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主要內容來自某轉貼,原始帖不詳。為便于閱讀和理解,本網友對部分措辭和表達進行了少量修改,并將原文中的英文換為相應的中文。
一、美元和美國債的工作原理
美元是以美國政府用未來的稅收為擔保的國債作為抵押,由私人銀行美聯儲發行的紙幣。美國國債由政府提出,白宮和國會審議批準,不但批準擔保,而且批準政府如何使用借來的美元。
除了美國本土50州,美國的海外屬地(波多黎各、北馬里亞納群島、維爾京群島、美屬薩摩亞、關島等)也流通美元。薩爾瓦多、厄瓜多爾、馬紹爾群島(美前海外殖民地、美大規模核試驗基地,后被允許“獨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帕勞之類的撮邇小國沒有本國貨幣,只用美元。此外,還有把那么和東帝汶這樣直接流通美元的同時搭順風車發行本國輔幣的國家。對于上述這些直接流通美元的國家和地區,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美土”,如有必要,美聯儲或美國政府可以將它們直接買下來。
由于美元具有“唯一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赤字財政是美國政府的戰略政策,其工作原理是:
1)政府發行國債換得所需的美元;
2)美聯儲通過在國債市場拋售或買進國債來宏觀調節美元紙幣的流通量,這是僅次于通過調控利率的貨幣政策手段。
從戰略的角度看,流通到美國國外的美元,最終必須要回流美國(以下有專門解釋)。
有人要問:難道美元和美國國債都是隨便印刷的?
答:確實如此,美元和美國國債的確是隨便印刷的。
有人要問:難道美元和美國國債的發行量沒有一個限度,想發多少就發多少?
答:發行量確實有一個限度的,不能想發多少就發多少。但是,發行量應該限制在多少?這個數量是以美國資本家的利益來衡量的。
美元具有“唯一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完全是以美國超強的軍事、金融和科技為后盾的。美元的這個地位,與所謂美國國債占GDP的比例、所謂美國的主權信用風險、所謂美元通脹貶值率、所謂美國的黃金持有量占世界的比率等等這些指標統統都是沒有聯系的。
就說美國的軍力吧。美國軍力在1985年占世界總軍力比例的55%(后來好像就沒統計了,若有且有人知道的話,請給出新的數據)。也就是說,1985年美國軍力與其他國家總軍力的比是55比45。前蘇聯1992年解體之后,這個比例逐年更高,現在近三十年過去了,應該是什么樣子?
為了維護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不但強力打擊所謂“社會主義國家”,還對所謂的“盟國”也嚴加控制,甚至對同文同種的“特殊關系”的英國進行金融戰和戰略武器控制。現在英國的核導彈都是美國制造的,沒有美國的允許,英國既沒有核戰的能力,也沒有核戰備升級的能力。不知情的請看看《艾森豪威爾傳記》。二戰期間,美國提供盟軍100%的汽油、90%的食品、90%的軍火和70%的戰斗人員,艾森豪威爾還得在馬歇爾的指導下忍辱負重地與歐洲和非洲戰區傲慢的英國盟友痛苦地妥協和周旋。現在,一切都倒過來了:輪到英國人向美國資本家點頭哈腰了。
二、海外美元回流方式
先簡單說說為什么各國必須要得到美元。
世界上的能源、武器和糧食等等重要資源,都是控制在美國手上的。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在美國手上”并不是指美國把這些資源搬到自己家里去只供自己用,而是美國有能力決定誰能夠得到這些資源和得到這些資源需要付出的代價。例如,美國軍事占領伊拉克之后,并沒有自己開采伊拉克石油,但是它有權決定誰能獲得這些石油的開采權,雖然名義上是由伊拉克的傀儡政權以“國際招標”的形式來行使這個決定權的。
對這些資源的控制方式大致上分三類:
1)壟斷供應:能源和糧食的供應量;
2)壟斷價格:能源、軍火和糧食的定價權;
3)創造需求:主要是創造軍火方面的需求,具體方法是定期在世界各地制造緊張局勢和挑起戰爭,一方面有利于高價賣軍火,另一方面選擇適當時機派駐美軍“保護”以便徹底控制某些地區。
既然事關各國的國計民生的這些資源被牢牢控制在美國政府手中,各國要獲得這些資源,就必須用自己國民的血汗來換取美元紙幣,然后再用美元紙幣去購買這些資源。
打個通俗的比方:某村只有一口水井,被村長控制了。這意思并不是說村長把井水都弄到自己家里去只許自己家的人喝水,而是全村的人要打水都得先找村長購買“購水批條”,然后才能按照“購水批條”上的數目得到水。至于各家獲得“購水批條”需要付出的代價,主要取決于各家的實力,并沒有統一的“市場價格”。這里的“購水批條”就相當于美國發行的美元。
