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農業機械化:一個秋晨的記憶

老董懷念毛主席 · 2008-10-21 · 來源:烏有之鄉
土地私有化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一個秋晨的記憶

昔日的村戶人管拖拉機叫“突拉機”,他們不會說普通話,口吃也不太清晰。12、24、50馬力,在孩子們的眼里數越大越神奇。那時的拖拉機大都是敞篷的,也有帶篷的。有輪式的,也有履帶式的。履帶式的就像坦克有力量,是用來修工程或者犁地。

時至今日,我記憶中還有一臺帶篷的履帶式的拖拉機,永遠抹不去。那本來可能會把村莊的人們帶向更廣闊的天地。然而,那一個秋日的清晨卻成了不對稱的記憶。不久以后,那群東方龍的傳人紛紛坐起起了滑滑梯。

事情大約是發生在30年前。但那的確出發生在我們那地方搞完了大賽田之后。什么時候搞完了大賽田?也記不清了,但可推算一下。弟弟出生于1975年春天。在弟弟近兩歲時(已經能到處跑了),由于沒人照看我們,母親帶著我們倆到別的村去參加搞大賽田勞動。為什么呢?那時是全管理區的人們集中起來“打殲滅戰”,干完一個村,再干另一個村。大人們干活時,我就帶著弟弟就在旁邊玩。那時已是深冬,北風能穿透棉衣,我們都戴著棉帽子。參加勞動的婦女們就包一塊方圍巾,有各種色的。沒有玩具,我們就一邊看那些男子漢們拉土,一邊沿著土坡跑上來跑下去。看來,隨著母親去搞大賽田很可能是1977年的冬天的事情。大五O拖拉機到他們村去耕地就有可能是發生在1978年的秋天了的事了。

拖拉機來的時候是一個清晨。睡眼惺忪的我被叫了起來,我要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那是秋收和播種的季節,農家的孩子們也不會閑著。太陽還沒爬上山頭,小山村仍睡意朦朧,大地上還滿是濕漉漉的露水珠兒。已入深秋,在早晨,涼風習習,孩子們都要穿夾襖了。蒼穹下傳來了有力的馬達聲聲,那聲音勻稱有力。那是公社農機站來的大拖拉機,它在用力地深翻著一片新土地。那是父母親們和其他社員們農業學大賽時起早摸黑平整好的土地。想當年,父輩們勞動時,紅旗就在田間地頭,隨風飄揚;雄渾嘹亮的歌聲響徹云際。那時的人們意氣風發,戰天斗地。我們村的土地,平整完后,最大的一塊地有二十五畝。那大大的拖拉機從南到北,一個來回也要走不少時間。長長的趟子,拖拉機也能跑得開腿兒。

來到拖拉機近旁,二隊的那一塊已被耕完一多半,想必是社里的拖拉機在天還沒亮時就來到了。為了把土地翻得更深一些,有一個拖拉機手甚至站到后面的鐵犁上。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沁人心脾。在那時,社員們的心田也泛起了希望的漣漪。那是開天辟地第一次啊,小山村最終將要改天變地。那是一臺五O的帶篷的履帶大拖拉機,一個少年感到了無比的神奇。

突然有一天,世界的東方又刮起了狂風下起了暴雨。一聲命令,社里的農機站被強行解散,公家的拖拉機缺了油,泄了氣。生產隊的家當也被分得精光,就像一個女人被脫得一絲不掛赤身裸體。嘻嘻哈哈的農民們,無奈地又分起了田和地。已經四十幾歲的父親抓鬮抓回來了一只昔日的木輪,一只木耬,一只木犁和一口飼養耕牛的石槽。生產隊解散后,每人還得要替以前的隊還貸款加利息,貧窮的人們真是喘不過氣來。家里分得那些破破爛爛,想得出父親也不會很滿意。幾年后,當那些聰明的人們批這批那時,年少的我也曾想以前的生產隊集體多么沒出息。那么多年都沒攢下像樣的東西,最后分家時那么寒磣。

可是,人啊,只有認真思一思想一想,事情永遠不是那么直來直去。最近幾年,我才有些明白事理。那也是以前的人們走過的艱苦道路啊,再咬咬牙關坡就能爬上去,大家齊心協力,終究會柳暗花明,闖出新天地。當初那些人都說改革好,看樣子只要分地就能坐上飛機。他們想出個名堂叫承包責任制,實質就是小農經濟;人們又都成了各顧各,再也沒人看得起老弱病殘,無人問無人管,大家都又變成了生死由己。風風火火的人們,云里霧里,天南地北,死去活來,氣喘吁吁。最終也沒有發家致富啊,曾經火熱的農村又走向了分崩離析!

