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陳晉:毛澤東閱讀史略(一)

陳晉 · 2014-01-06 ·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毛澤東的閱讀史,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成長史、認識發展史、思想升華史、情感愉悅和情感表達史。更重要的是,毛澤東的閱讀生涯和他的實踐活動密不可分,他的閱讀史,也是他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互動史。

  常言道,書山有路。毛澤東一生登攀書山之路,別具風景。

  毛澤東的閱讀史,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成長史、認識發展史、思想升華史、情感愉悅和情感表達史。更重要的是,毛澤東的閱讀生涯和他的實踐活動密不可分,他的閱讀史,也是他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互動史。

  在不同時期,因背景不同,任務不同,境遇不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關注的重點不同,個人的興趣和精神狀態不同,毛澤東重點閱讀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傮w上來看,各個時期的閱讀,都或隱或顯地為了樹信仰、求真知、促實踐、達情意。從這幾個角度來梳理毛澤東的閱讀史,可以更切實而具體地了解他在不同時期為什么讀書,重點讀什么書,怎樣讀這些書,如何運用書本知識,這樣一些在我們今天看來不無借鑒和啟發意義的話題。

  一、求學年代:閱讀與尋找“本源”

  出身農家的毛澤東,在韶山發蒙之初,和當時其他農家孩子一樣,不過是略識之無,為謀生之備。他當時的讀物,無非是私塾必教的《三字經》《幼學瓊林》等蒙學讀本,以及《論語》《詩經》等典籍文本。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還陳列著他當時讀過的《詩經》和《曾文正公家書》。此外,毛澤東也像其他青少年一樣,喜歡讀《水滸傳》《精忠傳》《西游記》等傳奇小說。這類讀物,屬于中國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普及和延伸。

  父親毛順生,是一個典型的走上水的農民,一心想的是把毛澤東培養成種田的好把式,最多是像他那樣,兼做一些米谷生意,識些字,有糾紛能講出道理;會用算盤,做生意時不至于吃虧。這種安排,使毛澤東在讀了幾年私塾后,不得不延宕學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種田上面。

  直到讀鄭觀應那本他“非常喜歡的”《盛世危言》,里面講,中國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鐵路、電話、電報、輪船,應該把這些東西傳入中國,這才使毛澤東眼前出現了一片新天地,真正把讀書與立志聯在了一起。1910年秋天,他考入湘鄉縣東山高等小學堂,離家時抄寫一首日本人寫的詩留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實際上,17歲的毛澤東并不清楚他的志向到底是什么。但以“學”立“志”,且志在四方的決心,表達得很明白。

  從1910年秋到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到1918年6月從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畢業,近9年時間,除當兵半年,自學半年,毛澤東主要在學校讀書。年齡比多數同學要大,社會經歷也豐富一些。這使他在讀書問題上多有主見。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時有個外號,叫毛奇。關于這個外號的來歷,一是說源于他崇拜當時的德國元帥毛奇,一是說他和同學們談論“立志”,常稱“讀書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奇男子”。按后一種說法,毛澤東把“讀奇書”,當作了成為“奇男子”的首要條件。

  在青年毛澤東心目中,所立之志,相當程度上要靠讀書才能接近和確定,由此宣稱,“學不勝古人,不足以為學”。他當時幾乎有一種要讀盡世間書的雄心壯志,為此,1915年一度考慮從湖南一師退學去自修,原因是學校教的東西不能滿足他“學以立志”的追求。后經人勸說,才打消這個念頭。

  那么,毛澤東在這期間通過讀書要立的志,即他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呢?

  從他留下的文稿來看,最早談到的讀書目的,是“修學儲能”。所謂“儲能”,即為未來干事情儲備知識才能,和今天的青少年學子所追求的沒什么兩樣。但很快,毛澤東的追求便超越了這個階段。特別是在經歷了袁世凱稱帝的亂局后,他深感袁氏之流,不能說無才無能,但“其胸中茫然無有,徒欲學古代奸雄意氣之為,以手腕智計為牢籠一世之具,此如秋潦無源,浮萍無根,如何能久?”看來,光有才能智計,終不能做成大事。

  1917年8月23日,毛澤東給他的老師黎錦熙的一封長信中,對修學到底應該儲什么“能”,讀書到底應該立什么“志”,來了一番徹底的反思。他說:今天許多人讀書立志,說是將來要當軍事家、教育家等等,是出于對成功前輩的羨慕,模仿別人不算是真正的志向。只有根據“宇宙之真理”來“定吾人心”,才算真有志向。什么是“宇宙之真理”呢?毛澤東說那個東西叫“大本大源”。“本源”這個概念,源自朱熹,為近代湘學士風所追慕,說起來很虛玄,其實很有些像黑格爾說的那個“絕對真理”。要找到這個“本源”,途徑在“倡學”。也就是說,讀書學習的目的,在于尋找和確立心中的“本源”,然后“以大本大源為號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動者乎?天下之心皆動,天下之事有不能為者乎?”

