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毛澤東同志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奮斗操勞了一生,可謂“了卻神州天下事,贏得千秋萬世名”,自然,作為一個個體,毛澤東同志也為此失去了很多。其中,最讓人感同身受的,莫過于主席的喪親之痛。
他的六位親人——大弟毛澤民、小弟毛澤覃、堂妹毛澤建、妻子楊開慧、長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先后為革命犧牲。而這,正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毛澤東同志被我們忽略的一個身份——烈屬。
一
毛澤東同志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他的大弟毛澤民出生于1896年,小弟毛澤覃和堂妹毛澤建出生于1905年。1918年,毛澤覃進入長沙第一師范附小學習,此時毛澤民和毛澤建還在韶山老家。
毛澤民繼承了母親的高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他同情貧苦農民,看到地主趁缺糧時節哄抬糧價,就設法從外鄉搞來糧食,平價賣給大家。有的老鄉實在買不起,他干脆就不要錢,或借或送。然而,毛澤民很快發現,良心救不了舊社會——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豈是施舍幾斤糧食就能改變的?
毛澤民
此時,毛澤建的生活也沒有好到哪去。毛澤建的父親給地主打工,勞累過度患有肺病,母親患有眼疾接近失明。后來毛澤東同志的父親毛貽昌收養了毛澤建。然而,在毛澤東同志的父母去世后,毛澤建一時沒有了依靠。她只得回到原來家中,卻又被送去做童養媳——生活暗無天日,任人擺布,何處才是出路?
毛澤建
終于,1921年2月,毛澤東同志與小弟毛澤覃從長沙回韶山過年。年三十晚上,毛澤東同志與家人守歲。毛澤民告訴哥哥,家里既有天災又有人禍,家境是一年不如一年。毛澤東同志聽后勸導他們,國亂民不安,要舍家為國,走出去做點事。
至于家產,毛澤東同志說,房子可以給人家住,田地可以給人家種,我們欠人家的錢一次還清,人家欠我們的一筆勾銷。同時,他還幫堂妹毛澤建解除了童養媳的婚約。過完春節,毛澤東同志一家離開韶山,前往長沙。從此,他們一家全部投身革命。
兄妹三人到長沙后,都在毛澤東同志主持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補習功課,學習進步思想,并且都在一兩年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在工農運動、武裝斗爭、財經整頓等各條戰線上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績。
然而,大都好物不堅牢——兄妹三人都沒有看到革命勝利。1928年,毛澤建同志在湖南耒陽被捕,次年被敵人殺害,時年24歲;1935年,毛澤覃同志在江西瑞金被國民黨軍包圍,英勇犧牲,時年30歲;1942年,毛澤民同志于新疆被捕,次年被秘密殺害,時年47歲。
毛澤覃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毛澤覃烈士的兒子,也就是毛澤東同志的侄子——毛楚雄,出生于1927年。1945年,毛楚雄在三五九旅參軍。1946年,毛楚雄與另外兩名干部在赴西安和平談判途中,被國民黨秘密處決,犧牲時年僅19歲。
二
毛澤東同志的兄妹、侄子先后為革命犧牲,他的小家庭也因革命而殘缺不全。
“我看見了他的心,他也是完全看見了我的心”,“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愛人。我是十分的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了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了他”。
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在長沙板倉修繕一位烈士的舊居時,在墻縫里發現了上述文字的手稿。這些話,出自楊開慧烈士。楊開慧出生于1901年,字云錦,乳名霞。1929年,楊開慧有感形勢嚴峻,于是寫下了一些文字材料藏于住所的墻縫中。半個世紀后,這些手稿重見天日,向世人展現了楊開慧烈士和毛澤東同志的愛情佳話。
1918年,毛澤東同志到達北京,經老師楊昌濟介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擔任助理員。此時,楊開慧也在北京。毛澤東同志在長沙時就與楊開慧相識且抱有好感,在北京能夠“他鄉遇故知”更是高興不已。每天忙完公事后,他與楊開慧或是漫步北海,或是游覽故宮,他們穿大街過小巷,暢談人生理想,暢想國家前途。
高尚的靈魂總是相互吸引,終于,好感發展為愛情。1920年冬天,兩人結為夫妻。從此,楊開慧一直協助毛澤東同志開展革命工作,并在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革命伴侶總是聚少離多。毛澤東同志四處奔波,為革命事業奔走呼號,曾有三次為楊開慧同志寫詞。第一次是在1921年。新婚不久,毛澤東同志外出考察,對妻子的思念尤其強烈。情起于心,落于筆,成為一首《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皆灰燼,剩有離人影。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第二次是在1923年4月,毛澤東同志安排好湖南工作后前往上海,再次與楊開慧同志分別。長相思,摧心肝。心中的離愁別緒無處訴說,再次匯聚于筆鋒,成為一首《賀新郎·別友》: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如此婉約的詞風,很難想像是出自毛澤東同志之手。如果天下太平,想必他們二人也會廝守一生,白頭不離。但是,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分別,是再會的序曲還是永訣的前奏,總是難以預料。
