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提出問題,10天前還不可想象,如今,問號改為驚嘆號或句號似乎正在變成現實。
這樣的戲劇性轉變,源于伊拉克局勢出人意料的劇變。過去一些天,名不見經傳的“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突然發威,對伊拉克政府機構和軍隊發起猛攻,攻城掠地,勢如破竹:10日,攻陷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11日,攻占薩達姆家鄉提克里特;16日伊拉克北方重鎮泰勒阿費爾淪陷;17日,激戰在距首都巴格達60公里的地方展開。若得不到有效阻擊和救援,巴格達危在旦夕。
誰來阻擊ISIS?能指望的主要有三方面力量。
第一,當然是伊拉克政府軍。伊軍人數不少,其中受過美國教官訓練的就有27萬,加上警察等,可動用的兵力不下八九十萬。但由于軍隊里貪腐嚴重,教派沖突、部族矛盾錯綜復雜,龐大的軍隊毫無戰斗力可言。來自戰場的信息令人匪夷所思:600名叛軍讓3萬政府軍落荒而逃;政府軍不堪一擊,兵敗如山倒。如此等等。馬利基政府和美國政府心里都明白,要對付ISIS,伊拉克政府軍壓根指望不上。
第二,是美國。美國能出動地面部隊伊拉克政府自然求之不得,但奧巴馬已明確表示,美國不會派出地面部隊。伊拉克戰爭被奧巴馬形容為美國的“惡夢”。他好不容易從伊拉克撤軍,不愿重溫惡夢,不難理解。不過,美國不派地面部隊,只靠空中打擊,也只能遏制ISIS的進攻勢頭,解一下燃眉之急,要想煞住ISIS的擴展之勢,難。
第三,求助第三國,說白了就是伊朗。這應是目前最能見效的選擇。伊朗的軍事力量足夠強大,出兵的意愿足夠強烈。伊朗認為,對同屬什葉派的馬利基政府施以援手義不容辭。更具誘惑力的是,可以借機拿美國一把,得到些利益交換,譬如,讓美國減少或取消對伊朗的制裁,在核問題上更多尊重伊朗的意愿和選擇。伊朗已表明立場:只要需要,伊朗愿意同美國合作出兵援助伊拉克。
目前球在美國一方。奧巴馬處境兩難,備受煎熬。美國一直說伊朗是“邪惡國家”,百般打壓,如今卻要與這個宿敵合作,不僅面子上難看,國會里與伊朗不共戴天的那幫人能饒過他嗎?不“合作”吧,馬利基現政權肯定支撐不住,伊拉克易幟變色危機迫在眉睫,美國為此付出4400名士兵的生命,耗資3萬億美元的“戰果”可能即將付之東流。如此結果,又是另一些美國人絕不答應的。
美國政府發言人翻來覆去說,在遏制ISIS方面美國與伊朗存在“共同利益”,但雙方仍未就伊拉克問題作出任何重要決定。這既是外交辭令,更表現出奧巴馬的內心糾結。經過反復利益權衡和政治博奕,最大的可能是:美國暗地里答應伊朗某些條件,請伊朗出兵拒敵,美方給予某種合作。但美國不作公開聲明,更不會奧巴馬出面。不過,美國奉實用主義和機會主義為圭臬,而這兩個主義的本質是趨利而動,隨勢而變。用得上一句老話:事實如何,有待觀察。(勞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