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擊落馬航MH17客機的元兇?》暴熱,一天閱讀次數超百萬,轉發次數7萬多,各個網站、博客、微博、論壇轉發者不計其數,最終閱讀量預計會超二百萬。這充分說明這篇10多個小時的勞動成果,在戰友們和公眾那都是十分認可的,雖有極少數不認同者,也都是說不出所以然的親美煤粉,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如此,本篇文章總算不負辛勞。
但正所謂百密難免一疏,何況時間太緊,文章中還是略有瑕疵,其中一個點的信息個人掌握得不夠準確,有戰友為此提出異議。經查,確如戰友所說。雖一個小點并不影響整篇文章大局,但還是要向戰友們作出澄清,以免誤導。個人堅決要堅持求真求實,嚴格要求。
文章中關于客機被擊落只有美國、俄羅斯及恐怖分子干過說法有誤,有戰友指正出來。經查,在二戰后、冷戰初期,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由于冷戰時期再加上當時導航技術落后,飛機在迷航或飛離航線后進入他國或他國軍事警戒區,發生多起客機或非軍事飛機被擊落事件。20世紀80年代后,除美國和蘇聯還有其他國家如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等擊落過客機。但大多數情況下,擊落是由諸如伊拉克、安哥拉等中東或非洲的反政府武裝在低空擊落。這個點的不準確,這里予以更正。
如果一直關注占豪微信(微信號:zhanhao668)或占豪微博(微博地址:http://weibo.com/822998189)的戰友,應該看了占豪關于烏克蘭局勢的評論,也看了關于馬航MH370的評論,對當前世界的局勢是一個什么狀態應該很清晰,也能很容易理解為什么美國在借烏克蘭局勢激起歐、俄的新冷戰,并最終試圖引發全球冷戰。這里不再贅述相關邏輯,感興趣的戰友可閱讀前面的文章。
但是,對于新冷戰的危害,各國都是清楚的。一旦新冷戰爆發,那么人類世界的全球化將中斷,這是幾乎不利于除美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的行為。特別是對包括中、歐、俄、印、巴西、南非······這些大國或發展中大國來說,甚至完全可以說是一場災難。一旦新冷戰爆發,局部的戰爭將會不斷,雖然不一定形成世界大戰,但一定會距世界大戰比現在近很多。所以,避免新冷戰就是避免一場新的人類災難。
這次馬航飛機在烏克蘭被擊落的事件,正是一次極可能引發歐、俄新冷戰的大事件。如果這次事件處理不好,那么就可能直接引發歐、俄新的冷戰式對抗,那么接著資本就會從歐洲撤出流向美國,歐洲本來就脆弱的經濟將瞬間崩潰。至于俄羅斯,在能源經濟極度以來歐盟的情況下爆發新冷戰,無疑將是災難性的后果。
所以,無論是俄羅斯還是歐盟,都絕不希望新冷戰的爆發。但是,對俄羅斯和歐盟來說,烏克蘭又都是丟不起的。俄羅斯丟了烏克蘭意味著失去了成為有影響力大國的機會,再無崛起可能;歐盟失去烏克蘭將失去一個大屏障,而有了烏克蘭將會有一個大緩沖。所以,歐、俄在烏克蘭問題上又一直彼此爭奪不下。美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介入的,也正試圖借此挑起歐俄的新冷戰。俄羅斯迫不得已拿了克里米亞保本,然后就等著慢慢緩和來和歐盟最終找到一個和解辦法。
就在局勢稍有緩解之時,馬航MH17被擊落了,稍有緩解的烏克蘭局勢驟然升溫,大有激發歐、俄新冷戰之勢,美國從總統、副總統,再到前國務卿希拉里和前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全部將矛頭指向俄羅斯,同時都在慫恿歐盟對俄羅斯采取強硬措施。今天,美國國務卿克里更是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接受CNN的訪問說,已有明顯證據證明擊落MH17的就是烏民間武裝,而且導彈發射裝置及導彈就是從俄羅斯運來,并參與其中。
美國的赤裸裸已毫無掩飾,就是要激起歐盟和俄羅斯的激斗,然后美國從中取利。這就是為什么飛機上沒有一個美國人,美國卻在該事件中跳得最高的根本原因所在。白宮一邊扮正義使者,一邊卻又干著霸權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勾當。
但是,俄羅斯人是機智和有紀律的,歐洲人又是超級冷靜的。俄羅斯的機智和有紀律在于三個方面:
一方面,俄羅斯政要不斷通過非美媒體發聲,反駁白宮和烏克蘭政府的無端指責和抹黑,至今美國并未在輿論戰上占據多少優勢。