農民們又不得不重新買制自家的農具。鋤鐮镢锨,板車,還有干旱地區村民不可缺少的水桶等等。老百姓們也是沒辦法啊,東西總是借來借去也不是好辦法。當時,看到鄉鎮企業的紅火,那些人肯定說過看看我們的鄉鎮企業多么神氣,承包給個人,就是比在一塊兒積極。那些人追求的就是大家都消費,別管是不是重復浪費抑或不經濟。

分田到戶了,全家男女老少齊上陣才能應付。在要緊的時候,因為缺少勞力,父親曾找來親戚鄰居,在漆黑的夜里靠著镢頭鐵锨翻地。機會好的時候,他能借到別人的耕牛和木犁。幾年之后,有人家買來了拖拉機,大都是十二馬力的。每到春秋耕種的時候,山間地頭,有人依然靠著镢頭鐵锨開他們自己的天辟他們自己的地,有人依然趕著從遠古走來的耕牛在田間駕駕喔喔吁吁。最現代的要屬那嗒嗒嗒的十二馬力拖拉機,偶爾在有些人家的地塊上顯示著稍許的優越。

大約三十年前那一個秋日的早晨,公社拖拉機站來的大五O拖拉機的有力的轟鳴,還回響在我的耳際,已化作永遠的記憶。

那不久的之后,農村分了集體的地,城里賣了集體的廠子。有些人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全國人民的東西都成了他們少數人的。剛剛有了一些團結合作的人們啊,又變得見利忘義,市利眼光互相瞧不起。等待他們的,只能是被分而治之。

那就是魔鬼又跑了出來啊,為非作歹,吞噬著大地,到處是血肉橫飛。

那就是潘多拉的盒子啊,怎么才能把它再緊緊關閉?唯有真心實意依靠毛主席的思想體系!

烏有之鄉編者附:與網友們的個體記憶可以相互印證的是,即使透過改革開放后官方公布資料也可以看出:分田到戶前,新中國的農業機械化速度很快,分田到戶極大地延緩了這一進程。

來源:http://www.amic.agri.gov.cn/zht/nj50/index.asp

中國農業機械化

(1949-1980年)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業機械作為重要農業生產資料,實行國家、集體投資,國家、集體所有,國家、集體經營,不允許個人所有的政策。農業機械的生產計劃由國家下達,產品由國家統一調撥,農機產品價格和農機化服務價格由國家統一制訂。國家通過行政命令和各種優惠政策,推動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這一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毛澤東主席推水車

  1.開創時期(1949-1957年)

  (1)增補舊式農具,推廣新式農具,發展提水機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全國農村缺少農具30%-40%。1950-1952年,全國發放農具貸款1萬億元(舊幣),增補農具5900萬件。

在大力增補舊式農具的同時,國家開始大量推廣效率高、輕便省力、耕作質量好的各種新式農具。1950年5月18日至6月26日,政務院在中南海舉辦了新式農具展覽,展品包括東北改良農具一套14件、蘇聯馬拉農具一套18件和華北馬拉農具21件,對新式農具的推廣和發展意義重大。

同年,國家著手在各地建立新式農具推廣站。到1957年,全國共設立新式農具推廣站591處,推廣新式畜力農具511萬部,其中雙輪雙鏵犁、新式步犁、水田犁、山地犁等367萬部,圓盤耙8.5萬部,釘齒耙3.7萬部,播種機6.4萬部,鎮壓器4.3萬部,收割機1.8萬臺,脫粒機45.4萬部。

大量新式農具的推廣使用,使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平原旱作地區農業生產工具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改觀。

由于中國農業受旱澇災害威脅較大,國家決定優先發展農田排灌機械化。因為當時電力和石油供應不足,發展的主要品種是蒸汽機和煤氣機。據統計,1949年全國排灌動力機械保有量為7.2萬千瓦,1957年達到41.48萬千瓦,增長了4.7倍。其中電動機約占17%,柴油機占42%,煤氣機占28%,蒸汽機占9%,其它占4%。

