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臺北3月26日電(記者李寒芳曹典)日本受核輻射污染的福島等地生產的泡面、醬油、飲料等食品,日前涉嫌“魚目混珠”更換產地標簽后輸入臺灣。據臺灣“食品藥物管理署”26日公告,截至目前共有286件食品違規銷臺,違規進口商增加到13家,共封存104.4噸食品。
臺灣“食藥署”日前發現,部分來自日本福島等曾受核污染地區的食品疑似更換產地標簽后違規登臺。經連日稽查行動,目前總計查獲286件產品制造地疑似為已公告暫停受理輸入報驗的受核輻射污染的5縣市(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
據“食藥署”提供清單,涉及食品包括咖啡、餅干、飲料、泡面、調味料等多種類別,包括日清杯面、麒麟午后紅茶、森永牛奶糖、宇治抹茶拿鐵等知名產品。
這些產品下游廠商多為知名日系百貨、日系商店、日系餐飲店及日系精品店,包括頂好、日藥本鋪、松青、新光三越、特力屋等店。
“食藥署”表示,盡管目前查獲的疑似違規產品尚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物質,但因屬于不得輸入之產品,已命業者立即通知下游業者預防性下架,并應于27日24時前,完成下架作業。
自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電站因地震影響發生放射性物質泄露事件后,臺灣針對日本8大類食品(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制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海草類)及茶類制品共9項采取100%逐批查驗,另禁止輸入受輻射污染的福島等5縣市生產制造的食品。
據統計,臺灣進口日本食品規模約130億元(新臺幣,下同),占整體進口食品約6%,排名第五。食品貿易商估計,加上后續拒買效應,可能損失達逾億元。
消息傳出后,社會輿論紛紛質疑何處“放水”這些違規進口品。“食藥署”清查全臺十家食品進口貿易商,發現有200多件產品的標識被更改產地為東京、大阪等地區。一些業者聲稱,產品在日本時已更換標簽,他們也不知情。但新北市衛生局研判,可能有部分標簽在日本出口前就已由日商貼妥,但另一部分則由臺灣進口商“加工”。
盡管目前尚未厘清“貍貓換太子”是日本還是臺灣業者所為,但“食藥署”表示,輸入該5縣市產品及輸入食品申報不實的行為,涉嫌違反相關法規,可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款。
近期臺灣連續發生問題海帶、問題潤餅皮、問題鴨血等食品安全問題,包括當局處理輻射食物公告時間,均被質疑行動遲緩。臺灣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毛治國表示,要求相關部門徹底檢討,要求達到“確保餐桌上的食品是安全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