  青年毛澤東曾經很敬佩曾國藩,甚至說出“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這類的話。許多人對此事不太理解,或者予以回避。也是在給黎錦熙的這封信中,毛澤東談到當時敬佩曾國藩的原因,是曾國藩所以能夠以一介書生平定洪楊,在于他學有“本源”,有了這個“本源”,曾國藩可以“動”湘軍之“心”,以傳統的大道理和信念來治理湘軍。毛澤東所敬者,唯在此耳。在這封信中,毛澤東還說,近人當中,康有為“似略有本源”,無非也是看重康有為寫出了《孔子改制考》和《大同書》這樣的著述,提出了一些改良社會的具體主張和目標理想。特別是其“大同”理想,在毛澤東看來,很有些“宇宙之真理”的味道,而毛澤東當時的社會理想,恰恰也是讓人人“共躋圣域”,“天下皆為圣賢,而無凡愚”,和康有為的想法比較接近。直到1949年寫《論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還把康有為作為“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人物來提,認為他寫了《大同書》,但“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

  正是沿著讀書求“本源”的思路,毛澤東在當時很注重閱讀哲學和倫理學方面的著作,希望從中找到真理,然后“從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這個思路,他1917年9月23日和同學張昆弟等人談得很徹底:“現在國民性惰,虛偽相崇,奴隸性成,思想狹隘,安得國人有大哲學革命家,大倫理革命家,如俄之托爾斯泰其人,以洗滌國民之舊思想,開發其新思想。”再沿著這個思路往前走,毛澤東1918年4月組織成立新民學會,提出“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的宗旨,這就把尋求學術真理,以動天下之心的目的具體化了。

  為了尋找“本源”,毛澤東當時下工夫讀的書主要有兩大類。

  第一類,是中國傳統的文史哲典籍。

  這類書籍,為當時毛澤東廣泛閱讀,打下終生受用的國學基礎。從毛澤東當時的通信和文稿來看,他比較喜歡和讀得比較深的,有《老子》《莊子》《墨子》《論語》《孟子》《禮記》《中庸》《大學》和《朱子語類》《張子語類》等諸子經典;有《尚書》《左傳》《漢書》《史記》《昭明文選》《昌黎先生集》《古文辭類纂》《讀史方輿紀要》等文史作品。漸漸地,毛澤東意識到,要讀盡傳統的經史子集是不可能的,由此提出了一個變通的法子,他稱之為“擇書”。1915年22歲那年,作為湖南一師二年級學生,毛澤東在汗牛充棟的國學典籍中,選出77種經、史、子、集,開列給朋友,說要有學問,必須讀完它們。這封談論“擇書”的信留存了下來,可惜開列的書目卻佚失了。

  讀傳統典籍,毛澤東比較多地受到以王夫之、顧炎武為代表的明清實學和晚清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湖湘學派的影響。他很看重顧炎武《日知錄》,曾國藩《經史百家雜鈔》《曾文正公家書》《曾文正公日記》,譚嗣同的《仁學》,以及他的老師楊昌濟的《論語類鈔》《達化齋日記》等論著。這些書對毛澤東的影響,主要在修學儲能和修身處世方面,特別是對他既張揚進取又勤苦務實的個性養成,有明顯作用。

  總的來說,青年毛澤東讀傳統典籍居多,這是那時學子們的普遍現象。他的不同之處在于,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常常帶著研究的眼光來讀。如果翻看《毛澤東早期文稿》,很容易引發一個猜想:假設毛澤東后來沒有成為革命家,而是當學者做學問,他一定會成為文史領域的學術大家。

  第二類,是介紹西方“新學”的著述。

  毛澤東發蒙的時候,科舉廢,學堂興,新學大倡,各種介紹西學的報刊書籍比較普及,西學東漸已成時代風氣。但在湖南韶山沖這個閉塞山區,新思潮的沖擊力似乎還十分微弱,教育環境依然是舊式、傳統的。正是讀了鄭觀應《盛世危言》這本介紹西方文明以促中國社會改造的著述,毛澤東開始“睜眼看世界”,下決心走出家鄉繼續學業。正是新學把他引向了新的天地。

  從1910年下半年赴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后,毛澤東孜孜攻讀傳統典籍的同時,時刻關注新學?,F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里,還保存一本毛澤東當時讀過的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第4號,他在該刊所載的梁啟超《新民說?論國家思想》一文處,批了如下文字:

  正式而成立者,立憲之國家,憲法為人民所制定,君主為人民所擁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專制之國家,法令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悅誠服者。前者,如現今之英、日諸國;后者,如中國數千年來盜竊得國之列朝也。

