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叢亞平:利用外資八思

叢亞平 · 2007-01-25 · 來源:本站原創
入世10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利用外資八思:絕對不能再不計成本地引進外資

叢亞平

    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引進外資的政策28年,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近6600億美元。伴隨外資的大量進入,帶來了中國緊缺的資金及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對于促進中國經濟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6%,對外貿易年均增長17%。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功不可沒。
    中國政府高層對引進和利用外資一如既往持積極的態度。正如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隨著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結束,我國對外開放面臨著新的形勢。要在鞏固和擴大已有開放成果的基礎上,加快調整和完善對外經濟發展模式,提高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有效應對服務業擴大開放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海外智力為重點,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同時也應該看到,由于一些地方在引進外資方面的急功近利、相互攀比等種種因素,以及一些外資企業的不良行為和最大化追求利潤的本質,使得引進外資的負效應也顯現出來。有關專家認為,隨著我國長期給予外資超國民待遇,大量不計成本引進外資的行為已對我國經濟和國力構成傷害。
    如何正確辯證看待引進和利用外資?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外資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理性看待外資利用的負效應,《瞭望》新聞周刊日前就引進和利用外資問題請教了相關專家,試圖從八個方面對引進外資的有關問題做一些深入的解剖和反思。
    進行這些反思,并不是要否定利用外資的積極意義,恰恰相反,深入反思引進和利用外資的利與弊,不僅是對引資工作的一次盤點,而且有利于更有效地、更負責任地引進和利用外資。

                       大量土地資源廉價出售是否得不償失

    為了吸引外資不斷進入,不少地方政府將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廉價出售或批租給外商,是否過于急功近利?其背后的深層原因又是什么呢?
    江蘇省政府有關部門曾披露,蘇州的工業用地的開發成本平均為每畝20萬元,但為了引進外資,卻將地價壓至每畝15萬元。前些年蘇北地區協議出讓的土地最低每畝幾百元,一般也就幾千元。在這種惡性競爭的驅使下,周邊的吳江、寧波、杭州地區將地價壓到每畝5萬元的低水平。號稱寸土寸金的上海也加入了這種土地殺價競爭。在上海郊區,每畝土地的價格壓至5萬元~6萬元。這就出現了GDP不斷增長,但招商用地價格不斷下滑的怪現象。在蘇州昆山,每畝工業用地的價格從2001年的9.5萬元降到2002年的8萬元,再降到2003年的6萬元。而外資拿到這些不斷升值的土地本身就是拿到了“聚寶盆”。
    到8個省區調研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平新喬發現,外商到東部一些省份投資,只需要以當地平均土地價格1/5~1/3的價錢就能拿到土地。同樣,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畢井泉今年在上海松江地區調研也發現,一個年生產1300萬臺筆記本電腦的臺灣廠商,在此地獲得1平方公里的土地,當地政府分文未收,還對企業的所得稅進行減免。一些中西部地區也大步跟上東部沿海,大片優惠出讓土地和引資建設。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王元京指出,中國經濟是典型的“土地低成本擴張的粗放經濟增長”,土地要素成本在工業成本領域被低估。專家指出,由于中國的土地屬國有性質,不像發達國家大量土地為私人所有,土地利益和價格受到利益主體的保護。而中國的國有土地則是相關部門有時大筆一揮土地就能出讓,并不需要經過什么程序來通過民眾的同意,領導者不用擔決策風險,相反可能得到引資政績及其他好處。這是各地政府不顧成本大量廉價出讓土地吸引外資的一個深層原因。

                       不能再忽視環境污染的“外資因素”

    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引起干部群眾的廣泛關注。一方面,人們看到大量的內資企業在地方政府的縱容下排放污染物,另一方面,一些執行“國際標準”的外資企業也加入到違規排污的大軍。
    作為跨國公司和外資企業,本應將更好的環境理念帶進中國,但可惜,有些外資企業借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引資心切和管理薄弱,大大降低在國際上或本國(本地區)企業奉行的環保標準和治污成本,在大量生產各種產品的同時,卻使中國這一“世界加工廠”成為環境污染的犧牲地。
    北方交大教授李孟剛指出,“外資利潤流走,留下生態失衡”的現象較為普遍。近年來,發達國家從保護本國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出發,通過國際經濟合作、國際投資或跨國公司經營等途徑,將造紙、建材、制藥、紡織、化工等污染嚴重的行業轉移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中國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不顧一切地吸引外資,降低準入門檻,甚至不惜犧牲當地居民的長遠利益,對那些污染嚴重、破壞生態平衡的項目也大開方便之門。項目產生的大部分利潤流向發達國家,而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卻長久地留在了中國。
    NGO(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的一份名單將33家在華知名跨國公司列在了一起——不是榮譽排名,而是環保違規。名單上的企業是從各地方環保局網站搜集的。引人注目的是,名單中的公司包括5家2006年“世界500強”的在華企業。名單中的一些在華跨國企業“廢水處理設施未保證正常運轉致廢水超標排放”,已成為當地的污染大戶。