(2)創辦國營機械化農場

到1956年,全國建立了國營機械化農場730處,耕地1274萬公頃,擁有拖拉機4500臺,拖拉機動力10.8萬千瓦,聯合收割機1400臺,農用汽車1300輛,機引農具1.1萬臺。

國營機械化農場使用各種較大型農業機械,除完成農場本身的農田作業外,還為附近農民代耕代種,對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啟蒙和示范作用。國營機械化農場培養了大量的農機人才,在農業機械化生產計劃、機具的選型配套、農作物的機械栽培技術、機器的作業定額、維護保養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3)試辦國營拖拉機站

1950年2月,我國的第一個拖拉機站在沈陽市西郊成立。1952年秋,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決定試辦國營拖拉機站。當年投資230億元(舊幣),建站11個,擁有拖拉機68臺,聯合收割機4臺,卡車3輛及各種犁、圓盤耙、釘齒耙和播種機等配套農具,為5個集體農莊、96個農業生產合作社、39個互助組、11個農場進行了機耕服務。到1957年底,全國國營拖拉機站達到352個,擁有拖拉機1.2萬標準臺,當年完成機耕面積174.6萬公頃。

(4)創辦農機工業

1949-1957年,國家對農機工業投資3.24億元,建立了一批農機制造企業,從生產舊式農具、仿制國外新式農具開始,發展很快。到1957年,全國農機制造企業發展到276家,有職工12.3萬人,固定資產總值2.8億元,已經能夠生產五鏵犁、圓盤耙、播種機、谷物聯合收割機等15種農機具,并開始生產拖拉機。“一五”期間,農機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44.5%。

2.探索與調整時期(1958-1965年)

(1)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1955年,毛澤東在《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中指出:“中國只有在社會經濟制度方面徹底地完成社會主義改革,又在技術方面,在一切能夠使用機器操作的部門和地方,統統使用機器操作,才能使社會經濟面貌全部改觀”。4年后,毛澤東把他關于農業機械化的論述概括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在這一時期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指導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方針政策,如先合作化后機械化,機械化和半機械化并舉,農業機械以小型為主,農業機械制造以地方工業為主,實現農業機械化以農業合作社自己的力量為主等。為了推進農業機械化,國家設立了統一管理農機制造、修理、科研的機構,基本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農機化管理體制。

(2)大搞農具改革運動

1957年冬季開始,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農具改革運動,一直延續到1961年,參加的人數以億計。截至1959年8月,全國創制與改制的各種農具超過2.1億件。農具改革運動促進了縣、社工業,特別是農機具修造業的發展。當時全國公社農機具制造修理廠共有86000多個,縣級廠2000多個。

(3)國營拖拉機站下放與重新收歸國營

為了解決國營拖拉機站在生產組織、經營管理上與農民集體經濟之間的矛盾,1958年,國家決定改變國營拖拉機站的經營體制,采取社有社營、國有社營、聯社經營與國社合營等不同形式,將國營拖拉機站下放。到1958年底,全國各地的拖拉機站,已將其71.2%的拖拉機和農機具下放給2200多個人民公社。到1960年,各地的人民公社普遍有了自己經營管理的拖拉機站。但是,由于許多人民公社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管理大生產的經驗,管理人員文化和技術素質低,維修服務體系不健全,拖拉機和農機具損壞相當嚴重。1961年,“趴窩”、“帶病”和完好的幾乎各占1/3,機具利用效率很低,多數機站發生虧損。

1962年,國家決定將拖拉機站重新收歸國營。到1962年底,全國拖拉機站系統的拖拉機只有4.9%實行社營。到1965年,國營拖拉機站已發展到1629個,擁有大中型拖拉機45885臺,手扶拖拉機539臺,機耕面積達到1558萬公頃。

(4)發展與調整農機工業

1958-1965年,國家對農機工業的投資達到21.73億元,比1949-1957年的投資額提高了5.7倍。國家有計劃地新建和改、擴建農機制造企業,組織縣、社鐵木業生產合作社聯營為規模較小的農具制造廠,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天津拖拉機制造廠、江西拖拉機制造廠、鞍山紅旗拖拉機廠等一批農機制造骨干企業陸續投產,農機工業蓬勃發展。到1960年,全國農機制造企業達到2624家,職工77.5萬人,為本階段的最高峰。