  這段批語,可珍貴者有三:它是目前發現的毛澤東留下的最早的閱讀批語,也是目前發現的毛澤東表達政見的最早文稿,它表明毛澤東關于現實政治的思考起點是康梁維新派的主張。此外,像康有為《孔子改制考》這類打著傳統旗號呼吁變法圖強的著述,當時對毛澤東的影響也不小。后來在保安,他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當時我正在讀表兄送給我的兩種書刊,講的是康有為的維新運動。其中一本叫做《新民叢報》,是梁啟超主編的。這些書刊我讀了又讀,直到可以背出來。那時我崇拜康有為和梁啟超”。

  其實,當毛澤東讀到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的著述時,他們的主張已經過時了。1911年毛澤東到長沙,第一次即時讀到反映新學的報刊,思想開始跟上現實時代。當時在知識界和思想界引領潮流的報刊是《甲寅》《民立報》等,毛澤東后來說,他在《民立報》上看到廣州黃花崗起義的報道,看到“同盟會的綱領”,覺得是“激動人心的材料”。從此開始遠離康有為、梁啟超改良派的主張,轉向孫中山、黃興革命派的立場。這期間,他從鼓吹革命的報刊《湘漢新聞》上,第一次知道“社會主義”這個名詞,還讀了江亢虎寫的關于社會主義及其原理的小冊子。在湖南一師上學期間,他是醞釀新文化運動的《青年》(1917年改為《新青年》)雜志的熱心讀者,對上面的一些文章,甚至可以背出來。

  毛澤東比較集中地閱讀西方新學著述,是1912年在長沙定王臺圖書館自學的半年期間。其中,嚴復翻譯的一批名著,給他印象很深,諸如亞當?斯密《原富》、孟德斯鳩《法意》、盧梭《民約論》、約翰?穆勒《穆勒名學》、赫胥黎《天演論》、斯賓塞《群學肄言》,涉及哲學、政治、法律、經濟、社會學等各個方面。毛澤東當時還讀了一些俄、美、英、法等國的歷史、地理書籍,古希臘羅馬的文學作品。或許受到倫理學老師楊昌濟的影響,更由于中國傳統文化向來講求心性修養,毛澤東初讀新學著作,比較感興趣的,是西方倫理學和哲學方面的內容。他1917年讀蔡元培翻譯的德國哲學家泡爾生《倫理學原理》,全書約10萬字左右,竟寫了12000多字的批語。他還手抄過楊昌濟翻譯的一部《西洋倫理學史》,共7冊。

  這些新學書籍,對青年毛澤東產生了思想啟蒙作用,使他能夠跳出中國傳統典籍來思考一些理論問題,促成他在中西文化思想的比較中作出求變求新的選擇。毛澤東1950年重新看到自己早年批注的《倫理學原理》時,便對人說當時“覺得很新穎,很有道理,越讀越覺得有趣味。它使我對于批判讀過的書,分析所接觸的問題,得到了啟發和幫助”。

  1918年4月,即將從湖南一師畢業的毛澤東,寫了首《送縱宇一郎東行》詩,送給準備赴日本留學的羅章龍。他在詩中很自信地宣稱:“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讀書學習,把握本源,管好身心,保持胸中日月常新常美,滄海橫流的人間之事,似乎就不難打理了。此番理路,呼應了剛剛成立的新民學會“改造學術與人心”的宗旨,也是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在學生時代求學宗旨的一種概括。

  二、五四運動前后:閱讀與選擇主義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職業理想有兩個:教師和記者。1921年1月初,他已經是中國共產黨長沙早期組織的負責人,在新民學會的新年大會上,還明確表示:“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書,一新聞記者,將來多半要賴這兩項工作的月薪來生活。”這年秋天,在參加中共一大后,毛澤東補填《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終生志業調查表》,在“終身欲研究之學術”欄中,鄭重填寫“教育學”,在“終身欲從事之事業”欄中,填寫的是“教育事業”,在“將來終身維持生活之方法”欄中,填寫的依然是“‘教育事業之月薪酬報’及‘文字稿費’”。

  歷史沒有讓毛澤東去當一名教師或記者。他從湖南一師畢業時,新文化運動漸進高潮。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猛然間把他推入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在北京、上海、長沙等地,組織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領導湖南學生和教育界愛國運動,為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四處奔走,倡導湖南自治,參加建黨建團活動,創辦自修大學培養進步青年等等。雖然公開和正式的職業一度是長沙修業小學歷史教師和湖南一師附小主事,但他事實上已開始走上職業革命家之路。