                   導致國家稅收流失的“外資超國民待遇”疑慮

    專家指出,我國向外資提供的過于優惠的稅收政策,使外企該盡的義務沒有承擔,也使中國在巨大付出后難以得到應有的收益。外資企業與國有和民營企業稅收的差距本質上應視為中國付出的“成本”,因為稅收是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條件,外資企業得到了不低于甚至高于國內企業的公共產品,卻提供相對較少的稅收,其差額就是中國引進外資的成本。
    我國一直實行雙軌稅制,外資企業享受“超國民待遇”,免稅、減稅、低稅率,在這樣的情況下仍有相當多的外資企業利用各種手法避稅、逃稅,使我國在外資企業的大幅盈利中沒有分享到該得的稅收。有關機構估計,外資企業利用各種手法偷漏的稅款金額近來每年至少有1000億元。
    根據廈門市政府公布的材料,2002年當地國有與民營企業產值合計僅占當地國民總產值的16%,而稅收貢獻卻占地方財政收入的56%。這16%的產值支撐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一些專家和國內企業負責人認為,“超國民待遇”容易導致嚴重的不公平競爭,使國內企業的成長處境不利。一直以來,國內企業才是國家稅收的主要提供者,“雙轉稅制”之下受到不平等待遇,在外資的擠壓空間中競爭生存。使眾多民族企業被擠垮,國家在稅源流失的同時,還承擔本國產業升級艱難的風險。中國企業不出國門也會面臨不公平的“國際競爭”,長此以往,必將嚴重阻礙內資企業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

                        難得的市場資源被外資企業大量分割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立強認為,企業生存的前提是產品要有銷售市場。在資金、技術、原料等諸個發展要素中,市場資源名列榜首。任何一個企業要保證自己不斷發展都得不斷開拓銷售市場;從宏觀角度看,任何一個國家要保證社會不斷發展都得保護已有的市場規模并采用一切辦法,力爭不斷地擴大市場規模。為此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都在搶占世界市場的同時,不顧國際輿論譴責大搞貿易保護來維護本國市場。
    王立強提醒,在開放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的最大損失還不是國外的訂單,而是自己的市場資源。5%的市場流失對國家發展就構成傷害,超過10%就構成實質性傷害,超過30%就可以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大量市場的失去,將使發展中國家喪失賴以發展本國企業的土壤,失去提升競爭力和利潤空間的機會。等到國門洞開、市場大多被外企占領之后人們才知道,自己的市場資源服務于發達國家的持續發展,而本國的可持續發展則受到極大遏制。

                          以“市場換技術”難如人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呂剛分析,外資在中國并沒有明顯的技術溢出效應。首先,跨國公司大多傾向于只向子公司轉讓技術,大部分國際技術轉讓都發生在跨國公司及其在華子公司之間,本地企業從跨國公司獲得的技術轉讓比較有限。中國加入WTO后外資企業的“獨資化”浪潮加劇,這就更不可能引進什么技術了。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李孟剛、李文興及商務部蔣志敏指出,如果我國在部分出讓市場、股權、品牌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獲取了外資的技術,那么這種交易還算是公平的。但在實踐中,對外資方而言,技術是其在東道國的立身之本,因而,自然會對技術產生強烈的控制意識,并會采取一切手段防止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的外溢。
    從總體情況看,跨國公司投入或轉讓的大多是針對中國國內市場的所謂“適用技術”,但這些技術,在國際上僅僅是二三流、已經過時的技術,真正的高新技術、上游環節技術、產品開發技術卻很少在我國轉讓或投入。另一方面,國內合資方企業過于依賴跨國公司母公司開發的現成技術,自主開發動力不足,對促進技術進步也未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另外,隨著眾多國內龍頭企業被外資收購和兼并,這些企業原有的科研基礎也消失。科技研發的平臺都不存在了,科技創新無從談起。

