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戰友針對馬航被擊落的留言說得一陣見血:
除非是失誤,否則這么惡劣的反人類罪行,只有契合大的國家戰略利益才會鋌而走險,那么問題就是契合誰的戰略利益?
種種跡象表明,這次事件與失誤不相干。主流媒體大多數簡單地認為烏克蘭民間武裝是兇手,但這一點連美國防部都不信。美國防部發言人約翰·柯比說:“SA-11導彈(BUK導彈的美國叫法)系統十分復雜,很難相信沒有俄羅斯的幫助,他們(烏克蘭反政府武裝)會知道如何使用它。”約翰·柯比認為客機是烏民間武裝在俄羅斯的幫助下擊落的。
事實上,如我們前篇分析,俄羅斯連一絲一毫擊落客機的可能都沒有,他又如何能去幫助烏民間武裝擊落呢?如果真是俄羅斯人幫助擊落的,以俄羅斯使用雷達和導彈的水平,壓根也不存在任何誤擊的可能。所以,既不存在所謂烏民間武裝誤擊,烏民間武裝自己又沒那能力,那么烏民間武裝當然可能性較低。
有一種說法認為,是烏克蘭政府軍假投降烏克蘭民間武裝,然后擊落嫁禍。對這種說法個人認為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原因是烏克蘭軍人沒有主體思想的熏陶,現在的政府又沒有軍隊基礎,所以這種任務對烏克蘭軍人來說不太可能執行。退一萬步,這事如果為真,那其實就很簡單了,烏克蘭反對派只要把這幾個人拿下后交出來,一切就都清楚了。如果真有這種陰謀,在沒有保證這些人能夠逃跑或保證死忠的情況下,這種任務根本不可能出現,否則就是給別人送大禮去了,政治風險太大,那遠不如自己擊落嫁禍給對方保險,至少沒有人證物證。
關于烏克蘭政府軍擊落的推導,前篇文章已經詳述,這里不再贅述。本篇重點說一下各國在飛機被擊落后的眾生相。從他們的表現,再說他們為什么有這種表現。搞清楚了這些,就更容易理解飛機最可能被誰擊落,誰更可能是兇手。
美國的表現:
從美國總統奧巴馬到副總統拜登,再到國防等其他官員,甚至包括前國務卿希拉里、錢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美國媒體······等等,只要是美國方面的,都指向一個目標,即俄羅斯。他們的邏輯基本一致,即這架客機是烏克蘭反對派武裝在俄羅斯的幫助下擊落的。美國人對此事投入了超過任何一個國家的熱情,美國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在飛機被擊落后第一時間打電話給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并將懷疑對象一致指向烏民間武裝和俄羅斯。美國的意圖很明確,即一定要將這起慘絕人寰的反人類行為與不斷給美國制造麻煩的俄羅斯聯系起來。
美國的意圖:
美國的意圖其實很清楚,就是要將這起反人類事件與俄羅斯聯系起來,讓俄羅斯成為眾矢之的,如此即可脅迫歐盟與俄羅斯敵對,如此即可實現美國所想要的歐盟和俄羅斯的新冷戰。只要新冷戰開打,美國不但可激活北約,重新領導歐洲,還能以保護歐洲的名義加強對歐洲控制。鑒于歐、俄的新冷戰對立,歐洲將不安全,歐洲資本將會轉移美國,從而解救美國的債務危機壓力。如果這一步實現,美國還可以在破壞中日關系的基礎上破壞中歐關系,破壞半島和平從而破壞中韓關系,然后促使中歐也產生對抗,中韓也產生對抗。借這股力量,美國不但可以形成美日韓聯盟的小北約,還能將北約和小北約直接整合成全球“北約”,構成全球冷戰格局。這樣,美國就能繼續維持其全球霸權。
因此,借馬航被擊落事件打壓俄羅斯,破壞歐俄關系,并最終引發冷戰是美國的目的。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從總統、副總統到過去總統候選人和未來總統候選人都那么上心、積極的根本原因。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之前烏克蘭媒體說的飛機上有23名美國人是在制造謠言,目的是營造出美國干預此事的正當合理性。但問題在于,這是個無恥的謊言,在馬航公布名單后,上邊只有半個美國人,即荷蘭美國雙國籍。一起和美國完全無關的事件,美國卻成為最關心的國家;歐洲是直接當事國,荷蘭死亡189人,但他們都表現平靜。唯一的解釋就是,美國有政治圖謀,即上述內容。
