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定價權在于國內市場全球影響力
從 誰是誰非任評說 作者:誰是誰非任評說
中國博弈世界定價權的關鍵在于國內市場,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流動性與定價權的關系,世界的金融制高點是被美國等西方國家占據的,他們可以通過金融優勢印鈔來增加流動性,他們的印鈔是全球買單的,中國是做不到的,而中國能夠做到的就是中國是世界工廠,產品在中國加工生產,中國就有征稅權,我們在將征稅權延伸,就是在中國建立市場,尤其是建立影響全球的市場尤為關鍵。
在本人以前在瞭望周刊的文章,對于鐵礦石的定價機制進行了探討,當初世界的三大礦山尋求以指數型定價,本人就撰文說指數型定價不可怕,關鍵是采取怎樣的指數,要讓這個指數基于國內的市場,中國的鐵礦石交易是遠遠大于世界貿易水平的,這個市場建立了,監管和征稅的權利就在我們了。現在鋼協建立中國鐵礦石的現貨交易機制,三大礦山都參加了,如果他們進行一些價格同盟的操作,我們就可以對他們反壟斷,市場在國內不僅僅意味著征稅權,市場的所在地自然而然的取得了司法的管轄權。
中國博弈世界的定價權,需要的就是產業的集中度,這樣的時刻不要被所謂的壟斷輿論所忽悠,世界上西方的巨頭都是壟斷的,雖然他們披著所謂的壟斷是市場自然產生的不是我們的行政行為誕生的,實際上他們的市場產生壟斷的背后是他們國際軍事和金融的強權,就如世界的石油壟斷是美國多少次戰爭的結果,戰爭和流血難道就比中國的國家行政行為更好嗎?中國的石油油價問題如果打破所謂的壟斷,我們能夠看到的例子就是鐵礦石進口的亂象,石油打破壟斷的結果就是中國的石油變成鐵礦石,不是降低了價格而是抬高了價格。
更進一步的講建立市場還需要平衡中國國家對于礦藏的所有權。中國石油的所謂的暴利實際上是無償的把國家所有的石油變成了企業所有導致的。中國今年開始建設石油期貨市場是非常關鍵的舉措,未來國內的石油價格應當是期貨市場價格,在期貨市場上中國的煉油廠來買入石油!而對于石油公司的石油開采業務,我們應當把他們變成采油服務合同和勘探服務合同,給石油公司采油費和勘探費,這些服務合同是可以各方競爭的,價格低廉和采出率高、環保好等最優的企業取得,中國有三家大的石油公司就足以競爭了,所采出來的石油在支付了采油服務合同、勘探服務合同的費用或者份額以后,石油是歸屬國家的,這些石油就可以在國內的石油期貨平臺上進行交易,交易所產生的利潤給中國社保給所有的中國人帶來福利,或者直接分配給廣大的人民。
現在中國的低油價是有巨大的利益輸送的,中國使用石油的汽車的所有者是一部分高端的富人,雖然石油價格高會進入CPI的漲價,但是這個漲價與富人開車所得到的是不成比例的,更何況在中國三分之一的經濟份額是外向型的,在石油的使用中外向型所占有的比例則更高,中國的低油價是補貼全世界的,這與美國的低油價人人有車自己消費是完全不同的性質,但是中國的有車富人和外向型經濟買辦這占據了中國的話語權的,大家聽到的聲音未必是中國真正的民意民心!
中國石油資源國有,石油企業只不過是采油或者勘探服務這樣的模式在中國也不是首創,中國當前土地的招拍掛模式就是這樣的,由于土地的招拍掛,原來占有土地的單位私下轉讓土地,賺取土地暴利的事情被徹底限制,真正的體現了土地國有國家取得主要的土地收益和控制權。中國目前對于石油領域也是一樣的,資源是國家的,要徹底的體現國有!這種采油服務模式對于中國的石油公司也不是第一次,我們廣泛宣傳了中石油取得伊拉克石油的開采權就是這樣的采油服務合同模式,每桶石油的費用才2-4美元,與上百美元的油價相比,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得到了石油價值絕大部分,同樣的模式為什么在國內就不能采取呢?
所以本人認為對于油價問題的關鍵是石油利益的分配問題,不能讓低油價補貼和利益輸送有巨大話語權的富人和外國經濟,而是讓石油價值真正的屬于人民,石油價值得到的錢應當進入社保基金惠及全民,或者直接把這個收益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中國公民。改善石油定價機制比成品油價格管制更重要,我們建立石油期貨市場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在中國買入石油的企業是很多的不是壟斷的,能夠賣出的也是有三大石油公司之外還有全世界的石油企業也不是壟斷的,中國需要的是壟斷國有的石油利益,讓這些利益合理合法的屬于人民,讓中國的寶貴資源造福子孫后代。
從石油的問題是可以延伸的,我們的稀土也是類似的,這樣的稀土期貨市場如果建立起來,所有開采稀土的要先把稀土賣給國家,國家再在市場上投放,這個市場還向世界所有的稀土生產、加工、儲藏的企業開放,大家都可以在上面交易,以國家的力量來維護定價權是非常重要的,而鐵礦石更是如此,通過類似土地招拍掛的形式把中國的所有鐵礦石產量都放到交易平臺之上,這個平臺再向全球開放,這就是一個世界性的平臺,具有全球重大影響力,會對于全球的鐵礦石價格有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應當注意到的是國家把國有的資源統一招拍掛這樣的行為不是壟斷,而是產權人行駛自己的產權的行為,不能被有些組織惡意的妖魔化成為所謂的壟斷!中國把國有的財富變成了一些國企的企業財富,看似產權只不過在國家不同的口袋里面,但是按照西方的法理卻意義大不相同,變成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就是國家壟斷、行政壟斷等等,但是國家以所有者的身份行使所有權,這與企業經營獲利是兩碼事,壟斷是針對企業經營而言的,因此我們在制定政策的時候要有思維的高度,中國的資源搞定價權,一定要在所有權的層面而不是經營權的層面,世界的產油國大多數都是國家石油公司,但是這些國家石油公司為什么沒有變成所謂的壟斷,就是這些國家非常好的利用的規則,變成了所有權層面的博弈而不是經營博弈,就如前面所舉例的伊拉克對中石油的做法,伊拉克沒有自己搞一家石油公司壟斷的采油,采油是全球招標的,但是采出的石油屬于國家是體現國家的所有權而不是經營壟斷,對此似是而非的法理差別,中國的決策者要在法制層面上深入理解的。
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把國際貿易的壁壘降低到極限,但是這些協議對于一個國家的國內政策卻不能干涉,我們建立國內市場面向全球,就回避了這樣的限制,如果我們是在海關上的行為或者內外有別,則我們在WTO就要受到指責和攻擊,對此國內政策如何博弈,如果讓國內市場成為國際影響力的市場,才是問題的關鍵。中國把政策層面降低到國內層面,在國內練好內功,以國內政策和國內市場規則博弈世界是很重要的,因為在很多細分的市場,中國是占據世界的主要部分的,比如:鐵礦石的采購和稀土的供給,就算不是占據絕對優勢也有很大影響,比如中國的石油和石油進口就是如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很多大宗商品的進口也是如此,把握住這個市場就是牽住了牛鼻子。最近香港聯交所競爭收購LME,就是很有意義的行為,中國的市場是香港競購重要的砝碼,中國也要利用好香港的對外窗口和平臺,中國在國內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市場,控制、監管有世界影響力的市場,遠遠比在外國已經建立好的市場上博弈要具備優勢和可行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