由于農機工業發展與當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不夠協調,以及自然災害的影響,1961-1963年,國家采取關、停、并、轉等方式,對農機工業進行調整。到1963年,全國農機制造企業縮減到1301個,職工人數減少到32.5萬人,分別比1960年減少了50.42%和53.1%。在“二五”期間,農機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以22.8%的速度增長。三年調整期間,農機工業總產值平均年增長速度回落到10.6%。

(5)建立農機修配網

隨著拖拉機和其它農業機械保有量的大幅度增長,農業機械配件生產和修理成了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為此,國家開始建立農機修配網。國家首先幫助農業機械保有量較大的東北地區和河北、山東、河南等省把一些機械廠轉為農機修理廠,增加修理設備,形成修理網絡。同時還投資新建了一批農機修配廠。

到1963年底,全國縣屬農機修配廠發展到846個,職工7.6萬人,金屬切削機床1.23萬臺,分別比1958年增長了4倍、3.5倍和12.8倍。1960-1966年,國家對農機修理網共投資3.6億元,投放設備近8000臺,農機修配網基本形成。

3. 高速發展時期(1966-1980年)

(1)提出“1980年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奮斗目標

1966年,國家提出“1980年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奮斗目標,并對實現這一目標做了規劃和部署。1966年4月、1971年8月、1978年1月先后召開3次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采取一系列行政手段,動員全黨全國人民為1980年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而奮斗,形成了全國性的農機化運動。

1980年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目標是:農、林、牧、副、漁主要作業的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全國農用拖拉機達到80萬臺左右,手扶拖拉機達到150萬臺左右,排灌機械總動力達到4444萬千瓦,平均每公頃耕地化肥施用量達到600千克左右。

由于這個目標脫離了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最終沒能實現。

(2)增加投入,降低農機產品、農用柴油及農機化服務價格

為了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國家加大了投入力度。1966?/B>1979年,國家投入農機事業費20億元,平均每年1.5億元;國家對全民所有制農機化事業單位的財政撥款由1953–1965年的24.4億元增加到1966?/B>1980年的41.52億元;為鼓勵農村集體購置農業機械,從1966年開始,國家將“支援農村人民公社投資”主要用于農業機械,1975年以后,比例超過50%,每年有6?/B>7億元;將農業貸款中的生產設備貸款,主要用于社隊購置農業機械和小水電設備,平均每年約9億元;發放農業機械專項長期無息貸款,1978?/B>1980年實際發放8億元。

為了減輕農村集體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負擔,國家還采取了降低農機產品價格、修理價格、油料價格,對農機生產、維修企業實行價格補貼的措施。1966-1973年,農機產品降價5次,農用柴油降價3次。

(3)發展壯大農機工業,推進農機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

1966-1980年,國家對農機工業的投資增加到46.61億元,重點擴建和提高現有企業,有計劃地新建農機制造、配件生產企業,基本上建成了農機制造、維修、配件生產大致適應,門類比較齊全的農機工業體系。1980年,全國農機生產企業達到1829家,職工70.76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103.7億元,固定資產原值達到85.26億元,形成了年產農用拖拉機13.85萬臺、手扶拖拉機35萬臺、聯合收割機6000臺的能力。我國農業生產中需要的各種農業機械,基本上都能夠自己制造。

為提高農機工業的專業化程度,提高零件的互換性,降低生產成本,國家加強了農機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工作,統一了柴油機系列型譜和定型設計,2.2-8.82千瓦手扶拖拉機,14.7、29.4、36.75、40.43、44.1千瓦的輪式拖拉機和55.13千瓦、58.8千瓦履帶式拖拉機,都設計了標準化的系列產品。

(4)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機化支持保障體系

國家增加對農機科研、鑒定、推廣、培訓、供應、維修等農機化支持保障系統的投資,形成了覆蓋全國、遍布城鄉、比較健全的農機化支持保障網絡。到1980年底,全國各省、市(地)、縣均設有農機管理機構,建成縣以上農機(化)研究機構2113個,農機具試驗鑒定站46個,農機化中等專業學校134所,省、地農機校140所,1800多個縣建立了農機常設培訓班,農機公司2812個,每個縣都有了農機修造廠,50%的公社和20%的生產大隊建立了農機維修點,80%的公社建立了農機管理站。

