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新聞,有個留學生在10月27日使用密歇根大學學生證,以及其他證明他在密歇根安阿伯居住的文件登記投票,并簽署了表明自己是美國公民的文件。他的選票也被投入統計器。
但這名留學生并不是美國公民,他只是在美國合法居住,所以他是沒有投票權的。
這件事情最離譜的是,這名留學生是自己投票后,于當天晚些時候自己聯系當地辦事員,要求取回選票,結果就被抓了,要不然這事情還不會曝光。
這個事情被爆出來后,說明當前美國一些州對選民的身份核實是流于形式。
而且據報道,消息人士稱,男子投下的選票預計仍會被計票,原因是選票一旦進入統計器,選舉官員就無法將之取回。這種安排是為了防止有人能追查到選票是哪個選民投下。
長期以來,共和黨一直指責大量的“非公民投票”現象。
這次新聞,算是實錘了一件事情,就是沒有投票權的人,在美國是有可能進行投票,因為美國當前缺乏有效的身份核實。
其實,過去幾十年,美國兩黨一直在圍繞著“投票權”在進行激烈博弈。
大致上來說,共和黨方面一直在給投票設置門檻,要求對投票進行嚴格的身份核實。
而民主黨方面一直在給投票降低門檻,認為提高投票門檻,進行嚴格的身份核實,是對少數族裔的歧視,民主黨理由是少數族裔很多受教育水平不高,如果進行嚴格身份核實,很多少數族裔怕麻煩就會選擇不投票。
所以,民主黨是一直通過降低投票門檻,來提高少數族裔的投票率。
包括近幾年,民主黨力推的郵寄選票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可以來看一下,美國歷史上,兩黨圍繞著投票權的博弈。
(1)博弈歷史
美國剛建國的時候,是由各州自行決定誰有資格參加選舉,所以在美國建國初期,各州立法機構是把投票權限制在擁有財產的白人男性,一些州還會在投票的時候設立宗教測試,確保只有基督教男性才有投票權。
南北戰爭之后,美國全面廢奴,國會就通過了《第十五修正案》,規定人們不能因為種族而被剝奪投票權,這個修正案在1870年得到各州批準。
但實際上,這個法案在近一百年的時間里,是完全沒有得到有效執行,黑人在美國仍然是沒有投票權。
因為各州還會設置人頭稅來阻止黑人參與投票,所謂人頭稅,就是選民得付錢才能投票,這使得收入較低的黑人,自然沒有動力去參與投票。
而且,在1920年之前,美國的女性是一直沒有投票權。
1920年,美國通過《第十九修正案》,美國女性才獲得了投票權。
然后上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高漲,這其中爭取黑人的投票權,就成了重中之重。
1962年,美國通過《第24修正案》,兩年后各州批準。在 1966 年的一起案件中,最高法院裁定,在任何美國選舉中征收人頭稅都是違憲的。
1965年,美國通過了《投票權法案》,該法案禁止各州一直用于限制非裔美國人的各項政策和措施。
這也是美國選舉版圖的一次重大變革。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就是民主黨極力推動的。
在南北戰爭之前,民主黨是代表保守勢力,代表南方種植園利益,反對廢奴。
而共和黨則代表北方資產階級,代表工業革命利益,主張廢奴,是左翼。
在南北戰爭后,共和黨對南方施行了數十年的軍事管制,過程也是比較血腥的。后來美國人可能覺得這個名詞不太雅觀,改成了軍事重建,后面又改成了第一次重建法案。
結果,1860年之后,民主黨長期在野,共和黨一家獨大,直到一戰爆發前的歐洲移民潮,才讓民主黨看到翻身的機會。
而當時猶太資本在歐洲的影響力極大,有大量猶太人也隨著歐洲移民潮,在一戰前移民到美國。
這個過程里,攜帶大量財富到美國的猶太資本,自然是需要找到當地一些人進行合作。而當時急于重回歷史舞臺的民主黨,就跟這些猶太資本一拍即合,于是這些猶太資本就寄居到民主黨。
獲得了這些猶太資本海量資金扶持的民主黨,開始一掃被共和黨長期壓制的態勢。并且大量從歐洲移民過來的人口,也成為民主黨全力爭取的對象。
于是,在南北戰爭爆發前,還主張蓄奴的民主黨,搖身一變成為移民代言人,民主黨也就從右翼變成了左翼。
在這樣對立下,美國本土資本自然就集中支持共和黨,而共和黨也從左翼變成右翼,成了保守派,代表美國本土資本。
這個格局,就延續至今。
1929年大蕭條,重創了美國,民眾將金融危機歸咎于共和黨的總統胡佛,而這就給了民主黨上位的機會。
于是,1932年民主黨人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并且羅斯福通過二戰的影響力,連續當了4屆美國總統,是美國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總統。
