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美國紐約,一場對華爾街富人的討伐拉開了帷幕。
由網絡雜志《Adbusters》發起的“占領華爾街”活動在紐約曼哈頓登場,吸引了上千人參加。示威抗議的人群,意圖是要反對美國政治的權錢交易、兩黨政爭以及社會不公正。
“華爾街的金融高管,造成了金融危機,卻仍然拿著高薪,而我們卻依舊那么貧困。”一位參與了游行的人士對記者說。正是在這樣一個簡單的實現財富共享的理念下,不足一個月,波士頓、芝加哥等全美主要城市都被卷入“占領華爾街”。
“坦率地說,許多美國人都很感到奇怪,怎么等了這么久才發生"占領華爾街"這樣大規模的游行示威。”美國紐約世界政策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詹姆斯?諾特(James N.Nolt)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說。
目前,“占領華爾街”甚至得到一些華爾街富人的支持。美國智治基金創始人及管理董事埃里克?杰克森便是其一,他對記者說“我也支持抗議者”。據紐約最新的民調,已經有2/3的紐約人支持該運動。
貪婪的野性
詹姆斯?諾特認為,當前的美國經濟是大蕭條以來最極端的時候。持續的高失業率、工資不漲甚至減少的情形已持續數十年。增長的收入落入產權人手中而不是工作人之手,使得民眾對華爾街和其他金融中心的貪婪以及權力的集中感到憤怒。
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最富的10%人群已占全社會收入近50%。危機爆發后,企業裁員,工人長期失業,養老保險、醫療福利隨即下降,中產階層的資產大幅縮水。經濟衰退讓美國的中產階級受到重創,而富人卻很快收復失地并愈發富有。收入不平等正擠壓中產階級,窮人越來越多,分析人士甚至預測,美國有可能產生一批永遠失業的底層民眾。
然而,金融危機的源頭華爾街,不僅沒有受到相應懲罰,反而因“大到不能倒”而得以用納稅人的錢補充其遭受的損失,每年還拿著上百億美元去發紅包。這種行為激怒了普通民眾,也激怒了政治家。
法國智庫蒙田研究中心經濟分析師亞納?德雷耶爾(Iana Dreyer)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金融部門在金融危機中得到政府等大量的救助,但是卻沒有改善其行為,比如現在仍然繼續向高管支付高額獎金。
數據顯示,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證券期貨與投資業”創造了1890億美元的GDP,僅占美國GDP總額的1.3%,但該行業的薪金報酬卻達199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
在20世紀初到1929年大蕭條爆發這段時期,美國也處于收入分配惡化階段。羅斯福新政,尤其是二戰后黃金時期美國實體經濟的復蘇與繁榮,為包括中下層在內的社會階層提供就業機會,使得美國國內的收入分配狀況相對改善。
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美國推行的金融自由化及全球化,美國國內的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美國的財富分配失衡年復一年加劇。
近30年來,美國大企業及基金公司負責人的收入上漲了數倍,而普通工人的收入卻仍然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
除此之外,華爾街的貪婪也鑄造了貧富差距拉大的事實。
只要政府調控或監督稍有松懈,華爾街就會有利用他人資金,炒作金融泡沫,鼓勵投機等行為的發生。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美國政府放松金融監管、長期壓低利率、超發貨幣等背景下,華爾街貪婪的“野性”被充分激發出來,最終釀成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
但金融危機發生不過一年,華爾街的貪婪又故態復萌。華爾街近23家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和證券與商品交易所的員工,獲得近1400億美元的薪酬和獎金。
“尤其是美債危機之后,全球金融體系的病灶更重,人們對這個金融體系的不滿更深。”美國華盛頓戰略研究所的一位分析師對《財經國家周刊》的記者說,“現在金融體系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財富分配的機制,完全脫離了過去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實體經濟效率的金融本質。”
最長的失業危機
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AFL-CIO)總裁理查德?特拉姆卡在9月底華盛頓布魯克林學會召開的“解決美國失業危機”研討會上表示,“美國沒有債務危機,美國面臨的是工作、失業危機。美國的高度繁榮正在破產。” 進入9月,美國失業率繼續維持在9.1%,已經連續3個月保持在此高位。近9%的失業率僅僅是申報失業救濟金人的統計數字。次貸危機以來美國失業率維持在9%以上的時間已經達到29個月,超過二戰后最嚴重的滯漲時期。