俄羅斯表現:
由于事發地距俄羅斯只有50公里,俄羅斯無論雷達還是衛星均可監測到,再加上又是俄制武器,所以俄羅斯最早知道導彈發射的位置及型號。但是,俄羅斯在得到相關信息后一定是很震驚的,同時也是知道這事是為什么發生的。但普京剛開始還是保守的,把問題歸結為烏克蘭的動亂,并未明確指向烏政府。但接著烏克蘭政府直接說是俄羅斯幫助烏民間武裝擊落了飛機,這惹怒了俄羅斯,所以后來包括總統普京及其他官員,都將矛頭指向了烏克蘭政府。
由于距離俄羅斯太近,俄羅斯手中應該有一些情報,但俄羅斯暫時也不能隨便公布,原因是這事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可能是俄羅斯人干的,俄羅斯要視事情發展來調整自己的位置。
俄羅斯目的:
俄羅斯的目的其實很明確,就是要脫清干系,決不能讓世界輿論將矛頭指向俄羅斯。當然,也不能讓矛頭指向烏民間武裝,因為指向烏民間武裝就是指向俄羅斯,連美國國防部都不認為烏民間武裝有擊落能力,所以指向烏民間武裝就是指向俄羅斯。而指向俄羅斯,就是要將俄羅斯勢力從東烏克蘭和南烏克蘭擠出去,讓俄羅斯失去對烏克蘭的控制。俄羅斯丟不起烏克蘭,丟了烏克蘭的俄羅斯相當于丟一條大腿,所以俄羅斯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保烏克蘭戰略利益,戰爭也是俄羅斯的備選。所以,為捍衛戰略利益俄羅斯做好了一切準備。
烏克蘭表現:
從事發之初,烏克蘭就將矛頭對準了烏克蘭民間武裝。對準民間武裝實際上就是對準俄羅斯。烏克蘭政府為了抹黑民間武裝,不惜將毫無進行過恐怖事件的民間武裝稱作恐怖分子,還拿出一堆所謂“證據”來證明。但是,那么短時間內拿出所謂證據,一方面有預備成分,另一方面卻是缺乏常識。譬如,以錄音為例,烏克蘭民間武裝領導人向俄羅斯特工報告擊落客機,用的是公用通訊設備不說,還都是明碼,這種事能出現在特工處身的總統國家的特工身上?恐怕是童話不敢這么寫,編劇也不敢這么編。但這生生成了烏克蘭政府的所謂證據。
另外,據馬航第六份公告稱,烏克蘭空管在飛機擊落前要求飛機下降千米。對于這種行為,烏克蘭方面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烏克蘭的目的:
將責任推給烏民間武裝,然后引導到俄羅斯身上,讓俄羅斯成為眾矢之的,打敗烏民間武裝,一統國內,然后以反俄角色可在歐美提高自己的身價地位。特別是,烏克蘭政府現在掌權的總理和議會議長,都是美國扶持起來的人,大權在握。美國為進行烏克蘭的顏色革命耗費數十億美元,是他們的金主,自然會聽命于美,在戰略利益上配合美國,所以基于內和外都會指向俄羅斯。
歐洲表現:
歐洲各國在事件發生后的24小時內沒有發聲,甚至連荷蘭政府都基本上沒什么話。直到一天后,歐洲委員會主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才發表聯合聲明,關鍵詞有兩個:慰問受害者,呼吁調查。
歐洲人的表現,猶如這事與歐洲無關。我們都知道,兩位主席的實際權力并不大,姑且說是個“閑職”也不為過,歐洲的重要事務權力主要是掌握在法德等大國手中。這些大國集體沉默,只有兩個“閑職”發了一份不痛不癢的聲明。
對此,不得不說歐洲人太冷靜和老辣,同時也和美國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歐洲的意圖:
