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全球金融市場有兩個關鍵詞備受關注。第一個關鍵詞是高頻交易。對于一直以高效、神秘、回報可觀著稱的高頻交易來說,3月底美國金融作家邁克爾·劉易斯名為《Flash Boy:A Wall Street Revolt(華爾街顛覆者)》一書的面世可以說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伴隨著歐美監管當局紛紛將目光鎖定高頻交易,目前包括高盛、瑞信在內的多家金融巨頭已確定卷入與此相關的調查。市場人士迫切希望了解,監管機構最終將如何定義高頻交易與不公平交易之間的關系?又將設計怎樣的監管制度予以制約?第二個關鍵詞是被多家媒體冠以“全球匯率新基準”的iPad Mini指數。該指數近日關注度明顯升溫,表明人們對于現有匯率基準愈發質疑。在評判一國或一地區貨幣價值究竟被高估還是被低估以及偏離適中程度幾何的過程中,需要反復校正的一個最基本問題就是匯率是否真正反映貨幣的相對價值,而要回答這個問題,找到一個與時俱進、高度標準化且真正意義上可進行全球買賣的產品作為基準十分重要。iPad Mini指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被推到前臺,該指數未來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發揮作用,目前尚需拭目以待。本期圍繞上述兩大熱點推出一組報道,敬請關注。
近來,美國相關機構欲加強對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的監管,可謂頻繁出手。在紐約州總檢察長埃里克·施奈德曼上月中旬向6家高頻交易商發出首批傳喚之后,最新消息稱,高盛、巴克萊、瑞信等銀行旗下的高頻交易公司也或涉嫌內幕交易,收到了施奈德曼辦公室的信息詢問請求。目前,除紐約州總檢察長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美國司法部連同聯邦調查局(FBI)、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等多家機構均在對高頻交易是否違反內幕交易相關法律展開調查。受此影響,美國科技股集體下挫。上周五,由谷歌等科技股龍頭領跌,納斯達克指數在標普、道指均創新高的情況下逆市重創110點,跌幅高達2.6%,為兩個月以來的最差表現。
得益于IT技術的飛速發展,高頻交易在歐美成熟市場被大規模應用。作為量化交易的一個分支,這種交易是涵蓋多種交易策略的一整套交易手段。與傳統的方式相比,高頻交易的最大特點和優勢莫過于交易時間極短,這一方面規避了價格大幅波動,限制了盈利或者虧損的幅度;另一方面則使得優秀的投資策略更容易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抓住機會,通過不斷累積小的收益,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完美平衡。與此同時,高頻交易的獨特性還包括:交易費用、買賣差價、下單方式等。這些因素對于傳統交易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但對于高頻交易卻至關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頻交易策略的成敗。然而,這匹交易界“黑馬”的命運也因美國“次級債”危機期間爆發的“閃電崩潰(Flash Crash)”而出現了轉折。
在監管者看來,那場災難的根源就在于高頻交易商在市場交易量中所占份額遠超過50%。也自那時起,市場參與者與監管者之間開始了一場圍繞“是否應該限制高頻交易以及如何認識高頻交易的作用和功能”的曠日持久的討論。
從目前情況看,監管方暫時占據上風。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的報道,紐約總檢察長埃里克·施耐德曼本人雖然拒絕對向高盛、巴克萊、瑞信等銀行發出信息詢問請求一事發表評論,但他已承認其正在致力于打擊內幕交易,即尋找細節,調查高頻交易公司是否與股票交易所或“黑池(dark pool)”等其他交易場所達成秘密協議,以獲得先于普通投資者進行交易的優勢。他戲稱此行動為“內幕交易2.0版”。
然而,由于“黑池”的興起令股票市場更為分散,使得投資者面臨更大的技術故障風險,它已被視為現有交易所的嚴重威脅。對此,美國證交會交易與市場部前主管約翰·拉姆齊發出警告稱:“目前的研究分析數據表明,"黑池"交易一旦超過一定水平,真的會損害市場。”而對于高盛旗下的Sigma X的命運,《華爾街日報》援引高盛首席財務官哈維·施瓦茨表示,盡管他們目前還沒有針對該平臺的戰略計劃出臺,但高盛已與Sigma X的私人股票交易所討論了其未來,而在與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對話中也涉及到了徹底關門等話題。
事實上,不僅是美國,歐盟也在不斷“收緊”對高頻交易的監管,并已有法規出臺。4月15日,歐洲議會通過了歐盟市場法規修正案中關于限制高頻交易的部分內容,包括防止證券價格增加過小的標準,要求做市商在每個交易日的特定時間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等。這意味著歐盟市場上的高頻交易將面臨全球最嚴格的法律限制。相比之下,美國尚處于調查階段,僅有兩項措施正在討論中:一是要求證券交易所和其他交易場所更改程序化操作系統,實施“減速路障”(speed bumps),降低指令進入交易平臺的速度;二是消除快慢兩層數據反饋系統,以使高頻交易者無法利用原來的快速、專用數據反饋,損害使用相對較慢數據反饋的普通投資者利益。
目前在國內,高頻交易主要受制于一些交易層面、技術層面以及監管層面的限制,還沒有大規模開展起來,仍處于“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但歐美金融市場的現在或許就是中國金融市場的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的股票市場日趨完善,抗風險能力的增強,有關高頻交易的嘗試勢必增多,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監管考量或許應未雨綢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