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過世了,各種評價褒貶不一。總體而言,各國官方和世界各國的政治家對其高度評價。美國政界泰斗基辛格稱其為“世界級的領導人”。在基辛格眼里,他不但是世界級的領導人,還是一位具有極強戰略洞察力的思想家。在新加坡民間,李光耀擁有極高的威望,尊其為“國父”。不過,在中國民間,對其評價卻并不完全一致,輿論對其評價甚至有兩極化傾向。有人問占豪對李氏有何看法,個人在微博作了如下總結:
【多面李光耀】李光耀,無疑是海外華人精英之精英,稱之為海外華人精英之最不為過。由于其骨子里親美貶華,故雖具華人智慧,卻少份民族氣節。就個人而言,對其成就表示贊賞,但卻對其人毫無尊敬之意。當然,站在民族崛起角度,他客觀上拉近中美兩國距離,是為大功,也是為中華民族做出卓越貢獻之人。對新加坡來說,他無疑又是最卓越的領導人。望其子繼往開來,能真正親華助華!
稱他為海外華人精英之精英、精英之最,是因為他能領導一個缺少資源的城市國家,奮發圖強,將這個國家建立得如此美麗,用很短的時間就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這么巨大的成就,非一般人智慧所能為。李光耀的這種智慧,充分體現了中國人自強不息又能應時變的精神,是典型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在這方面,應充分肯定其帶領新加坡人取得的偉大成就。而且,某種程度上說,新加坡有很多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譬如新加坡對城市的建設和管理,再譬如新加坡的依法治國經驗等,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研究。
不過,在過去很多年,李光耀客觀上都是親美貶華和遏華的先鋒。譬如,新加坡并不涉及南海爭端,但包括李光耀和新加坡的領導人,經常不斷對我國南海政策指指點點,甚至不惜指責中國;再譬如,馬六甲對中國極其重要,新加坡卻有美國的軍事基地,成為美國掐住中國貿易咽喉的那只抓手;還有,新加坡與臺灣一直有軍事方面的合作,李光耀生前也不斷建議美國重返亞太遏制中國。作為中華民族海外的一份子,這么做確實缺少了一份民族氣節,作為中國人自然對其沒那么尊重。
當然,站在新加坡的角度來說,其親美遏華恐怕是最好的自保與發展戰略。從戰略上講,在中國成為崛起的超級大國之前,繼續跟著守成大國混,戰略上不但安全,還能獲得巨大利益。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正是新加坡的生存之道。所以,我們站在我們的立場上當然可以對其不感冒甚至貶低,但站在新加坡的利益上,這也無可厚非,可以理解。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李光耀也并非什么都沒做,他同樣是基于新加坡的戰略利益,借中國改革開放之機,讓新加坡和自己扮演了中美橋梁的角色。正是李光耀的存在,使得中美在溝通上有了一個很好的媒介,李光耀可以從他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美國,然后給中國提出有利于雙邊關系的建議;也可以從他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中國,然后再給美國提出有利于雙邊關系的建議。在中美關系發展中,李光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加坡也通過扮演這一角色獲得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紅利。某種程度上說,如果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可能有今天的新加坡。
作為一個“鼻屎大”(陳水扁語)國家,是李光耀將其打造成了鉆石,閃耀在馬六甲,成就著實斐然。所以,從新加坡人角度說,他是功勛卓越的領導人,他在新加坡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也就可以理解了。
事實上,站在一個客觀角度觀察,我們大可不必去苛責李光耀,因為他不是中國人,當然不必事事、時時站在中國角度,如果真那樣他也就無法扮演中美橋梁角色了。某種程度上說,雖然其有些香蕉,骨子里親美遏華,但客觀上他又狠好地扮演好了自己應該的角色。他不但領導新加坡人走向了富裕的道路,贏得了世人尊重,也作為海外華人扮演好了和西方溝通交流中介的角色。雖然出于民族感情,對其沒有好感,但理性想來,他如此做對中國來說也足夠了,因為他給了中國利用他和新加坡的機會,彼此有了合作空間,而這些合作對剛剛開放的中國來說尤為重要。
個人在微博最后一句是:望其子繼往開來,能真正親華助華!所謂繼往開來,就是希望其子李顯龍能夠繼承其父遺志,繼續扮演好中美媒介的角色,這不但符合新加坡的利益,也符合中國的利益。所謂開來,就是在原來李光耀的基礎上,應該展開與中國更多的合作,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再繼續加把力,而不僅僅是扮演美國馬前卒角色。未來一個階段,新加坡只要扮演好這一角色,不但新加坡可以繼續繁榮,對中國也是有利的,哪怕其繼續存在一定程度的親美。
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新加坡是親華還是親美,其實并不是取決于新加坡,而是取決于中美博弈。作為一個和中國大城市一個區那么大的面積的國家,用李光耀自己的話說,就是“新加坡小得實在無法改變世界”,所以新加坡必須“不論世界怎么樣,新加坡都必須去接受它”。換句話說,就是中國強大新加坡就跟中國混,美國強大新加坡就跟美國混,這就是李光耀的國家領導哲學,也是一個他總結的小國生存之道。新加坡正是利用這一生存之道,在中美大國之間游走,才成就了今天的獅城。
李光耀在世界上擁有巨大聲譽,這一聲譽之高甚至難以與一個城市國家的地位相匹配。在占豪看來,他獲得如此高的盛譽,歸根結底在于兩個原因:一是他用極短的時間,將一個城市國家帶進發達的現代文明國家,雖然新加坡的文明與西式民主沒有一絲一毫關系,但由于其對西方沒有半分威脅,故依然為西方所贊。二是他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準確嗅到國際局勢的演變趨勢,很好地扮演了中美橋梁角色,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游走自如且維持極高的平衡度。
這兩點,客觀上相輔相成,但它們都基于一點:李光耀極強的國際洞察力與國家領導能力。從1959年任新加坡自治總理到退休共31年,此后又擔任內閣資政十多年,四十多年新加坡從人均GDP200美元到現在差不多5.5萬美元,增幅達270多倍。這就是為何新加坡被稱作威權的“李家坡”,新加坡內部卻沒有太大的反對力量的根本原因。誰會反對一個不斷提升自己生活水平和文明水平的領導人呢?