官方數據顯示,其中,非洲裔失業率是16.7%,西班牙裔失業率達到11.3%,而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23%。
與此同時,眾多企業以資金困難為由,紛紛再次宣布裁員。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就業數據,8月份紐約州雇主裁員2.2萬人,顯示其經濟和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如果政策制定者、政治精英忽視時下不斷加深的痛苦,公眾將會用一切辦法尋找答案。導致美國政治極化的出現。”特拉姆卡發出警告。
美國的經濟復蘇指標其實是在好轉之中。9月份GDP的增長率為1.0%,好于8月份。“然而,年輕人對現在經濟指標的好轉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自己將來能不能有很好的前景,所以把就業看成是比經濟指標復蘇更重要的問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張志新告訴記者。
荷蘭國際集團(ING)高級經濟學家卡爾斯滕?布爾澤斯基(Carsten.Brzeski)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認為,高失業率以及經濟低增長率使得年輕人和近幾年大學畢業生擔憂他們無法過上和父輩一樣富裕的生活。他認為,目前的經濟危機威脅美國和歐洲邊緣國家至少整整一代人的未來。
白宮附近的自由廣場上,許多示威者向記者表示,普通美國人沒有引起經濟危機,卻要為經濟危機付出巨大代價。“我們曾有一個"美國夢"如果你受過教育、勤奮努力,就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但現在"美國夢"已離我們而去。我們需要就業,而不是削減開支。”
在巨大的收入差距與失業率居高難下的背景下,“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爆發不足為奇。
德雷耶爾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華爾街游行一定程度也反映了游行者對政府不作為、對一個失敗政府的憂慮。“奧巴馬上臺就高喊要改變,國會也說要通過金融監管法案去監管華爾街。為什么政府說到卻做不到呢?這就是讓美國民眾感到失望而要采取行動的地方。”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帕特南對本刊記者說,“目前美國政府的稅收有限,而需要支出的領域很多,高等教育的收費偏高,引起學生不滿。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導致低利率,使得一些靠利率過日子的階層,比如靠房租生活的老年人的收入受到影響。”
美國政府的福利制度也備受詬病。美國百利金融集團亞洲部聯席董事總經理洪澄對本刊記者分析認為,美國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等福利制度養了一大批懶人,導致政府支出不斷增加,美國政府大量借債。高工資、高福利導致了美國產業競爭力下降,致使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產業“空心化”,美國只能靠金融業來刺激經濟增長,這導致了危機的爆發。福利國家是沒有明天的,高工資、高福利的危害尤其嚴重。他認為,美國的最低保障制度覆蓋面要廣,保障金額要低一些,政府應該把大量資金用于就業培訓,而不是將其直接用于發放救濟金。
全球資本主義的問題
對于“占領華爾街”全球蔓延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基本上反映出西方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即“金權”控制政府后形成的實際上的金融獨裁。金融危機中,受到最大傷害的是民眾,他們在金融危機中損失了大量財富,并受到長期失業的折磨,而作為真正肇事者的金融集團在此過程中并未受到懲罰。
“此次"占領華爾街"運動反映了過去一段時期全球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總編輯竇含章說。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認為,自由資本主義國家的創新發展代價一直由發展中國家承擔,近年不少國家抵制風險轉移,發達國家本國百姓不得不承受一些代價。在此發展模式下,一些發達國家呈現的一個明顯變化就是中產階級群體大面積坍塌,導致紡錘形的社會結構變成M型,社會對立情緒容易不斷積累。
具體思考“占領華爾街”蔓延至歐洲的原因,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曲兵對記者分析認為,歐洲時下情況與美國類似,即國家債務負擔大,債務纏身的國家推行財政緊縮,導致老百姓生活質量受到很大影響。歐洲人也產生了美國人相同的想法,即銀行家是罪魁禍首,危機卻轉嫁到自己頭上,因此也要表達其不滿。
