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3 月 14 日,為悼念馬克思逝世 100 周年,我國舉辦了上千人參加的紀念大會。在這個隆重的大會上,我作了題為 《馬克思在歷史觀上的偉大變革》的發言。我發言的開頭一段話是: “一種思想體系對歷史影響的深度和廣度,同它所蘊涵的真理性成正比。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少風行一時的理論學說失去了昔日的光輝,可是,馬克思主義卻與時俱進,日益顯示出它的真理的威力。在馬克思長眠于海格特公墓以來的 100 年中,馬克思主義越出歐美,以雷霆萬鈞之力磅礴于全世界。”①今天,我仍然以這段話來緬懷這位千年偉人。在千年交替之際,馬克思被西方學界和媒體評為 “人類紀元第二個千年的第一思想家”和 “千年偉人”,這是對馬克思及其理論價值的肯定。
馬克思改變了世界。在他離開人世后,他的學說在繼續發展,深深地影響著人類社會歷史,推動著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曾經一度在世界上出現了一個令資本主義世界膽戰心驚的社會主義陣營。盡管20世紀 90 年代初出現了蘇東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于低潮時期,但社會主義并沒有消失,而是在繼續前進。現有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中不斷發展,諸多國家的共產黨從理論到實踐在繼續進行著探索。這里我要特別講一講拉丁美洲的左翼運動,可以說,它是在同新自由主義的斗爭中崛起的,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低潮中的一個亮點。
一、新自由主義及其對拉美國家造成的危害
新自由主義不僅是一種影響巨大的社會思潮,而且也是一種現實的經濟、政治政策,它已經給不發達國家和地區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新自由主義是相對于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義而言的,是古典自由主義發展到今天而呈現的一種極端的表現形式。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場經濟,就是自由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上世紀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撒切爾出任英國首相,里根出任美國總統,大力推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治政策,從此新自由主義便上升為西方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和對內對外的政策原則。
新自由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在經濟上主張盡可能最大程度地自由化、盡可能快地私有化,并且在財政和金融方面采取強硬措施保證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實施。在政治上極力鼓吹政治和文化的一體化,推行美歐式的多黨制、民主化,宣揚政治的多元化和文化的美歐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西化”。
拉美國家歷來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輸出經濟社會制度以及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試驗場。在美國的壓力和誘導下,拉美國家開始推行體現新自由主義的 “華盛頓共識”,大力推動國有企業私有化、金融和利率自由化,放任外來資本的進入,降低公共開支特別是社會福利開支,放棄國家對經濟的管理和控制。 “華盛頓共識”的實施,加速了國際壟斷資本對拉美國家的滲透。拉美國家由此變得更加依賴私營經濟和國際市場,更加依附于國際壟斷資本。新自由主義給拉美國家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經濟發展總體緩慢,失業率不斷攀升。拉美國家在實行新自由主義之初,有些國家經濟有所增長,但隨著新自由主義政策的深入實施,經濟很快下滑。阿根廷和巴西可稱為拉丁美洲的 “發達國家”,人均 GDP 曾經達到過 8000 美元。但在新自由主義改革以后,到 2002 年,阿根廷人均 GDP 已經跌到 2665 美元。巴西東北部幅員遼闊的亞馬孫州,至今文盲仍占全州人口的一半。與經濟蕭條相伴隨的是高失業率,阿根廷、秘魯、厄瓜多爾、尼加拉瓜等國的失業和半失業人口占到總勞動人口的 40%以上。
