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們真的是為中國私企老板鳴鑼開道嗎?
從2009年初開始,中國主流們開始了一輪新的圍剿國有經濟的戰役,主將們包括所謂體制內學者以及各部門研究機構的頭腦們,參與者包括兩屆兩會的相當多代表們。這場戰役的口號是 “國企的行業壟斷阻撓了深入市場化和民營資本的出路”以及“國企壟斷利潤造成行業收入差距過大,導致收入分配不公”,切入點是“出現了國進民退”,戰役的成果是國務院出臺新的鼓勵私營經濟新36條的出臺。總體來講,主流們斬獲無數,大獲全勝。
表面看,主流們全部理由都是圍繞為中國私營企業主的利益來說話。國企壟斷行業侵占了私企發展空間,國企壟斷侵占了私企發展的資源和市場,國企利用壟斷利潤給職工過高工資福利造成私企職工工資福利難以提高。也就是說,只有消減國有經濟才能給中國私營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資源空間,使中國通過私營經濟的高速發展來使中國走上健康的,真正的市場經濟體系,從而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開辟道路。
貧道曾經發了很多帖子來戳穿主流們的謊言,指出主流們的主張本身是嚴重違憲的。今天,貧道再次戳穿一個假象,也就是主流們這樣做究竟是為了誰,是否只是為了私營企業主的利益,或者假如實現了國退私進,中國私營經濟真的就有了發展空間嗎?
從中國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中期兩次大規模國退私進情況看,每次國有經濟的退縮,并沒有給中國私營經濟以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是給了外資更多的發展空間。國有經濟退縮多少,外國資本增加多少,那個行業利潤最高,那個行業外資進入最多。到這次國退私進前,外資已經基本控制了大部分“競爭行業”。私營經濟主要市場和資源的競爭對手并不是國企,而是外企。因此這次國退私進,無非是為外資進一步控制中國經濟開辟道路而已。換句話說,主流們這次成功的促成了“國退私進”政策的實施,最終結局只能是“國退外進”。站在主流背后的主要不是國內私人資本,而是外國資本。
2000年到2007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占總產值份額從44.4%下降到29.5%,減少14.9個百分點。同期私營企業總產值份額從9.2%增加到23.2%,增加14個百分點。外資及港澳臺企業從28.5%增加到31.5%。增加了3個百分點。看起來私企增加份額速度大于外資企業,但由于外資企業份額大,這期間私企僅僅增加88803億元總產值,而外資及港澳臺企業增加了104165億元,高出私企一萬多億。國企退出部分侵入最大的部分依然是外企。
由于我國統計口徑中缺少股份制企業中各種資本比重,占總產值份額15%左右的外資、私企控股企業無法區分。而且國有控股(最大股東)中其他經濟成分比重也不清楚。不好進行分析。
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是,國企在2007年前后已經主要集中在煙草、石化、水電熱生產供應、交通設備制造等行業,在一般競爭行業中比重已經很低,建筑、房地產等主要是私營和外企,第三產業中除了金融、郵電和鐵路、航運外主要是外企和私企。也就是說,大部分競爭性行業中只有兩個競爭者:外企和私企。國企與他們根本不在一個行業中。隔行如隔山,井水不犯河水,不同行業面對不同的市場,需要不同的資源,國企怎么會與私企形成競爭并擠占私企的資源和市場呢?這不是說“外行”話么?實際上所有私企老板都清楚,與他們形成競爭并總是把自己打敗的主要是外企。
競爭力來自很多方面,行業壟斷地位是非常重要指標。到2007年前,我國競爭性行業中外資占據行業前幾名的行業已經占大多數。
根據高粱在《外資在華并購與國家經濟安全形勢》[1]一文中研究:
全國4大年產8萬噸以上的洗衣粉企業中3家是外資。國內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基本消失。美國寶潔系品牌占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在化妝品領域,130多家外企占有40%銷售額和80%以上的利潤(2005)。
13家最大的醫藥企業大多被外商控股。
國內原有9大碳酸型飲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收編,外資飲料已經占領我國飲料市場70%以上的份額。
至2006年,60多家大中型啤酒企業已全部引進外資或與外商辦合資企業。全球知名啤酒商SAB、AB、英博、嘉士伯等已占領中國50%以上市場份額。美國已成為青啤大股東,并控股武漢中德、武漢百威、哈爾濱等啤酒公司,威脅國內最大啤酒商燕京。
肉制品:高盛已擁有國內第一雙匯,同時持有雨潤集團13%股權,占行業主導地位。
小五金:我國最大的生產壓力鍋企業蘇泊爾已被法國SEB收購。
干電池: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堿性電池生產商南孚電池,外資控股72%。
感光材料:1998柯達與中國政府訂“全行業收購協議”,柯達并購除樂凱的6家國內感光材料廠。2003年柯達最終收購樂凱20%股份,柯達占領中國膠卷市場50%以上。
