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熟諳中國歷史和善于以史為鑒的毛澤東,深知治水在國家建設中的意義,高度重視水利工作,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重要成就。
古往今來,治水傳統(tǒng)與華夏文明相生相伴,無數(shù)仁人志士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熟諳中國歷史和善于以史為鑒的毛澤東,深知治水在國家建設中的意義,高度重視水利工作,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重要成就。
打好新中國成立后治水第一仗
1950年6—7月間,淮河流域連降大雨,中上游先后漫決,被淹農(nóng)田達3100萬畝。毛澤東閱讀華東局的電報時,難過地落了眼淚。8月5日夜,給周恩來的批示說:“請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導淮計劃,送我一閱。”9月21日,毛澤東再次督促周恩來:“治淮開工期,不宜久延,望督促早日勘測,早日作好計劃,早日開工。”在抗美援朝戰(zhàn)事正緊的情況下,毛澤東親自批示,把兩個原準備投入抗美援朝的野戰(zhàn)師,集體轉業(yè),改編為水利一師和水利二師,開上了治淮第一線,直接擔任佛子嶺水庫和薄山水庫的建設攻堅任務,他親筆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在毛澤東的親自關心和指導下,1951年就建成蘇北灌溉總渠(長168公里)、石漫淮水庫(可蓄洪4700萬立方米)。1952年,又興建白沙水庫和板橋水庫,安徽省以修筑淮北大堤為主,實施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堤防建設工程。1954年淮河再次發(fā)生特大洪水,這些水利設施發(fā)揮了作用,沒有發(fā)生水患。到60年代,治淮工程取得決定性勝利,建成了佛子嶺、梅山等10座大型水庫及幾百座小型水庫。歷史上多災多難的淮河,再也沒有發(fā)生過大水患。
“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黃河下游決口有據(jù)可查者1593次,大改道26次。治理黃河,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共同期望。真正治理黃河的偉大時代,是從新中國開始的。1952年10月,毛澤東到鄭州、蘭考、開封、新鄉(xiāng)等地視察黃河。同年底,在河南新鄉(xiāng)建成人民勝利渠引黃灌區(qū),共建成渠道4945公里,可灌溉農(nóng)田72萬畝。毛澤東專程來到引黃灌溉濟衛(wèi)工程渠首閘視察,并親自搖動搖把,開啟了一孔閘門。
毛主席對黃河的治理,親自規(guī)劃、親自視察,進行了一系列水利建設工程,上自劉家峽、青銅峽,中經(jīng)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終抵人民勝利渠、東平湖水庫和大堤等。黃河干流上的水利設施建設不僅根除了洪災,為沿岸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開發(fā)了水力發(fā)電資源,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對黃河流域的經(jīng)濟、社會、文化發(fā)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三門峽截流工程,從1953年開始,1958年截流成功,成為根治黃河水患和綜合開發(fā)黃河的骨干主體工程,可灌溉農(nóng)田4000萬畝,發(fā)電效益顯著,黃河三年兩決口的歷史從此結束。
充分開發(fā)長江水利資源
毛澤東親自題詞:“為廣大人民的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1952年汛前,在30萬軍民的奮戰(zhàn)下,打響了治理長江的第一仗。僅僅75天,就建成荊江分洪第一期主體工程,經(jīng)受住了1954年特大洪水的考驗。1958年,丹江口工程動工,攔河大壩長近2.5公里,壩高162米,最大蓄水量209億立方米。兩條引丹灌渠,年引水9億立方米,常年灌溉耕地360多萬畝,年均發(fā)電40萬千瓦時。毛澤東對這項工程給予了極大關心,一直密切關注設計、施工和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在丹江口選址之時,毛澤東不僅考慮到長江中游的防洪,而且高瞻遠矚地與未來的南水北調(diào)路線聯(lián)系起來。
對三峽這一關系中華民族千年大計的建設,毛澤東更是既積極又慎重。1954年長江發(fā)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后,毛澤東從武漢返京,專門在火車上聽取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的匯報,詳細詢問三峽工程規(guī)劃設計中的許多重要問題。從1953年到1958年,三峽建設醞釀過程中,毛澤東六次召見林一山,了解各種細節(jié)。
毛澤東對三峽建設提出“積極慎重,充分可靠”的方針。在南寧會議時,毛澤東專門讓林一山、李銳到會,聽取他們的不同意見。1966年3月,在三峽工程已成定局的情況下,毛澤東仍始終強調(diào),在決策上要充分聽取、分析、吸收不同的意見,避免片面性和決策失誤。
依靠群眾力量開展水利建設
毛澤東把水利建設當作全體人民的大事,強調(diào)要依靠群眾、動員群眾。除淮河、黃河、長江外,對海河、遼河、松花江、珠江等也展開了全面整治,尤其是遍布全國各地的水利建設如火如荼。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只有大中型水庫23座。1949年至1976年,全國建成大、中、小水庫85000多座,建成萬畝以上的灌區(qū)5000多處,灌溉面積8億畝。
1958年,毛澤東帶領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代表以及中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來到十三陵水庫義務勞動。這段時間,北京還修建了懷柔水庫、密云水庫,得到毛澤東的親切關懷。密云水庫總蓄水量達43.75億立方米,懷柔水庫總庫容1.44億立方米,成為北京的生命之源。
在1958年開始的群眾性興修水利過程中,紅旗渠堪稱人類征服自然的奇跡。它醞釀于1958年,1960年開工,1969年完成。河南省林縣人民在巍巍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開鑿出一條河道,共削平1250座山頭,斬斷264座山崖,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漕,動用土石方2229萬立方米。全渠由總干渠、3條干渠、數(shù)百條支渠組成,總干渠長70.6公里,加上各支渠,總長度達1500公里,灌溉面積擴大60萬畝,從此結束了林縣缺水的歷史。
在海河治理工程中,修筑防洪大堤4300公里,修建大小型水庫80多座,總庫容達130多億立方米,使海河的排洪力提高十多倍。
橫跨皖豫兩省的淠史杭水利工程,始建于1958年,1970年竣工,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綜合發(fā)電、航運、水產(chǎn)養(yǎng)殖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使安徽西北部十多個縣的900多萬畝土地得以灌溉,成為堪與都江堰齊名的偉大壯舉。
拉開歷史的時空,人民將會重新發(fā)現(xiàn)毛澤東對中華民族、中華文明所作的偉大貢獻。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