  再沒有進學校讀書的毛澤東,在繁忙的社會活動中,依然鐘情書本。可以說,恰恰是這個時期結合社會實踐和政治活動需要的閱讀,使他的探索異?;钴S,認識不斷提升,思想飛速地奔跑,在三年左右的時間里,從一個無政府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毛澤東1918年夏天到北京不久,便在新文化運動中心和策源地北京大學得到圖書管理員助理職位。這對喜歡讀書的毛澤東來說,就像是一頭牛闖進了菜園,可以放開肚皮啃吃新鮮的“知識青菜”。毛澤東在這里認識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邵飄萍、梁漱溟等文化名人,和傅斯年、王光祈、陳公博、張國燾、鄧中夏一干進步青年也多有來往,這無疑是難得的幸運,也使他接觸新思潮的起點大大提高了。

  1920年夏天,為了在湖南傳播新思潮、新文化,他創辦了文化書社。他在《發起文化書社》一文中說:“愿以最迅速、最簡便的方法,介紹中外各種最新書報雜志,以充青年及全體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從而期望“新思想、新文化的產生”。對這個書社,毛澤東從頭到尾非常敬業。他以特別交涉員的身份請胡適、陳獨秀這些名人給他擔保,從各個出版公司選進圖書,還列出推薦書目,撰寫售書廣告,招募讀書會友,發布營業報告,很有些像今天的民營書店或個體書商。在此期間,除領導新民學會活動外,毛澤東還先后發起成立和準備組織健學會、問題研究會、俄羅斯研究會、自修大學,等等,大力推薦和閱讀各種新書。

  毛澤東當時的閱讀,已遠遠不是為“修學儲能”,也不是為接近先前腦海中那個說不清楚的抽象的“大本大源”,而是同尋找現實的救國方案緊緊聯系在了一起。1921年元旦期間,新民學會在長沙開新年大會,毛澤東便主張把原來“改造學術與人心”的宗旨,改變為“改造中國與世界”。讀書的目的,已明確為尋找“改造中國與世界”的“主義”。

  “主義”為什么重要?毛澤東1920年11月25日給羅璈階的信中提出,“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因此,一班刻苦勵志的人,最緊迫的是“要變為主義的結合”。

  “主義”是五四時期思想界、理論界使用頻率最高的幾個外來詞匯之一。對當時的先進知識青年來說,尋找救國之道與尋找主義,是可以互換的表述。

  研究新思潮中的各種主義和學說,是1918年從湖南一師畢業到1921年這段時間毛澤東極為迫切的閱讀和思想探索主線。在1919年7月14日《〈湘江評論〉創刊宣言》中,他提出,西方社會的變革運動,就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主義為倡導,“見于教育方面,為平民教育主義。見于經濟方面,為勞獲平均主義。見于思想方面,為實驗主義”,這才“成功或將要成功許多方面的改革”。7月21日,他在《湘江評論》上發表《健學會之成立及進行》,明確提出該會的原則是,“研究及傳播最新學術”,“研究范圍,大體為哲學,教育學,心理學,論理學,文學,美學……諸問題,會友必分認一門研究”。10月23日,他在《北京大學日刊》上發表《問題研究會章程》,說得更明確:“在各種問題研究之先,須為各種主義之研究。下列各種主義,為特須注重研究之主義:(一)哲學上之主義;(二)倫理上之主義;(三)教育上之主義;(四)宗教上之主義;(五)文學上之主義;(六)美術上之主義”。1921年2月,在新民學會會員的一次聚談中,毛澤東再次主張:學會的共同行動是研究主義,“所謂研究主義是研究哲學上、文學上、政治上、經濟上以及各種學術的主義”。同時要求會員們在看書的基礎上,定期研究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實驗主義等“五六個主義”。

  圍繞“主義”問題,毛澤東這段時期注重閱讀的書刊,主要有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五四時期各種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刊物。

  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刊物,當時主要有《新青年》《新潮》《每周評論》《改造》《少年中國》《勞動界》《新生活》《時事新報》《民鐸》等。五四時期創辦的這些刊物,引領思想風尚,塑造著進步青年的思想面貌。毛澤東是這些刊物的熱心讀者。比如,在1919年9月5日給黎錦熙的信中,他說:“《民鐸》六號所登大著《國語學之研究》,讀之益我不少,與同號《俄羅斯文學思潮之一瞥》同可謂近數年來不多見的大文章。”他1920年夏天在長沙創辦的文化書社,主要經營的也是這些刊物。這些刊物在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新思潮時,常自覺或不自覺地傾向于某種主張,以作為改造中國的方案。

