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玻埃保蹦晔侨蚪洕鷱吞K的關鍵一年,也是中國“十二五”開局之年。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同時農業安全也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近期國際游資紛紛進入到我國,大量滲透到農業產業的各個鏈節,對我國產生新的威脅,國務院參事、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志仁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呼吁要高度認識國外資金對我國農業安全的沖擊,高度重視農業安全問題,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的安全系數。
我國農業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12月21—22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連續第八年鎖定“三農”問題。你經常到全國各地調研,非常熟悉我國農業發展情況,你認為我國農業現在面臨什么形勢?
劉志仁:從最近十年的走勢來看,國外對我國農業的影響面越來越寬,沖擊越來越大,留給我們的隱患越來越多。從產業方面看,大豆和榨油產業已經陷入十分危急的境地。另外,種子、大麥、肥料、棉花、羊毛以及乳制品等產業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農業和農產品開放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由于開放,我們要引進大量的作物、畜牧品種,特別是最近幾年的一些轉基因作物,使得大量國外作物和牲畜疫病也跟著進來了,這樣很危險。2010年,外資企業或外資控股企業大量進入到農業和農村,本來有很多企業和農業沒有一點兒關系,但也在中國搞養豬、種菜以及農產品加工等等,這個情況在全國各地大量存在。另外還有一個趨勢,一些外資企業到農村大面積租用農民的承包地,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我們通過最近的一些調查感覺到,這方面形勢越來越嚴峻,如果不及時采取一些措施的話,恐怕這種情況將來會泛濫起來,將直接沖擊到我國的農業安全。我一直認為,在諸多的國家安全中,農業安全是重中之重。
要高度認識國外對我國農業安全的沖擊
中國經濟時報:國外的沖擊究竟到了何種程度?
劉志仁:從案例來講,比如大豆是廣為議論的產業,最近十年間,我們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我國的大豆生產卻一直是直線下降的趨勢。大豆原產是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一直是純出口國,目前已經變成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純進口國,2009年的進口量已經達到了4255萬噸。現在,在主要的糧食作物中,大豆的自給率是最低的,僅僅才31%,也就是說有69%的大豆要依靠國外進口,這種情況很可怕。另外從食用油來看也是這樣的,本世紀初,全國還有1000多家榨油企業,后來經過整合重組,僅剩90余家了。這90多家榨油企業中有64家是外資控股或者參股的企業,64家企業的產能占我國市場份額的85%,如果市場上植物油漲價,我們要想調控基本上沒辦法。
中國經濟時報:對,外資說了算。
劉志仁:這是一個特別特殊的例子,也是一個很大的教訓,這種情況下產業安全就沒保障了。
第二個比較重大的是棉花產業,實際上中國也是產棉大國,有出口也有進口,但是最近幾年進口是逐年增加的。由于國際市場不穩定,所以導致我們棉花價格波動很大。我有一個大致的測算,從1999年到2008年這十年間,平均收購價的價格波動幅度超過20%的有7年,超過30%的有3年。由于進口價格波動大,導致棉農種植棉花的收益直線下降,從2003年每畝純收益467元,降到2008年的142元。我們國家有幾千萬棉農,在很多地方比如新疆,棉花都是個大產業,這樣繼續下去危險性很大。
此外,還有受到沖擊的還有羊毛產業、木材產業和肥料產業,這些產業對海外依存度都在不斷提高。
綜合看,上述這些受到沖擊的產業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產業。從農業安全角度而言,我們國內本身就有很多不利因素,包括自然環境、氣候、市場等這些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如果再疊加上國際上的因素,也就是說國際國內兩個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這個問題就大了。
我認為如果不立即重視、加緊解決這個問題,必將對中國農業安全產生更大的威脅。這個問題的影響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第一,由于國外企業對我們的沖擊,使得我們一些農產品的產業自給率不斷下降,對海外的依存度不斷提高,這就使得我們將來的一些產品特別是重要產品就要受制于人。
第二,國外企業進入國內后逐步控制了市場,使得我國政府調控市場的手段和能力大大下降,食用油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第三,影響農民的收入。因為農民除了外出打工收入以外,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于農產品。但這些主要農產品都受到了沖擊以后,農民增加收入就很困難了。另外,我國沿海地區,有很多農民專門以生產農產品出口謀生,一旦產業受到沖擊,我們的出口也將受到一些打擊,就是國外用技術壁壘來打壓我們,所以這樣就造成對我國農民收入影響很大。
第四,會有大量的國外疫病進入到中國。病蟲害也好,家畜疫病也好,已經在一些國家產生特別惡劣的影響,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如果我們再不重視這件事,可能以后影響就會逐步顯現。
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的安全系數刻不容緩
中國經濟時報:我國農業面臨的安全形勢如此嚴峻,那么下一步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應對?
劉志仁:因為農業安全有一個系數的概念,比如從糧食安全來講,水稻自給率達99%左右,玉米、小麥也基本是這樣的自給率,但是有一些品種的安全系數是下降的,大豆是明顯的例子。如果安全系數繼續下滑的話,必然對中國農業產生不可估量的沖擊;如果不采取積極、主動、有效的措施,不僅將大大抵消中央惠農政策的效應,也必將進一步降低我國農業的安全系數,從而影響我們整個國家的發展。
現在不要只看到鶯歌燕舞的這一面,同時還要看到有很多的影響、有很多的沖擊,在這方面要立即采取一些積極、主動、有效的措施。所以我考慮了以下幾條建議:
第一,要提高對這個問題嚴峻形勢的認識。現在無論從國家層面、地方層面,還是從研究層面、研究開發層面、老百姓層面,都要認識到這個問題。
第二,要重新審視對外農業開放度。開放農產品市場,允許外資外企大量進入,本身就是個雙刃劍,有利同時也有弊,所以現在就要立即開始研究詳實的趨利避害政策,應該根據形勢的變化重新審視農業的對外開放度,在一些重要的產業,特別是涉及到國計民生的一些產業,必須要把握住度,必須要掌握我們的主動權,決不能受制于人。
第三,要提高保護我國農業的意識。這一點過去提的比較少。
中國經濟時報:保護農業,您這是第一次提出來的。
劉志仁:對,要大力保護農業。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由農產品嚴重短缺的國家變成了農業大國,但是離農業強國還有很大差距。表現為我們有很多的產業還比較脆弱,所以要不斷在國家惠農政策中,加大保護農業的力度;要認真研究借鑒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保護本國農業的經驗,提高保護本國農業的意識;制定保護農業的制度,采取保護農業的政策,并把這些內容納入“十二五”的規劃之中。
第四,在國際談判和國際農產品貿易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貿易談判要把保護農業作為重點,不能輕易把農業作為政治和外交的籌碼拋出去。
第五,要不斷提高我們農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既然外資對我們沖擊這么大,我們就要更加自覺地加快速度來提高創新能力。
第六,要提高外資外企進入主要農業市場的門檻。最近國際游資猖狂,所以我們就要提高門檻,不能讓其輕輕松松進來。
第七,要密切跟蹤國際市場,千方百計減緩國際市場對國內的傳導效應?,F在國際市場上一些信息包括價格信息、供求信息等對國內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我們要密切跟蹤國際市場,要有預警的意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