自行車:原15大品牌被外商控股8家,現合資整車廠50多家,產量占全國2/3。
電梯:最大的五家均為外商控股,占全國產量80%以上。
玻璃:前5大龍頭企業全部被外商參股后并購
水泥:中國前5大水泥企業,除浙江三獅外,其他4家均不同程度外資持(控)股。
橡膠:1993年以來,國家定點重點輪胎(年產100萬套以上)企業陸續被外資控股。外商控股企業產能占全國2/3以上。
在裝備行業中,包括軸承、電機、工程機械、工業鍋爐、變壓器、農機、低壓電器等外商也占據很多龍頭企業。
據商務部《 2004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行業中,跨國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己占據國內1/3以上的市場份額。目前,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都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控制權。
外資在多數競爭性行業中占據龍頭地位,并多數占據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額,這才是私企面臨的國內市場和資源約束問題的關鍵。
尤其嚴重的是,中國大型超市的80%是外資企業[2]。零售行業是商品的最終出口,大型超市由外商控制,對外國品牌的商品往往不收所謂“站位費”等費用,但對中國品牌就加收這些名目。而且外國品牌往往擺在明顯位置。很多中國品牌生產者都在抱怨這些問題。出口終端的競爭,基本是外企和外國品牌與私企和中國品牌在廝殺。
從商業發展歷史看,一個大型超市開門,周邊半徑 2公里 內的小商店很難存活。80%大型超市是外資,對中國私營小商業沖擊是致命的。據“中國寧波網”報道:“據工商部門最新統計,在剛過去的2009年,在我市內資企業注(吊)銷企業同比減少的情況下,注(吊)銷個體工商戶43994戶,同比增長了3.9%。而在其中被注銷的28000多個體戶中(被吊銷個體戶暫無法分行業分類統計),零售業就占到了16000多家,所占比例達到了58%——這一比例較2008年又增加了2個多百分點。”究其原因,記者調查發現主要與麥德龍等國外大型超市不斷開張有關。[4]超市是商業業態發展的方向,外企大型超市占據龍頭老大并占有絕對份額,對主要是私企的零售業來說意味著災難。
最讓人擔憂的是,各地以引進世界500強超市的興趣不減。在各地媒體“世界500強企業進軍開封 大潤發大型綜合超市落戶鼓樓區”、“世界500強企業韓國樂天超市簽約落戶天津北辰區”、“世界500強家樂福‘入住’合肥”……的歡呼聲中,中國新型零售業體系可能最終將被外資瓜分。
外企占據各行業龍頭的路徑,大多數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開始的“國退民進”和企業改制中通過收購國企完成的。從龍頭行業看,九十年代末以來并沒有“國退民進”,而是“國退外進”。由于外資擁有雄厚資本(其中相當部分是有金融企業出面先收購然后轉給實業公司的,如雙匯、南孚電池),繼續嚷嚷國企從所謂壟斷性行業中退出,結局無無非是再刮一次“國退外進”風潮而已。
其實,如果真的愿意深入企業進行調查,大部分私企老板感到的競爭壓力首先來自外資、外企和外國品牌,其次是部分官員利用權力創辦的私企,抱怨國企占據市場和資源擠壓他們生存的情況很少。無論從數據看還是從企業實際感受看,都說明國外資本是中國私企最主要的競爭者。一些人批判“國進民退” 看起來是在為中國私企說話,但由于掩蓋了基本事實,其實是在為外企說話。
目前統計口徑中所謂外企和港澳臺企業,都是指直接投資項目,外商并購控股企業是沒計算的。而進入新世紀以來,所謂外商對華投資的主要流向已經從直接建廠轉變為并購中國企業了。從1995年到2003年,外商直接投資中用以并購中國企業的資本占總金額的比重始終在4-7%之間徘徊。2004年猛增到57.4%,2005年又高增到64.5%,至今一直在50%以上高位徘徊。很多人并沒注意到這次關于私企發展36條中關于加快國企出讓股份這一條。目前剩余國企都是大型企業,出讓股份能給誰呢?名氣大,資本雄厚,牌子硬朗的世界500強自然是各地政府的首選。重慶啤酒出讓給虧損企業的香港嘉士伯就是典型例子。
因為真正的競爭力是占據行業龍頭地位。改革初期港澳臺等小企業進入中國發財的局面已經不存在了。世界五百強進來占據行業龍頭地位就基本控制行業走向了。今后會出現一個國企賣股份,外資買股份的高潮,屆時就知道這36條的厲害了。
因此,貧道看,目前主流們看起來是為私企開路,實際是為外資控制中國經濟開路。主流們干的并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活兒,干的是“買辦”的活兒,內奸的活兒!
等到中國所有行業龍頭企業基本都是外企,到時候中國的私企老板都“笑”了!
[1]高 梁:《外資在華并購與國家經濟安全形勢》《高粱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B8%DF%C1%BA
[3] 作者與國內僅存的廣西“三七牙膏”中部銷售經理交談中,她抱怨這個問題并認為這使他們產品競爭力下降。
[4] 《農村小店遭大型超市合圍命運堪憂》《中國寧波網》 2010年1月27日 http://nongye.sina.com.cn/xf/20100127/15338941.s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