(5)農業動力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1980年農用動力中,人∶畜(頭)∶機(千瓦)的比例,從1965年的100∶18∶4.6變為100∶16∶47,畜力相對減少了11%,機力增加了10倍以上。每萬公頃耕地擁有大、中型拖拉機75臺,小型拖拉機189臺,農用載重汽車13.5輛,灌溉動力機械570千瓦。機耕面積4200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42.4%;機播面積1530萬公頃;機收面積435.4萬公頃,機械插秧面積19.6萬公頃,機電灌溉面積2533萬公頃.

中 國 農 機 化 5 0 年 的 發 展 成 就

1. 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農機工業體系

舊中國的農機工業幾乎是一張白紙。1949年,全國農機制造企業只有36家,工業總產值300萬元,職工4000人,機床500臺,只能生產一些簡單的農業機械,主要農業機械依靠進口。新中國建立50年間,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包括動力機械、耕作機械、運輸機械、收獲機械、水力機械、林業機械、飼料機械、場上作業機械、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和農機零配件制造等行業的農機工業體系,能夠生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播種機、農用運輸車、水泵等各種農機產品,不但能夠基本滿足國內需要,而且可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出口國外。


 

企業數
(個)

工業總
產 值
(億元)

年末職工人

(萬人)

全員勞動生
產率
(元)

利潤總額
(億元)

年末固定資產原 值
(億元)

金屬切削機
床擁有量
(萬臺)

鍛壓設備擁
有量
(萬臺)

工業生產耗
用鋼材
(萬噸)

1949年

36

0.03

0.4

0.05

1957年

276

3.84

12.3

3117

2.80

0.80

0.09

17.10

1965年

1598

14.50

36.1

4382

2.78

21.43

6.01

0.75

38.80

1970年

1621

32.42

64.6

5019

4.03

32.58

8.90

1.06

49.90

1975年

1882

62.37

89.0

7212

6.70

61.84

15.90

2.06

88.50

1980年

1829

70.76

103.7

6834

4.87

85.26

18.43

2.39

95.85

1985年

2290

123.98

115.3

10944

15.49

100.59

19.89

2.99

157.88

1990年

2513

285.58

126.9

16500

7.35

157.13

22.80

3.35

150.66

1995年

2122

696.23

126.6

14102

23.09

454.99

21.79

2.95

195.18

1998年

1641

741.22

109.1

14317

1.06

588.22

19.99

2.59

163.48


 1998年,全國農機制造企業達到1641多家,職工109.1萬人,擁有固定資產原值588.22億元,凈值381.07億元,工業總產值(1990年不變價)741.22億元,生產大中型拖拉機63532 臺,小型拖拉機168.78萬臺,農用運輸車244.31萬部,聯合收割機 2.97萬臺,水泵168.58萬臺,出口創匯23139萬美元。

2. 農業機械裝備大量增加,成為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

1949年,全國農機總動力只有8.01萬千瓦,農用拖拉機117臺,農用拖拉機動力不到1萬千瓦,聯合收割機、農用載重汽車為零。1998年,全國擁有農機總動力4.49億千瓦,大中型拖拉機72.11萬臺,小型拖拉機1136.24萬臺,農用載重汽車88.89萬輛,農用運輸車79.3萬輛,機動三輪車462.77萬輛,聯合收割機18.18萬臺,農田水力排灌機械1256.47萬臺,各類農業機械原值2370.17億元,占農業生產性固定資產(耕地除外)的1/4。

農機總動力
(萬千瓦)

農用拖拉機
(混合臺)

農用排灌動力機械
(萬千瓦)

聯合收割機
(臺)

農用運輸車
輛(臺)

漁用機動船
(艘)

1949年

8.01

117

7.21

1957年

121.30

14663

46.40

1789

4084

1485

1965年

1099.00

76555

667.00

6704

11063

7789

1970年

2163.80

203807

1341.30

8002

15593

1975年

7472.70

943051

3577.00

12551

39585

1980年

14746.60

1930358

5490.00

27045

137668

61022

1985年

20848.10

4668200

5746.92

35202

425513

168216

1990年

28708.00

7794122

7137.88

39588

833848

318456

1995年

36118.00

9303001

8048.65

75441

3430594

350784

1998年

44937.00

12083500

6736.90

181800

6309652

385469

注:農用運輸車輛包括農用載重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機動三輪車。拖拉機配套    農具包括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和小型拖拉機配套農具。