李光耀在總結自己成功經驗時說,他認為新加坡建國有兩大支柱:一是統一語言并與國際接軌,即將英語作為通用語言,使新加坡很快與世界接軌;二是開放的社會,實行對外開放,讓外資把技術、管理、市場帶進來,同時鼓勵移民以彌補國內人才與人力的不足。
對于這兩點,李氏總結得是很到位的。因為,就當時的新加坡來說,學習英語與西方接軌恐怕是快速發展的唯一之路。在這方面,中國改革開放后借鑒了他們的經驗,也的確取得了相關成就。如今,相比西方對中國的了解程度,中國對西方卻要了解得多,這種了解使得中國在立足于自己的基礎上,可以和西方完成接軌。當然,過度重視英語所帶來的負面作用也正在顯現,這方面中國在教育方面正在進行改革。關于對外開放,中國也借鑒了很多新加坡的經驗,雖然改革開放過程中也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總體發展成績遠大于問題。客觀上,李光耀在新加坡的發展經驗幫助了中國。
李光耀是一個現實、實用主義者,他在其作品《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中表述,他認為人性是本惡的,必須對人性之惡進行限制,制止惡的一面。這一思想,實際上是傳統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結合。最早提出人性本惡理念的是戰國時期的后圣荀子,而在荀子思想的基礎上,韓非子結合了法家體系思想,最終成了法家集大成者。某種程度上,李光耀信奉的就是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
李光耀自認為是個名副其實的務實自由主義者,愿意直面問題,不會拘泥于某一種關于治理世界、治理社會的理論,而是什么管用就用什么。而他在新加坡的統治,就是一種威權的家長制統治方式,新加坡的法律更像中國傳統中嚴苛的家法。譬如,新加坡的《國內安全法》,就授予政府在必要時可“不經審判”即可以“無限期拘禁”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士。當然,這一做法如今已被美國效仿,美國總統已經在前兩年獲得了類似權力。
李光耀對政敵的打擊是毫不手軟,為了按照他的意愿掌控新加坡,他將對其統治構成威脅的社會主義陣線領導人林清祥拘禁多年,最終逼迫其退出政壇,流亡英國達10年之久。不過,站在新加坡的角度來看,李光耀當時的選擇并沒有錯。1960年代,新加坡南有親美的印尼,北有非社會主義的馬來西亞(當時新加坡正運作加入馬來西亞聯邦),菲律賓、南越、泰國又都是美國盟友,都有美國駐軍(當時越戰正在打),一個夾在其間的城市國家怎么可能搞社會主義?這也是為什么林清祥面對李光耀不堪一擊的根本原因。
對于李光耀,客觀上,站在中立者角度,對其取得的成就應予以充分肯定,對其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所起的作用應該予以充分肯定,應該承認其歷史地位,并認可他的成就,對新加坡人來說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但是,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人,大可不必過于抬高他,因為他不過是一個抓住了歷史機遇的現實主義者而已。他雖然在新加坡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新加坡人做出了豐功偉績,也對中國改革開放做出了很大貢獻,但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獲得巨大好處的同時,還不忘用各種方式傷害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感情。在中國與西方發生矛盾時,李光耀及其同僚往往比西方更西方,他們香蕉人的本質在那個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就像駱家輝不可能代表中國人的利益、甚至比西方族裔的美國人更美國人一樣,他們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中國的利益。所以,作為中國人,對這樣的海外華人可以欣賞,可以學習,卻不值得贊佩,更不必拔高,不過是個優秀的外國人而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