  那個時候,毛澤東對各種主張都感興趣,算得上是新思潮的“追星族”。1919年7月陳獨秀被捕,毛澤東寫文章聲援,稱“我們對于陳君,認他為思想界的明星”;他還到天安門廣場聽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的演講;他組織湖南來京青年同蔡元培、胡適座談;他參加由邵飄萍組織的新聞研究會,由楊昌濟、梁漱溟、胡適等人組織的哲學研究會,由王光祈等人發起的少年中國學會。1920年5月,美國哲學家杜威到上海宣傳他的實用主義,毛澤東正好在上海,也趕到人群中歡迎。1945年在延安還對黃炎培講:我在25年前就有緣見先生啦,歡迎杜威博士,你主持會議,臺下一大群聽眾之中就有一個毛澤東。1920年10月,毛澤東自愿為湖南教育會舉辦的“學術演講會”作記錄,演講者除了各有主張的蔡元培、章太炎、吳稚暉、張東蓀等中國文化界名人外,還有西方哲學家杜威、羅素等,他所作記錄整理出7篇,供《大公報》迅速刊布。

  第二類,是直接譯介西方近代理論和思潮的出版物。

  毛澤東在長沙創辦文化書社后,從1920年10月到1921年4月半年時間,先后撰寫過三個“書之重要者”書目予以推薦。被他列入的重點書,都是他親自選進或率先閱讀的。這些書目,按類歸納,大致情形如下:

  譯介西方社會科學方面的論著有:《柏拉圖之理想國》《赫克爾一元哲學》《歐洲政治思想小史》《近世經濟思想史論》《近世社會學》《西洋倫理學史》《歐洲文學史》《現代教育的趨勢》等。

  譯介西方近代政治思潮方面的論著有:《現代思潮批評》《政治理想》《社會改造原理》《杜威五大講演》《美國民治的發展》《克魯泡特金的思想》《歐美各國改造問題》《協力主義政治經濟學》《歐洲和議后之經濟》《國際聯盟講評》《到自由之路》《工團主義》《實驗主義》等。

  譯介西方自然科學方面的論著有:《科學與人類進化之關系》《試驗論理學》《天文學》《科學通論》《達爾文物種原始》《創化論》《生物之世界》。

  第三類,是馬克思主義和有關蘇俄研究的著述。

  通過和李大釗、陳獨秀的接觸,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方面的書,越來越引起毛澤東的興趣。在選擇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他后來提到有三本書對他的影響很大,這三本書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考茨基的《階級斗爭》和柯卡普的《社會主義史》,都是在1920年讀到的。在這年創辦的文化書社經營書刊中,他認為重要并大力推薦的,有《馬克思資本論入門》《新俄國研究》《勞農政府與中國》《科學的社會主義》。1920年9月,毛澤東組織湖南俄羅斯研究會,確定以“研究俄羅斯一切事情為宗旨”。經他推薦,湖南《大公報》連續轉載了上海《共產黨》月刊上的一批重要文章,如《俄國共產黨的歷史》《列寧的歷史》《勞農制度研究》等。

  尋找主義,是為了確立信仰。毛澤東當時重點閱讀上述三類書刊,大致反映他的閱讀和思想探索之間的關聯。其關聯的特點,頗給人啟發。

  ——毛澤東通過閱讀尋找“主義”,不只是停留在書本上、書齋里和頭腦中,而是習慣于把讀書所得,拿來四處宣傳,甚至拿到行動中來嘗試和檢驗。比如,他讀了盧梭的教育小說《愛彌兒》,便在1919年寫的《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中,呼吁實行盧梭在小說中提出的“回到自然”的“自教育”,以脫離社會壓力的“苦海”。胡適提倡多研究些問題,毛澤東就準備組織一個問題研究會,還寫了一份《章程》,提出要研究71類問題,發表在《北京大學日刊》上面。他看到周作人介紹日本新村主義的文章,隨即到周作人家里去請教,回到湖南后,又起草一份《新村建設計劃書》,還跑到岳麓山一帶去找地方,想邀約一些朋友到那里建個“新村”,做個實驗。1920年,他讀到拉丁美洲有一種叫工讀主義的時潮,就在上海組織幾個人半工半讀,靠給人洗衣服維持生計。這年在上海見了陳獨秀,受托回湖南宣傳新思想,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他就辦起了文化書社。

  ——在青年毛澤東看來,選擇“主義”是件大事,必須經過比較研究和慎重思考。他當時不斷地選擇,不斷地拋棄,恰如住旅館一樣,他在不同房間留住過,隨之便匆匆離去。其中,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共產主義,武者小路實篤的新村主義,歐文等人的合作主義,托爾斯泰的泛勞動主義,杜威的實用主義,尼采、叔本華的唯意志主義,羅素的社會改良主義,甚至包括社會達爾文主義,等等,都是他或長或短徘徊過的“思想房間”。

  ——毛澤東確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他經過對各種主義的反復比較而認為其他主義都行不通,沒有比馬克思主義更好的方法,才逐漸確立起來的。他1920年12月1日給蔡和森的信中說,采用“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采”。這個說法,符合那一代共產黨人尋找真理的客觀實際。毛澤東說他在此前關注過、宣傳過甚至嘗試過的一些主張,總是“理論上說得好聽,事實上是做不到的”。

