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工作論文,作者美國華盛頓特區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克·維斯布羅、該中心助理研究員麗貝卡·雷。原題《發展記錄(1960-2010):差距越來越小?》。中文載《國外理論動態》2014年第1期。文章搜集193個國家三個時段(1960-1980、1980-2000、2000-2010)經濟增長和諸多社會發展指標的數據,其中第二個時段即1980-2000年,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由于實行新自由主義政策,經濟增速大幅放緩20年,社會指標(壽命、嬰兒和兒童死亡率等)進步速度也相應地大幅放緩。該文要點和基本數據如下。
在1960-1980這個時段,巴西和韓國增長迅速,之后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巴西的起點比韓國高,1960年人均GDP分別為3038美元和1765美元。1980年,人均GDP分別為8458美元和5468美元。1980年以后的20年,韓國增長159%,巴西經濟停滯,仍然相當于1980年,實際上零增長。2010年,韓國人均收入28226美元,巴西10647美元。按照聯合國衡量人類發展指數(HDI),韓國位列世界第12名,巴西排第73名。
巴西情況很大程度上也是拉美前50年的情況。1960-1980年,拉美經濟增長強勁,人均年增長率3.3%,累計收入增長91.5%。1980-2000年,增長率回落到0.3%,累計收入增長5.7%。這是該地區半個多世紀最差的經濟表現。2000-2010年,情況有所改觀,人均年增長率達到1.9%,仍低于前幾十年。
大多數國家出現類似模式。這種增長放緩,多大程度上歸咎于1980年以后的經濟政策改革——這被稱為新自由主義改革,包括大幅削減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放松金融管制、擴大對國際資本的開放程度、國有企業私有化、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普遍拋棄國家主導的工業化或發展策略,等等。
新自由主義改革,與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經濟增長突然出現的長期放緩趨勢是一致的。事實證明,新自由主義改革總的來說導致了經濟失敗。
但是韓國實行不同于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實行不同于新自由主義政策的,不僅有韓國、臺灣,也有美國、歐洲和日本。
自聯合國公布最不發達國家名單40年以來,該名單的51個國家中,只有3個小國——博茨瓦納、馬爾代夫、佛得角,最近才擺脫不發達狀態。
1960-1980向1980-2000的過渡,各國經濟增速都大幅下滑,人均GDP增長率大約下降一半。
人均年收入303美元-1429美元為最貧困國家——其下端馬里、幾內亞比紹、坦桑尼亞和加納,人均收入年增長率從2.0%下降到1.1%。
人均收入1429美元-3103美元的國家,增長率從2.4%下降到0.7%。1960年處于這個發展階段的國家,下端有科特迪瓦、海地、摩洛哥、尼日利亞和韓國,上端有巴西、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和土耳其。
在83個擁有1960-1980年和1980-2000年數據的中低收入國家中,只有21個國家的增長率,在1980-2000年這個時段有所提高。
在2000-2010年這個時段,除了最高收入(人均年收入12829美元-97721美元)國家之外,其他國家的人均增長率都達到或超過1960-1980這個時段。
1980-2000這個時段的增長放緩,主要由政策失誤引起。此后出現某種程度的復蘇。俄羅斯等轉型經濟體在20世紀90年代實施“休克療法”,是一個嚴重的敗筆。在經歷最嚴重的產出下降以后,俄羅斯已經出現經濟復蘇。在俄羅斯、阿根廷、巴西,失敗的政策被取消了。印度部分拋棄新自由主義政策,是其增長加速的一個重要因素。
過去30年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是向中低收入國家推廣新自由主義政策。
就地區而言,總GDP變化最大的是加入獨聯體的前蘇聯國家。這些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轉型失控,年均增速大幅降低至2.8%,在過去的10年已達到5.4%。中歐和東歐也達到3.8%。這種好轉,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于政策失誤的修正;在90年代,這些錯誤的政策產生的破壞性影響是極其巨大的。
中國的增長奇跡,不能用1980年后多數國家采取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措施來解釋。外資和出口得到嚴格監管。政府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針對外資的政策是與最近幾十年世界范圍的幾次大改革(包括世貿組織的規則)相沖突的;在關鍵的知識產權領域也是這樣。
經過30多年的改革之后,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國家主導的。國有企業掌握關鍵行業44%的資產。政府擁有四大銀行,實行國家監管的金融制度。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制高點”特別是金融業的控制,在世界經濟衰退期間證實了其對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性。
印度在1991年初實行了一系列自由化改革,包括私有化措施以及外資自由化措施。然而,印度改革的成功沒有數據支持。我們可以把印度作為成功擺脫重大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失誤的一個例子。
1980年后的經濟增長放緩現象持續了20年。在過去的10年,許多中低收入國家,實質上已經擺脫1980-2000期間經濟政策的失誤,步入經濟加速增長的快車道。它們似乎正按照自身的增長模式,采取非新自由主義的、促進發展的政策,以比高收入國家更快的速度,從世界經濟衰退中恢復過來。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許多高收入國家,特別是歐洲和美國,經濟恢復的力度則要弱得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