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美國人把就業率持續低迷的原因歸究于房地產泡沫和2007 年至 2010 年金融危機的后續,不過研究結果顯示情況要更加微妙。房地產泡沫暫時掩蓋了制造業工作崗位長期持續減少的現象,并造成了年輕人脫離長期就業崗位。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助理教授 Matthew J. Notowidigdo 表示:“勞動力市場就業情況惡化不是從‘大衰退’開始的,實際上從‘大衰退’前幾年就開始了。”他與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 Erik Hurst 以及芝加哥大學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的 Kerwin Kofi Charles 共同進行了此項研究。
研究人員分析了 237 個美國大城市2000 年至2011年的勞動力與房地產市場數據,以未取得本科學歷的 21 歲至 55 歲居民為研究對象。該群組約占總人口數量的三分之二,其就業情況自 2000 年后的十年內,隨著受房地產熱潮影響的城市失業率的起伏情況,呈現出相應的上下波動。
作者認為房地產熱潮掩蓋了制造業就業崗位數量的不斷下降。在 2000 年到 2007 年之間,制造業男性工作崗位數量出現了 5% 的下降,但該下降被建筑行業男性工作崗位數量 5% 的上升所掩蓋。這種掩蓋效應不僅體現在總體上,在個人層面也能夠觀察到。相關數據顯示,具體到每一個城市,如果一個人失去制造業工作,就會在與房地產有關的領域找到工作,而且通常是在建筑方面。
此外,房地產熱潮也支撐著女性的就業率,盡管女性在建筑業中的就業人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尚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工作種類提升了女性的就業率,但 Notowidigdo 認為醫療保健、金融服務和房地產領域可能性較大。他說:“我們懷疑可能是這些領域中的部分組合。”
眾所周知,房產價格的上揚給當地市場造成了正面但短暫的影響。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沒有房地產熱潮,約 130 萬 在2011年失業的人恐怕早在 2007 年已經失業了。
雖然該數據表明房地產熱潮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然而一旦塵埃落定,相關就業就會恢復到房地產熱潮之前的情況。而且房地產熱還帶來了更加微妙的弊端。持續研究發現,在房地產走俏的幾年中,許多剛從高中畢業的學生受到大量薪酬豐厚工作的吸引,放棄了社區大學的學習而直接進入就業市場。但當房地產熱潮冷卻,工作崗位頓時消失,這些男女學生并未回到學校,而且往后一段時間也沒有,從而影響了大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Notowidigdo 表示:“這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