  即使在跨進馬克思主義門檻的最后一刻,毛澤東也沒有放棄對各種“主義”的優劣作再次比較。1921年1月初在新民學會新年大會上,還專門對各種主義進行比較討論。毛澤東提出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五種“主義”,供大家討論,然后進行最終選擇。這五種“主義”是:社會政策(社會改良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列寧的主義);溫和方法的共產主義(羅素的主義);無政府主義。

  參加會議的謝覺哉,在1月3日的日記中寫道:“連日新民學會開會,關于主義爭辯甚厲。……同一學會,則以奉同一主義為宜。”從保留下來的會議記錄看,毛澤東在會上就他提出的五種“主義”,分別作了一些分析:

  社會政策,是補苴罅漏的政策,不成辦法。社會民主主義,借議會為改造工具,但事實上議會的立法總是保護有產階級的。無政府主義否認權力,這種主義恐怕永世都做不到。溫和方法的共產主義,如羅素所主張極端的自由,放任資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盡管有毛澤東這樣一番解釋,參加這次會的新民學會會員還是不得不舉手表決。結果是:毛澤東等12人主張布爾什維主義,2人主張社會民主主義,1人主張溫和方法的共產主義,3人棄權。

  毛澤東從“五四”到建黨期間的讀書經歷,不由得使人感慨。五四時期為新思潮推波助瀾的風云人物,都是一色的知識分子,正是這些原本以讀書為業的人,通過閱讀和相應的實踐,分別選擇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未來道路,其中不少人后來成為了中國革命的中堅。這種通過閱讀和比較最終確立信仰的現象,很值得思考。

  在那個年代,閱讀確確實實與尋找真理有關。一旦尋找到真理,并真正懂得和理解,就不輕易改變,直至堅定地守望它、維護它、實行它。拿破侖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兩種力量,一種是劍,一種是思想。需要補充的是,劍從來都是由思想來指揮的。因此,思想的力量是根本的,也只有在正確思想指導下的實踐,才能科學有效地改造世界。

  當然,關于讀書與信仰的關系也很復雜。讀書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或者說,讀書不是衡量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高下的唯一標準,而只是聯結實踐和信念的一個中介。這個中介,可以引向不同的實踐和信念。

  例如,蔣介石也曾經讀過馬列主義著述。1923年10月4日,他在日記中寫道,“上午復看《馬克思學說概要》,習俄語,下午看《概要》”;10月18日又寫道,“看《馬克思傳》,下午看《馬克思學說》樂而不能懸卷”;11月21日還寫,“看《列寧叢書》”。看來,蔣介石當時確實用了些心思讀馬列,他當時也算是國民黨進步陣營中的人物,但他的信仰和實踐,終究相去甚遠,背道而馳。1945年,蔣介石還讀了中共七大制定的《黨章》,對《黨員與群眾》《上級與下級》兩節十分推崇,認為這兩段寫得太好了,“讀了得益匪淺,本黨必須要奮起急追,否則消亡無日”。蔣介石閱讀的例子告訴我們:有文化的政治人物多半喜歡讀書,讀書對他們的思想信念確實能起到作用,但是,讀什么書并不意味著就信仰什么,關鍵在于基于什么立場來吸收書本內容,并且要看其有否實踐書本內容的興趣。

  三、風云歲月:閱讀與實行革命

  投身革命以后,毛澤東的讀書和實踐需求,就密不可分了。

  讀書與革命,畢竟是兩件事,讀書取代不了革命,革命也取代不了讀書。毛澤東1964年8月25日就對一個外國青年學生代表團說道,“只有馬克思主義的書教育我們怎樣革命,但是也不等于讀了書就知道如何革命了,讀革命的書是一件事情,實行革命又是一件事情”。這是他的經驗之談。正是在“實行革命”的過程中,毛澤東感到把革命書本運用到革命實踐不易,光有實際經驗沒有書本知識是不行的。因此,在“實行革命”的風云歲月,他始終把讀書視為根據實踐需要獲取思想資源的重要途徑。

  從1921年到1935年這14年間,毛澤東先后領導工人罷工、主持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工作、主辦報紙刊物、從事農民運動、領導紅軍打仗、創建革命根據地、主持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工作、參加和領導長征,他依書仗劍,一路風云起伏,干得轟轟烈烈,又驚又險,甚至九死一生。他逐步從一介立志救國救民的書生,成長為成熟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政治家和戰略家。這期間東奔西跑、南征北戰,有計劃的書齋式閱讀少了,但讀書的作用卻更加具體和實際了。

  大革命時期,毛澤東的閱讀,和他作為革命活動家、宣傳家的關聯很大。他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名副其實地搞宣傳,除主編宣傳部刊物《政治周報》以外,還閱讀和指導一些地區和部門辦的報刊。此后專注農民運動,主要途徑也是宣講教育,還是離不開和書刊打交道。