二方面,俄羅斯不斷和各方溝通,盡量協調國際機構展開調查,相比烏克蘭政府作為當事國什么事都沒干,在飛機被擊落與俄羅斯無關的情況下,俄羅斯所承擔的工作實際上本該屬于烏克蘭政府的工作,這顯現了俄羅斯的大國責任。
三方面,俄羅斯盡了最大能力影響烏民間武裝,不但很好保護了現場,甚至很好地保護了墜落客機上散落下來的乘客財物。烏克蘭政府借美國媒體不斷抹黑烏民間武裝洗劫財物,但先是由西方記者辟謠,接著是國際觀察員和歐安組織的澄清。
昨天,烏克蘭政府再次抹黑烏民間武裝不知道將受難者尸體轉移到哪里,接著第二天就是歐安組織澄清說烏民間武裝協助已經將遺體安放在了火車上,等待國際專家的到來。這些充分說明,烏民間武裝的素質遠勝毫無作為、只知道耍嘴皮子抹黑的烏克蘭政府,而且俄羅斯也盡了最大的能力來影響民間武裝配合國際組織。
這三方面,是實實在在給俄羅斯和烏民間武裝加分的,反觀美國和烏克蘭政府,除了說兇手是烏民間武裝在俄羅斯幫助下擊落客機的毫無證據指責外,又做過什么呢?烏克蘭政府至今未組織搜救。不但不組織搜救,就在民間武裝宣布愿意在事件期間停火的情況下,烏克蘭政府軍正不斷加大力量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進行軍事進攻。中國記者在現場報道時說,搜救現場也并安全,不是很遠處傳來交火的槍炮聲。
與俄羅斯的機智與負責相比,更加冷靜的是歐洲。飛機上死亡的大部分是歐洲人,具體說是荷蘭人,但沒有看到任何歐洲政要對此事暴跳如雷,甚至第一天沒有正要對此表態,迄今也只有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會兩位主席率先了一份只有慰問和呼吁的表態。之后,默克爾又發了一切等調查之后才能確認兇手的理性言論。至今,法國、英國、意大利······等等這些國家的政要無一發聲,甚至受害最大的當事國荷蘭都表現出了極度的冷靜。
歐洲人的這種冷靜,源于他們對形勢的精確判斷,他們深知一旦新冷戰開打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他們迄今并未受到美國的蠱惑。美國人的不甘心在克里將目標徹底指向俄羅斯后暴露無遺,但這至今并未改變歐洲對事情的態度。
現在的劇情甚至可能發生這樣的逆轉,即機制應對和負責的俄羅斯與超級冷靜的歐盟,完全有可能借這次“墜機事件”的機會,構建出一個烏克蘭局勢國際協調平臺出來。一旦形成這樣的機制,意味著歐盟和俄羅斯多了一個解決烏克蘭局勢的平臺,而且這個平臺還受到國際各方勢力的監督和制約。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烏克蘭的力量事實上有可能被稀釋,結果就可能出現烏克蘭局勢并未因“墜機事件”惡化,反倒是化危為機,變成了歐、俄緩和關系的一個機會。美國應該正是看到了這樣的可能,克里才會大放厥詞直指俄羅斯,意圖盡快激化歐俄雙方的情緒,以達到美國激化歐俄關系的目的。
但是,令美國感到不爽的是,好像這次歐洲對他的話猶如沒聽到,甚至包括他的日本盟友至今連一點聲音也沒有,只有利害相關的烏克蘭和剛上任很二球的澳大利亞總理跟著美國大呼小叫,英國至今都表現得很淡。這一切,都充分說明美國的影響力再次下降了,在傳統盟友心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
那么,什么是衡量這次危機能否化危為機呢?有兩個指標:
一、預計月底出臺的歐盟制裁俄羅斯的清單情況如何。
這個清單如果最終仍然不對俄羅斯傷筋動骨,那么美國最嚴厲的制裁反而是很孤立的且沒多大效果的。因為2013年美俄貿易額不足400億美元,在俄羅斯貿易總額中連5%的份額都沒有,這種制裁又有什么效果可言?
所以,如果這個清單是不那么嚴重的,則意味著歐、俄暫時還沒有形成新冷戰的可能,美國的企圖依然難以達成,當然也關系到能否化危為機。而從現在歐洲國家對“墜機事件”的表態上看,這份清單將很難達到美國的預期。
二、“墜機事件”國際調查平臺成立的順利程度。
這起事件,事關利害的國家主要包括歐洲、烏克蘭、俄羅斯和馬來西亞,事情和美國其實關系并不大,美國政要的走馬燈式的登場源于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在一個超級大國進行干擾的情況下,“墜機事件”能否順利展開國際調查是關鍵。
雖然,真相也許永遠難以見光,但只要能形成一個客觀公正的平臺,對穩定烏克蘭局勢和避免新冷戰都是好的。客觀上,還要能達到避免歐、俄對抗,避免新冷戰的目的,這就是人類的福氣了。因此,這個國際調查機構能否順利成立,能否順利進入正常調查,是能否化危為機的另一個重要指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