2. 資金大量外流,外債負擔沉重。沉重的外債負擔是拉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個大障礙。從1982 年到 1985 年,拉美向外來資本支付了 1500 億美元的利息,而同時從這些外資中獲得的凈收益只有 400 億美元。到上世紀末,拉美地區資金凈流出仍在逐年增加,2004 年達到了 639 億美元,2005年進一步增加到 675 億美元,其中外國直接投資的利潤轉移的增加是重要因素之一。在 1982—2000年間,拉美國家還外債利息總計高達 1.452 萬億,是全部外債的 4 倍還多。2004 年,拉美國家的外債達到 7230 億美元的天文數字。債務成為歐美勒索和控制拉美國家的手段和工具,成為阻礙拉美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沉重枷鎖。
3. 兩極分化嚴重,社會動蕩不安。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的最大后果,就是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兩極分化。巴西的基尼系數曾高達 0.6,經過幾年的調整,到 2004 年仍高達 0.58。阿根廷的基尼系數曾經達到 0.57,到 2006 年仍為 0.48。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拉美 20%最富的人和 20%最窮的人在社會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約相差 6 倍。而實行新自由主義后這一差距迅速拉大,1999 年拉美 10%最富的人和 10%最窮的人在社會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約相差 40 倍,2002 年上升到 46.6 倍。據阿根廷學者提供的數字,1960 年拉美國家人口中處于貧困狀態的有 1.1 億,到 1994 年達到了 2.093 億,2004 年竟高達2.22 億。嚴重的兩極分化,使得這些國家秩序混亂,社會動蕩,人們缺乏安全感,盜竊和搶劫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兩極分化和嚴重的貧富差別也成為黑社會勢力滋生和猖獗的溫床。僅圣保羅市就有七個黑社會集團,它們使用的武器比警察還要先進,黑社會勢力甚至敢公開向警察挑戰。可以說,嚴重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是新自由主義政策造成的最大、最直接的后果。
二、新自由主義在拉美的失敗與拉美左翼運動的崛起
拉美左翼運動的興起,是拉美國家存在的尖銳的社會矛盾造成的,也同新自由主義在拉美國家的推行及其失敗有著直接的關系。新自由主義得逞,左翼力量必然遭受巨大的壓力;反之,新自由主義失敗之時,就是左翼運動崛起之日。上世紀末,正在為爭取執政地位而奮斗的巴西勞工黨領袖、后為巴西總統的盧拉曾經預言:在 6—8 年內,拉美大多數國家將由左派政黨執政。這個預言今天已經變成現實。拉美政治 “左轉”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 20 世紀 70—80 年代,拉美左派試圖通過武裝斗爭和游擊戰爭奪取政權,變革社會制度,而現在他們通過選舉紛紛在一些主要國家上臺執政。1999 年查韋斯大選獲勝,當選為委內瑞拉總統,標志著拉美左派新階段的開始。接著上臺執政的有巴西勞工黨領袖盧拉 (2003 年初)、烏拉圭進步聯盟——廣泛陣線主席瓦雷·巴斯克斯 (2004 年 3 月初)、玻利維亞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領導人莫拉萊斯(2005 年 1 月)、智利社會黨領導人巴切萊特 (2005年)等。此外,2006 年是拉美的大選年,又有一批拉美國家左翼領導人或者再次連任或者新當選為國家總統。在 2007 年的總統選舉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阿根廷總統夫人費爾南德斯代替她的丈夫基什內爾成為阿根廷第一位女總統。她明確表示她是為廣大窮人服務的。二是危地馬拉希望聯盟黨的阿爾瓦羅·科洛姆在選舉中獲勝,成為該國歷史上第一位左派總統。埃菲社報道說: “這意味著左派在拉美地區的又一次勝利,也是左派在這個傳統的右派掌權國家獲得的前所未有的勝利。”②目前,拉美已經有 3/4 的國家政權掌握在左翼或者傾向左翼的領導人手中。
在拉美左翼領導人中,需要提及的是,科雷亞當選厄瓜多爾總統引起了國際社會的特別關注。他被譽為南美的又一個 “查韋斯”。他在 2005 年 10月 12 日的競選活動中說: “查韋斯是我的朋友”,“我們總說我們是席卷拉丁美洲潮流的一部分,我們期待一個團結的拉美,反抗非人道、殘酷的全球化。”他批評跨國公司使厄瓜多爾淪為南美洲經濟最貧窮、政治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有的媒體把查韋斯、莫拉萊斯和科雷亞視為卡斯特羅以后拉美新的 “反美鐵三角”。更值得注意的是,科雷亞當選總統時年僅 43 歲。他曾經留學比利時,最終從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畢業,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一些年輕的文化素質比較高的領導人當政,勢必會提高拉美左翼運動的水平,對拉美左翼運動產生深遠的影響。
