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請讀兩篇好而短的調查報告
這兩篇調查報告,言簡意明,沒有廢話,這種文風應該大大提倡。
我們報紙上的許多文章太長,誰看?必須要改一下。
三十年前,毛主席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就批評過長而空的文章,指出“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這個號召至今對我們還很有現實意義。我們愿意和同志們一道,認真解決這個問題,把文章寫得短些,再短些。
——原編者
走馬崗大隊正確處理林牧矛盾積極發展養羊
河南省西峽縣五里橋公社走馬崗大隊位于丘陵地區。這個大隊有十六個生產隊,二百三十六戶,一千二百二十一人,一千七百二十五畝耕地。過去,因為土地瘠薄,產量低,稍有旱澇,口糧就不能自給。一九六五年以來,他們遵照毛主席關于“以糧為綱,全面發展”和“沒有畜牧業的經濟,是一種不完全的國民經濟”的偉大教導,正確處理林、牧矛盾,因地制宜,大量養羊。全大隊一九六五年有羊二百四十只,一九七一年發展到一千三百只,每戶平均五只半。
堅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為革命養羊
這個大隊養羊業的發展,經歷了激烈的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開始,在劉少奇鼓吹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影響下,資本主義思想嚴重的人胡說什么“吃糧靠集體,花錢靠自己”。當時,社員戶養的羊發展很快,集體養羊發展不起來。后來,為了發展集體養羊,把全大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戶養羊變為集體羊,挫傷了社員養羊的積極性,養羊數量下降了。大隊黨支部針對這個問題,反復學習有關農村人民公社的各項政策,排除右的和“左”的干擾,落實黨的政策:除積極發展集體養羊外,允許每戶養一至二只羊。使羊的飼養量不斷發展,一九七一年底達到一千三百只,其中集體的一千零六十只。六年來,這個大隊為國家提供商品羊一千三百四十只,出售給國家的羊皮、羊毛也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了很多。
用毛主席的哲學思想,正確處理林牧矛盾
這個大隊解決林牧的矛盾,也經過不斷斗爭。開始,有人說:“養羊不能造林,造林就得解散羊群”;也有人主張“三年育林不養羊”。為了正確解決林牧矛盾,大隊黨支部舉辦了學習班,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哲學著作,使干部和社員開了心竅。大家認識到:“事在人為,羊在人管”,“養羊造林雖有矛盾,但都是革命的需要”。思想認識提高以后,大隊黨支部根據本隊的具體情況,全面規劃,合理安排,將五千多畝山坡,劃出二千五百畝作為林坡,封山育林;其余作為牧坡,放牧牛羊。同時,采取林坡、牧坡五年輪換的辦法(即林坡前五年造林,五年后樹大成林,開坡放牧,如此輪換,十年左右則可全部實行林中放牧),綠化荒山,發展養羊,實現林牧共同發展。羊多、糧多、收入多、貢獻大
隨著養羊業的發展,肥料大量增加,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一九六五年這個大隊的糧食平均畝產二百三十六斤,一九七一年達到五百五十七斤,超過了《綱要》。一九六四年全大隊吃國家統銷糧八千斤,一九七一年交售余糧六萬六千多斤,集體儲備糧三萬斤,還投資一萬余元興建了水庫、面粉加工廠和林場等。貧下中農高興地說:“牛羊滿山溝,山林綠油油,隊里養群羊,增產有保障。”
上華大隊養豬事業大發展
浙江省蘭溪縣上華大隊,是在上華農業合作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一九五五年,毛主席對上華合作社《這里養了一大批毛豬》一文的光輝批示,指引和鼓舞著廣大貧下中農從勝利走向勝利。
現在,這個大隊有九個生產隊,三百一十四戶,一千五百六十六人,每人平均八分多地。一九七一年雖然受災,但糧食畝產仍達到一千二百八十一斤,生豬飼養量達到二千五百九十二頭,平均每戶八點三頭,每畝一點九三頭,每人一點六六頭。集體經濟越辦越興旺,對國家的貢獻增多,社員收入逐步提高。
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上華大隊的同志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政策,革命就勝利,生產就發展;背離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政策,革命和生產就受挫折。他們每年都要開展群眾性的大討論,學習、交流落實毛主席光輝批示的經驗,檢查養豬政策落實情況,認真解決發展養豬事業中的問題。大隊黨支部把養豬事業列入議事日程,并制訂養豬規劃,切實執行,使生豬飼養量不斷增加。一九七一年,這個大隊的生豬發展到二千五百多頭,比一九五五年的四百一十六頭增加了五倍多。
由于他們狠抓了路線教育,積極發展了養豬事業,增加了肥料,改造了土壤,提高了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了經濟收入,促進了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一九五五年糧食畝產四百四十二斤,一九七○年提高到一千五百零八斤。十七年來,共向國家交售糧食六百八十一萬斤,提供商品豬一萬一千多頭。目前大隊共有公共積累四十二萬元,儲備糧二十一萬斤。還辦起了苗圃、孵坊、漁場、蜂場、豆腐坊、磚瓦廠、飼料加工廠等,一九七一年集體副業收入達十五萬五千五百元,比一九五七年增長二十一倍。
在農副業生產發展和集體積累增加的基礎上,農業機械投資總額達十一萬元。大隊現有中型拖拉機兩臺、手扶拖拉機兩臺、電動機十臺、水泵五臺、電動打稻機三臺、柴油機一臺,以及農副產品加工機具、噴霧器、插秧機、膠輪車等。基本實現了耕田、灌溉、脫粒、糧食加工、飼料粉碎、運輸等的機械化和半機械化。家家戶戶裝上了電燈和廣播喇叭。上華大隊呈現一派繁榮興旺的革命景象。
認真貫徹執行集體養豬和社員養豬并舉的方針
毛主席的光輝批示指出:“除了合作社公養以外,每個農家都要勸他們養一口至幾口豬”。上華大隊在實踐中體會到,積極發展集體養豬,繼續鼓勵社員養豬,兩者缺一不可,必須同時進行。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一年,這個大隊的集體養豬場由一個發展到十個,生豬由十六頭增加到一千零三十五頭,其中母豬由十四頭增加到一百六十七頭,集體養豬場越辦越好。戶養豬也有很大發展,飼養量由一九五五年的四百頭增加到一千五百五十七頭。
為了鼓勵社員養豬,社員每出售一頭一百二十斤以上的肥豬,除由國家獎售五十斤飼料糧以外,生產隊還給肥料糧八十至九十斤。另外,集體還分配和低價供應養豬戶一定數量的綠萍、水浮蓮、紫云英、蘿卜等青飼料。對少數經濟困難的貧下中農,生產隊還采取墊付豬本的辦法,給予扶持。
大力發展飼料生產
飼料是養豬的物質基礎,飼料問題解決不好,就沒法多養豬。從一九五五年起,上華大隊的貧下中農遵照毛主席的光輝批示,正確處理糧食生產和飼料生產、青粗飼料和精飼料的關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搞飼料生產。他們充分利用水面養殖青飼料,全大隊七十口塘,全部放養水浮蓮和綠萍,可供豬吃九個月。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實行“兩稻一菜”,并利用作物秸稈、殼葉搞糖化飼料,解決養豬飼料問題。
他們解決青粗飼料的具體辦法是:春天用一部分紫云英;從谷雨到小雪用綠萍、水浮蓮;冬末春初用紅、白蘿卜。此外,國家還供應一部分統糠、酒糟、糖渣等。由于有了較多的青粗飼料,既節約了柴草,又少用了飼料糧。
由于生豬生產發展了,糧食增產了,社員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商業部供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