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節說到莫言家鄉人民公社時期的農田水利建設,并指出,沒有這些農田水利建設,今天的莫言也許還會在家鄉吃“紅高粱”,還要“半年糠菜半年糧”。
這個感想絕不是像莫言那樣信口開河胡編亂造,它不僅僅有水利工程一類的實物證據,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莫言獲獎后,他的大哥管謨賢也熱了起來,2012年10月12日他在接受新浪讀書訪問中有下面一段對話——
【新浪讀書:莫言發布會中說現在本來是能看到紅高粱的季節,現在卻沒有了。
管謨賢:紅高粱早就不種了,高粱因為太難吃了,除了造酒沒有什么別的功能。
新浪讀書:這個高粱地是哪個時期種高粱?
管謨賢:是七十年代以前還大量的種,特別是七十年代初期的時候。這里公社干部到海南島引進一種多穗高粱,種一個種下去像小麥一樣分解很多,那個難吃,像石 頭一樣,磨出的面粉做個窩窩頭可以打死狗,像石頭一樣。
新浪讀書:所以這個高粱只限于幾十年以前。
管謨賢:就是造酒,另外高粱全身都是寶,高密土話叫“挺稈”,就是秸稈上面的部分包餃子放在上面當蓋簾,他那個皮揭下來編席子,都是用那個高粱。
真的種就是為這個,再就是扎掃帚,都是高粱。】
看了這段對話,大于有些疑惑。那個時候公社干部為什么要引進這樣一種留作笑話的高粱呢?查閱了一些資料后,發現它的后面隱藏著一個不應該遺忘的關于“紅高粱”的大故事。
高密曾經是紅高粱獨霸的天下,后來為什么消失了呢?有文章形象地說,因為這里進行過“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參考《消失的紅高粱——一個村落和一個物種的歷史》)。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早在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中就提出“有了優良品種,即不增加勞動力、肥料,也可獲得較多的收成”。1958年,毛澤東同志再次提出,要把種子作為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之一。大躍進中,科研戰線上良種研究的躍進可以說是全面出擊,廣泛鋪開。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紅薯等都組織了一些科研團隊。他們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有的在名稱上還帶有大躍進的烙印,如:小麥的“躍進8號”等新品種,水稻的“躍進3號”、“躍進4號”等。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為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其到重要作用的雜交水稻的研究,實際上也是從大躍進開始,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重大突破后全面推廣的。
在高密,經過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昔日的不毛之地成為物產豐饒的脂膏之地,經過改造的鹽堿地已經不可能再是高粱一統江湖。解放前不見蹤影的玉米闖入了這塊土地,“卷入這場戰爭的卻不僅僅是玉米和高粱,中國的傳統作物谷子(稷)、黍、麻甚至大豆也未能幸免。”
“好在解放后不久就開始有了氨水和磷肥,沒有這些東西誰也不敢種玉米。”《高密縣志》記載了1957年各種作物的單產:小麥129.7斤,高粱144.2斤,玉米168.6斤,谷子185.4斤?;实氖褂酶淖兞擞衩缀透吡坏膶Ρ?,但還不足以成為決定這場戰爭的根本力量。在高密的人口從1951年不足50萬人猛增到1957年的61萬多人的同時,全國人口由1949年的5.5億增加到1959年的6.6億。巨大的人口壓力,迫使人們追求更高的糧食產量,1960年國家主席劉少奇簽發的《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提出要“多種高產作物”,“根據需要和民食習慣,適當地發展玉米和薯類等高產作物”。在這場農業改革中,高粱被視為低產作物逐步淘汰。
但是,對高粱雜交優勢的科研仍在進行。管謨賢說的那種“做個窩窩頭可以打死狗”的高粱,指的是“1969和1971年,高密縣政府兩次派出雜交高粱制種隊,遠赴海南島陵水縣和雷州半島徐聞縣,配制了原雜10號和原雜14號兩種豐產高粱。這兩個品種的推廣曾一度使高粱播種面積提高到糧食作物的11%。”據說原雜10號高粱的“雜種優勢強,稈粗壯,穗型大而中散,籽粒品質較好,產量高,一般畝產800—1,000斤;同時耐旱、耐澇、耐潰,后期灌漿能適應低溫,秋季再生能力強,十分有利于一播兩熟(春播一熟加再生一熟)栽培。” “但是因為這種高粱所含單寧比較高,人畜均不喜食,最后不得不停止種植。”但是,如果沒有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其它作物難以入駐,說不定雜交高粱就會在高密勝出,今天的莫言家就不得不得要吃那“可以打死狗的窩窩頭”。可以順便提一下的是,“1969和1971年”的時候,高密就因為“這種高粱所含單寧比較高,人畜均不喜食”,說明他們對糧食已經有了口感的要求,自然不可能是莫言寫的那樣人們天天挨餓饑不擇食的情景了。
回頭來說,許多良種科工作者研對高粱雜交優勢的科研,至少在高密是失敗的。因為失敗了,所以人們遺忘了他們。到今天,連像管謨賢這樣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提起他們也連諷帶刺,不留情面。
現在,一說起中國糧食問題的突破,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雜交水稻和袁隆平,甚至只知道袁隆平,這是不公平的。實際上,袁隆平團隊不過是成千上萬良種研究隊伍中,攻克水稻雜交高地的幸運者、佼佼者和優勝者。在袁隆平的背后,不僅有無數的參與者、組織者和支持者,還有許多像雜交高粱在高密一樣遭遇的“失敗者”。他們在探索中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可能比研究雜交水稻也不會少,雖然他們“失敗”了,但他們的探索同樣具有促進社會進步的積極意義。今天我們這些吃飽了飯的人,對他們曾經的失敗,不僅沒有嘲笑的權利,而應該不忘他們作出的奉獻,在提到他們的時候,理所當然地應該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