1927年八七會議后,毛澤東同志開始著手準備秋收起義,而楊開慧同志則回到老家板倉開展革命斗爭。這一別,竟為永訣。
1930年10月,楊開慧同志不幸被捕;同年11月14日,在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英勇就義,時年29歲。一個多月后,毛澤東同志得知妻子犧牲,強忍悲痛向妻子的堂弟楊開明寫了一封信,信中寫到: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1957年,毛澤東同志第三次為楊開慧烈士寫詞,即是那首《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在毛澤東同志的心里,楊開慧烈士既是他想要廝守一生的妻子,也是有著共同理想的同志。“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1962年11月,楊開慧烈士的母親去世,毛澤東致信楊家人:葬儀,可以與楊開慧同志我的親愛的夫人同穴。
此時,毛澤東同志已經69歲且身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竟會用“我的親愛的夫人”稱呼楊開慧烈士,足見其深情。甚至去世前,毛澤東同志仍對楊開慧烈士念念不忘。
1975年,毛澤東同志在與蘆荻教授聊天時說:“人對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鄉、過去的朋侶,感情總是很深的,很難忘記的,到老年更容易回憶、懷念這些……寫《答友人》,說‘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就是懷念楊開慧的,開慧就是霞姑嘛!”我們很難想象,此時耄耋之年的毛澤東同志懷著怎樣復雜的心情……還是不揣測了,這是屬于他們之間的美好。
三
1990年,中央警衛局在清理毛澤東同志的遺物時,發現了一批他悉心收藏的物品:一件棉布舊襯衣,一頂藍色舊棉帽,一雙灰色補丁襪,還有一條破舊的白毛巾。這些樸素的衣物,是毛澤東同志珍藏了二十多年的毛岸英烈士的遺物。
毛岸英是毛澤東同志的長子,出生于1922年。1930年,8歲的毛岸英與母親楊開慧一同被抓進了國民黨的監獄。楊開慧同志犧牲后,經各方營救,毛岸英等人被釋放。1931年,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往上海,由地下黨組織接濟。但革命形勢急轉直下,上海地下黨組織被破壞。毛岸英兄弟三人中的毛岸龍因病夭折,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流落上海街頭,直至1936年黨中央尋回了兄弟二人。1937年,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兄弟二人被送到蘇聯學習。
楊開慧與毛岸英和毛岸青
毛岸英在蘇聯生活了九年。這期間,他掌握了俄語、英語、德語和法語,學習了馬列著作和毛澤東同志的著作,加入了蘇聯共產黨,參加了蘇聯紅軍,參與了蘇聯衛國戰爭。1945年底、1946年初,毛岸英同志離開蘇聯,回到延安,與毛澤東同志重逢——這一別,近二十年。
岸英同志回國后,黨員關系轉回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同志沒有讓岸英同志待在中央,而是希望他去上一所新的大學——“勞動大學”。他告訴岸英同志:你在蘇聯大學畢業了,但學到的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只是知識的一半,這是不完全的,你還需要去上另一個大學,去學另一半知識。他還囑咐岸英同志:你要老老實實地鍛煉,要和群眾打成一片,生活上不要有任何特殊。
毛澤東同志當面將岸英同志托付給延安的一位老鄉:教他種地,告訴他莊稼是怎么種出來的,怎么能多打糧食。1946年底,岸英同志回到父親身邊,毛澤東同志看著兒子滿手的老繭,很是欣慰:這一手老繭是你勞動大學的畢業證書。
岸英同志勞動大學畢業后,參與了土改和宣傳工作。此時正值解放戰爭,毛澤東同志忙于戰略指揮,但與岸英同志仍有不少通信。1947年10月8日,毛澤東同志寫信給岸英同志,囑咐他: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
毛岸英
岸英同志沒有辜負毛澤東同志的期望,面對表舅索要官職的來信,他的回信義正辭嚴:“反動派常罵共產黨沒有人情,不講人情,如果他們所指的是這種幫助親戚朋友、同鄉同事做官發財的人情的話,那么我們共產黨正是沒有這種‘人情’,不講這種‘人情’。共產黨有的是另一種人情,那便是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
建國后半個月,岸英同志與劉思齊同志結婚,并于1950年夏到北京機器總廠工作。他表示:我準備在這個工廠連續不斷地做十年工作,隨著它進步而進步,發展而發展,搞出一套完整的工廠中黨的工作的經驗來,以上就是我的雄心大志。
毛岸英與劉思齊
但是,國際形勢變幻莫測,個人命運也隨之轉向。1950年,美國侵略朝鮮,并將戰火燒至東北邊境。黨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偉大決定,“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岸英同志報名參加了志愿軍,第一批入朝作戰,在10月下旬到達朝鮮平安北道大榆洞,擔任志愿軍總司令部機要秘書。11月25日,敵機空襲大榆洞,岸英同志為履行工作職責堅守崗位,不幸犧牲,時年28歲。