  確切記載毛澤東這期間讀書活動的材料不多,但他當時下工夫編纂的兩套叢書,可反映他閱讀和思考的內容。

  據毛澤東1926年5月20日在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的《宣傳工作報告》,他主持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工作期間,實施了一套5輯60本的《國民運動叢書》編纂計劃。這個計劃制定得很詳細,具體編纂書目為毛澤東開列,主要有國際政治經濟、世界革命運動、國民黨思想及其策略、蘇俄研究、國內政治經濟5個方面的內容。為使這套叢書能夠切實發揮思想普及作用,毛澤東要求,每冊字數至多12000字,不能在這個規模內編纂成書的,如《中國近百年史略》《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等,可以分冊出版。對有的書,怎么編纂,毛澤東還具體作了說明。例如,關于《中國近百年史略》,毛澤東要求“此書應注意外交之失敗及民族思想之發展,不宜純記政治成為一姓家傳”。關于《從原始共產社會到封建社會》,毛澤東注明:“有一書可以依據,原書為俄人某所著,純以唯物史觀為根據解釋過去歷史。原為三本世界史略,今擬分為三冊分題三名,則分合皆便,或可加小題曰‘世界史略之一’”。這里說的蘇俄人寫的“世界史略”,尚不知原著書名,但為他讀過無疑。關于《將來之國際大戰》,毛澤東注明,“此為各帝國主義國家武力與蘇俄武力之比較及新式戰備之研究,取材于俄國軍事委員長福龍斯(伏龍芝——筆者注)之論文”。關于《中國國民黨史概論》和《孫文主義》兩本書,毛澤東要求“由中央委員擔任編輯,不另征稿”。

  為了完成這個編纂計劃,毛澤東還聘請當時在商務印書館工作的中共早期黨員沈雁冰(茅盾),擔任駐滬編纂干事。茅盾晚年在回憶錄里說:這套《國民運動叢書》,“對當時的國民黨人和共產黨人都有重大教育意義。這套叢書究竟出了幾種,現在記不清了”。

  1926年5月底,毛澤東被迫辭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之職,專任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他推動工作的重要辦法,仍然是通過閱讀來宣傳理論政策,進行思想教育。為此,毛澤東主持編纂了一套《農民問題叢刊》,目的是總結推廣國內外農民運動經驗和理論,以促進和指導全國農民運動的發展。毛澤東還為這套叢書寫了一篇題為《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的序言,開篇即稱:“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這些道理,一直到現在,即使在革命黨里面,還有許多人不明白。”編這套叢書的現實針對性和實踐價值,鮮明道出。這套叢書計劃出版52種,實際出版了26種,包括:《列寧與農民》《俄國農民與革命》《中國農民問題研究》《土地與農民》《社會革命與農民運動》《日德意三國之農民運動》《孫中山先生對農民的訓話》《中國國民黨之農民政策》《革命政府對于農民運動宣言》《廣東農民運動概述》《湖南農民運動目前的策略》等等。這些小冊子的印發,為大革命時期各地從事農運的骨干提供了系統學習和研究的材料。

  從毛澤東編纂上面這兩套叢書的情況來看,他在大革命時期的閱讀,主要是圍繞當時的革命實踐展開,理論上的思考比此前鮮明和具體許多,可以說是走在了國民革命的前列。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著作,毛澤東此時的閱讀緊扣實踐,能夠初步運用它們來分析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國民運動叢書》中,他計劃編譯一本《馬克思的歷史方法》,一本《馬克思論東方民族革命》。關于后一本,毛澤東注明“此共薦論文三篇,極關重要”。還有一本《婦女運動解放小史》,毛澤東注明,這本書以德國共產黨人培培爾的《婦女與社會主義》為藍本。在1926年3月寫的《紀念巴黎公社應注意的幾點》一文中,毛澤東還介紹了蘇聯郭范侖科《新社會觀》中關于巴黎公社的論述,同時引用了《共產黨宣言》中的一些話。在廣州農講所為學員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課程時,他直接引用剛剛出版的列寧《國家與革命》的論述,來解釋國家的性質和制度,并說,《國家與革命》把國家說得很清楚,“國家于革命后一切制度都要改變的”。

  大革命時期,毛澤東作為宣傳家的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善于把一些理論問題通俗化。1925年春在韶山從事農民運動,夜校教“打倒帝國主義”,農民不太理解,毛澤東便改為“打倒洋財東”;1926年在廣州農講所講課,更是大量講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和改朝換代的故事,來闡述《共產黨宣言》提出的人類社會的歷史是階級斗爭史的觀點。