                       國內產業和品牌被外資控制的隱憂

    陜西財經學院教授高拴平指出,上世紀90年代后,我國原有的一些拳頭產品和名牌產品紛紛被淘汰,而由外商的品牌取而代之。許多高新技術含量的產品,外商的市場占有率很高,如傳真機和攝像機,外商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98%和99%,移動電話機占到80%,大中小型計算機占到75%,微型計算機占到60%,電子元件占到60%,轎車占到70%,數字程控交換機占50%。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玻璃行業、電梯生產廠家,已經由外商控股;18家國家級定點家電企業中,11家與外商合資;化妝品行業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20%的醫藥企業在外資手中。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電腦操作系統、軟包裝產品、感光材料、子午線輪胎、手機等行業,外資均占有絕對壟斷地位。而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行業,外資公司的產品已占據1/3以上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我國民族品牌受到跨國公司品牌的打壓。在全球化過程中,一些民族品牌選擇接受跨國公司的全球化分工安排,放棄自主品牌,專為跨國公司做貼牌加工,或者長期作為地域性的小品牌存在,尋找和填補市場縫隙;一些具備成長潛力并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內品牌,又往往容易成為跨國公司兼并或收購的目標。
    近些年跨國公司通過合資、兼并或收購,蠶食了我國眾多知名品牌,比如曾經活躍一時的國內知名洗滌用品美加凈、活力28、白貓、熊貓、天津加酶等品牌,如今大多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則是奧妙、碧浪、飄柔等國外品牌。而常識告訴我們,市場和品牌代表著利潤。有關專家質疑,在奉送給外資種種優惠和超國民待遇時,我們自己市場和品牌的丟失,將使我國損失巨大的利益和發展前景,損害了我國的產業安全。

                         緩和還是加劇了我國就業難題

    有關專家認為,表面上看外資企業為我國勞動就業創造了一些機會,但隨著這些年外資企業在產業、市場上的擴張不斷加劇,兼并、收購的步伐不斷加快,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給予外資的種種超國民待遇,進一步助長了外資的擴張能力。由此國內眾多企業被擠壓倒閉或被收購,造成的下崗和失業人數遠遠大于在外資企業就業的人數。
    陜西財經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高拴平指出,對外開放中的強對外依賴性,進一步加劇我國業已存在的勞動力失業問題。由于不適度的進口替代和外國資本的大舉進入,我國國內一些完整的產業鏈條被打斷,國內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降低。另外,跨國公司投資建立的企業,其資本密集性強,自動化程度高,對勞動力的吸收有限。上述兩方面的綜合作用使我國在產業升級換代過程中,對勞動力的使用數量和使用率降低,進一步加大了我國業已存在的失業問題。失業問題的加重會加大國民經濟的波動以及社會的不穩定,從而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制造”出很多障礙。

                        關注我國“有出口而無產業”現象

    相關專家指出,需要高度關注我國存在的“有出口而無產業”的現象。在外資產品大量占領市場和大多數行業被外資所控制的格局下,我國產業發展和升級遇到障礙,出口總數額雖多,但屬于高附加值的民族產業卻屬鳳毛麟角。在機電產品出口、高新技術出口中,外資企業占68.9%及77%。從出口結構來看中國產業進步也是不真實的,總體看出口量大、出口產品多,但高附加值的產品大多是外資企業或外資控股企業的,由此創造的貿易利潤也大多是外方的。在光鮮的出口數字下并沒有形成我國的產業支撐,民族產業進步有限。
    不少專家指出,應綜合衡量和動態評價引進外資的整體效益,看一看在付出了土地、資源、環境、人力、市場、品牌、稅收等大量成本和代價之后,我們得到了什么,是付出的代價多還是最終收益多。只有弄清了這些,才可能采取更好的應對和發展之策。絕對不能再不計成本地引進外資。引進外資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應是能否促進綜合國力的提高,國內企業和民族產業是否得到更好的發展。因為后者才是一個國家能最終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
   (《環球視野》摘自2006年第51期《瞭望新聞周刊》)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蟋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鄧論學習 (十二) 是四人幫搞的“血統論”嗎?
  3.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4. 星話大白|越南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須反,必須批
  7. 譚吉坷德|決戰,或許正在悄然開始
  8. 胡錫進為什么總改不了陰陽怪氣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10.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4.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這是一股妖風
  6.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