左翼與右翼、左派與右派的概念誕生于 18 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表示在政治上或對現實社會問題的兩種對立傾向,一直沿用至今。其內涵隨著時間和條件的改變會有所不同,但一般說來,右翼或右派是指保守的、維護現存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的傾向或勢力,而與此相對立,左翼或左派則是指政治上激進或革命的傾向和黨派,它主張變革現存社會或改革現行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推動社會的發展。拉美左派也具有一般左派的基本特征。
拉美的傳統左派主要是指社會黨或社會民主黨,以及一些激進團體和革命武裝組織,它們主要是反對資本主義、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傾向。而今天的情況是,一方面左翼的勢力、隊伍和人數在擴大,另一方面其成分又十分復雜,什么是左翼和左派難以準確界定,但它們總體上屬于左翼范疇,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新的復興是有利的。究其原因,拉美左翼運動的高漲是全球化、新自由主義和國際壟斷資本所造成的復雜的社會問題在政治上的反映。俄共主席久加諾夫稱:“這是一塊我們正在見證其加速 ‘變紅’的大陸”。哥倫比亞學者豪·恩·博特羅認為, “拉美左派的高潮不是暫時的,而是長期的現象”。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持批判態度,主張通過社會變革實現真正的社會公正和政治民主,反對由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壟斷資本主義主導的全球化,要求建立更為平等和合理的國際秩序,成為當今拉美左派占主導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張。
總之,新自由主義政策造成的拉美地區極端的不平等、不公正及其導致的嚴重的社會問題,是拉美左翼運動產生的土壤。這種狀況同拉美的民主政治相結合,必然導致拉美近年來左派紛紛上臺執政。這無疑有利于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復興,應當把拉美的左翼運動看成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2014 年拉美將迎來一個新的選舉年,有七個國家將先后舉行大選。民調結果初步顯示,拉美左派與右派力量繼續相持,左派占優勢的格局在新的一年里不會發生大的改變。左派的優勢地位主要來自廣大貧苦群眾的支持。這十多年來,由于社會比較穩定,拉美地區經濟有較大發展,人們的生活有較明顯的改善,貧富差距有所縮小,而且中產階級勢力有所增強。面對這種形勢,拉美左派如何應對,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一個新的考驗。
三、拉美左翼運動與社會主義的關系
拉美左翼同社會主義的關系可以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舉起社會主義的旗幟,公開宣稱搞社會主義;另一種情況是不講是在搞社會主義,實際上其實踐活動帶有社會主義的性質或傾向。
第一種情況,最突出的代表是委內瑞拉的查韋斯、玻利維亞的莫拉萊斯和厄瓜多爾的科雷亞。眾所周知,2005 年初,查韋斯在第五屆世界社會論壇發表講話,提出了在委內瑞拉建設 “21 世紀社會主義”的構想,開始將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定向為社會主義。在政治上,主張以參與制民主代替代議制民主,建立人民的國家政權,建立民主的、公正的國家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民眾參與國家的管理;在經濟上,反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主張建立國有企業,加強國家對經濟的管理和調控,建立國有經濟占主體地位的國家所有制、社會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的混合所有制體系;在社會方面,主張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自由和互助,注重社會福利,減少社會貧困;在對外政策上,主張世界多極化,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團結,捍衛國家主權和獨立,通過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外交的多元化等。③“21 世紀社會主義”構想的提出,實際上是查韋斯試圖將他所領導的 “玻利瓦爾革命”的性質從民主主義提升為社會主義。