  1927年夏天,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轉入土地革命。從1927年領導秋收起義開始,毛澤東主要在偏遠山區活動。環境變了,讀書非常之難,常常是無書可讀。這與青年時代的讀書,建黨時期的賣書,大革命時期的編書,形成強烈反差。在井岡山時,有次打下一個土圩子,毛澤東到一個地主家里去找本《三國演義》來讀,得到的回答卻是,“沒有了,沒有了,被共產了”,結果失望而歸。毛澤東后來幾次提到此事。

  少書讀,給毛澤東帶來難以忍受的精神饑渴。1929年,他在福建上杭甚至找來兩本當時中學生學習用的《模范英文讀本》津津有味地念。這年11月,他在福建長汀分別給上海中央和主持中央工作的李立三寫信,提出的要求就是寄些書刊來。在給中央的信中,毛澤東希望將黨內出版的斯大林《列寧主義概論》和瞿秋白《俄國革命運動史》寄來,還說:“另請購書一批(價約百元,書名另寄來),請墊付”,“我們望得書報如饑如渴,務請勿以事小棄置”??上?,毛澤東“另請購書”的書單,沒有保存下來,他當時想讀哪些書不得而知。在給李立三的信中又說:“我知識饑荒到十分,請你時常寄書報給我。”

  也有幸運的時候。1932年4月,紅軍打下福建第二大城市漳州,毛澤東到漳州龍溪中學圖書館里,翻閱了整整一上午,挑出好幾擔籮筐的書籍帶回江西。究竟有哪些書,參與此事的曾志在回憶中說:挑的這些書中,很可能就有《資本論》《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反杜林論》等書籍。不過,毛澤東1957年在北京見到曾志,曾對她講:從1932年開始,我從漳州及其他一些地方搜集來的書籍中,把馬列著作找出來,讀了這本,就看那本,有時還交替著看,硬是讀了兩年書。

  當時,毛澤東讀得最熟的兩本書,是列寧的《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和《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讀完《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立即推薦給彭德懷讀,并在信中說:此書要在大革命時候讀著,就不會犯錯誤。讀完第二本書后,他又推薦給彭德懷讀,在信中說:讀了這本書,會知道“左”與右同樣有危害性??梢?,在艱苦的環境中,為了做到思想上的清醒,毛澤東是多么渴望讀到能夠指導革命實踐的書籍,他的聯系中國革命實際的讀書理念,何其鮮明。

  毛澤東當時如此看重列寧的這兩本書,有特殊的背景。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理論準備不足。特別是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領導紅軍長期戰斗在落后的邊遠山區,革命隊伍的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農民黨員比重占絕對優勢。黨的政策和工作方式怎樣適應這種現實,如何解釋開創農村根據地這種新的實踐,迫切需要理論工具。此外,一批缺少中國革命實際經驗的知識分子型的青年革命家,先后從蘇聯回國,在黨內的地位扶搖直上,儼然以馬列經典理論和蘇俄革命經驗的“護法師”自居。中央領導層形成的這種精神氛圍,逐步蔓延到各個根據地,把毛澤東等人根據中國革命實際作出的實踐創新,視為“旁門左道”。毛澤東本人從1931年秋天開始,越來越嚴重地受到中央領導層“左”傾教條主義者的排擠和打擊,逐步失去對中央紅軍和中央蘇區的實際領導權。受排擠和打擊的理由,除了具體政策上的分歧,就是認為毛澤東是“狹隘經驗主義”,“山溝里沒有馬列主義”。

  客觀地講,毛澤東當時讀馬列經典確實不算多,與從莫斯科回來的那批年輕革命家在這方面的差距是明顯的。在爭論中,那些教條主義者搬出的一套套理論,也確實唬住了不少人。這是“左”傾錯誤統治能夠在中央盛行達三年多時間的重要原因。

  為了從理論上駁倒“左”傾教條主義,毛澤東特別渴望從馬列經典著作中尋求理論指導,一旦得到列寧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和《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這樣的書籍,便反復閱讀。此外,打下漳州所得的書中,還有一本恩格斯的《反杜林論》。據譯者吳亮平回憶,在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多次邀請他到自己住處,研究《反杜林論》中的理論問題。毛澤東還曾以“大禹治水之功”來比喻吳亮平翻譯《反杜林論》的功績。在長征途中,毛澤東躺在擔架上,在宿營的時候,也常常閱讀。不少人回憶,他在長征途中讀過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列寧的《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和《國家與革命》等。

  即使如此,在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上,有人對毛澤東的打仗方法還是不買賬,認為毛澤東只不過是照著《三國演義》《孫子兵法》這兩本書來指揮戰爭,“并不高明”。言下之意,還是缺少馬列主義理論水平。此事對毛澤東“刺激”不小,成為他到陜北后那樣發憤“研究一點學問”的重要動力。(未完待續)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6.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9.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0.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7. 朝鮮領導落淚
  8.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9.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