而羅斯福任內,也完成了民主黨的崛起,猶太人也是在羅斯福當選總統期間,才開始大量參與美國的政界,跨入美國精英階層。
羅斯福能帶領美國走出大蕭條泥潭,不單單只是靠羅斯福新政,更關鍵是有猶太資本的鼎力支持。
當時猶太人和民主黨結成“自由派聯盟”,猶太人不遺余力幫助羅斯福新政的實施,猶太富豪利用龐大的財力,去幫助羅斯福新政走出大蕭條泥潭。
作為回報,羅斯福任內將大量猶太精英安排進美國領導階層,在羅斯福長達12年的總統任期里,羅斯福任命的最高級別官員,有15%是猶太人。
1939年,羅斯福還提名一名猶太裔成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猶太裔最高法院大法官。
(2)降低投票門檻
二戰后,雖然民主黨已經完成崛起,但代表第二代移民利益的民主黨,迫切需要通過擴大美國的投票權范圍,來鞏固自身地位。
所以,民主黨才發動黑人民權運動,把自身標榜為代表少數族裔、代表移民的標簽,通過擴大移民的投票權,來鞏固自身基本盤。
所以,1964年《投票權法案》通過后,美國兩黨輪換的格局,才徹底奠定,兩黨都有各自的基本盤選民。
嘗到甜頭的民主黨,自然不遺余力的去推動降低投票門檻。
1971年,美國又通過了《第26修正案》,禁止各州以年齡為由拒絕任何18歲及以上的人投票,在此之前,美國各州通常把投票年齡限制在21歲及以上。
1975年,美國在《投票權法案》中增加了新條款,要求有大量英語水平有限或完全不熟練的選民的轄區提供其他語言的投票材料,并在投票站提供多語言協助。
1982年,美國國會再度補充條款,要求各州采取措施,讓老年人和殘疾人更方便地投票。
1993年,美國通過很關鍵的《全國選民登記法》,該法案又被稱為“機動選民法”,該法案要求各州允許公民在申請駕駛執照時登記投票。該法還要求各州提供郵寄登記,并允許人們在提供公共援助的辦公室登記投票。
這個法案大大降低了美國選民的登記門檻,該法案實施的第一年,超過3000萬人通過該法提供的方式完成了選民登記申請或更新了登記信息。
而民主黨是降低美國選民投票門檻的主要獲益者,并且隨著美國移民數量越來越多,民主黨的基本盤越來越龐大,共和黨方面開始坐不住了。
因為按照移民大量涌入的趨勢看,美國的少數族裔變成多數族裔,只是時間問題,美國白人反倒會成為少數族裔。
所以,特朗普陣營一直有這么一個宣傳敘事說法稱,如果特朗普這次落選,這將是共和黨最后一次美國大選。
其實在10年前,共和黨也意識到,不斷降低投票門檻,會讓自己越來越不利,所以共和黨也有過反擊。
2013年,北卡羅來納州通過一項選民身份識別法案,這被民主黨抨擊為是在壓制有色人種投票。當時美國有多個州都通過類似法案,包括得克薩斯州。
但是,在民權組織和美國司法部提起訴訟后,北卡羅來納州的法律被一名聯邦法官駁回,該法官稱該法律以“幾乎精確的手段”針對非裔美國人。
共和黨的反擊,很快就被民主黨給撲滅了。
2020年,民主黨以疫情為由,大力推動郵寄選票,而共和黨方面則一直抨擊郵寄選票更容易被暗箱操控。
從結果來看,2020年美國大選有超過1.5億人投票,創下1900年以來最高紀錄,并且通過郵寄選票的選民達到9000多萬。
而在此之前,郵寄選票還是非主流的投票方式,結果2020年一躍成為了主流方式,這對美國大選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4年過去了,雖然特朗普陣營一直抨擊民主黨通過郵寄選票來操控美國大選,但共和黨也沒能阻止郵寄選票。
截止10月31日晚上,全美已經有6400萬選民進行提前投票,其中郵寄選票達到3001萬張,其他3424萬張選票是選民親自去投票站投的。
相比四年前還有一個變化,可能共和黨這邊覺得既然阻止不了,還不如擁抱郵寄選票。
就連一直反對提前投票的特朗普,今年也開始呼吁共和黨選民提前投票,解釋稱這樣可以避免11月5日的擁堵和錯過截止時間,從而提高投票率。
所以今年共和黨選民通過郵寄或者提前投票的人數是大幅增加,基本是已經跟民主黨不相上下。
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民主黨推動降低投票門檻,理由是很多少數族裔受教育水平并不高,那共和黨其實也一樣,MAGA的受教育水平很多也并不高,郵寄選票確實可以提高選民投票率。
共和黨這也是選擇用魔法對付魔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