莫拉萊斯本來就是玻利維亞爭取社會主義運動的領導人。他說他奉行的是 “公有的社會主義”,而查韋斯稱莫拉萊斯奉行的是 “玻利瓦爾印第安社會主義”。因為在印第安人的社會結構中存在著原始共同體因素和公有制歷史傳統,所以,馬克思所說的跨越資本主義 “卡夫丁峽谷”的設想在這里有可能變成現實。莫拉萊斯在玻利維亞也實行了國有化和土地改革。他說, “不管人們稱之為社會主義者還是共產主義者,至少拉丁美洲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存在種族主義的或者法西斯主義的總統。資本主義在拉丁美洲所造成的只是損害。”這就是說,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問題上,他選擇的是社會主義。
至于科雷亞對社會主義的態度,我們可以看看2007 年阿根廷新聞社的一個報道。該報道說:科雷亞正致力于制定一部新憲法,而這個憲法的基礎是“21 世紀社會主義”。報道引用科雷亞的話說: “我們將要開展一場徹底、深刻、迅速地改變政治、社會和經濟結構的全民革命”。他斥責過去的政策是“拜美國政府的政策所賜”,并認為 “這些政策已成為厄瓜多爾,乃至拉丁美洲的災難”。他說, “為了推行這場全民革命,我們需要 21 世紀社會主義。很多人讓我們冠之以 ‘人道主義’。我們拒絕了,因為我們不懼怕這個詞匯。我們將利用社會主義探尋公平、公正和能夠提供巨大生產力和就業機會的經濟。” “我們的計劃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同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異曲同工。例如,21 世紀社會主義中,人民處于主導地位,而非市場。市場應當是一個良好的服務部門,而非主人。人類不應該繼續被當作用于積累資本的生產工具……市場經濟強調商品的創造與價值,而忽視人類的需求,生態環境的代價等。” “我們重視集體協作,這也和經典社會主義不謀而合。我們應當克服將個人主義作為社會動力的錯誤觀點:個人主義將利己主義美化為社會的至高美德,把競爭當作生活的方式。”④這里比較鮮明地表達了科雷亞的社會主義思想,而且更帶有理論性。
可以看出,不管查韋斯、莫拉萊斯、科雷亞的社會主義思想是否成熟,表述是否準確,對其理論和實踐也仍需觀察,但從總體上看,他們的主張具有明顯的社會主義特征,特別是關于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理論與實踐,以及對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堅決否定的態度更值得關注。
第二種情況是不公開講社會主義,以平民主義或民眾主義面貌出現,主張社會公平和正義,反對社會不平等和貧富分化,反思新自由主義,主張改變現存社會制度,為廣大中下層民眾的生存和利益吶喊。多數拉美國家左翼總統都程度不同地持這種觀點。他們的思想中也具有著明顯的社會主義傾向。
關于這種情況,美國 《每月評論》2005 年 7—8 月號刊登了安德魯·布萊克曼題為 《什么是社會主義的靈魂》的文章,該文闡明了這個問題,提出了許多關于 21 世紀社會主義的新的、頗有啟發意義的論點。作者認為,這些左翼領導人的思想資源和實踐風格多樣化,更具本土化色彩,但這恰恰體現了社會主義的靈魂。文章說,他們沒有讀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書,也沒有讀過盧卡奇和葛蘭西的著作,但是他們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捕捉住了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這就是公平、正義、自由、民主等基本人權。拉美的左派把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造成的極端的不平等和貧富分化同 500 年來的殖民統治和剝削聯系起來,認為這是新一輪的殖民主義。在他們看來,是否搞社會主義,主要體現在實踐中是否關心民眾的疾苦,解決社會兩極分化和不公正問題。
對拉美的左翼運動,以上只是初步的分析,還應該進行跟蹤研究。當前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拉美國家的領導人比較普遍地存在著缺乏理論創新和理論指導的現象,因此對新自由主義的反思不夠深入,對未來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思路沒有進行明確的理論闡發。這種缺乏理論指導的狀況,使得一些拉美國家未來前景撲朔迷離,如果不能從理論上徹底清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找到正確的發展模式,要把已經取得的成果堅持下去也是困難的。但是,不管怎樣,拉美左翼運動的興起,使人們在國際共產主義低潮時期看到了世界社會主義復興的希望。
注釋:
① 靳輝明: 《馬克思在歷史觀上的偉大變革》, 《紅旗》1983 年第 6 期。
② 埃菲社: 《科洛姆當選危地馬拉總統 拉美左派再下一城》,參見 《參考消息》2007 年 11 月 7 日。
③ 劉婷摘譯 《委內瑞拉正轉向社會主義——查韋斯在世界社會論壇的演講》, 《國外理論動態》2005 年第 7期。
④ 阿根廷新聞社: 《科雷亞總統的 21 世紀社會主義》,參見 《參考消息》2007 年 11 月 5 日。
(作者簡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
原載《江漢論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