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如果問,當今世界,哪個國家裝備的武器品牌最多,回答無疑是印度,這個國家的武裝力量既裝備有種類齊全的蘇(俄)式武器,同時也擁有大量西方國家的軍事系統,舉凡世界上能自主生產武器的國家,除了中國之外,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這就是印度特色。在武器進口上,印度堪稱是東接西納、兼收并蓄,并且經常將西式武器嫁接到蘇式地盤上,或將蘇式裝備移植到西方的體系之中,玩出諸多令人眼花繚亂的花樣。
其實,這個國家總能玩出許多花樣,戰略上也不例外。現在,印度又似乎成了國際社會的寵兒,中美日等幾個大國都圍著印度打轉轉,爭相討好印度。先是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日本,與安倍晉三稱兄道弟、不分彼此,以至于人們普遍猜測日印會不會結盟,接下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度,也搞得熱好朝天,不久以后莫迪還要訪問美國,估計也要上演一場親密盟友秀......好像在哪里印度都是一塊香餑餑。對此,印度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它的精英們陶醉在“不可思議”的印度之中,“潛力難以置信”。
但是,在別人看來,印度真是魅力十足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了嗎?這樣的印度究竟應該怎樣來“思議”一番呢?
一、腳踏兩只船,印度的戰略取向搖擺得讓人眼花繚亂
印度要加入美日戰略同盟嗎?
許多跡象表明,這樣的可能性相當大。因為一個時期以來,美印、日印關系都進展迅猛。美國各種現代化武器裝備正源源不斷地來到印度,而前不久莫迪對日本的訪問又獲得日本在經濟上的鼎力支持,日本政府承諾將向印度投資350億美元。與美國還有所避諱不同,日本的安倍晉三毫不掩飾,公開宣告發展日印關系的戰略企圖,就是為著從戰略上包圍中國、遏制中國。印度豈有不明白之理?這就意味著,印度的政客們想因勢利導,利用美日的這一企圖為自己所用。或者換句話說,加緊向美日靠攏,印度正在撥打自己的如意算盤。
但是,如果以為印度僅僅只會攀高枝、浮上水,那就大錯特錯了。在向美日集團靠攏的同時,印度還在與中國、俄羅斯拉關系、套近乎。印度的政客顯然已經注意到,中俄已經結成事實上的同盟,以中俄同盟為軸心,一個涵蓋中亞大陸的戰略集團已經浮出水面,這個戰略集團與西方集團分庭抗禮,表現出日益顯著的戰略活力,未來很可能進一步做大做強,很可能成為一艘并不遜于美日集團的戰略大船。究竟上那趟車、搭什么船,成了印度所面對的一個難題,為了不使自己搭錯車、上錯船,保險起見,印度又在積極申請假如上合組織。最新一次上合組織首腦會議已經決定接納印度,連同印度金磚五國的身份,這樣以來,印度似乎又成了東方集團的一員。
預計,這等腳踏兩只船、一身二嫁的把戲,印度今后還將樂此不疲的玩下去。
二、同時玩弄兩個戰略“大三角”,印度的戰略野心總是讓人吃驚
冷戰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戰略三角,既中美蘇大三角,構成三角的三個大國互相牽制,形成某種程度的戰略均勢。這樣的一個“三角”,因其蘊涵奧妙得很,所以歷來為戰略家們做津津樂道。
但是,在中美蘇之外,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戰略三角,而且一般人無能力也無水平去玩弄這樣的三角。
“不可思議”的印度卻不信這個邪,現如今印度似乎不僅玩起了戰略三角,而且一玩就是兩個:
一是俄美印三角。過去,印度是蘇聯的盟國,在戰略上背靠蘇聯是印度的基本國策。冷戰結束后,印度開始向西方傾斜,美印關系發展迅速,目前已上升到戰略合作層面。于是,印度一方面繼續進口俄羅斯的武器裝備,一方面又與美國開展廣泛的防務合作,一時間俄美爭相取悅印度,而印度則像一個搞三角戀的女人一般,今天和這個好一把,明天和那個親一回,既與雙方都很緊密,又似乎都保持相當距離,俄美印之間儼然成了一個以印度為中心的戰略三角。
另一個是中日印三角。前不久當莫迪訪問日本的時候,人們普遍議論的是日印戰略同盟,因為莫迪與安倍的關系太好了,簡直哥們一般,兩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也得到了全面推進;可是,前幾天中國習近平主席訪印,莫迪又把他請到自己的家鄉,擺起生日宴請來了,中印也成為戰略協作伙伴。在中日嚴重對抗、彼此之間軍事沖突危險日甚一日的背景下,印度一手牽著日本,一手拉著中國,左親右愛,演繹天下一大奇觀。儼然又是一個以印度為中心的戰略三角。
客觀地說,印度的確算得上一個戰略大國,但這個戰略大國的總體實力與美、中、俄、日等相差甚遠,印度的工業實力與技術能力難以望上述大國的項背,在戰略舞臺上與這些大腕絕不是可以平起平坐的對手。面對他們之間的對撞,最好的辦法是躲得遠遠的靜觀其變,以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可現在的事實是印度當局來一個反其道而行之,想玩弄上述各個大家伙于掌股,對此我們只能說,它的戰略野心實在是令人吃驚。實力不足野心甚大,這是印度在戰略上的痼疾,看來這個病直到現在也還沒有治好。
