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開館,彌足珍貴的實物及資料以聲光電等形式向世人全面展現那段如歌歲月。在眾多的史料中,攀枝花建設的磅礴歷程引來觀者的如潮感嘆。
50年前,黨中央作出了三線建設的決策。從1964年到1980年,共投入2050余億元,占全國基建投資的約40%,數百萬人參戰,安排了鋼鐵、交通、能源、國防等1100多個重要項目,涉及14個省區市的全部和部分地區,占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一。一代代建設者形成了“艱苦創業,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
作為三線建設的龍頭和縮影,攀枝花從1965年3月4日開發建設以來,已成為在不毛之地上崛起的一座現代鋼城,推動了邊遠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形成了一個百萬人口的現代化工業城市。站在50年的節點上,三線精神在這座以花命名的城市歷久彌新,業已成為這座城市轉型升級的強大精神動力。
3月3日,中國最大的三線建設博物館在四川攀枝花市正式向公眾開放。館內展品濃縮了中國1964年“三線”建設開始至1981年,長達17年的三線建設史。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占地60畝,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館中搜集了彭德懷、李井泉、錢敏、徐馳、楊超等同志三線時期的文物,中央和全國三線建設的決策文獻史料,三線重點企業航空、船舶、機械、交通、常規兵器等各類三線建設物品。鐘欣 攝
三線精神是不竭的精神財富
從1965年開始小批量集結施工隊伍,1966年10多萬人安營扎寨,到1970年7月1日攀鋼高爐出鐵,1971年具備年產150萬噸鋼能力,1974年形成軋材能力,攀枝花改變了國家鋼鐵產業的布局。
費孝通評價,三線建設使西南荒塞地區整整進步了50年。沒有當初三線建設,就沒有現在西南、西北的工業基礎。
回憶那段歷史,攀枝花老一輩建設者孫本先對“不想爹不想媽,不出鐵不回家”、三個石頭壘口鍋的日子記憶猶新。想當年,建設者們住草棚、干打壘,吃金沙江的渾水,條件異常艱苦,但他們自豪的是,堅持依靠科學技術,用自己的高爐將國外專家判為呆礦的攀西釩鈦磁鐵礦進行了綜合利用。
曾在攀枝花工作生活了49年,經歷了攀枝花開發建設全過程的秦萬祥感慨,攀枝花的成功既在于傾舉國之力、各方支援、通力協作,還在于有一支政治素質高、技術過硬的勘察、設計、施工及科研、生產隊伍。他至今仍記得1966年6月向黨組織寫的請戰書上的一段話:“親愛的黨啊:請你相信我吧,讓我到大西南去,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10多萬建設大軍,每個人都精神飽滿,斗志昂揚。秦萬祥說:“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敢于為國擔當的精神永遠不能丟。”
“攀鋼建設不是鋼鐵問題,是戰略問題。”“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覺。”當年毛主席的話猶在耳畔,攀枝花成為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攀枝花,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一個典型,以獨有的貢獻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工業布局。
在中國,三分之一的鐵路由攀枝花鋼軌鋪成。目前我國投入運營的一萬多公里高鐵中,70%由攀枝花鋼鐵鋪成。1975年至今,攀枝花共生產鋼軌近1800萬噸。攀枝花鋼軌已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譽滿全球。
當年,全國支援攀枝花。而從攀枝花建成的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攀枝花又向全國各地輸送出各類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近10萬人。實現了從“全國支援攀枝花”到“攀枝花支援全國”的重大歷史轉變。用秦萬祥的話說,“真正體會到人生的真諦——人生的意義在于奮斗,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
50年歲月里,數十萬名建設者孕育凝成“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開拓進取、團結協作、科學求實”的攀枝花精神,創造了突破“地質禁區”建成成昆鐵路、普通高爐將“死礦”變“寶藏”等一個個奇跡。
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陳東林長期進行三線建設的研究。他認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是三線精神的內核,在信仰方面樹立了一面旗幟;同時,三線精神也是一種創新精神,從白手起家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謀出路,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三線建設是中國工業化的縮影。
三線建設推動攀枝花轉型升級
三線建設,筑起攀枝花這座城。走過50年,攀枝花應以怎樣的姿態繼承三線精神?
攀枝花市委書記劉成鳴說:“三線建設精神,是攀枝花崛起的靈魂!”攀枝花的50年就是自強不息、改天換地的創業史、奮斗史,三線精神成為感召和激勵攀枝花自力更生、奮發進取、改革發展的重要精神財富。
攀枝花市市長張剡介紹,得益于三線建設奠定的基礎和對三線建設精神的弘揚傳承,今天的攀枝花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鋼鐵、釩鈦、能源基地和新興工業城市,全域被納入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工業化率70.3%,人均GDP列四川省第一。
三線精神正為攀枝花的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攀枝花正依托儲量分別居世界第三和第一的釩、鈦優勢資源,以綜合利用為核心、科技攻關為關鍵、體制創新為動力,力爭到2020年,釩鈦及相關產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建成全球最大、國際領先的釩鈦產業基地。去年,攀西向全球科研機構招標,要用最先進的手段開發攀西資源,第二輪資源開發創業與轉型升級已經起航。
如今,“一路一帶”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給攀枝花開放帶來了新的契機。作為四川的南向開放門戶,攀枝花正聯合川滇黔毗鄰區域建設攀西—六盤水經濟區。攜手昆明、楚雄、麗江等地共建攀昆經濟帶。現在,成昆鐵路復線、麗攀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正加快建設,明年,攀枝花將在市域內建成半小時城市經濟圈,與鄰近大城市形成三小時經濟協作圈,不再被高山峽谷阻隔。
10年前,攀枝花名列全國十大污染城市之一,而今,攀枝花的空氣環境質量居全國城市前列,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雙管齊下。這些依靠的就是三線精神支撐的不畏艱難的決心和勇氣。
目前,攀枝花一項更為宏大的工程已經啟動,那就是依靠城市的山地特征和南亞熱帶氣候,將攀枝花打造成國內領先的陽光康養和休閑度假勝地,把年2700小時的日照轉化為新的發展動能。去年,攀枝花空氣質量優良率列四川第一。每年冬天,大批陽光康養人群涌入攀枝花,享受這里的溫暖陽光,豐富物產和多彩風情。攀枝花,三線精神傳承不變,而城市則日新月異,活力空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