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倫敦城,倫敦證交所也受到與華爾街同樣的“禮遇”。15日當天,倫敦參加反金融機構示威約有6000人,表達民眾對貪婪銀行家的不滿。
倫敦證交所及大銀行高管收入非常高,其薪酬結構一般是固定收入以及利潤,還有分紅。盡管遭遇金融危機,證交所、銀行高管的收入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雖然英國政府近兩年向其施加壓力,要求其加大分紅的披露力度,同時對其征稅。盡管如此,民眾依舊對其不滿意。
當前英國民眾的生活壓力仍然很大。據英國金融研究所發布的報告稱,“英國百姓收入銳減,今后兩年內仍然會下降。”
和美國不同的是,英國把減赤字作為頭等大事來辦,然而其經濟受拖累不完全是債務因素。英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較大,其經濟發展又依賴對外貿易,沒有太多實業經濟的支撐。
緩慢經濟增長正深深影響英國就業市場。
英國的失業率目前是8.1%,失業人數在今年8月增長至250萬,超過經濟學家預期,達17年來最高,創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新高。
曲兵認為,“倫敦這樣的活動不會取得具體、實實在在的效果。去年秋天、冬天到現在,英國有很多場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包括學生抗議政府增加學費等,但都未讓政府讓步,政府現在態度仍然強硬,即堅持緊縮政策。”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所長倪峰對本刊記者表示,由于大的背景都是失業率高企,這在短期內不可能得到解決,因此“占領華爾街”的活動才剛剛開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戰略管理博士、智治基金創始人與管理董事埃里克?杰克森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對倪峰觀點表示認同:“美國當下僅僅處在10年復蘇過程的第3年。未來2~3年,美國民眾的不滿將會更加強烈。”
亞納?德雷耶爾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抗議行為表達了大眾深切的焦慮,必須被認真對待,特別是他們不屬于極右翼也不屬于極左翼政黨,因此表達了基本的民眾的關注。然而,他們沒有明確的組織,沒有行動和政策綱領。如果危機持續時間過長的話,部分成員可能會走向極端化或者有暴力傾向,從而破壞社會的穩定。
興衰史上的一筆
詹姆斯?諾特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占領華爾街”運動,雖然不會直接影響美國的經濟和金融機構、銀行家們的利益,但是會迫使他們做出某些反應。他認為,如果銀行家因抗議者的批評聲而良心受到震動,華爾街的公司或許有可能在今年年底不再向其員工發放大筆的年終獎金。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的助理研究員張志新看來,“占領華爾街”,將督促美國政府盡快實施去年國會通過的金融監管法案,過去美聯儲主要監管銀行,沒有把AIG、“兩房”監管劃在內,金融監管法案出臺后,則將這些大的機構都包含在內。
另外,在此次運動感召下,美國采取的措施可能會為歐洲起示范效應。加強對銀行的監管,將會變為全球性的趨勢。目前,英國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歐洲其他國家也會出臺相關法律。
不過,接受本刊記者采訪的專家多數認為,從目前看,“占領華爾街”還難以改變華爾街根深蒂固的貪婪,對資本主義金融制度的改變,作用也極為有限。
錢立偉分析認為,美國華爾街的大多數投行、銀行家對“占領華爾街”不會很在乎。因為他們的薪水是事先簽好合同的,市場好,則紅利多發,因此“占領華爾街”運動對其報酬影響不大。
錢立偉說,“占領華爾街”主要還是對政客的沖擊。特別是美國明年大選,民主、共和兩黨可能會打這張牌。
張志新認為,奧巴馬2008年競選期間已經提出加強對華爾街的監管、對金融寡頭的限制措施,懷揣著改變華盛頓的夢想。但結果并沒有改變華盛頓,反而華盛頓改變了他。即使其再次當選,體現的也是美國金融團體的利益,很難從根本上改變此現狀。
盡管最終的直接成效可能不會太顯著,但“占領華爾街”還是將在美國金融資本主義興衰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因為這一運動反映了美國社會的呼聲,即始于上世紀80年代的經濟自由化與全球化并未給美國中下層乃至中間階層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占領華爾街”運動將推動美國執政者反思以往政策,對未來美國政策取向將產生持續影響。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龐勇、張舵、盧國強、李江濤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