3. 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

1952年,全國機耕面積只有13.6萬公頃,機電排灌面積31.7公頃。1998年,全國機耕、機播、機收、機電排灌面積、農村農業機械運輸量分別達到6005.3萬公頃、3835.8萬公頃、2342.5萬公頃、3471.6萬公頃和1317.6億噸公里,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63%、24.7%和15.1%,機電排灌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66.4%,機械運輸量占農村總運輸量的60%以上。農業傳統的耕作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

目前,全國部分省市農業機械化發展較快,耕、播、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40%以上,有的已超過60%。與建國初期相比,農事大忙季節,北方縮短約10天,南方縮短一周。農業機械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份額約為13%,按影響力排序,排在水利、化肥、良種之后,為第4位。

表23 1952-1998年農業機械作業量變化情況表

 

機耕面積
(萬公頃)

機耕水平
(%)

灌溉面積
(萬公頃)

機電灌溉
面積
(萬公頃)

機電灌溉面
積占灌溉面
積的比重(%)

機播面積
(萬公頃)

機播水平
(%)

機收面積
(萬公頃)

機收水平
(%)

1952年

13.6

1995.9

31.7

1.6

1957年

263.6

2733.9

120.2

4.8

1965年

1557.9

3305.5

809.3

24.5

1970年

1822.2

18.00

3600.0

1499.2

41.6

1975年

3320.3

33.29

4328.4

2288.9

52.9

786.4

5.20

229.7

1.50

1980年

4099.0

42.00

4488.8

2531.5

56.4

1553.3

10.90

436.7

3.10

1985年

3769.8

38.93

4403.6

2462.9

55.9

1355.1

9.43

509.2

3.55

1990年

4832.5

51.00

4740.3

2720.0

57.3

2158.8

15.00

1101.1

7.00

1995年

5348.8

56.32

4928.1

2906.7

59.0

3002.9

20.04

1670.7

11.15

1998年

6005.3

63.00

3835.8

24.67

2342.5

15.07

4. 形成了健全的農業機械化服務支持體系

為了在落后的農村普及先進的農業機械,保障農業機械正常運轉,中國政府集中物力和財力,重點解決農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引導社會力量,向農機化領域投資,建成了包括農機化科研、技術鑒定、推廣、培訓、修理、安全監理、銷售等在內的農機化服務支持體系。農機科研單位根據農業生產需要,負責農機新產品的研究、開發;農機鑒定單位以第三方的角度,對農機新產品的技術性能進行鑒定;農機推廣部門面向廣大農村,向農民普及農機新技術;農機培訓機構重點培訓拖拉機駕駛員和農機操作人員;農機安全監理機構負責農業機械的安全生產工作;眾多的農機修理、銷售網點和鄉村農機服務組織遍布廣大農村,直接為農民提供各種服務。這些單位形成一個整體,互相配合,為農業機械化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8年,全國擁有農機化研究機構221個,農機試驗鑒定機構45個,縣以上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2191個,縣以上農機化技術學校2232所在農村維修網點23.3萬個,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3.9萬個,村農機管理服務隊14.3萬個,縣以下農機化生產服務組織27.2萬個。

5. 促進了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社會進步

中國是從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長期的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列強的殘酷壓榨與掠奪,使我國經濟發展停滯,廣大農村現代科技文明水平很低。農業機械進入農村,給封閉、沉悶、落后的農村吹進了新鮮空氣,使傳統保守的農民第一次看到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新事物,起到了啟蒙教育的作用。在農機化發展初期,曾經出現過十里八村、男女老少看稀罕的場面。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經過各級農機培訓學校培訓的大量農機操作手和駕駛員,成為農村中科技文化素質較高的農民群體,也是收入較高的一個群體。他們相對見識多,接受新事物快,在改變農村落后面貌、促進農業科技進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使很多農民靠經營農業機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而且極大改善了農村的生產條件,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改變了農業的生產方式和農民的生活方式,促進了農村社會進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10.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