三、陶醉在急功近利之中,得到的是表面好處,失去是寶貴的戰略機遇
印度之所以玩弄腳踏兩只船、左右搖擺的把戲,完全是為了眼前的利益,這樣做的確給印度帶來了諸多立竿見影的實惠。
一是大國爭相拉攏,滿足了印度上下的大國虛榮心。印度經常以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自詡,總好像這個世界是多么離不開它似的,渾然不明白各大國不過就是將其視為工具在加以利用而已,是為了市場與戰略利益才把印度抬得很高。在美日看來,印度最大的價值就是戰略上包圍與牽制中國的功能,除此以外,別無大用;對俄羅斯來說,印度就是一個傳統的軍售大買家,錢多人傻,經常扮演冤大頭的角色,俄羅斯軍工離不開這樣的寶兒;對中國而言,與印度糾纏對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在必須傾全力對付美日集團,而不能樹敵太多,所以必須在戰略上安撫印度。更奢侈一點,如能把印度拉過來,無疑將壯大中俄陣營的聲勢,破解美日的包圍遏制企圖。簡單地說,因為在戰略上爭奪印度,印度因此就成了各大國的座上賓,所謂印度的大國魅力就在于此,根本沒有任何“不可思議”的地方。
二是投其所好,爭相向印度出售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美國也好,俄羅斯也好,西方英法德諸國也好,只要印度肯買,除了核武器外,幾乎一切都肯賣給印度,毫不吝嗇,更沒有什么技術泄密知識產權等問題,世界一切先進武器都擺在印度面前供挑選,這讓印度很自豪,并也因此感到高中國一等。
三是中日競爭,印度指望坐收漁人之利。前不久,莫迪訪日,日本安倍答應今后向印度投資350億美元;此次習近平主席到訪之前,印度方面大肆炒作一通什么中國將壓過日本、未來向印度投資1000億美元,云云。這讓人嗅出其中帶有濃厚的訛詐味道,赤裸裸地在敲竹杠,弄得中國方面不得不出來辟謠。最后中印雙方簽署了未來五年中國向印度投資200億美元的協議。應該承認,中國方面處理的很好,但要說兩國之間有什么“嶄新親密的關系”,有什么“巨大的信任紅利”,恐怕連鬼都不信。
通過在美中日俄各國之間游刃,印度的確有立竿見影的實惠,但是,印度得到的這些好處都是表面上的。印度左右逢源的戰略搖擺使得哪一方面都不會相信印度。盡管印度方面時不時地炒作中印邊界問題,甚至在習近平主席訪問之際還拿此事做文章,既訛詐中國,又做樣子給西方看,但西方集團也不會對印度放心,不可能真心扶持印度,除非印度與中國大打一場;至于中俄方面,無非就是拉住印度避免使之倒過去而已,中國不會因此放松與巴基斯坦的關系,也不會放松從戰略高度經營南亞及印度洋周邊的步伐。
更重要的是,一個寶貴難得的戰略機遇,印度可能因此正在失去。
當今世界大國爭衡逐鹿,主要獵場一個在亞太,一個在歐洲,而中東則是一個亂而爛的泥塘。放眼望去,南亞完全可以成為戰略上的香格里拉,只要印度不對巴基斯坦對手,巴基斯坦就算有天大的野心、地大的膽子,也不敢挑釁印度。在這個大背景下,印度正確的戰略不是將大國爭衡的場地引到南亞,而應該是躲開這場東西較量的是非,專心致志地改造自己的工業體系,補上工業化的課,實現從農業國向工業國家的過渡。實實在在地說,真正該堅持 “韜光養晦”并且“一百年不動搖”的恰恰是印度。
但印度卻反其道而行之,好像機會來了,印度可是要一展大國風采似的,東面與美日聯合軍演,放言要在南海與中國作戰,貫徹“東進”戰略;西面要進軍中亞,謀求在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建立軍事基地,還要在阿富汗發揮作用;南面要使印度洋變為“印度的印度洋”;北面不時地掀起與中國的邊界爭端,大張旗鼓地進行軍事準備,新組建了一個什么山地軍,還要與中國競爭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等等,總之是四面出擊,到處下手,這些都本來是成長為一個真正戰略大國之后的事業,但印度是在還沒長成熟的時候就來一個霸王硬上弓,表面上看帶不來什么嚴重后果,但可怕是這不僅要消耗掉印度有限的國力,而且將浪費掉印度難得一遇的崛起良機。
精明而不高明,許多人都是這樣。國家也是如此,有的國家在戰略上精明而不高明,有的國家根本就沒不存在理性的戰略。
當印度總理莫迪訪日,人們廣泛議論日印同盟的時候,中國的《環球時報》發表題為“印日聯合制華是日本的瘋狂臆想”社評文章,稱“印度是個有理性的國家,它的外交有較多大國的獨立性,它不是愿意給某個全球大國當‘小三’的附庸”。說印度不愿意給某個大國當“小三”是正確的,但說印度的外交有較多大國的獨立性則未免過譽,至于什么“有理性”則完全不對,印度的對外戰略基本上歷來是野心壓倒理性,表現得急功近利、相當浮躁,這一點,最近一個時期它腳踏兩只船、左右逢源的戰略搖擺對此再次加以清晰的詮釋。
不久以后,印度總理又要到美國去秀親密了,印美之間也要上演一場“嶄新親密的關系”,共同收獲“巨大的信任紅利”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