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簡單回顧了中國的信用擴張過程,以及因此而衍生出的影子金融。本文將繼續談談這個問題。
一、經濟現狀
從現有數據觀察,比如說制造業和服務業的PMI,就可以看出來中國經濟還是比較疲軟。根據路透4月份的判斷,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再平衡(rebalancing)過程了。
讓我們再進一步細分一下一季度GDP分行業貢獻度。內需已經變成了GDP的最大推手——占了7.7%里面的4.3%。而投資占了2.3%,外貿占了1.1%。
看起來蠻好哈。可是,內需里面的50%來源于建筑業——也就是大工程和房地產。換言之,以地方政府作為主要推動力的、以房地產為投資方向的投資,并沒有減少。而且其他固定資產類投資,也依然沒有減少——看一下最近的廣東、浙江等地方的發展計劃,大家就知道了。
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前的各種BOT(Build—Operate—Transfer)啥的政府融資平臺給砍掉了,現在是靠伴隨著金融改革和市場化出現的理財產品資金池來解決了。
二、熱錢來了嗎
雖然經濟依然疲軟,不過單從數據看還是有亮點哈。
昨天(注:北京時間5月8日)大概從香港的電視新聞上,看到了中國的外貿數據,表面似乎不錯。表現最好的數據,是出口到香港的貿易規模,好像瘋漲了。那么這個現象,被我解讀為熱錢開始大踏步進入了。
為啥我覺得這個是海外熱錢進來的渠道?
因為香港主要是轉口貿易,要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都低迷,香港干嘛進口這么多?進來了向哪里轉、賣給誰?而且香港碼頭工人還剛剛罷工了一個月呢。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海外熱錢進來的法子。
而且考慮到最近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上漲,也佐證了這個判斷。
三、抄底還是趕頂
以前政府主導的各類投資,主要靠的是銀行貸款,如果出現壞帳和爛帳,中央怎么著也得救命哈——反正銀行和政府都是國家的(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美國是怎么救銀行的,方式差不多,不過人家就被譽為市場化運作哈)。
現在則是要靠理財產品了,而且為了吸引社會資金參與,于是不少都是10%回報率啥的。雖然貌似不用政府兜底了,不過要是出問題,中央估計也還得救——要保證社會穩定啊。不過這種做法,還有其他一些問題。
第一個,就是這些固定資產投資對GDP的推動力越來越小,之前商業版有過詳細分析,不再贅述。
第二個,因為股市出現無序的亂漲亂跌,會讓不少追求高收益的資金,轉而投向理財產品。而這個就正好把空位和低位,留給人家海外熱錢過來抄底哈。
股市搞成這樣,上屆政府是難辭其咎的,因為你放任某些人和勢力胡來亂來,然后又以市場化為借口,不安排政府力量介入股市的健康、平穩運作。結果被人家惡意打下來、散戶被清倉,政府也無所作為,結果整個股市被打成了地板價。
所以這兩年非常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海外熱錢進來占據A股的底部,然后自己國內的錢,被人要么忽悠去炒美國房地產(社科院的功勞),當然更多的是被忽悠到理財產品,去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注:危害性參見周報2013 年 16 期)。
而中央為了解決經濟增長點的問題,肯定要效法美國和日本,就是把股市“合理”地捧上去,然后讓大家可以提錢出來消費。所以中央肯定要動用喉舌,鼓勵大家進股市而不要去理財產品。
因為如果你現在進了股市,開始吹泡泡,2年下來可能會有50%甚至更高的回報。而你去了理財產品,最好的情況也就是10%,而且一旦出了問題,收益肯定沒了,本金能不能回來,還要看群體運動可不可以嚇到中央,呵呵。
但是,我向大家保證,大部分人的錢還是會去理財產品。因為人家就是這個德性。所以老虎喊話,要大家聽黨的話,跟黨中央走,但是大部分投資人都是傻瓜。
馬克吐溫有一句話:如何要一個傻瓜可以有100萬?答案是讓他先有1000萬。還有一句,是錢和傻瓜,遲早要分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