歐洲人深知,這個時候的任何不恰當表現,都意味著可能形成俄歐尖銳對立甚至是敵對,這覺不符合歐洲的戰略利益。美國正在施壓歐洲對俄羅斯進行嚴厲制裁,俄羅斯對美國的制裁已經作出反應警告過歐盟,如果亂來就肢解烏克蘭(擊落一架烏克蘭SU25戰機)。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清單到月底才出來,歐盟絕不希望歐俄敵對形成新冷戰,但美國的施壓又不得不面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嚴厲發生,必然著美國人的道,一旦引發歐俄對抗就可能一發不可收拾,進入美國人的控制節奏,美國人的新冷戰企圖就可能實現。
所以,歐洲人的理性超過了預期,歐洲人的老辣、老道讓美國相形見絀。24小時都沒反應,荷蘭的反應都很溫和,充分說明歐盟不想將事情搞砸,不想讓事情成為美國掣肘歐盟的工具。所以,歐盟表現出了超然與冷靜。
德國表現:
過了一天多,德國總理默克爾才說話,要求成立中立、客觀的國際調查機構,對事情進行徹查,同時嚴懲兇手。當被記者問及她是不是認為烏民間武裝最可能是兇手時,默克爾卻說一切都要等調查出結果后才能再說。
默克爾不愧為歐洲的政治家,她的回答老辣、毫無漏洞,美國根本沒漏洞可抓。而從默克爾的定調中我們可以看出,歐洲不太可能為此事和俄羅斯翻臉,也不可能因此對俄羅斯加重制裁,希拉里所說的歐洲應該施加力量和影響將不可能發生。至少,美國人希望歐洲人去做的事,歐洲人絕不可能去做。
德國人的意圖:
德國是歐洲的核心,歐洲經濟主要靠德國。一旦歐俄新冷戰開打,受損最大的將是德國,德國所獲得的歐洲權力瞬間化為烏有,將會被美國所替代。所以,德國不可能上美國人的當。德國人就是要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僅此而已。默克爾同時表述,烏克蘭問題只能政治解決已經表明了態度。
英國表現:
英國一直和俄羅斯是比較敵視對方的國家,但這一次英國在事發頭一天同樣沒有聲音。一天后,在美國吵吵嚷嚷一天后,在美國盟友澳大利亞“重復”了美國人的話后,英國作為美國全球最重要盟友再不說話有點過不去,但英國人的狡猾在此再次充分體現。英國人僅僅由外交部向外重復了一下美國人的觀點,既沒有添油加醋,也沒有高級別的官員出來,更別說首相了。
英國意圖:
英國認為這事與己無關,但新冷戰也不是英國想要的,英國人雖然愿意作美國人的跟班,但絕不希望搞新冷戰,那是會損害英國切身利益的。英國人也不想得罪美國,于是就不痛不癢地低級別重復了一下美國人的觀點。
中國表現:
中國頭一天也一直在觀察,外交部和習總都有發聲,意思一致。習總強調,我們對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烏克蘭東部墜毀表示震驚,對遇難者表示哀悼,對他們的家屬表示慰問。對這一事件應該進行公正、客觀的調查,盡快查明真相。
請注意用詞,這里用的是墜毀,根本沒有用擊落。習總這個用詞太藝術太有內涵了。用墜落來描述擊落,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不要把事搞大,搞大損害的可是大家的利益。當然,這個大家指的是除了美國之外的國家。而這個用詞,讓任何人無法挑剔,意思又表達到了。有中國這個意思,俄羅斯人有底氣,歐洲人也收到信號,習總的表態有利于事情趨于平穩而不是擴大化。
中國意圖:
這事既和中國無關,又和中國密切相關。原因是俄羅斯是中國最重要的外交關系,中俄的戰略利益密切捆綁,圍攻俄羅斯就是客觀上損害中國戰略利益。中國絕不能干,但又不能表現出來。所以,習總的“墜落”一個用詞,把中國的態度呈現得淋漓盡致。中國在這里希望事情往小了處理不是基于中國一家的利益,是基于除美國之外的所有人的利益。何況,金磚國家剛剛成立了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基金,這里就展開對俄羅斯的圍剿,那對中國就是一個壓力。中國如此疏導,合情合理合利益。(占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