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SLF消息由暗轉明的兩天(9月18-19日)里,上海國債期貨TF加權指數大漲了1.08%。距今年6月4日的94.99的高點僅一步之遙。
要知道這可不是股指的漲幅,股指一天漲跌個1%稀松平常,漲個3-5%也是常有的事情,而債券的波幅要小得多,自2013年9月國債期貨上市以來,其最大波幅也僅4.42%。
國債期貨自7月18日低點92.736以來的新一輪上漲是由中國央行量化寬松造成。與此相印證的是,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ibor則從7月份以來明顯下行,隔夜期由7月份約3.3%下跌到昨日(10月13日)收盤的2.83%;一月期由7月最高的5.27%跌到了昨日收盤的3.88%。
被稱為中國版量化寬松的PSL和SLF共創造了約1.5萬億的基礎貨幣,俗稱印鈔1.5萬億元人民幣。央行在7月22日宣布首次推出補充抵押貸款(PSL),其規模為1萬億元,期限為三年,由央行借貸給國開行,國開行用其資產進行抵押,獲得低于市場的優惠貸款利率,國開行再貸給各地政府支持“棚改”。而9月17日,市場風傳央行推出了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向工農中建四大行借貸500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三個月。這也是一種商業銀行向央行的貸款,利率低于銀行間市場利率。顯然,央行之所以使用SLF是希望更低調,因為理論上SLF需要商業銀行申請,央行好像是被動的。
對于央行的直接印鈔注水,股市首先迅速反應,在7月22日,央行宣布PSL之后,A股掀起一輪較強反彈,上證指數由當日的2050.5開盤漲到了9月16日最高2347.94,漲幅為14.5%。然而,央行注水并未帶來實體經濟的好轉,當9月16日8月經濟數據公布,各項指標全面惡化之后,上證指數當日即大跌1.82%。
那么,PSL和SLF是“微刺激”嗎?與此前“4萬億救市”相比,和某些省份動則上萬億的投資計劃相比,這似乎是“微”的。其實不然,因為這是印發的基礎貨幣,如果乘以4倍的貨幣乘數,就是釋放了6萬億元的流動性。目前央行的基礎貨幣總量約為27萬億元,新增1.5萬億,相當于增加了5.5%的基礎貨幣。
央行通過PSL和SLF增發基礎貨幣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經濟流動性,降低利率,從而刺激實體經濟的復蘇,或者是避免實體經濟的硬著陸。股市“春江水暖鴨先知”,反應迅速,大幅上漲。
然而,雖然股指大幅上漲了,但8月份的經濟數據繼續惡化,使得股指和實體經濟之間悖反加劇,給在8月底和9月初剛剛醞釀出來的牛市氛圍兜頭一盆涼水。故此,雖然9月17日SLF的消息傳出,股票市場難以再演上一次PSL的彪悍了,上證指數3天僅漲了1.32%。
此刻,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的新信號出現了,即在股市上漲開始猶豫的時候,國債期貨開始飆漲,這很可能反映出市場游資的主力開始從股市進入債市。
為什么最后的泡沫是債券呢?這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土地樓價大漲、勞動力價格上漲、稅負上漲,以及嚴重的產能過剩,加上阿里巴巴所代表的新經濟的替代,中國傳統工商業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即喪失了賺錢能力。地方政府的大量負債投資項目也賺不了錢,甚至血本無歸。當房地產泡沫破滅,房價轉而下跌,也進入失血循環后,商業銀行越來越難以找到安全的貸款對象,加上央行對影子銀行的整頓以及余額寶的沖擊,商業銀行本身可貸資金也在減少。
央行推出PSL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推遲或避免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風險,避免由此引發的政府債務危機;推出SLF也為了增加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從而增加對實體工商業的貸款。
然而,SLF雖然可以增加流動性,但是商業銀行已經不太愿意向地方政府、房地產和傳統工商業貸款,因為它們已經失去了賺錢還款的能力,這造成了這些領域的民間實際借款利率不斷攀升。因而這些錢更多地限于在商業銀行間和金融市場間流動,據業內人士估計,現在商業銀行之間相互變相存款已經占到總存款的30%左右。圈內游資先去炒股,但由于實體經濟跟不上去,如今已經后續乏力。那么,最后選擇是去購買安全性相對高的國債,債券能夠吸納這些流動的其它原因還包括:容量大,變現快,有國債期貨可以對沖風險。
中國央行的最大尷尬是,它釋放流動性希望進入實體工商業,但進不去。可是,央行這邊一釋放,國際熱錢就流入,形成雙重疊加的金融泡沫。近期因為對十八屆四中全會和滬港通的期待,A股有可能在最近一兩周上沖,上證指數試探前期高點2444。但倘若香港非法占中事件對“滬港通”造成推延,也就是A股最后利多落空或不及預期,則股市將轉而向下,屆時將是最佳賣出股票,乃至做空股指期貨的最佳窗口。那么更多的資金將涌入債券,推高債券泡沫。
至于債券泡沫能夠持續多長時間,本專欄以后的文章中再行分析。(作者為中華元智庫創辦人,僅供參考,投資這決策風險自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