岸英同志為國捐軀,埋骨戰場,但卻有宵小之徒橫加污蔑。今年是岸英同志犧牲73周年,11月25日,中國歷史研究院在其微博、B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了一則辟謠視頻,為岸英烈士正名。其實,辟謠十次不如處罰一次。正如清朝學者張潮所言:恥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
1951年1月2日,毛澤東同志得知岸英同志犧牲,他說:“犧牲的成千成萬,無法只顧及此一人。事已過去,不必說了。”2月21日,毛澤東同志在聽取了岸英同志犧牲的情況介紹后,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志愿軍已經獻出了那么多指戰員的生命。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話語看似輕松,內心卻是悲痛。老來喪子,何嘗不是一件大事?根據時任衛士李銀橋同志回憶:當天晚上,主席要點煙,火柴盒明明就在面前,他卻在口袋里找,淚汪汪的,又不想讓人看出來他在哭。
毛澤東同志的老同學周世釗先生曾埋怨他,如果不派岸英去朝鮮,他就不會犧牲了。毛澤東同志回應說: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人人都像我一樣,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上戰場,光派別人的兒子去上前線打仗,這還算個什么領導人呢?
岸英烈士生前總是在日記中不斷問自己:我做毛澤東的兒子合格嗎?后來,劉思齊同志曾向毛澤東同志提出這個問題,毛澤東同志回答說:“合格,他是我的驕傲。”
1953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接見黃繼光烈士的母親鄧芳芝時說:你失去了一個兒子,我也失去了一個兒子,他們犧牲得光榮,我們都是烈屬。
四
大弟毛澤民、小弟毛澤覃、堂妹毛澤建、妻子楊開慧、長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毛澤東同志的六位親人先后為革命犧牲。其實,如果將楊開慧烈士的堂弟楊開明烈士、表弟向鈞烈士和侄女楊展烈士,以及毛澤建烈士的丈夫陳芬烈士,全算在內,他總共有十位親人為國捐軀——毛澤東同志當然是烈屬。而習慣了毛澤東同志革命家、軍事家、詩人等諸多身份的我們,卻忽視了他的烈屬身份。
毛澤東同志幾乎將自己所有的社會關系投入了革命,投入了他在創辦新民學會時就立下的“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遠大志向。1950年4月19日,毛澤東同志給他的表兄文運昌回信,信中寫到:吾兄健存,兒孫眾多,可為慶賀。
“兒孫眾多”這四個字,對一個徹底的、純粹的革命者而言可謂奢侈。毛澤東同志的晚年是孤獨的,常常一個人枯坐終日。讀書,是他工作之余的消遣。
1974年,毛澤東同志經常閱讀《枯樹賦》《月賦》《雪賦》《別賦》《恨賦》等古文,其中的孤寂傷感之情溢于言表。讀書也會觸景生情,難以自已。主治毛澤東同志眼疾的大夫唐由之曾回憶,1975年,在他給主席做完白內障手術后的第五天,他曾聽到主席的嗚咽聲,轉而是泣不成聲、老淚縱橫,他趕忙走近一看,主席正在讀南宋詞人陳亮的《念奴嬌·登多景樓》。其中一句“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怕是引發了毛澤東同志對國家發展的無限感慨。
毛澤東同志不是神,是人。他既是頭頂革命家、軍事家、詩人等耀眼光環的人,也是先后失去數位至親的人——是偉人,也是普通人;是民族英雄,也是烈士親屬。值此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之際,我們滿懷思念和敬仰,追憶他的功績,弘揚他的思想,繼承他的志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注入強勁的精神動力。講現在不能割斷歷史,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正如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的講話中提到的:
對毛澤東同志的最好紀念,就是把他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參考資料:
[1]《毛澤東傳(1893-194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
[2]《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3]《毛澤東年譜(1949—197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4]《毛澤東自傳》,(美)斯諾著,汪衡譯,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5]《毛主席一家六烈士》,《新湘評論》編輯部編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6]《犧牲:毛澤東和失去的親人們》,顧保孜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7]《毛澤東最后七年風雨路》,顧保孜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
[8]《真實的毛澤東: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和親屬的回憶》,李敏、高風、葉利亞編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9]《巨人的性格——毛澤東的書信》,巴君編著,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10]《為什么是毛澤東》,任志剛著,光明日報出版社2019年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