這里就可以看到為什么美元必須要回流的道理了。如果在美國國外的美元不回流,世界其它各國就不會“可持續”地受美國剝削。只有各國的美元花完了,他們才會被迫再接著生產美國所需的商品,拿來從美國政府手里換取美元紙幣,再用來買他們必須的控制在美國手中的能源、武器和糧食等等。所以,美元不但要回流,還要以對美國最有利的高質量方式回流。
美元回流方式主要有下面三種。
1.海外流通,永遠不回美國
二戰之后,馬歇爾計劃使得在歐洲流通了大量的美元,這些在歐洲流通的美元后來被稱為“歐洲美元”即“European Dollar”。在英語里,“European Dollar”這個詞與后來歐盟搞出的“歐元”正好是同一個意思。所以,歐盟搞出“歐元”之后,英文名稱不能叫“European Dollar”,只好發明了一個新詞“Euro”。
上面說的馬歇爾計劃導致的這些“歐洲美元”永遠在歐洲流通,永遠不回流到美國。撮邇小國們作為貨幣流通所需要的美元也永遠不回美國。拉美、非洲、中國、東南亞等各國貪官放在家里的美元紙幣,估計回流美國的概率也不大。這些都是美國無功受祿的、不用兌現的債務,不過總比例不大。
2.購買美國國債白條
這是美元的主要回流方式。外國人和外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所花費的本金是永遠不會被兌現返還的。購買美國國債的唯一好處是:在美國不強行耍賴的情況下,美國政府會按時發放國債的利息。
但是,由于美國政府實行的是赤字財政,美國政府的凈財政收入永遠是負數,所以美國國債的利息的來源并不是美國政府的凈財政收入,而是連續地發新債印新美元來還舊債的利息。舊債的本金是永遠不會歸還的。
不僅本金拿不到,由于美聯儲實行的階段性的通脹政策,國債利息永遠低于通脹率,國債的利息永遠也不能抵御通脹,所以就連利息也是絕對貶值的。
而且,拿到手的這些利息,必須全部用來購買新的美國國債,也就是所謂的“賬面轉帳”,仍然是永遠不兌現的。為什么不能兌現呢?因為如果真的要兌現,這么多的美元跑出來要在美國買東西,美國哪里有那么多東西拿來賣?況且,美國的核心價值資產,比如美國的產業鏈、美國重要的公司、高新科學技術、金融機構、自然資源等等,都是美國法律不允許對外出售的,而且有嚴格的法律程序和監控機制。所以,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越大,能夠兌現的比例越低,相應的“白條率”就越高。中等規模的美國國債差不多就是白條,不過還有一點零頭可以兌現,并不完全是白條。中日兩國持有的天量規模的國債,那就是100%的白條。
歷史上的西班牙帝國和大英帝國都是用債權方式來統治殖民地的帝國。而美國政府則是以債務方式來統治并剝削世界的帝國,這是一種全新的統治和剝削模式。只要外國的央行必須用國民的血汗換得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就永遠是“美國的債務,外國的問題”,美國不用其對財政政策承擔任何責任。
3.購買美元計價的石油、糧食、軍火和高附加值科技產品
這是美元的次要回流方式,是美國日常軍事、政治和外交政策的基石和目的,也是美國高科技生產力和國際結構性優勢的具體體現。這種回流方式是美元海量新印刷后,必須想辦法吸收回來的原因和方式。大幅提高石油價格是一種方式(稱為“石油本位”),還有一種是目前嚴重受挫的碳美元本位。
三、兩房債券的工作原理
兩房作為最大規模的擁有政府信用的公司,有“第二美聯儲”之稱,是美國政府背書的、最大規模的、基于美國房屋借貸執行二次增發美元的金融機構。
與根本不能兌現的國債債息不一樣,兩房債息是實打實的美元,盡管也可能是美聯儲為救火而直接印的廢紙,但是它確實是經常項目的負擔,也就是真正必須承擔的債務。兩房只要不破產,就必須有現金流來支付既定的債息,無論它們的債券在債市多么的不值錢。
次貸危機發生后,兩房的現金流出現了困難,這一直是美國政府的負擔。由于美聯儲沖銷了美國銀行所持的該類債券壞賬,這現金流的保持就只會對中、日和歐盟這些冤大頭有好處。所以,美國去年曾想破產兩房,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現在,此種論調暫時銷聲匿跡了。并不是美國做不了,也不是美國不想做,而是幕后交易達成了。一種可能的幕后方案是:該債息被收到后必須無條件用于購買美國國債。這樣,美國就等于從左口袋放到了右口袋,還博得了“守信譽”的好名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