球化的影響。
當今的全球化,本質上還是“市場經(jīng)濟的全球化”,從某種意義上講,還是處在“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全球擴張的大格局下。因此,在相當程度上,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必然打上這個時代的烙印,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
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底線是不能擊破的,即便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如此,比如“賣國求榮”。不信你試試,如果李安有種把《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小分隊,“惡搞”成一群為了德國女人的大腿,不惜出賣瑞恩的小丑,我敢打賭,美國人非把你揍扁了不可。
所以,在人們“離道久矣”,連起碼的是非觀都沒有了的當下,倡導社會主義的價值觀,普及“八榮八恥”,就很有必要了。
最后我要強調的是,我堅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此,要真正改變某種錯誤的價值觀念,關鍵是必須改變這種價值觀賴以生存的“社會存在”——盡管這個改變將經(jīng)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
否則,我們就只是在反對結果,而不是反對導致這結果的原因。
(2007-11-2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